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 2.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 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 4.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 ) 5.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 6.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 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答案 C 2.中国的探月过程有着严密的工作设计,“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步实施。这表明( )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答案 D 3.易到用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发、资本的涌入,专车市场最近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诸如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为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交通部出台了两个《征求意见稿》。这表明(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准确 ③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专家论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4.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5.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6.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 D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向一 实践的特点 1.(2018·全国卷Ⅲ·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错: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或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考向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7·全国卷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④入选:“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②③排除: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3.(2017·全国卷Ⅱ·21)2016年9 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④入选: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③错: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 [易错练] 1.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是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这体现了①②;③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提醒]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与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 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提醒]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模拟练] 3.(2019·河南六市联考)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材料展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实践水平的不同,故②正确;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能否飞天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制约,故①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循环往复,排除③;材料只强调实践的差异性,没有涉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排除④。] 4.(2019·湖北襄阳模拟)美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材料佐证了( ) ①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经过实验验证,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是正确的,这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①正确;如果一种正确的认识经过实践检验是真理,那么在它没有检验之前,它也是真理,只不过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真理性,故②说法有误;材料中人们是通过实践验证认识是否正确,并没有体现认识能指导实践,③不选;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得出了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④正确。 ]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征 (1)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如果超出了一定条件和范围,离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理解 原因 误区 反 复 性 “直线论”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无 限 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 升 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考向一 真理及其特征 1.(2016·全国卷Ⅰ·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本题的题眼是“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具体个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这样可以促进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故②③符合题意;认识活动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④说法错误。]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我国综合影响力前三位的智库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考向二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2017·全国卷Ⅲ·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④符合题意: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错: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③ 错: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 [易错练] 1.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A [“200多年时间里”“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等,表明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因而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是对真理的错误认识;题干表明随着时空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认识发生变化,因而C项与题意不符。] [提醒] 真理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②强调了联合国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入选;③错误,忽视了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与制约;④正确,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 ] [提醒]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3.(2014·全国卷Ⅰ)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 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 [提醒]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模拟练] 4.(2018·湖南永州检测)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2017年11月,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宣告这一难题已被攻克。体细胞克隆猴的构建成功,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上述材料说明( ) 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③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因而①表述错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③表述错误 。] 5.(2019·河北邯郸检测)水的结构是21世纪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其中,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继2014年获得世界首张亚分子级分辨的水分子图像后,在国际上首次得到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并发现了一种水合离子输运的幻数效应。该成果于2018年5月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水的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人们对“水的结构”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水的结构是21世纪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努力,不断认识“水的结构”,体现了③④;①②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均排除。] 追求真理的过程 [典例] (2016·全国卷Ⅲ·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 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规范解答]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追求真理 设问方式 措施类 内容限定 我国科学家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 分值定点 本题分值是12分,答案要点一般在3~4个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到“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第2层 从“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到“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第3层 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第4层 从“世界卫生组织”到“标准治疗药物” 第5层 从“屠呦呦说”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由材料可知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常用药物药效已经减弱,要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由关键词“要找到新型抗疟药物”→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3层关键词句: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最终提取青蒿素 由关键词“数百次试验”→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实践的客观性和历史性→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4层关键词句: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由关键词“成为标准治疗药物”→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5层关键词句:现代科学手段认识中医药、荣誉属于科学家群体 由关键词“现代科学手段认识中医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 由关键词“荣誉属于科学家群体”→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3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1分)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 (2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1分)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1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1分) ◎ 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问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点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反作用+认识过程。 [答题要素] (1)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4)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3D打印 [背景材料] 材料一 3D打印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3D打印是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最新的高“维度”的体现之一,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把它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 材料二 2018年6月16日,以提供“批量化定制服务”为核心的广东(大沥)3D打印协同创新平台在佛山南海区大沥镇正式对外开放。该平台打造了国际上大规模的3D打印批量化定制中心,每年能为2万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命题视角] 1.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 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C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C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但这是一种扬弃。] 2.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从艺术品到人体器官等各种物体,让人欢欣鼓舞,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②新事物始终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