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

‎《我的第一本书》‎ 一、 学习目标 1、 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 了解“第一本书”深刻含义。‎ 二、 学习重、难点 1、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2、 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 学习时数:一课时 四、 学习方法:诵读法、拓展延伸。‎ 五、 导学步骤 1、 导入 A、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人啊,你开心的一天,不开心的一天,为什么总是主观上累加自己一些苦难,弄得一辈子不得开心颜呢?‎ 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对待生活的道理。‎ B、你们人生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有没有印象?现如今我们大多数大的生活条件较好,父母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同学在学前已陆续接触过一些书,可一些同学对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而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这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2、 作者简介 牛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省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年写作散文。已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此外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选数部,台湾编印了《牛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 ,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 3、 梳理课文 ‎ “我”‎ ‎ ‎ ‎ 父亲 第一本书 乔元贞 ‎ ‎ ‎ 人性善 “弄不成” 人情美 ‎ 生活艰辛 读书乐趣 ‎ ‎ 生活与命运 ‎ ‎ ‎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课本)‎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的出现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的出现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的出现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的出现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的出现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4、训练题 ‎(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A、 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B、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漠的大自然中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论题:这种苦乐交织的生活让作者发现和感悟了什么,让他说出“人不能忘本的”这句话?‎ 要点:A、他发现了苦难生活对人的戕害,发现了生命的顽强以及人性本能对美的追求。‎ B、他享受到了只有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生命最初的快乐,这种不 含杂质的纯粹的快乐,沉淀在心中使自己对人生、对幸福有了本质的认识,并受益终身。‎ ‎(3)口语训练 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说说自己的“第一本书”。‎ 1、 小结 (1) 文章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很有诗意。‎ (2) 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浅显易懂也不乏许多耐人寻味的语句。‎ (3) 文章的写法独特 文章的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的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二、 测试题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催眠(mián) 马鬃(zōnɡ)‎ B.凄惨(cǎn) 幽默(yiōu)‎ C.崇敬(chónɡ) 惩罚(chénɡ)‎ D.皱纹(zhòu) 麻雀(què)‎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磨磨蹭蹭 奥密 B.轰堂大笑 装订 C.翻来复去 塾师 D.知书识礼 梦幻 ‎3.“我的第一本书”应该怎样理解?‎ ‎4.作者为什么认为“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5.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6.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 )‎ ‎(2)今天星期一。( )‎ ‎(3)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 ‎(4)我的母亲气量大。( )‎ 阅读下文,回答7~12题。‎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 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7.通观全文,“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9.试评价画线句。‎ ‎10.你认为第二段中“我”的做法对不对?老师的做法对不对?‎ ‎11.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12.乔元贞的命运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好老师 孩子班上开同乐会,我带一盒点心去,孩子把第一块拿给老师吃,老师亲昵地摸摸他的头。‎ 这样的动作,没有人指点,我看了很感动。‎ 有一次全班去郊游,事前老师就叮咛小朋友不要带剪刀。当天,一坐上游览车,老师就问:“谁带了剪刀,赶快交出来。”立刻就收集了七把。‎ 我觉得奇怪,老师说,他们带剪刀是为了剪开零食包,但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的背包放剪刀,如果一刹车,相当危险。“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还有人没交出来。不信,我再试。”于是老师又换了一种温和的口吻说:“老师用剪刀,有谁还有剪刀可以借我呀?”不一会,又出现了两把。‎ 我真的觉得,好老师真的是会教育孩子,也常启发家长。‎ ‎1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亲昵”“软”“硬”的含义。‎ ‎14.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5.文章的题目是“好老师”,“好”在哪里?老师为什么一改严厉的口吻为温和的口吻?‎ ‎16.孩子们为什么又交出了两把剪刀?如果你发现收集了九把剪刀后,还有一把在学生手里,你会怎么办?‎ ‎★试一试 ‎17.正上课时,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学生欢闹起来。如果你是正上课的老师,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一、1.B(yōu)‎ ‎2.D(A.秘;B.哄;C.覆)‎ ‎3.即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它饱含着生活的沉重,淳厚的情谊,童年的乐趣。‎ ‎4.因为这本书表明“我”从此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它里面有温情、乐趣、苦难,也有 抗争。‎ ‎5.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爱怀念之情。‎ ‎6.(1)A (2)C (3)D (4)B ‎7.过渡。‎ ‎8.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9.此句有失教师身份,但透露出乡亲友好淳厚的情义。‎ ‎10.言之成理即可。‎ ‎11.交代与“书”有关的二黄毛和乔元贞的命运。‎ ‎12.略 二、13.亲昵:十分亲密,用动作表示夸奖,让孩子得到鼓励。软:严肃的态度。硬:温和的态度。‎ ‎14.照应第二段,总结全文。‎ ‎15.既会教育孩子,也常启发家长。喜欢孩子,关心孩子。‎ ‎16.教师用温和的口吻说老师要用剪刀。第二问略。‎ ‎17.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