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b)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b)试题 word版

青冈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B卷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25个小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3.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 )‎ A.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B. 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 C. 协助丞相处理朝政 D. 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 ‎4.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 A. 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 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 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 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5.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无论贫富,只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这一规定的影响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 降低了做官标准 D. 确保了选官制度的公平 ‎6.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这种制度设计是( )‎ A. 科举制 B. 节度使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贵族制 ‎7.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实。”这样说是因为( )‎ A. 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B. 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C. 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D. 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8.菲洛科罗斯曾描述:“广场的周围围起了栅栏,留出了十个入口,以让公民按照部落进入广场,公民将写有被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放在一起,九位执政官和五百人会议监督整个投票过程。”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 )‎ A. 保证了投票时有良好的秩序 B. 确保了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C. 正式建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D. 实现了对执政者完全监督 ‎9.苏格拉底指出,“如果不被他们认为是行家的人想要提出建议,那么无论他多么英俊和富有,或者他的出身有多么高贵,其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区别,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会纷纷对他嗤之以鼻。”这番话表明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 A. 保障了公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B. 适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需要 C. 实际上仍然是少数人专制独裁 D. 导致外行治国具有明显缺陷 ‎10.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 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 )‎ A.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有法律效力”关于对《十二铜表法》理解正确的是( )‎ A.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了 B. 习惯法被摒弃了 C. 罗马共和国所有人都参与了立法 D. 一经制定不能随意改变 ‎12.陈朝璧在《罗马法原理》中说,“迨罗马版图扩大,外侨居于此者日众,而市民法注重形式主义。于渐趋复置‘外事裁判官’,专司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及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之诉讼事件。外事裁判官处理案件,以自然之正义、公众之利益,与夫通行于一般人民法律规则为准绳,所谓________者是也”。材料中的划线空白处应该填上( )‎ A. 习惯法 B. 成文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13.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出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 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14.1841年,墨尔本首相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达成共识,就是我们对外说什么?到底是降低农作物的价格好,还是保持价格不变好呢?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这番话表明英国内阁( )‎ A. 实行集体负责制 B. 成员间没有分歧 C. 掌握国家行政权 D. 需要对议会负责 ‎15.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1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 A. 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B. 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 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 D. 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17.《虎门条约》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 中国外交主权遭到破坏 C. 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18.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 A.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19.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20.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 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义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 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2.有学者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2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4.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25.如果老师请同学们从政治方面概括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下面各项中最准确的表达是( )‎ A. 从君主制到共和制 B. 从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C. 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 从愚昧迷信到科学理性 第II卷(非选择题,3道大题 共50分)‎ ‎26.(18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雅典的主要政治机构 政治机构 职能 ‎①‎ 讨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②‎ 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 ‎③‎ 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近代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 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处的主要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运行方式。(5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指出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 (3) 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的认识。(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城,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6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4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8分)‎ ‎28.(14分)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6分)‎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4分)‎ 高二期末历史试题答案B卷 ‎1-5 ADCBB 6-10 CAADC 11-15 ADCAD 16-20 ADBDB 21-25 CAABB ‎26(18分)(1)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会议或四百人会议③陪审法庭(3分)‎ 运作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2分)‎ 特点:三分相权。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3分)共性:分权(2分)‎ ‎(3)政体:君主立宪政体。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4分)‎ ‎(4)认识: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政治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7.(18分)(1)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列强被起了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请政府的战败(腐败落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的获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得使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威逼清政府给于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的特权,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事端。(每条2分,共6分)‎ ‎(2)目的:企图利用“机会均等”手段,均沾、争夺在华利益。(2分)‎ 新变化: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2分)‎ ‎(3)原因:列强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矛盾重重相互牵制,任何一国都不能完全瓜分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华利益争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的方式演变为通过清政府这个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粉碎了列强将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美梦。(8分)‎ ‎28.(14分)‎ ‎(1)角度:心理学(人性、人品)(2分);理由:个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2分)‎ ‎(2)原因: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2分)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4分)‎ ‎(3)问题: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