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诗歌鉴赏课件(天津)(63张)
诗歌鉴赏 -2- [ 导语 ] 近几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 , 从体裁看 , 以诗为主。从诗歌的时代范围看 , 以唐宋为主 , 但备考时不可过分拘泥 , 从两汉到元明清的古代诗歌都应涉及。从分值看 ,2015 年是 9 分 , 其他年份都是 8 分。主要考查点有 : 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 , 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等。 - 3 - 1 2 3 1 .(2017· 天津高考 ) 阅读下面的诗 , 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 宋 ]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 , 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 , 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 , 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① , 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① 徙倚 : 徘徊 , 流连不去。 (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 4 - 1 2 3 参考答案 :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 断桥边夕阳西下 , 树影倒映水中 , 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 , 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 : 欣赏诗的画面美 , 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 二是画面色彩 , 三是动态 , 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 : 分析形象内涵 , 描摹诗歌图景 ,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 剖析作者思想情感。解答本题 , 应抓住关键词 “ 独立 ”“ 相依 ” 及景物 “ 日落断桥 ”“ 水涵幽树 ” , 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静态画面。 - 5 - 1 2 3 (2)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参考答案 : 正因为能 “ 清游 ”“ 静处 ” , 享受清幽美景 , 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 , 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 : 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其一是直接表达 , 出现情感词 ; 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因此 , 解答此类试题 , 可以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体会其情感 , 分析诗人借助某些意象 ( 或画面 ) 表达的感情。本诗第三联通过 “ 清游 ”“ 静处 ” 以及 “ 心无累 ”“ 世有机 ” 的感觉来表达自己的心态。 - 6 - 1 2 3 (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 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 ① 虚写。 “ 夜深同徙倚 , 秋风斜月钓舟归 ” 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 以景结情。描绘 “ 夜深同徙倚 , 秋风斜月钓舟归 ” 的画面 , 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 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 情景交融 ( 借景抒情 ) 。闲适之情与 “ 夜深同徙倚 , 秋风斜月钓舟归 ” 之景交融 , 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 任选一种 ) 解析 : 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 , 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 更待 ” 点明是想象之景 , 是虚写 , 所以要考虑虚与实的问题 ;“ 秋风斜月钓舟归 ” 是景物描写 , 处于结尾 , 所以要考虑以景结情的手法 ; 看到景物描写 , 我们也要考虑情与景的关系问题。 - 7 - 1 2 3 2 .(2016· 天津高考 ) 阅读下面的诗 , 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 唐 ] 王维 端居不出户 , 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 , 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 , 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 , 应门莫上关。 ( 选自《全唐诗》 ) (1)“ 满目望云山 ” 句中 “ 望 ” 字一作 “ 空 ” , 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 请说明理由。 - 8 - 1 2 3 参考答案 : “ 望 ” : 照应题目中的 “ 登 ”“ 台 ” , 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 “ 空 ” : ① 营造空旷的意境 ; ② 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 : 先明确 “ 望 ”“ 空 ” 的意思 , 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 , 结合诗歌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诗句中的意思 , 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9 - 1 2 3 (2)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 ① 动静结合。落日与鸟 , 是动态描写 ; 秋日原野 , 是静态描写。 ② 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 ,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 : 颔联写景 , 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 ; 再思考所用艺术手法 , 回忆此类题目解答时所用术语 ; 最后考虑艺术手法 , 比如抒情手法中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综合比较分析 , 可以得出答案。注意题干中的 “ 哪些 ” 一词 , 表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 - 10 - 1 2 3 (3)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 “ 闲 ” 字 ? 参考答案 : 一个 “ 闲 ” 字 , 点出闲景、闲人、闲心 , 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 要结合具体的诗句 , 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的词语来分析 “ 闲 ” 的含义。结合首联、颔联中场景画面的描述 , 梳理重点意象 , 全面把握 “ 闲 ” 所涵盖的内容。 - 11 - 1 2 3 3 .(2015· 天津高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 , 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① [ 宋 ]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 ,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 都城谁是得闲人 ? 注 ①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 , 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 答案要点 : 尘土涤净 , 紫烟渐散 , 雨过日丽 , 红花沾雨 , 柳色葱翠。 解析 : 解答本题的关键 , 在于扣住 “ 春雨后 ” , 找出诗中的意象 , 即尘土、紫烟、晴日、红花和翠柳。 - 12 - 1 2 3 (2)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 ① 对仗 , 如 “ 花飞 ” 对 “ 柳拂 ” ,“ 红香湿 ” 对 “ 绿色匀 ” 。 ② 比拟 , 如 “ 柳拂 ” 。 ③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 ( 运用通感 ) 进行描写 , 如 “ 衣袖红香湿 ” 。 解析 : 本诗是七言律诗 , 颈联必须对仗。 “ 柳拂 ” 赋予 “ 柳 ” 以人的动作 , 为比拟。 “ 红花 ”“ 翠柳 ” 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 香 ” 调动了嗅觉 ,“ 湿 ” 调动了触觉 , 是通感。 - 13 - 1 2 3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案要点 : 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 ;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解析 : 分析诗歌情感 , 要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 , 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诗中的 “ 痛饮 ”“ 得闲人 ” 等词语及紫烟、晴日、红花和翠柳等意象带有明显的喜悦之情 , 再结合注释中的背景交代 , 就可以把握诗中表达的感情。 - 14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鉴赏形象 例 1 ( 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 宋 ]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① ,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 ② 缘在野有幽色 , 肯为无人减妙香 ? 已晚相逢半山碧 ,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 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15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针对诗句 “ 政缘在野有幽色 , 肯为无人减妙香 ” , 有两个答题点要注意 : 一是标点符号 “ ?” 不能忽视 , 反问之意、赞美之情 ; 二是野菊的形象 , 要提炼概括 , 中心语是 “ 高洁 ” 。 参考答案 : 野菊生长于山野 , 花色清淡 , 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16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例 2 ( 人物形象 )(2017· 全国高考 Ⅱ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子由使契丹 [ 宋 ]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 ,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① , 湖山应梦武林春 ② 。 单于若问君家世 , 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 注 ①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 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 17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题干要求回答 “ 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 , 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 , 写兄弟宦游四海 , 天各一方 , 已是常事 , 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 , 此去虽为远别 , 但暂作分离 , 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 , 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 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 但诗人远在杭州 , 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 , 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 悲伤落泪。 - 18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满分诀要 抓住特征 准确定位 诗中形象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抓住其特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诗人情感。回答时一般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19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对点训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白 梅 [ 元 ]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 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解析 : 由题目可知这首诗主要写梅花 , 其特征由 “ 冰雪林中著此身 ”“ 不同桃李混芳尘 ”“ 散作乾坤万里春 ” 三句概括。 - 20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2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生 查 子 独游西岩 ① [ 宋 ]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 , 偃蹇 ② 谁怜汝 ? 岁晚太寒生 ③ , 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 , 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 , 听读《离骚》去。 注 ①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 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 生:语助词,无实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 21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 , 但遭受排挤 , 闲居深山 , 独游西岩 , 无人理解 , 无人赏识 ; 夜不能寐 , 独诵《离骚》 , 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 ;“ 偃蹇 ” 的青山 , 高洁的明月 , 都与词人惺惺相惜 , 心心相印 , 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 :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及思想 , 结合注释 “ 被诬陷罢官 ” 的提示 , 理解词人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由 “ 听读《离骚》去 ” , 可见词人对屈原的推崇。 - 22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分析意境 例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绝句二首 ( 其一 ) ① [ 唐 ] 杜甫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注 ①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3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意境 ,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 即意象 )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 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 意 ) 和生动的客观事物 ( 境 ) 相契合 , 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应注意这三方面。 参考答案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 春天阳光普照 , 四野青绿 , 江水映日 ,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 泥融土湿 ,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 日丽沙暖 ,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24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满分诀要 细描摹 精概括 进入诗歌的意境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把意象所组成的画面描摹出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 25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夜 游 宫 [ 宋 ]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 , 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 , 看黄昏 , 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 , 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 , 为萧娘 ① , 书一纸。 注 ① 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6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 ( 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 , 或愁长千里之遥 , 心萦千里之外等 ) 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 解析 : 解答此题 , 应找出词中表达意象的关键词 , 抓住其特征 , 概括为 “ 描写 …… 画面 ” 的形式 ; 意境的概括要能表现出诗歌给读者的主观感受。 - 27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鉴赏语言 例 4 ( 炼字 )(2017· 山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① [ 唐 ] 岑参 平旦驱驷马 , 旷然出五盘 ② 。 江回两崖斗 , 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 , 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 , 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 , 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 , 不觉蜀道难。 注 ①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 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 - 28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 江回两崖斗 , 日隐群峰攒 ” 中的 “ 斗 ”“ 攒 ” 两字 , 生动传神 , 所写景物特征鲜明 , 请做简要分析。 