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16年年底,中国石油全部完成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以减少空气污染。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O B. CO2 C. SO2 D. 粉尘 ‎【答案】B ‎【解析】‎ ‎【详解】NO、SO2均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粉尘也会造成空气污染,CO2不是大气污染物,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答案选B。‎ ‎2.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22.4L O2(标准状况) B. 1.6 g H2‎ C. 1.2 mol H2SO4 D. 28g CaO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n=V/Vm=m/M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据此解答。‎ ‎【详解】A.标况下22.4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 B.1.6 g H2的物质的量为1.6g÷2g/mol=0.8mol;‎ C.1.2mol H2SO4;‎ D.28g CaO的物质的量为28g÷56g/mol=0.2mol,但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2mo硫酸含有分子数目最多,答案选C。‎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熔融氯化钠 C. H2SO4 D. 蔗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据此判断。‎ ‎【详解】A、铝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选;‎ B、熔融氯化钠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 C、硫酸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硫酸不导电,故C不选;‎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选。‎ 答案选A。‎ ‎4.实验室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的混合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① 烧杯 ② 长颈漏斗 ③ 分液漏斗 ④ 酒精灯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则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的混合液需要分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分液漏斗,不需要长颈漏斗、酒精灯。答案选D。‎ ‎5.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呈红褐色 B. 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C. 用一束光照射它,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往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e(OH)3胶体呈红褐色,A正确;‎ B. 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B正确;‎ C. 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C正确;‎ D. 往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Fe(OH)3胶体,D错误;‎ 答案选D。‎ ‎6.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加热分解法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B. 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沸点分别为78℃、100℃)的混合物 C. 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液 D. 用酒精萃取分液法分离碘单质和水的混合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能用加热分解法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应该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故A错误;‎ B.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可利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沸点分别为78℃、100℃)的混合物,故B正确;‎ C.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则不能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液,可利用渗析法分离,故C错误;‎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分液法分离碘单质和水的混合液,可以用四氯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7.对于反应:WO3+3H2W+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WO3做氧化剂 B. H2表现还原性 C. W是氧化产物 D. 每生成3molH2O,转移的电子数为6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WO3做氧化剂,A正确;‎ B. 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氢气是还原剂,H2表现还原性,B正确;‎ C. 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因此W是还原产物,C错误;‎ D. 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0价,得到6个电子,因此每生成3molH2O,转移的电子数为6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NH3 B. SO2 C. Cl2 D.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碱石灰干燥,A不选;‎ B. SO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不选;‎ C. Cl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C不选;‎ D. H2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D选;‎ 答案选D。‎ ‎9.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e3O4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 SO2常作纸浆、草帽辫的漂白剂 D. 还原铁粉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抗氧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 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不是四氧化三铁,A错误;‎ 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正确;‎ C. SO2具有漂白性,常作纸浆、草帽辫的漂白剂,C正确;‎ D. 铁是活泼的金属,还原铁粉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抗氧化剂,D正确;‎ 答案选A。‎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 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CCl4和金属钠在700℃时发生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化合物氯化钠,A正确;‎ B、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会改变,B正确;‎ C、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该反应不能在空气中进行,C错误;‎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2O2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O2↑‎ B. 铜与AgNO3溶液反应:Cu + Ag+ = Cu2+ + Ag C. 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FeO + 2H+ = Fe2+ + 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HCO3— +OH-═ C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Na2O2+2H2O=4Na++4OH—+O2↑,A错误;‎ B. 铜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Cu+2Ag+ =Cu2+ +2Ag,B错误;‎ C. 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水:FeO+2H+=Fe2++H2O,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HCO3—+OH-=CO32-+H2O,D错误;‎ 答案选C。‎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7g NH3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 B. 1mol Fe溶解于足量的盐酸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标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 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7g 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1分子氨气含有4个原子,则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A正确;‎ B. 1mol Fe溶解于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 C. 标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不是NA,C错误;‎ D. 1mol/L NaOH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Na+数,D错误;‎ 答案选A。