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8)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再难联络,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希望能随大雁陪伴在友人身旁。‎ ‎【答案】C ‎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解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要注意诗词中诗人使用的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词语。“杨柳”这一意象,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别恨”是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诗人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生活的环境和两个人音信稀少,只有大雁空飞。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表达对友人思念的作品,借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通过想象友人别后情形,虚实结合来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亦遂平生之愿。‎ B.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C.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D.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D ‎ ‎【解析】D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君王深在九重城”作者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 颔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 C. 颈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 “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答案】B ‎ ‎【解析】颔联是想象友人此行途中的见闻,属于虚写。颔联也是虚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B、“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C、“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答案】B ‎ ‎【解析】A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C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D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答案】C.‎ ‎【解析】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