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在分裂间期出现 C.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D.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周期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属于矢量。 【详解】A、不同生物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细胞周期长短也不相同,A错误;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B错误;C、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细胞间期比细胞分裂期长,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长,C错误;D、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正确;故选D。 2.蚕豆细胞中,适合观察有丝分裂的是( ) A. 叶肉细胞 B. 叶表皮细胞 C. 根尖分生区细胞 D. 根尖伸长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适于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必须具有分裂的能力。 【详解】A蚕豆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另外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妨碍观察,A错误;B叶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C正确;D伸长区细胞逐渐成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C。 3.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 着丝点已经分裂 B. 正在发生中心体复制 C. 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 正在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解答本题要紧扣题中的关键词“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细胞即将分离形成子细胞,这有两种可能: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在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另一条件“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从而排除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此时着丝点已经分裂,A正确;B中心体复制在分裂间期,B错误;C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错误; 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不存在染色单体,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存在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 4.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 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答案】C 【解析】 熟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知道DNA复制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项分析如下: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者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项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子链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C项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相比加倍,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数减半,由此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 5.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片之前都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观察 B. 都可通过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来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C. 在有丝分裂后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中央形成的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操作和过程,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要求考生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操作的区别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详解】A漂洗是为了更好的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A正确;B可以通过计算分裂期的细胞与细胞总数的比值,计算分裂期占总细胞周期的比值,B正确;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在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都能观察到细胞中央形成的细胞板,而动物细胞不能,D错误;故选D。 6.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后期 B. b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C. c图细胞可能来自d图所示细胞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裂的时期,同时学会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计数。a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表示无丝分裂。 【详解】A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A错误;B 图b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图d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图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图d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7.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双链之间由氢键连接 B.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前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以及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说明确该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DNA存在碱基对,碱基对靠氢键连接,A正确;B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DNA复制不能正常进行,B正确。C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D该药物抑制DNA复制,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C。 8.某同学用洋葱根尖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 )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详解】①视野选择不合适,造成视野下细胞数目少,①正确;②取材时间不合适,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②正确;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造成细胞分散不好,该视野下细胞分散较好,③错误;④解离时间不合适会造成细胞分散不好,该视野下细胞分散较好,④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后排除原因时一定要弄清操作过程中该步骤的意义。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B. 细胞内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生物个体衰老死亡 D. 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往往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理解细胞衰老的特点,理解细胞凋亡的意义,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 )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详解】A、细胞凋亡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A正确; B、衰老的细胞失水较多,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缓慢,B正确;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使生物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 D、衰老细胞的绝大多数酶活性下降,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D正确; 故选C。 10.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B. 乙和丙染色体组成不同 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完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属于有丝分裂,b过程使细胞种类增加,属于细胞分化,丁与戊的遗传物质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错误,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则染色体组成不变,所以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所以选C。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只存在癌变细胞中 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特点 C.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细胞增殖、分化、癌变的概念及意义,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正常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是正常细胞这些基因正常,没有突变,A错误;B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增殖失去控制,B正确;C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低,C错误;D无论在生命的任何时刻,细胞增殖无时不在,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说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存在且都在表达。 12. 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C 【解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出现在个体发育各个过程中。故选择C。 13.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B. 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C. 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D. 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全能性最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1.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2.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3.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详解】A生物体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因为在同一个体内,基因在特定时空下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卵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全能性也较高,B错误;C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下作用,能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D受精卵的分化程度低,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D正确;故选B。 1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卵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 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D. 减数分裂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且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同源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卵原细胞是原始的性腺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正常情况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错误;C一个正常人都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体内染色体都一样,雄性个体口腔上皮细胞中有X和Y染色体,C错误;D减数分裂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且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 15.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进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分离 C. 着丝点分裂 D. 染色体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正确;故选C。 【点睛】 16.图为某动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B. 此时期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 其子细胞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D. 此细胞中含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 【详解】A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分裂后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B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该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C正确;D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D。 17.果蝇产生的正常配子中( ) A. 染色体全部来自母方 B. 染色体数目为8 C. 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3+X或3+Y D. 