‎ ‎1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与水反应时,钠浮水面上 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 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废旧铜线路板 Fe3+的氧化性比Cu2+强 C 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铁和浓硫酸不反应 D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A错误;‎ B、Fe3+的氧化性比Cu2+强,铁离子能氧化单质铜,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因此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废旧铜线路板,B正确;‎ C、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因此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 D、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次氯酸和CaCO3,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因此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氯化钙与二氧化碳、水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1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钠至熔化后,停止加热并通入氯气,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 C. 棉球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D. 可在棉球右侧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信息可知,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发生氯气与Na的反应生成NaCl,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氯气有毒,可利用碱液吸收,且氯气具有氧化性,以此来解答。‎ ‎【详解】A.钠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A错误;‎ B.氯气与Na的反应生成NaCl,则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故B正确;‎ 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C正确;‎ D.氯气具有氧化性,存在剩余氯气时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5.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图I中A盛放碳酸氢钠,B盛放碳酸钠,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 B. 图II可用于从NaCl溶液中提取NaCl晶体 C. 图III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实验药品与发生装置 D. 图IV为实验室制备观察氢氧化亚铁的装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将碳酸氢钠放在里面的小试管B中、Na2CO3‎ 放在外面的大试管A中,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故A错误;‎ B、从NaCl溶液中提取NaCl晶体应该用蒸发皿蒸发结晶,故B错误;‎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故C错误;‎ D、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的关键在于减少溶液中氧气的含量,要隔绝溶液与空气的接触,尽可能减少中间过程,减少和溶液中溶解氧气的机会,达到充分减少溶液氧气含量的目的。苯可以隔绝空气,从而减少Fe(OH)2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与氯水相同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浓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可以得到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 D. 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与氯水不相同,氯水利用的是其强氧化性,A错误;‎ B. NO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B错误;‎ C. 浓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硫,硫酸浓度变小以后,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则可以得到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C正确;‎ D. 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但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D错误;‎ 答案选C。‎ ‎17.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浓度或温度,反应产物不变的是( )‎ A. 钠与氧气反应 B. 铜和硝酸反应 C. 铁和氯气反应 D. 铁和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生成过氧化钠,A不符合;‎ B.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B不符合;‎ C. 铁和氯气反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C符合;‎ D.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浓硫酸常温下钝化,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D不符合;‎ 答案选C。‎ ‎18.下列各项操作中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②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 ‎ ‎③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至过量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生成碳酸氢钠白色沉淀,①符合;‎ ‎②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②符合;‎ ‎③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不反应,③不符合;‎ ‎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至过量最终生成碳酸氢钙,④不符合;‎ 答案选B。‎ ‎19.已知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I2+2KCl ②Cl2+2FeCl2=2FeCl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FeCl3做氧化剂 B.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氧化性顺序:Cl2>Fe3+>I2‎ C. I-也可以被Cl2氧化 D. 往2mL 0.1mol/L FeI2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①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FeCl3做氧化剂,A正确;‎ B. 反应①中FeCl3做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反应②中氯气是氧化剂,氯化铁是氧化产物,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顺序:Cl2>Fe3+>I2,B正确;‎ C. 还原性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因此I-也可以被Cl2氧化,C正确;‎ D. 还原性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往2mL 0.1mol/L FeI2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碘离子首先被氧化为碘,氯水不足,没有铁离子产生,因此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红,D错误;‎ 答案选D。‎ ‎20.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逐滴加入②中,预测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 ‎②‎ 预测现象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产生黄绿色气体 B 稀盐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C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无明显现象 D 稀硝酸 铜片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故A错误;‎ B.先发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则现象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现象合理,故C正确;‎ D.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气体,不是红棕色的NO2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海绵状的炭。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___性。‎ ‎(3)NO2是___色的有毒气体,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 ‎(4)用10mol·L-1H2SO4配制480mL1mol·L-1H2SO4,有如下几个操作:‎ ‎①计算并用量筒量取___mL10mol·L-1H2SO4稀释。‎ ‎②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__、__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填写序号。‎ 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1). H++HCO3-=CO2↑+H2O (2). 脱水 (3). 强氧化 (4). 红棕 (5). 3NO2+H2O=2HNO3+NO (6). 1:2 (7). 50.0 (8). 500mL容量瓶 (9). 胶头滴管 (10). AD ‎【解析】‎ ‎【分析】(1)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2)依据蔗糖遇到浓硫酸脱水碳化,生成的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解答;‎ ‎(3)二氧化氮为红棕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及物质的量之比;‎ ‎(4) ①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和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据此选择容量瓶规格,依据浓硫酸体积选择量筒规格;②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据此分析;③根据,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详解】(1)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故答案为:H++HCO3-=CO2↑+H2O;‎ ‎(2)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海绵状的炭。