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12月份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①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与西方文体相对稳固的板块结构大不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体,理应彰显本国的特色。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文体,无疑是新颖的研究视角。下面就以唐宋文体为中心言之。‎ ‎②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③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对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④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 ‎⑤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的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 ‎⑥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可见贯通的实质是创新。‎ ‎⑦文体的贯通固然重要,但贯通不是纸上空文,还需要“人”去驾驭和创造。从人出发,“驾驭”就成为观照唐宋文体学的另一关键词。文体都有机制,具备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运行规律似较机械。然而,运用文体之“人”,却是既讲规则,又有策略的。加之人的创造力无比睿智旺盛,运用文体之人既可以设计新规则,又能打破旧机制,实在是文体变迁的最大原动力。尤其是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如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驾驭、控制和改造文体的能力极强,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文体的疆域,文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他们手上得到玲珑活络的调整。他们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作品中。这充分体现出大家贯通的视野和超卓的驾驭文体能力。‎ ‎⑧从此类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或许可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或者说凝练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精华”。 ‎ ‎(节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贯通”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这种交流和互动,同样体现在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家身上。‎ B. “驾驭”体现了创作者对文体的控制改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的优长。‎ C. “贯通”和“驾驭”是解读古代文体的关键词。从两个关键词出发就能得出关于古代文体研究的新见解。‎ D. 古代文体的写作与批评可以产生互动,这种互动既能促进文体的发展,也能让文体写作更加成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自然段先交代了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的特征,提出“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文体是新颖的研究视角”的观点,指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二、三自然段紧承第一自然段,论述唐宋文体发展现状、特点。‎ C. 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紧扣标题分别论述贯通、驾驭两个关键词,列举了唐宋大家的名字,证明“贯通”“驾驭”对大家的诞生有影响作用。‎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上文,指出研究古代文体的成果:从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就可以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贯通”让文体有了创新的可能,“驾驭”实现了这种可能,二者共同作用,让唐宋文体多样、文学繁荣。‎ B. 古代文体是动态发展的,到唐宋时,各类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形成复杂多元的格局。‎ C. 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作品中,所以有了文体驾驭能力,就一定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 D. 唐宋时期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文体发展的高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如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好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土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才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用,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太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4月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太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B. 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 “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D. 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5. 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 ‎6. 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107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31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材料三:‎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 材料四:‎ 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AI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几乎都有负面倾向。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 B.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十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 C.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 D.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B.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 ‎ C.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尽快解决。‎ D.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6分)‎ 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 ‎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以公事当免官,诏以赎论。山涛薨,以舒领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以年老,每称疾逊位。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帝甚伤悼,赗赙优厚,谥曰康。‎ ‎ (节选自《晋书·魏舒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 B.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 C.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 D.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 C.“九族”的说法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实行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 ‎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舒外表愚钝,不修常礼。他年少时不被亲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辞。‎ ‎ B.魏舒为人坦诚,终被重用。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他百天自学经籍而通过了答策,做了尚书郎,后又任职长史、太守、刺史等。‎ ‎ C.魏舒技艺精湛,一鸣惊人。他任钟毓的长史时,钟毓因与属下比赛射箭人数不足而让他凑数,他发箭无不射中,满座震惊。‎ ‎ D.魏舒简政爱民,不信邪说。他任冀州刺史时,施政宽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后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作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字,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 B.第三、四句运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 C.第五句虽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用得更灵活自然,没有显出斧凿痕迹。