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醴陵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检测语文试卷
语文质量检测卷 (本试卷共 4 页,19 题,全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 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并在交融过程中对中原地区的音乐美术、工艺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而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欧洲后,受到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成为百科全书派中激烈的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的有力武器。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丝绸之路涉及陆路与海路,陆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海路则直到明代才逐渐兴起。 B.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说后,丝绸之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就被载入史册。 C.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D.在丝路文化这一多种文化混合体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 B.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 C.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D.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 B.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19 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 C.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D.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非常了解(%) 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一点不了解(%) 没有考虑过(%)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2 15.6 2.5 0.8 选项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过(%)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 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2分)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 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 ,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 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四》,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政府,起源于“政事堂”和“二府”两名之合称,与现在的政府的含义不尽相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提出车战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在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倾覆,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 译文: (2)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 译文: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10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红”属“东”韵,这首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用典,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人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体,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鸟精魂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了一起。 1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做简要分析。(6分) 答: 13、古诗文默写(10分) (1) 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 八首(其一)》) (2)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事》 (3) 斩木为兵, , ,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4) 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5)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三、语言基础知识题 ( 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5.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6.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17.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4分 ) ( ) A.贤侄,昨日匆忙,未能如愿相见,留书一册,若存疑,盼来信垂询,我定当回复,帮你答疑解惑,同时也能互相切磋。 B.我根本还没来得及看,再说我的服饰研究刚刚入门,看也看不懂,只能等到将来更熟悉了,或许才能管窥蠡测。 C.我们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举兵突进,出现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的现象。 D.大师精辟的言论,独辟蹊径的经验,令在场之人听得如醉如痴,有醍醐灌顶之感受,也有相见恨晚之感触。 1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下列小题。( 6分) 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简称《提案》)。目前我国的校服生产仍存在表面严抓严管,实际上“垄断保护”本地企业的现象,《提案》建议,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协同作用,清理影响市场竞争的人为干预因素,破除校服“地方保护”,运用价格监督检查等反不正当竞争的措施,让外地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校服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成熟的产学研平台,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解决“千校一服”、“面口袋”等问题,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发有别于欧美、日韩的校服款式,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与审美功能。此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校服监管的财政资金支持,把校服安全当成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深化质量管理,让广大家长买得放心,学生穿得舒心。 (1) 请根据新闻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为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6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钱学森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时至今日,虽然大多数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却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还有些人育目媚外,志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选D A项,原文说“丝绸之路”“到汉唐时达到鼎盛”,可知“早在汉代”应为“早在汉代以前”;B项,“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之前,史书已有了丝路历史的记载;C项,“中西文化交流”应为“中西文化交融”。 2、选B “丰富性”错,文中“丰富性”是就“物质交流”而论的,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文章只从交流的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两方面展开论述。 3、选C C项,以偏概全。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可见各国文化的生命力之所以“比在原生地还旺盛”,是“文化交融”的结果,而并非只有“文化输出”。 4、选A A项,“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应是“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 5、选B A项,“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C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中“高三年级”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项,“‘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说法错误,根据表格“不具备”一栏中最大值是“5.9”可知,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创新意识”。 6、参考答案:①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②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③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选C “臣”是“诚恐”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不获上达”即“不能传到上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 8、选B B项,关于“礼部”的职责理解不正确,“官员考核”不是礼部的职责。 9、选B B项,“有关部门不予执行”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可见不是有关部门不肯执行。 10、(1)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 ( 习、锐意、阵分别1分,句意2分) (2)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 (希、指、可分别1分,句意2分) 11、选A 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应是“只好将亡国之恨寄托给杜鹃花丛”。 12、解析:题干要求回答表现杜鹃花的手法,纵观全诗,而非着眼于某一句或某一联,自然得出“虚实结合”这一手法。虚实处曲尽其妙,不滞于物,情感丰富。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2分)前两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杜鹃鸟的传说给杜鹃花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颔联承上联,杜鹃鸟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 颈联前一句写实,月下青翠的烟雾笼罩杜鹃花的枝条;后一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可酌情给分) 13、默写 10分 (1)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2)栏杆拍遍 登临意 (3)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5)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14 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阅读语段,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自然。根据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可知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而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可知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衔接最好的,故选B。 15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起到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有表示特定含义、突出强调的作用。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据此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与之相同。故选B。 16 A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据此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在这用词不当。据此排除C项。故选A。 17、 A 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18 (1)两会校服提案(或“校服提案”);破除地方保护(或“地方保护”);育人审美功能(或“育人审美”);质量安全(或“校服安全”)。 (2)破除校服地方保护,改进美感与舒适度 (或发挥育人审美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本材料四句话,讲述四个方面内容,可通过关键词句来概括,如主体对象是一份关于校服的“集体提案”,提案主题内容是“破除校服‘地方保护’,运用价格监督检查等反不正当竞争的措施,让外地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目标与作用“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解决‘千校一服’、‘面口袋’等问题,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发有别于欧美、日韩的校服款式,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与审美功能”“ 深化质量管理,让广大家长买得放心,学生穿得舒心”。最后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参考译文: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调为庶吉士,授任检讨。请假回家。天启初年返回朝廷,曾任谕德官职。天启六年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有生员打算替魏忠贤建立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事情才停止。魏忠贤的同伙编辑东林党人的籍贯,湖广地区二十人,以罗喻义为首。庄烈帝继位,征召罗喻义授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不久充任日讲官,庶吉士教习官。 罗喻义性格严肃冷峻,闭门读书,不轻易接待一位来客。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皇帝表扬并采纳。由于当时正在打仗,而督抚这些大官员却不设立军事府库,财政费用没有地方供给,于是进言:“军事有七种德行,使钱财富足是其中一种。正常的军饷以外,应当另设立军事府库,朝廷不加干预。酒食款待将士、奖赏有功劳的人、收买敌人,都从这里取用供应。”又极力陈述车战的好处。皇帝将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讨论,命令罗喻义自己制造战车。罗喻义认为制造战车的职责在有关官员,不肯接受诏令。皇帝不高兴,奏疏里所讲的事就没有施行。 进讲《尚书》,撰写《布昭圣武讲义》。其中说到时事,有“左右是些不称职的人”这句话,很是得罪了当权者;末尾陈述帝王祖先大检阅的规定、京城军营的制度,希望有所振兴和变革。奏稿呈到政府,温体仁不高兴。派正字官告诉罗喻义,命令他修改。罗喻义到了内阁,隔着门讥讽温体仁。温体仁生气,向皇帝进言:“旧例,只有经筵向皇帝劝告,比正讲多,日讲却是正讲多劝告少。现在罗喻义凭着日讲的身份而采用经筵的制度,等到让他删改,反而遭他侮辱,希望圣明的皇上考察裁定。”于是将这件事下放到吏部讨论。罗喻义上奏辩白说:“讲官在正文以外就近涉及时事,也是旧有的制度。我反复陈述,希望稍有益处。温体仁删去,我确实担心我的忠诚不能传到上面,以致冒犯了宰相。现在奏疏的草稿都在这里,希望圣明的皇上检查阅览。”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 罗喻义当时享有很好的声望,被温体仁倾覆,士大夫谈论起来纷纷表示惋惜。(罗喻义)临行前请求开恩,请求准予使用驿站的车马,皇帝也批准了。在家居住十年,去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