解析 : 解答炼字题时可从词语含义、修辞、活用、情感等角度切入。答题时先解释 “ 斗 ” 和 “ 攒 ” 的意思 , 然后联系 “ 江回两崖斗 , 日隐群峰攒 ” 这两句诗的意思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 斗 ”“ 攒 ” 运用了拟人手法 , 将山崖、山峰人格化了。最后指出本联运用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 ① “ 斗 ” 字 ,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 , 犹如两兽相斗 , 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 “ 攒 ” 字 , 描写群峰相连 , 层次莫辨 , 仿佛聚在一起 , 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 29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例 5 ( 炼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初见嵩山 [ 宋 ] 张耒 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 ,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 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①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解析 : 第一问 “ 妙在何处 ” 主要考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 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 , 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 , 理解诗歌的内涵 , 既要理解表层义 , 更要挖掘深层义。 - 30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①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 基于这种观感 ,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 , 以 “ 清瘦 ” 形容山峰 , 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 , 造语新奇 ; 一个 “ 出 ” 字 , 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 赋予山峰以动感 , 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 “ 清瘦 ” 表现了诗人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气质。 - 31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满分诀要 重表意 析技巧 无论“炼字”还是赏析句子,都要注重表意效果。既要解释该字的意义,又要将其放入诗句中描述景象,更要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基本步骤: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意境(情感)义。 赏析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修辞手法以及语法现象等。基本步骤:句意解说—技巧阐释(有时含结构作用)—意境或情感分析。 - 32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对点训练 1 .(2015· 重庆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 事 近 [ 清 ]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 , 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 , 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 , 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 , 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 参考答案 : 表现了词人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 “ 插 ” 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 : 从开头两句中的 “ 高卧 ”“ 仰看 ” 两个词中可见词人悠闲赏景的心情。 “ 插 ” 字容易让人想到 “ 直 ” 字 , 山峰如 “ 插 ” 必定很直 , 对于山来说 , 笔直便是陡峭。 - 33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2) 末尾两句中的 “ 悬崖 ”“ 崩坼 ” 分别指什么 ? 词人为何说 “ 乱篙撑处 ”“ 怕悬崖崩坼 ” ? 参考答案 : “ 悬崖 ” 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 崩坼 ” 本指倒塌断裂 , 此指江水中的山影破碎散乱。词人担心竹篙一撑 , 江面激起水波 , 把江中的山影漾乱 , 美景被破坏。 解析 : 词人在这里用了虚写手法 , 写出了自己在江中夹岸而行的幻觉。 “ 悬崖 ” 如果是实景是不怕 “ 撑篙 ” 的 , 这里自然指的是江中的悬崖倒影 , 如此 “ 崩坼 ” 也不是真的山崩地坼 , 而是竹篙划水 , 悬崖倒影在水中荡漾的景象。 - 34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留别王维 ① [ 唐 ]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 还掩故园扉。 注 ① 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 35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1)“ 寂寂 ” 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 , 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2) 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 , 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 , 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 解析 : (1)“ 寂寂 ” 两字 , 既是写实 , 又是写虚 ; 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 , 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 , 又有谁来理睬 ? 又有谁来陪伴 ? 只有孤单单地 “ 空自归 ” 了。 (2)“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两句 , 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 , 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 “ 谁 ” 字 , 反诘得颇为有力 , 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 , 只有王维 , 这的确是太少了 ! 一个 “ 稀 ” 字 , 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 36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鉴赏表达技巧 例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日郊外 [ 宋 ]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 , 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 , 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 , 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 , 为君寻取却茫茫。 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 37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前三联都是写景 , 首联 “ 城中 ”“ 城外 ” , 构成了对比 ;“ 半黄 ”“ 积雪 ” 是视觉 ;“ 人语 ” 是听觉 ,“ 药香 ” 是嗅觉 ;“ 如 ”“ 作 ” 又是比喻词 , 可见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 ① 对比 : 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 ② 运用比喻 : 莺声像人在说话。 ③ 多角度描摹 :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 38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例 7 (2017· 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采地黄者 [ 唐 ]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 , 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 , 田中采地黄 ① 。 采之将何用 ? 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 ② 去 , 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 , 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 , 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 , 救此苦饥肠 ! 