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脱水;强氧化;‎ ‎(3)二氧化氮为红棕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反应中3mol二氧化氮参加反应,2mol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1mol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依据方程式,3mol二氧化氮参加反应,1mol做氧化剂,2mol做还原剂,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红棕; 3NO2+H2O=2HNO3+NO;1:2;‎ ‎(4)①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出500mL1mol/L的溶液, 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mol/L×500mL=10mol/L×XmL,解得X=50.0mL;‎ 故答案为:50.0;500mL容量瓶;‎ ‎②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根据,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项正确;‎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项错误;‎ C.定容时还需加入蒸馏水,因此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并不影响配制溶液浓度,C项错误;‎ D.摇匀后,容量瓶壁沾有少量水,因此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则导致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22.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钠和镁,请根据下列工艺生产流程回答问题。‎ ‎(1)海水提取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贝壳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而MgO的熔沸点非常高,达到熔融状态需要消耗很多能源。所以,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写出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 ‎(4)在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1). CaCO3CaO+CO2↑ (2). Ca(OH)2+Mg2+=Mg(OH)2+Ca2+ (3). MgCl2‎ Mg+Cl2↑ (4). C ‎【解析】‎ ‎【分析】(1)贝壳成分是碳酸钙,依据碳酸钙煅烧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 ‎(2)母液中主要含镁离子,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后,依据镁离子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钙离子解答; ‎ ‎(3)依据电解氯化镁得到镁单质和氯气解答;‎ ‎(4)依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解答;‎ ‎【详解】贝壳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煅烧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故答案为:CaCO3CaO+CO2↑;‎ ‎(2)母液中主要含镁离子,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后,镁离子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钙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Mg2+=Mg(OH)2+Ca2+,‎ 故答案为:Ca(OH)2+Mg2+=Mg(OH)2+Ca2+;‎ ‎(3)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电解后得到镁单质和氯气,因此电解制取金属镁的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故答案为:MgCl2Mg+Cl2↑;‎ ‎(4)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MgCl2Mg+Cl2↑,属于分解反应;Ca(OH)2+Mg2+=Mg(OH)2+Ca2+,属于复分解反应;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CaO+H2O= Ca(OH)2,属于化合反应;MgCl2·H2O= MgCl2+H2O,属于分解反应;因此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答案为:C。‎ ‎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B、E两处酒精灯,必须后点燃的是___;‎ ‎(3)该小组把B中反应后的产物加入足量的盐酸,用该溶液制取FeCl3·6H2O晶体。‎ ‎①欲检验溶液里含有Fe3+,选用的试剂为__,现象是__。‎ ‎②该实验小组同学用上述试剂没有检验到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滤液中不存在Fe3+可能的原因___。‎ ‎【答案】(1). 3Fe+4H2O(g)Fe3O4+4H2 (2). E (3). KSCN溶液 (4). 向溶液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5). Fe+2Fe3+=3Fe2+‎ ‎【解析】‎ ‎【分析】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碱石灰能干燥气体;‎ ‎(2)首先产生还原性气体,赶尽E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点燃E处装置中的酒精灯;‎ ‎(3)①Fe3+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②向体系中加入铁粉,如果铁粉不溶解,说明不存在Fe3+;‎ ‎【详解】(1)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Fe3O4+4H2;‎ ‎(2)首先产生还原性气体,赶尽E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点燃E处装置中的酒精灯,故选E,‎ 故答案为:E;‎ ‎(3)①Fe3+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故答案为:KSCN溶液;向溶液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②向体系中加入铁粉,如果铁粉不溶解,说明不存在Fe3+,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答案为:Fe+2Fe3+=3Fe2+。‎ ‎2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有关氯气、氯水和氯离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Cl-和Cl2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新制氯水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是因为生成强酸次氯酸 D.将新制氯水滴入AgNO3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2)装置Ⅱ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 ‎(3)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IV中的实验现象为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如图中的__装置填序号,该装置的作用是__。‎ ‎(6)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写出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1). AD (2).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 MnO2+4H+ +2Cl-Mn2+ +Cl2↑+2H2O (4). 无色溶液变蓝色 (5). Cl2+2KI=I2+2KCl (6). ④ (7). 干燥Cl2 (8).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1)依据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氯水中溶有氯气、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解答;‎ ‎(2)依据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解答;‎ ‎(3)依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解答;‎ ‎(4)依据氯气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解答;‎ ‎(5)依据用浓硫酸干燥氯气解答;‎ ‎(6)依据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解答;‎ ‎【详解】(1)A.氯水中含有Cl2,氯气是浅黄绿色气体,A项正确; B.Cl−的化合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B项错误; C.新制氯水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是因为生成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和强酸无关,C项错误; D.将新制氯水滴入AgNO3‎ 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D项正确;故答案为:AD;‎ ‎(2)装置Ⅱ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通过装置IV中,氯气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单质,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KI=I2+2KCl,反应生成的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无色溶液变蓝色;Cl2+2KI=I2+2KCl;‎ ‎(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是因为制取的氯气没有干燥,因此应该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浓硫酸做干燥装置,作用是干燥氯气,故答案为:④;干燥Cl2;‎ ‎(6)装置Ⅴ的目的是用氢氧化钠吸收剩余的氯气,防止尾气污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