-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做0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1.(2016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 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考点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 2.(2015年海南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答案】(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3.(2016—2017学年贵州遵义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答案】(1)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2)宋代科技发达,胶泥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3)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答经济方面,如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重农抑商等都可给分)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科技、教育、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科技方面,如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教育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方面,儒学融合佛道教义发展为新的哲学流派——理学。 4.(2016—2017学年四川资阳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重(%)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观点一: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发达既是国家“大一统”的产物,又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材料中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所占总技术的百分比在30%以上,表明中国古代与大一统王朝密切相关的「大一统」技术十分发达,如中国古代科技的象征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如此众多「大一统」技术的存在有利于中国人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机构和进行思想文化交流,有助于皇权的巩固。同时,大一统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克服了科学向技术转移的缺陷,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材料同时表明当国家处于长期分裂,如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技术明显低于大一统王朝时期,只占12—13%左右。 因此,中国发达的「大一统」技术不仅有利于巩固皇权和“大一统”局面,同时,“大一统”局面的稳定又为中国古代科技特别是「大一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观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国家能否实现大一统关系不大。论证略。 观点三:在中国社会大分裂大变革时期,农业技术迅速发展。论证略。 观点四:「大一统」技术与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科技中占绝对优势。论证略。 5.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 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流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阅读材料一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与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及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答案】(1)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2)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医者还要有高尚的医德。 (3)佛教:慈悲救世。道家:无为而治。墨家:兼爱。儒家:“仁”。 (4)政府重视中医药学;印刷术的进步利于中医知识的推广;中外交流频繁,丰富了药材和医方;医学家的创新。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大慈恻隐之心”“无欲无求”“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的信息从佛教、道教和儒家等思想主张角度思考回答。 第(4)问,依据材料三中“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重视、印刷术的进步、中外交流等方面归纳作答。 6.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 (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项目 秦帝国 罗马帝国 地方治理 制度:① 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 法律建设 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 措施:② 作用:③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答案】(1)①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②充实罗马法律,扩大公民权;公民法发展为适用于罗马帝国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③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2)古希腊数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注重逻辑推理(或理性思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或人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究)。 古代中国数学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经验色彩浓厚(或具有实用性);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发现与发明,罗马法。 第(1)问,① 结合罗马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可知,本问考查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即郡县制,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即可。②③考查的是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发展概况以及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兰亭序》。 材料二 请观赏郑板桥《幽兰图》。 材料三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样”,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材料一中《兰亭序》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什么时代风格?扼要说明此时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 (2)材料二中作品有哪些特点?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怎样看待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风格:虚玄灵动。原因:①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2)特点:属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趣味。作者以兰花代指品德高尚的隐居者。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3)问,本问属于探究性问题,首先表明观点: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其次根据材料表述加以说明,一方面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对京剧应该珍惜和保护;另一方面京剧本身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适应时代潮流。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人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国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加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纲》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示例 观点1: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 观点2: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论证:赞同观点一。主要史实: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赞同观点二。主要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技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作用;到了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文明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结语:因此我认为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或我认为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