注 ① 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 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 39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叙事诗多把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 , 而本诗主要是叙述采地黄和卖地黄的过程 , 没有景物描写 , 却能够感人至深。本诗对比手法还是比较明显的 , 其特点在于 : 短短十几句 , 却包含几组对比 , 这些对比都直接反映和深化了主题。 参考答案 : 叙述 : ① 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 , 虽无一字怨语 , 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 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 , 层层深入 , 脉络分明 , 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 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 , 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 ① 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 , 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 着重突出 “ 人不如马 ” , 加强了对比效果 , 揭露深刻 , 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 40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满分诀要 明了手法 立足整体 古诗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也包括抒情手法、写景手法等,对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明了于胸。表现手法要明确术语,如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象征等,概念要清晰。表达效果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解说。 近年来的古诗歌考查题目虽然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特别要明白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一定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效果。 基本步骤:点明表现手法(是什么)—解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怎么样)—指出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为什么)。 - 41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 恋 花 旅月怀人 [ 清 ]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 , 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 , 南楼谁弄梅花笛 ?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 , 欲睡何由得 ? 墙角芭蕉风瑟瑟 , 亏伊遮掩窗儿黑。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词人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 42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 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① 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 , 融情于景。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词人怀人而不得的伤感。 ② 运用衬托手法。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 , 衬托出词人的怀人之痛。 ③ 借用典故。用曹操《短歌行》中的 “ 乌鹊南飞 ” 以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 ” 来衬托自己的孤寂。 ④ 运用拟人手法。借写蟋蟀欺负 “ 病客 ” 的不通人情来衬托词人的悲凉心境。 解析 : 回答这类题目 , 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用了哪些手法 ,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 43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评价思想内容 例 8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 怀 [ 宋 ]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 , 秋怀何黯然 ! 西风酒旗市 , 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 , 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 ? 归去颍东田。 有人评说本诗“既表现了儒家的忧世之情,也表现了道家的超然之想”,请结合该诗内容做简要分析。 - 44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解析 : “ 儒家的忧世之情 ” 从 “ 黯然 ”“ 感事 ” 等词中可体会出 ,“ 道家的超然之想 ” 从尾联可体会。能结合第三、四联进行分析 , 答出儒家 “ 忧国事 ” , 道家 “ 望归隐 ” 即可。 参考答案 : “ 秋怀 ” 重在 “ 怀 ” , 秋日风光好 , 诗人却黯然 , 黯然的是双鬓因忧伤国事而染霜 ; 食厚禄却于国无补 , 这是儒家的忧世之情 ; 尾联希望驾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园的生活 , 表现出诗人对与世浮沉和苟且生活的厌倦 , 这是道家的归隐超然之想。 - 45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满分诀要 全面理解 言之有据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概括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等。评价思想内容,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答题时要结合三点:一是作品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 46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对点训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声 声 慢 秋 声 [ 宋 ] 蒋捷 ① 黄花深巷 , 红叶低窗 , 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 , 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 , 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 , 问谁摇玉佩 , 檐底铃声 ? 彩角声吹月堕 , 渐连营马动 , 四起笳声。闪烁邻灯 , 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 , 碎哝哝、多少蛩声 ! 诉未了 , 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 ① 蒋捷(生卒年不详),号竹山,宋末元初人。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 这首词上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47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上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的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 解析 : 分析词人的情感要抓住诗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词语以及诗词之后的注解。上片通过 “ 黄花 ”“ 红叶 ”“ 秋声 ”“ 豆雨 ”“ 风声 ”“ 更声 ” 渲染出一片凄凉的秋意 , 一句 “ 故人远 ” 可以看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下片通过 “ 笳声 ”“ 砧声 ”“ 蛩声 ”“ 雁声 ” 营造出一片国破家亡的辛酸凄凉 , 一句 “ 诉未了 ” 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 48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岳阳楼 ① [ 唐 ]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 , 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 ② , 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 , 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 ③ , 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 ① 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 梦泽:云梦泽。 ③ 图障:图画。 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 49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 题型六 参考答案 : 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 , 但只能画成图画 , 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 , 让那些贵人们赏玩 ; 途经此地只感到 “ 苦 ”“ 难 ” 。