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模块考试 生物试卷 (必修模块3) 题号 第I卷 第n卷 总分 一 二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I (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人答题栏) 答题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 分析右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乙 B. NaHC〇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肝细胞;^甲; C. 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 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人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一激素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 内环境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 D. 冬季暖气温度过低会影响人体内酶的活性,导致人体稳态失调 4.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完成 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 A反射弧;电信号 B .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 .神经中枢;电信号 D.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5.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 阻断了传人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6. 下列生理活动在突触小体中不能发生的是 A. 丙酮酸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渴觉的感受器和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 下丘脑和下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D.垂体和大脑皮层 2. 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H区②大脑皮层S区③大脑皮层V区④大脑皮层W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下列与兴奋发生、传导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兴奋由感受器发生,感受器内一定分布有神经元轴突的末梢 B. 神经冲动是传导着的兴奋,兴奋只能以电信号方式传导 C. 兴奋只有传导到大脑的高级中枢,机体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 D. 由于突触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兴奋只能沿感受器—效应器方向传导 4. 在人脑内有一类只有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沉默突触”。科学家经过研究,破解了 其中的沉默之谜。该类突触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 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 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12.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 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13. 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后,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 B. 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C. 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 D. 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14. 右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I^NJ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 a是子代 B. 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 子使靶细胞裂解 C. b是抗体 D. 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 胞——^细胞 -b 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15. 比较某哺乳动物的胰腺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三者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DNA含量差别较大 B.细胞中mRNA、蛋白质种类相同 C.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差别较大 D.都具有分泌功能 16. 右图为HIV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 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 已被感染 A.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C.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H5N1- 人体细胞 -RNA—双链 RNA— RNA- -RNA-H5N!蛋白质1 -子代RNA 吞噬细胞- 1. 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⑥ 18.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19. 某种单子叶植物的农作物和某种双子叶植物的杂草对2,4 -D 的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如果以2,4 - D作为农作物的除草剂,施用浓度最好为a B. 图中显示不同植物对2,4-D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C. 当2, - D浓度从a—c变化时,对双子叶植物有抑制作用 D. 当2, -D浓度为b时,对双子叶植物有抑制作用,但对单子 叶植物有促进作用 20.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 B. 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C.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可能不同 D.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21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 (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生长素浓度 17.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 素的分布) D.②⑤⑦ A 时间 B 时间 Q 时间 22. 右图为种群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 C. 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D. —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23. 右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 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 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 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24.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和S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J型和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C. 1^2开始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以2是鱼类捕捞、虫害鼠害防止的最佳时期 22. 下列关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B. 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方程式、曲线等 C. S形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在K/2时最大 D.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 23.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 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绿地 14 8 3 182 74 22 小树林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 ~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 ~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 ~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2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C.种群和群落均有各自的空间特征 D.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5. 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甲和庚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B. 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 当丙刚迁人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 D. 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l 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A ►b 26.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 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为性激素,则b、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为诱捕雄虫,则b、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 若A代表草原,为过度放牧,则b、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27. 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直接作用 A.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关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增加生态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 得分 评卷人 、选择题(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人答题栏) 答题栏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22. 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 植,下说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功能存在缺陷B.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C.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D.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3. 右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途径是①③⑤ B.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止一种 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 24.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 弓i起的免疫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5.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A_i〇_ b B. 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 可测到电位变化 A % C. 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 D. 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 的兴奋将会加强 26. 右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细胞d|~~KD(作用⑤免疫 j细胞fj ••④(物质⑥免疫 抗原—[Hlf淋巴1因^ ~——: |细胞g| A.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 HIV侵人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22. 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 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 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 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具有拮抗关系 D. 幼苗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结果 23. 关于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专门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 机物 B. 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量的多少只影响细胞的伸长,并不影响其它植物激素的合成 C. 生长素类似物(如NAA)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 乙烯利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24.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②记忆细胞经抗原刺激一定能分化为浆细胞 ③吞噬细胞一定不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 A. —个正确 B.两个正确 C.三个正确 D.四个正确 25.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时发现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有鲤鱼5条,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群落 的空间结构 A. 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0个,死亡个体100个,则反映该种群数 量增长的^值为10% B.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而起到净化水源的作 用 C. 我国大别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26. 我国海关对人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人境 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人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 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 得分 评卷人 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 (2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 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 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h点膜电位为 ,此时 Na + (内、外)流。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向前传导。在离体神经纤维 上 (单向、双向) 传导,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 向是 (单向、双向)。 (1)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 ,弓丨 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 ,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 (2)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 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 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22. (14分)在烧杯中加人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 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人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 间后,放人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 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 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 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 关系。 (2)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的数量变化情况。 (3) 曲线C在c ~ d段下降的原因是 。 (4) 曲线A在a ~ b段下降的原因是 。 23. (16分)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的。 I .材料用具: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 缓冲溶液,蒸馏水,锥形瓶等其他相关实验器材。 n.方法步骤 (1) 选取 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 段,吸干表面水分。 (2) 取锥形瓶3个,编号为A、B、C;把 ,分别放人3个锥形瓶中。 (3) 在A瓶中加人中性缓冲溶液2mL;B瓶中加人 ;C瓶中加人 。分别 加盖,并放在 条件下培养。 (4) 一段时间后, 。 m.结果预测 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B组胚芽鞘 ;组胚芽鞘 。 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模块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必修模块3)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一)(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A D C D D B D C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B A A C B C C B B C C D 二、选择题(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D A C A C A A C 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 41. (20分,每空2分) (1) 静息0mV内 (2)电信号(神经冲动)双向单向 ()轴突末端突触间隙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4. (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捕食竞争 (2) 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 (3) 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且大草履虫处于劣势。(4分) (4) 大草履虫数量增多 43. (16分,每空2分) n. (1) 生长状况一致 (2) 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均分成3等份 (3) 弱酸性缓冲溶液2mL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2mL相同且适宜 (4) 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 1. 切段伸长明显 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