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8页,第Ⅱ卷 9至 12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右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 ‎3.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第4~5题。‎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4.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D.提倡高消费观念 读下面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7~8题。‎ ‎7.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0年 C.2000年 D.1995年 ‎8.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总量呈下降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呈增长态势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9~10题。‎ ‎9.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中国 C.新西兰 D.埃及 ‎10.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国家政策调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右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11~12题。‎ ‎11.若该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 ‎1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 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 读人口迁移分类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B.c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 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14.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 A.a B.b C.c D.d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问题。‎ ‎15.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图中①②③④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户可以生育二胎,但现在许多单独户夫妇却不想生育二胎。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种变化是哪种中国文化的变化(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18.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建在大道会合处,说明( )‎ A.水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B.气候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C.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D.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20.下列城市依次是在河流、交通、政治、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攀枝花  石家庄  大同 堪培拉 ‎ B.广州  华盛顿  西安  鞍山 C.赣州  株洲  巴西利亚  大庆  ‎ D.攀枝花  郑州  杭州  邯郸 读欧洲西部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该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甲区域为高级住宅区 C.交通是乙、丁两区共同的区位因素 D.火车站与汽车站不宜集中布局 ‎22.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最先影响其(  )‎ A.城市等级 B.服务范围 C.产业结构 D.行政范围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23.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 向北流 B.东北风 向南流 ‎ ‎ C.东南风 向南流 D.西南风 向北流 ‎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 B.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 ‎25.TOD开发模式可以(  )‎ 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 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右图),完成26~27题。‎ ‎26.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27.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区 B.b区 ‎ ‎ C.c区 D.d区 读下图,回答28~29题。‎ ‎28.甲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③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乙图中所示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来自甲图中的(  )‎ A.M B.P C.F D.N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B.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31.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B.地租水平:乙>甲>丙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32~33题。‎ ‎32.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33.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城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实际居住超过6个月(舍6个月)以上的人口。它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甲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17年底,甲国总人口达到320万人。下图为2010年和2018年甲国前十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图。据此完成34~36题。‎ ‎34.推测该国家可能是(  )‎ A.英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蒙古国 ‎35.目前,该国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是(  )‎ A.a城市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B.城市人口数量少于农村人口数量 C.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大于大城市人口总数 D.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低于农村 ‎36.近年来该国b、c两座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温暖湿润 C.自然资源开发 D.交通运输便利 读下图,回答37~38题。‎ ‎ ‎ ‎37.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38.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39~40题。‎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高的省市环境质量最好 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M低的省市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40.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 A.降低城市化速度 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 第Ⅱ卷(共40 分) ‎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9分)‎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 乙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 (1) 计算表中▲▲处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1分)‎ 乙为__________ 。(1分)‎ (2) 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 (“高”或“低”);(1分)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高”或“低”)。(1分)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1分)‎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 (1分)其特点是 ‎ ‎ ;(1分)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 ,(1分)其特点是 。(1分)‎ ‎42.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下表为2010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情况和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我国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概括我国目前人口流动呈现出的主要特点。(4分)‎ ‎(2)分析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地区带来的影响。(6分)‎ ‎4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最早的是_____(填代码)城市,(1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分)‎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 、_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 地貌上。(3分)‎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1分)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个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1分)‎ 得分 阅卷人 ‎4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省区市 上海 北京 天津 广东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江苏 新疆 内蒙古 城市化 率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均 GDP ‎(美元/人)‎ ‎7 330‎ ‎6 410‎ ‎5 340‎ ‎3 630‎ ‎2 830‎ ‎2 100‎ ‎2 020‎ ‎3 710‎ ‎1 890‎ ‎2 590‎ 人均GDP排名 ‎1‎ ‎2‎ ‎3‎ ‎6‎ ‎8‎ ‎11‎ ‎12‎ ‎5‎ ‎14‎ ‎10‎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 ,它是衡量____________ 的标志。(2分)‎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 ,(1分)其原因是 。(2分)‎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3分)‎ 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DA 6-10 DBDDB 11-15 BAABB 16-20 BBADC ‎21-25 DBDBC 26-30 BACBC 31-35 DBDDA 36-40 CDDBD 二、非选择题 ‎41. (1)0.93 0.81 ‎ ‎(2)低 高 甲组人口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低低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每空1分)‎ ‎42. (1)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男女为主(流动人口男性比重高于女性)。(每点1分)‎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等。(任答三点,3分)  ‎ 不利影响: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变差;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就业困难;环境问题突出等。(任答三点,3分)‎ ‎43. (1)B(或C)(1分)‎ ‎ 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3分)‎ ‎(2)矿产资源丰富(1分)‎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3分)‎ ‎(4)旅游(1分) 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标F。(1分)‎ ‎44.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2分)‎ ‎(2)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分)‎ ‎(3)东部沿海地区(1分)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2分)‎ ‎(4)C(1分)‎ ‎(5)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