‎ ‎ D.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着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向在《阿房宫赋》中对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记》中诗人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的句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 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的脱节。那些在市场上 、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而那些评论家经常谈及的作品,在大众阅读中并不被看好。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析分不开的。‎ 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超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显得____,评论时要么 ,要么失语、缺席。( ),批评家要在 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 力不从心 言不由衷 B. 犹豫不决 不胫而走 惊慌失措 文不对题 C. 疑惑不解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D. 犹豫不决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B. 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C. 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是分不开的。‎ D. 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学的现状在不断地变化 B. 为改变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C.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D. 文学的现状需要不断地适应 ‎20 .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第四届“挑战杯”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10月5日至10月7日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 ‎21.下面是餐厨垃圾厌氧能源化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人民日报“时光博物馆”北京开展。实景重温生活巨变,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时光博物馆”内设“时光杂货铺”“奇妙时空屋”“年代照相馆”“岁月交通局”“黑科技秀”等五大主题展馆;采用五感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五个层面深度还原国人记忆中的40年;还采用9项创意互动,吸引观众参与。带领人们“穿越”历史,体会中国发展,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 材料二: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 为主标题,以“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C项,“从两个关键词出发就能得出关于古代文体研究的新见解”不正确。“从两个关键词出发”与原文末段“从此类关键词出发”意思不同,“此类”范围大,包括这两个关键词;“就能得出”意思过于肯定,原文“或许”表达的是推测语气。故选C项。‎ ‎【2题详解】‎ D项,“指出研究古代文体的成果::从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就可以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说法不准确,第⑧段只是预测由关键词入手研究可能会有新的收获。故选D。‎ ‎【3题详解】‎ B项,“各类文体……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不正确,原文说各类文体有了充足的发展,实用性文体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高峰,选项扩大了范围。C项,强加因果,且说法绝对。文中说杜甫等大家能够冲破既有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作品中,但并不能由此得出“有了文体驾驭能力,就一定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的结论。D项,“公牍和应用文方面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文体发展的高峰”不正确,原文为“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故选A项。‎ ‎4. C ‎ C项,选项对“‘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的原因,解释有误。文中说 这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光色”“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宗的气息等一切”“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而不止是因为“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故选C项。‎ ‎5. (1)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太阳土是晒了很多年的老土,包含着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它的生成是复杂的。(2)太阳土是神奇的有灵性的。太阳土能安慰肠胃,是乡上的根,是乡土与生命的链接。(3)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太阳土是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上,是水土里积淀的祖先的根。 ‎ ‎6. (1)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2)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3)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追寻与反思。‎ ‎7.C ‎ ‎ 解析:C.“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曲解文意,原文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8.B 解析:A.“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错,材料在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上没有用数字。C.“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无中生有。D.“国人的担忧”范围有误,这个担忧应是世界性的,不仅是中国人的; “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曲解文意,文章并没有展现人工智能的劣势。‎ ‎9.①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注意数字人才储备区域性差异,解决数字人才储备“南强北弱”的问题。②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每点2分)‎ ‎10.C 解析:考生要了解语句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断句的难点有:就(靠近,引申为去考试)、为高(以此表明高洁)、中(考中)、负(责任)、荣(荣耀)等,抓住这些关键点,揣·摩全句句意,就容易断句了。加上标点符号为: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日:“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11.B 解析:B.“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错,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尚书令。‎ ‎12.D 解析:D.“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错,由“舒乃命之,而竟无患”“以年老,每称疾逊位”可知,魏舒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而是因年岁大了,常常称病让位。‎ ‎13. (1)等到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便慢慢筹划,他的意见往往超出众人议论之外。(译出大意给2分;“断”“徐”“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当时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没有过。(译出大意给2分; “论”“辞”“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任城郡樊县人。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宁家建造宅院,看宅子的人说:“将来会有一个尊贵的外甥。”外祖母因为魏舒年少聪慧,心里认为会应验在他身上。魏舒说:“一定会为外祖父家证明这所宅子的吉相。”后来就住到别的地方。身高八尺二寸,仪态秀雅、体型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迟钝质朴,不被乡亲看重。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时很有名望,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让他看守碾米的水碓,常常慨叹说:“魏舒如果能胜任百户长,我的心愿就满足了!”魏舒也不介意。魏舒不注重修养个人的节操,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皮衣,进入山林沼泽,以捕鱼打猎为正事。只有太原王乂对魏舒说:“你最终将成为宰相,但如今不能让妻儿免受饥寒之苦,我应该帮你经营生计。”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魏舒接受而不推辞。四十多岁的时候,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宗族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别去赴试,可以此表明高洁。