雌配子中一定含有XX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 【详解】A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随机的移向两极,因此配子中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A错误;B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是4条,B错误;C果蝇产生的正常配子中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3+X或3+Y,C正确;D雌配子中XX染色体分离,不存在XX的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C。 1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作用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B. 受精过程中精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C. 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 D. 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作用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增加了遗传与变异的机会,更好的适应环境,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在形成配子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时,D错误;故选D。 19.果蝇的某个细胞中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该细胞最可能是( ) A. 精原细胞 B. 极体 C. 卵原细胞 D. 精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 【详解】A精原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和X、Y两种异型性染色体,所以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故A正确;B极体中含有3条形态不同的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B错误;C卵原细胞细胞中含有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X染色体,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C错误;D精子中含有3条形态不同的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D错误;故选A。 20.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 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 D. 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由④细胞质均等分开来看,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B由分析可知,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 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C正确;D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D错误;故选D。 21.下列关于人类X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B. 伴性遗传一定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C. 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 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产生含有X和Y两种类型的精子,比例是1:1,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只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一种卵细胞,由于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自然条件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1:1,且X染色体上的基因既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递给儿子。 【详解】A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A正确;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现象,B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B。 22.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由A,a控制)的男孩,其父母均正常(如图),假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C. 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 若1号与2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分析题图:1号和2号都正常,无中生有为隐性,再根据假设推断各选项。 【详解】A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设为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2号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XAYa,A错误;B 1号个体表现正常,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B正确;C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的基因型是XAXa、2号的基因型是XAY,所以3号(XAX-)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正确;D若1与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D正确;故选A。 23.下图中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精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甲和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两个精细胞,甲和①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24.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A项正确,B项、D项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项错误。 25.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B. 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 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答案】B 【解析】 N为蛋白质和DNA的共有元素,而P几乎只存在于DNA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因此, 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其蛋白质外壳中含有 15N、35S,而DNA中则含 15N、32P。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仅DNA进入细菌体内,利用细菌内的原料来合成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和DNA,由于细菌中没有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只可能在其中少数噬菌体的DNA上找到放射性15N和 32P,而蛋白质中没有任何放射性,故选B。 2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100种 B. 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中相关计算,1.DNA分子一般是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 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某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是35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胸腺嘧啶是35个,胞嘧啶=鸟嘌呤=65个。 【详解】A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是4100种,因此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4100种,A错误;B 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的碱基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 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C错误;D与第三次复制相比,第四次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是16﹣8=8,需要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65=520个,D正确;故选D。 【点睛】易错点:DNA分子第四次复制还是DNA分子复制四次要分清。 27.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结构中不含氢键 B.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和酶 C.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A—T、C—G;并不是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两个磷酸基团,两条链各有一个3′端的脱氧核糖连一个磷酸基团;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在DNA分子中,A与T分子数相等,G与C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后者恰恰反映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绝大多数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含有氢键,A错误;B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除了模板、原料和酶以外还有能量,B错误;C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C正确;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 78 C. 82 D. 88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 29.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关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③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正确。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30.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环境因素而身高相同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生是由于少儿时期缺乏营养素造成的 C.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D. 色盲男子的女儿至少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核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详解】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遗传病,B错误;C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正确;D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XbY的正常女儿一定是XBXb,是携带者,D正确;故选B。 31.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 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B. 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 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答案】D 【解析】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A正确;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不能进入分裂期,D错误。 32.下图所示的是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四种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 B. 上述四种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同,但DNA含量相同 C. 上述四种细胞大小虽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上述四种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由题意可知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携带基因相同,A正确;B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卵细胞DNA含量是其他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故四种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C正确;D四种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也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B。 【点睛】 33.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B. 图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C. 图丙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 图丁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相同,A错误;B图乙中,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B错误;C图丙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C错误;D图丁中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能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 34. 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 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 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 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B正确;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癌变、凋亡 【名师点睛】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 实质 遗传物质的变化 结果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对机体有利 细胞衰老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走向死亡 对机体有利 细胞走向死亡 对机体有利 细胞凋亡 受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坏死 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走向死亡,同时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等 对机体有害 细胞癌变 在致癌因子影响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引发恶性肿瘤 对机体有害 35.