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解析 : 第一问要准确理解关键词 “ 堪 ” ( 能够 ) 、 “ 华堂 ” ( 豪华的大厅 ) 、 “ 张 ” ( 张挂 ) 的含义。第二问 , 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美景 , 第五、六句却说感到 “ 苦 ”“ 难 ” , 结合最后两句的内容来看 , 诗人有对贵人们的怨愤之情 ; 从诗题 “ 题岳阳楼 ” 、注释 ① 和第二句中的 “ 独 ” 来看 , 这里也有羁旅漂泊之苦。 - 50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9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词二首 [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 岂如春色嗾 ① 人狂。 注 ① 嗾( sǒu ):教唆,指使。 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诗人对“春”的感情评价是否一致?为什么? - 51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解析 : 两首诗虽然都提到了春天 , 但是感情色彩不同。第一首提到春天 , 只是说 “ 秋日胜春朝 ” , 说明春天也是充满活力、令人喜爱的 ; 而第二首则认为 “ 春色嗾人狂 ” , 这已经否定了春天。 参考答案 : 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 , 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 ; 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 , 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 52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满分诀要 知人论世 分析诗句 诗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答题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从辨析用典入手,从涵泳诗的意境着手,把握其隐含的意义,由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 53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临 江 仙 ① [ 宋 ]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 , 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 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 , 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 看我碧霄中。 注 ①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尚书。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 54 -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 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参考答案 : ① 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 良匠 ” ,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 他不自卑 , 而是想象成去 “ 蟾宫 ” 折桂。 ③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义 : 等到 “ 我 ” 事业有成时 , 看 “ 我 ” 怎样在 “ 碧霄中 ” 自由驰骋吧 ! 解析 : 在阅读写作背景的基础上 , 抓住词中能表现词人的人生态度的词语和句子做具体分析。 - 55 -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浪 淘 沙 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 宋 ] 陆游 绿树暗长亭 , 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 , 何况今朝秋色里 , 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 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 , 截断烟津 ? 1 .“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答案 : 阳关指的是《阳关曲》 ( 《阳关三叠》或《渭城曲》 ) 。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 , 愁上加愁。 - 56 - 名师阅卷 - 57 - 2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名师 阅卷 答案 : 比喻。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 , 一半给你 , 一半给 “ 我 ” ,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 58 - 3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 名师阅卷 答案 : 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 , 把长江截断、锁住 , 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词人想象奇特 , 感情真挚深沉。 - 59 - 防范策略 1 .知常识,知作者,把握感情基调。学习古诗词,首先要掌握常识性的知识,了解作者。例如,了解了诗歌分为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诗风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我们就很容易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 .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灵魂,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诗歌题目提供的信息,大略读懂诗歌,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就可大致明白诗人的思想感情。 - 60 - 3 . 看意象 , 析技巧 , 理解情感内涵。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外化 , 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社会属性 , 如梅花代表着高洁坚强 , 杨柳与离别有关 , 江水与愁相联。表达技巧是古诗中常用来表达情感、深化诗意的手段 , 比喻、拟人等修辞更是常见。抓住典型的意象 , 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 , 就可以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 61 - 保分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阴 [ 宋 ] 朱弁 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 , 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 , 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 , 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 ?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 ① 朱弁 (1085—1144), 字少章 , 号观如居士 , 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 , 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 , 不肯屈服 , 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 , 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1) 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 ? 参考答案 : 具有阴冷、萧瑟的特征。 解析 : 可从 “ 黄沙 ”“ 惨惨阴风 ”“ 露寒 ”“ 云暗 ” 等判断地域特点。 - 62 - (2) 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参考答案 : 前两联描写了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 , 极写其荒凉凄惨。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 , 连蝴蝶都不愿飞来 , 暗云低垂 , 芳草连天 , 草中藏着乌鸦 , 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 , 借景抒情。 解析 : 从文字上看 , 前两联写了金国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 , 结合注释和后两联 , 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是悲苦的。这是以哀景写哀情。 - 63 - (3) 请分析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 “ 诗穷莫写愁如海 ” 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 , 可见愁之多之深 ;“ 酒薄难将梦到家 ” 则更让人痛苦 , 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 , 要做梦只好喝酒 , 可酒薄无力 , 梦中尚未到家 , 人却已经醒了。诗的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 , 将故国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 : “ 愁如海 ”“ 梦到家 ” , 说明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