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非答题区域无效。‎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数千年来,中国画历经发端、童稚、成熟、升华的漫长路程,由实用而艺术化,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呈现方式,饱含着静观情思,烛照着成仁之格,深蕴着体悟之道,映射着华夏人文,承载着中国人静观宇宙、发现自然、格物致知的看法,内省自身、立身处世、修辞立诚的态度以及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擦、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谧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足令观赏者“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展玩不已的,正是画作中种种对抗而平衡的巨大张力所予人的艺术审美愉悦。 ‎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逼,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涵养之美。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故赏画之先,观赏者必须知晓浸润、孕育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的特质。这是欣赏中国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大关窍。‎ 若以人物、山水、花鸟画类分而论之,则人物画所重之“传神”,即拟借由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求取以形写神之功;山水画所张目之“诗情画意”,即拟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雄壮或秀美、粗犷或冷峻、俊逸或萧散之多元样态,力追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独造,亦即拟以高、平、深“三远”的画面结构之法,与“计白当黑”的虚实处理之法,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紧密糅合;花鸟画所言之“石分三面”,实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其中深蕴着“三生万物”的生命哲理。‎ 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并以为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有情,万物趋灵”,正是以“人”的文化去体验“物”的生与化;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则是将“物”化为“人”的文化载体。为此,中国人常以“情”“趣”“势”“韵”“神”“气”等生命姿态的语汇来探讨艺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始终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 由是观之,欣赏中国画,可循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特质以及中国画色彩魅力等途径,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深入。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敏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态度,亦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 ‎(摘编自杨明刚的《中国画的赏画之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优秀的中国画以灵动的点线皴擦、绰约的笔情墨象、似是而非的意态呈现、多元的静谧视觉形成情感张力。‎ B. 欣赏国画作品的方法,重在通过意象归纳和技法剖析两个途径,层层倒逼,来不断贴近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C. 山水画的审美特点,是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多元样态,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力求情景交融。‎ D. 欣赏者只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就可以领略中国画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待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在对国画发展历程的概述中突出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为后文阐述赏画之法介绍了背景。‎ B. 第三段先总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从意象和技法两途分述,最后总说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 C. 文章引用“草木有情,万物趋灵”和“石不能言最可人”论证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的观点。‎ D. 文章基于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层层论述,循着文化背景、艺术特质及色彩魅力等途径来谈欣赏中国画之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赏者如果对浸润、孕育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中国文化的特质缺乏了解,那么也就不能领略中国画的气韵风神。‎ B. 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词来形容国画的点线皴擦,正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的体现。‎ C. 国画中的人物画若能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外貌、动作、背景等,又能表现人物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便可以称得上“传神”。‎ D. 如果一幅国画作品因令观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画家传达的观念并受到启迪,即便它并非形似,也是优秀的作品。‎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A项,变“常能以”为“以”将或然变为必然,且“‘似’与‘不似’”与“似是而非”意思不同,前者是两种情况,像或不像,后者像是却不是,理解有误。C项,设题范围在文章的第四段,其中“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是对原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的转述,但这一点是花鸟画的审美特点,并非山水画。D项,设题范围在文章的末段,末句“唯其如此”的“此”是理解这一选项的关键,这里的“此”是对上文欣赏中国画要遵循的途径、经历的阶段以及需要的个体条件的概括,该选项“欣赏者只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就可以领略中国画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待点。”以偏概全,表述太绝对,不是经过三个阶段便可领略中国画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待点,根据文本尚需很多条件“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敏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态度,亦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总分总不对,应该是层层推进式,第三段先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谈画作对观赏者的艺术感染力,最后才归结到欣赏中国画时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层层展开,而非总分总的关系。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综合能力。D项,“如果一幅国画作品因令观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画家传达观念并受到启迪,即便它并非形似,也是优秀的作品。”关系表达错,且不全面,文本中是并列关系,选项表述成因果。原文说“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故赏画之先,观赏者必须知晓浸润、孕育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的特质。这是欣赏中国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大关窍。”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称5G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称为是一种“量子跃迁”,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5G将给“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只有5G的速度能让这种技术走出体验区,形成产业规模。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这种科幻般的技术只能在5G时代实现,原因正是5G信号“不断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网络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王超《5G时代将引爆哪些颠覆性场景》,《科普时报》2019年3月29日)‎ 材料二:‎ 中国的移动生态系统在2018年为中国经济创造了5.2万亿元(7,500亿美元)的附加值,相当于2018年中国GDP的5.5%。预测2025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一。中国的移动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融合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4G的普及率将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并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 ‎(摘编自GSMA(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政府已将5G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5G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未来,中国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模表示。‎ 调查机构预测显示,到2025年5G网络将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起成为全球前三的5G大国。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同时,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在5G网络环境下,超高清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裸眼3D等高速率应用将得以实现。