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 课件 (共22张PPT)
醉翁亭记 必背字词 环滁 琅琊 饮少辄醉 林霏开 晦明变化 岩穴暝 伛偻提携 酒洌 弈者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山肴野蔌 必背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 间之朝暮也。……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疑难问题 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 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 易错问题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判断句式翻译 学习路线图 1.快速识字词 一、魔法背知识 环滁( chú ) 琅(lánɡ)琊(yá) 饮少辄(zhé)醉 林霏(fēi)开 晦(huì)明变化 岩穴暝(míng) 伛(yǔ)偻(lǚ)提携 泉香而酒洌(liè) 弈(yì) 者胜 觥(gōng)筹交错 树林阴翳(yì) 山肴(yáo)野蔌(sù) 酒洌:“洌”与水有关;“冽”与寒冷有关;音同形近,注意区分。 伛偻:“伛”与“妪”形近音不同,读三声“yǔ”;“偻”多音字,这里读“lǚ” ,与“佝”组词读“ lóu”。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蔚然:茂盛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杂然:错杂的样子。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然,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 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 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3.快乐背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 间之四时也。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四季的景物特点,描写山中 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运用对偶句,抑扬 顿挫,音韵谐美。 把握写景的顺序,掌握写景的方法 一、魔法背知识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点评: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树木之静衬托出百鸟之动,写鸣声 婉转,凸显禽鸟之乐,也表现太守陶醉于美景之乐。 3.快乐背句子 以静衬动:以……静态之景衬托……动态之景,突出了……,表现了……的情感。 4.写作背景 一、魔法背知识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 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被贬滁州知州。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 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千古美文《醉翁亭记》。 二、答疑全频道 1.第1段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顺序的? 答疑: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写景:作者先从远山落笔,立足于 滁州,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 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亭周围的环境。层层推移,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景顺序: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 二、答疑全频道 2.用自己的话描绘写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答疑: 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 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山间四季之景,变化有 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二、答疑全频道 3.第三段具体描写了哪几个画面?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乐”的场景? 答疑: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这些“乐”的场景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 和之乐,从侧面表现出当地在作者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暗寓了 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答疑全频道 4.本文“乐”字贯穿全文,写了哪些“乐”呢?有什么作用? 答疑: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作用:运用衬托,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 太守之乐,层层推进、升华,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乐”是本文的关键词,体现作者的政治思想。 二、答疑全频道 5.太守“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答疑: “醉”有两层意思,表面来看是“喝酒醉了”,实质上是陶醉于山水 美景之中、百姓和平安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 政治理想。 对词语的理解要注意表层和深层含义。 二、答疑全频道 6.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答疑: 寓情于景。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 爱、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二、答疑全频道 7.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答疑: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 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 处有情,情景交融。 二、答疑全频道 8.结尾“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有什么作用? 答疑: 1)照应上文“名之者谁”,前后呼应。揭开全篇悬念,收束全文,戛然而止,饶有 兴味。 2)全文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身份,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3)设问句自问自答,包含作者自得、自豪之情。 结尾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上文、标题,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戛然而止,表现情 感。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居高而下) 临溪而渔(来到)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快乐) 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注意积累和总结一词多义的用法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③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④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⑤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判断句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四、畅通中考站 《醉翁亭记》 1. 下面句子中标红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 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 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考察一词多义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积累。 翻译句子,重点篇目,要做到准确熟记。 四、畅通中考站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 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 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C 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应该是“太守之 乐其乐”。 四、畅通中考站 4.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用: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点明全文主旨的作用: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 的政治思想,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句子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