魏舒说:“如果赴试而考不中,那责任在我,怎么能以不赴试窃取高洁的虚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学功课,一百天研习一部经书,因而成功通过答策。做了尚书郎。当时想淘汰郎官,不称职的就罢免。魏舒说:“我就是那不称职的人啊。”卷起被褥就走。同僚中一向没有高论的人都面有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赞他。几经升迁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常与部下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替他谋划罢了。后来恰逢人数不足,让魏舒凑数。钟毓起初不知道他擅长射箭。魏舒神态娴静优雅,发箭无不射中,满座无不震惊。无人能与他相比。钟毓感叹并向他道歉说:“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你有如此好的射术;这难道仅限于射箭这一件事吗!”转任相国参军,被封为剧阳子。朝中府中琐碎的事务,不曾发表见解;等到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便慢慢筹划,他的意见往往超出众人议论之外。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当朝会结束,目送着他说:“魏舒俊伟出众,是众人的领袖啊。”升任宜阳、荥阳二郡太守,任内很有声望。任冀州刺史,在职三年,以施政宽大仁惠著称。晋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意赐给他百匹绢。升任尚书,因公事应当免去官职,皇上下诏可用钱赎罪。山涛去世后,让魏舒兼任司徒。魏舒有威严名望,傣禄赏赐分给亲属,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陈留人周震多次被官府征召,征召文书下达后,征召他的官员就丧命,人们都称周震是“杀公掾(妨死长官的属官)”,没有谁再敢征召他。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魏舒命运通达。因年岁大了,常常称病让位。魏舒做事一定先做后说,退职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当时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没有过。太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皇帝很是哀伤,赠了很多的财物来给他办丧事,谥号叫康。‎ ‎14.B 解析:B.“以实写虚的手法”错,三、四两句运用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且“诗人的主动问好”错,应是太白星主动向诗人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 ‎15.①首两句以极力攀登来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②“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句中描绘游仙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③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写诗人思想又回到现实,反映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④全诗描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6略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 ‎①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②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语境说的是文坛出现一种令不不理解的现象,与拿不拿主意无关。故选用“疑惑不解”。③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④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语境说的是,市场上出现了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的作品。没有提到价值的问题。故选用“不胫而走”。⑤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⑥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语境说的是,有的批评家因思想落后,观念守旧,而新的文学现象已超出其认知和理解的能力范围。故选用“力不从心”。⑦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⑧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语境中说的是评论家因思想保守,观念滞后,评论时出现的不好的现象。应选用“文不对题”。强调评论家评论不到点子上。抓住关键。此处不涉及撒谎。不能用“言不由衷”。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划线句子既是句式杂糅,又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杂糅部分可改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或“产生这一现象与……有关”。由此可排除AC两项。D项,语序不当部分,把“品评”和“分析”位置进行互换。故选B项。‎ ‎【19题详解】‎ ‎【答案】②目标没能实现,不一定没沉下心来抓落实。③不沉下心来抓落实,目标一定不能实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和逻辑推断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审读句①,分析其病句类型。句①是对“因为沉下心来抓落实,所以目标一定能实现”的修改。“因为沉下心来抓落实,所以目标一定能实现”这句话是强加因果。修改后的句子,是否定这种因果关系。材料中“因为目标没能实现,所以一定没沉下心来抓落实”这句因果关系推断也不对,依照例句,改为“目标没能实现,不一定没沉下心来抓落实”。“不沉下心来抓落实,目标也可能实现”一句前后之间关系推断关系不对,因为不沉下心来抓落实,目标一定不能实现。‎ 20. ‎①“拨冗”改为“隆重”;②“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③“拜读”改为“阅读”;④“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⑤“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每点1分)‎ ‎21.餐厨垃圾在经固液分离后,按固相和液相分别进行处理; (2分)液相部分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可制成生物柴油,污水再进行污水治理;(2分)固相部分在经挤压过滤、油脂分离后,通过厌氧发酵阶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制压缩天然气,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2分)‎ 指导 一 准确地揭示了材料和文章的中心;‎ 二 是能够围绕副题展开“礼赞”,列举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 是展望未来 四 联系实际,把时代青年遇到好的机遇,我们应该怎么办 范文 明天会更加美好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时光博物馆”,记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四十年前贫穷落后的祖国,四十年后将全面小康。登上时代列车,饱览艰苦创业而又美好的昨天,我坚信,今年花胜去年红,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无数国家发展缓慢,甚至走向倒退。为什么中国却发展得如此迅速?我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巧妙地抓住时机,抢占先机,决策正确,人民艰苦奋斗,国家与民生的经济都得以迅速发展。‎ 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一百年前旧中国血的教训。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中,闭关锁国已不再适用;依靠武力,唯我独尊,搞一家独大,也不再使用。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发展适合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引进国外的技术与资本,躲过了再次沦为“天朝上国”的命运,逐渐融入到生机勃勃的世界大市场中,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翁的话充满了道理。面临改革开放的抉择,我们抓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纲,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千百年来,西方列强无数次的侵华历史、国内军阀内战、党内路线斗争,十年动乱等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发展。表面看是因生产力落后,实则是思想问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致富。拨开迷雾,终于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克服重重困难才得以艰难发展。反观闭关锁国,以集权专制治国,仍未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 ‎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乘上了“和谐号”“复兴号”高铁,一路飞奔,工农业、军事科教、航空航天等领域,突飞猛进。“神州”上天,“嫦娥”绕月,“蛟龙”入海,辽宁号游弋西太,002下水海试,乃至电磁弹射,核动力的003呼之欲出……发展真是硬道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智慧;世界依靠中国的经验复制粘贴,带上中国发展的快车道和顺风车,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 当年毛爷爷让我们站起来,后来邓爷爷让我们富起来,如今领袖带领我们强起来。‎ 四十年发展,四十年天翻地覆变化,四十年风雨同舟,在正确路线引领下,我们有充 足的理由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机遇与梦想齐飞,责任与和使命双担,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与祖国同行。时光不会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带到明年花更好,你我再来“时光博物馆”,为你我的杰作举杯同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