如图是某生物体(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 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有丝分裂自始至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详解】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后者是前者的两倍,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染色体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其上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上有基因A或a,B正确;染色体②和③是同源染色体,但二者形态不同,则②和③为X或Y染色体,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点睛】易错点: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但是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6.关于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主要考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相同点: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是细胞增殖方式,都能产生新的子细胞;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有DNA的复制。不同点:1.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和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减半;3.有丝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生殖细胞。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因而发生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B有丝分裂不会发生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故选B。 37.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2的亲本基因型是( ) A. 甲为AAbb,乙为aaBB 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D. 甲为aaZBW,乙为 AAZbZ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ZW型性别决定类型有关的伴性遗传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要能够根据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判断有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图中的两种杂交方式属于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一般用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反交后代表现型雌雄表现型无差别,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性染色体遗传。 【详解】A 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一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B杂交2亲本中甲是雌性,B错误;C 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则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 ,C错误;D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D正确;故选D。 38.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A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B项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C项错误;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产生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D项正确。 39.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 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40.—个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B.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 C. 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 D. 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中相关计算,1.DNA分子一般是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 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则整个DNA中T+A也等于40%,又A=T,A即占20%,故A=500×2×20%=200个,A错误;B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T+A占40%,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中T+A也等于40%,B错误;C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的数目等于嘧啶的数目,C正确;D经3次复制后,共有8个DNA,共16条链,其中2条是原DNA的,14条是新合成的含14N的链,占7/8,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图像(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着色。 (2)为了更好地获得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__________,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__________。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期。 (3)研究人员用提取的可可碱作用于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当可可碱浓度达到某一较高浓度时,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 (1).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3). 碱 (4). 染色体 (5). 低倍镜下观察 (6). 换用高倍镜 (7). 中 (8).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图形,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观察、实验设计能力。 【详解】(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该试剂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在染色时,用到的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象,再转换到高倍镜,图示箭头所指的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3)由题意可知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点睛】易错点:可可碱可以使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因而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2.下列图示中,图甲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顺序已经打乱;图乙中细胞类型是依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⑧内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2)从图甲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比较可看出,二者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一是动物细胞有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没有;二是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形成。 (3)若某细胞属于图乙中的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图乙中类型b、d、e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4)在图乙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 【答案】 (1). ⑩④③⑥⑦ (2). 0 (3). 8 (4). 中心粒形成的星射线 (5). 细胞板 (6). 次级精母细胞 (7). bde (8). a、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像可比值数值,判断图中①-⑩分别处于有丝分裂中期、间期、中期、前期、末期、后期、末期、后期、前期、间期,进而结合题意分析答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②→⑨→①→⑧→⑤。图中细胞⑥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染色单体数及染色体数分别为0、8。 (2)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比较可看出动物细胞有中心粒形成的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丝,植物细胞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末期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 (3)图乙中的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称之为次级精母细胞,按照分析来看顺序为b为初级精母细胞,d为次级精母细胞,e为精细胞或者精子,顺序为bde。 (4)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精原细胞a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b。 【点睛】易错点:乙图中柱形图观察DNA和染色体数目确定细胞分裂状态,可以判断有无染色单体。 43.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圆形果与长形果、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亲本杂交得到F1,F1通过自交得到F2,其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果二室×黄果多室 红果二室 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450:160:150:50 红果多室×黄果二室 红果二室 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460:150:160:50 乙 圆果单花×长果复花 圆果单花 圆果单花∶圆果复花∶长果单花∶长果复花=660∶90∶90∶150 圆果复花×长果单花 圆果单花 圆果单花∶圆果复花∶长果单花∶长果复花=510∶240∶240∶10 (1)根据表中甲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乙组数据分析: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 (3)某同学用黄果多室与甲组的F1进行杂交,其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此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 【答案】 (1). 非同源染色体 (2). 自由组合 (3).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4). 3∶1 (5). 同源染色体 (6).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7). 1∶1∶1∶1 (8). 测交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本题涉及四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分析,可以根据表中F1及F2的表现型及数量,推出控制四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运用分解组合法分析两组杂交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和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详解】(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 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50)=3:1 、单:复=(660+90):(90+15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根据表中甲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黄果多室”双隐性个体测交,就出现1:1:1:1的比例。 【点睛】本题要运用分解组合法分析两组杂交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和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44.甲植物的叶色同时受E、e与F、f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_ff的甲为绿叶,基因型为eeF_的甲为紫叶。将绿叶甲(♀)与紫叶甲(♂)杂交,取F1红叶甲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 (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 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1). EeFf (2). 基因的分离 (3). 一 (4). Ef (5). Eeff (6). Eeff 【解析】 【分析】 依据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F1的表现型及F2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的基因组成、黄叶的基因型(eeff)以及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结合题意和遗传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红叶甲的基因型是EeFf,每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遵循分离定律. (2)由分析可知,子二代出现12种组合,可能存致死现象,子一代基因型是EeFf,按照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F:Ef:eF:ef=1:1:1:1,如果是子一代产生的某种雌配子致死,参与受精的雌配子是3种,参与受精的雄配子是4种,受精时的组合为12种,如果是子一代产生的某种雄配子致死,参与受精的雌配子是4种,参与受精的雄配子是3种,受精时的组合为12种;如果是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都是3种,受精时的组合为9种,因此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由题意知,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即E_F_:eeF_:E_ff:eeff=7: 3:1:1,如果没有致死现象则是E_F_:eeF_:E_ff:eeff=9:3:3:1,绿叶的基因型是1EEff、2Eeff,与理论值相比,实际比值中绿叶个体的组合E_ff是一种组合,少2种组合,如果是ef致死,则后代中没有eeff个体,因此致死的配子应该是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由于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因此不存在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都是Eeff。 【点睛】本题要运用分解组合法分析两组杂交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和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不符合的情况有致死现象,有配子致死或者合子致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