5G商用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多种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摘编自王萌《5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5月4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0~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总数呈总体递增态势,截止到2018年,我国拥有的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占总人口的82%。‎ B. 到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后续增长空间相对变小,2019~2025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增速将明显放缓。‎ C. 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人口覆盖率与采用率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底,我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位列全球第一。‎ D. 未来几年,我国4G普及率将达到顶峰,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因为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且都运行于4G网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G所带动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发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 B. 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焦点,各国都在加紧推动部署5G计划,到2025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实现5G商用。‎ C.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 D. 5G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将推动远程驾驶、智慧家居等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6.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5G的特点及其发展意义。‎ ‎【答案】4. D 5. D ‎ ‎6. 特点:网速更快;低时延和高可靠;覆盖面更宽广。意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引发产业链上各领域的变革;促进社会向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未来几年,我国4G普及率将达到顶峰,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因为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且都运行于4G网络。”“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推断错误,原文中说“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且都运行于4G网络”错误,太绝对,扩大了范围,文中说“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77%的,并非“都”;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材料二,4G的普及率将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其表现是“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5G所带动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说法有误,根据原文,5G的商用才是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手,而不是技术的更新换代。B项,“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没有根据。C项,“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错误,未然说成已然只是预测未来将会如此,并未成为现实。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可知,5G的特点是网速更快;由原文“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可知,5G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由原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可知,5G的特点是覆盖面更宽广;由原文“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可知,5G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由原文“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可知,5G的发展将引发产业链上各领域的变革;由原文“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可知,5G的发展将促进社会向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 沈从文 ‎(1)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 ‎(2)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男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 ‎(3)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城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 ‎(4)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军部的一个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 ‎ ‎(5)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6)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 ‎(7)“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人反而觉得分外寂静。 ‎ ‎(8)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 ‎(9)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10)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11)“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12)“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13)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14)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 ‎(15)“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 ‎(16)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 ‎(17)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 ‎(18)“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 ‎(19)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 ‎(20)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 ‎(21)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女孩岳珉便站到房门边去,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各处远近人家都有了烟子,她才离开。‎ ‎(22)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 ‎(23)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 ‎(24)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主要以少女视角来观察和感知,岳珉的情绪微妙复杂:寂寥中有热烈的渴求,快乐中有现实的隐痛。‎ B. 在焦灼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讯时,岳珉与母亲只能编造乐观的梦境,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C. 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如对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话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她盼望的急切。‎ D. 文章末尾写映在天井角上的影子恰如父亲坟上的纸旗,既揭示了故事的结局,又强化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8. 沈从文的小说往往具有散文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有评论家认为本篇小说“塑造了三个静的世界”,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散文化倾向体现为情节的平淡。本小说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围绕岳珉一家的对话展开,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显示出平淡冲和的特点。②散文化倾向体现为语言的个性化,本篇小说的遣词造句不加辞藻和手法的雕琢,通俗质朴,给人平静如水的阅读体验。③散文化倾向体现为环境描写的隽永,本篇小说的开篇以平淡的笔触描摹了一个由桃花、浅滩、渡船等组成的乡村世界,营造了一种乡村牧歌般的氛围。 ‎ ‎9.‎ ‎ ①第一个“静的世界”指战乱中和平静穆的乡村世界,桃花、河水、菜园的意象与船工、卖针线的人事等共同构筑了一个宁静的世界。②第二个“静的世界”指岳珉一家在逃难困境中的死静,岳珉母亲的卧床“静静如一个死人”、岳珉与母亲在屋内的互相安慰只剩渺茫的希望,皆营造出一种沉闷的寂静。③第三个“静的世界”指岳珉个人内心的寂寥,小说主要以她的心理视角行文,她虽因河岸的风景获得片刻、表面的宁静,但内心则因母亲的病痛而担忧,因父亲、哥哥的杳无音信而失望,结尾处父亲的坟则将这种失望推向了绝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错,编造梦境的目的并非安慰自己,而是安慰对方。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本体裁的认识,以及文本印证的能力。解读关键首先在于厘清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散文的特点在于情节较之小说更淡化,更强调语言的实验性质,以及环境描写的重视,小说的情节观更丰富,其中多体现为情节结构的巧妙或复杂,必须注意的是,人物和主题是散文和小说共同的着力点,我们一般不把这两个要素作为区分点。其次我们要循着上述区别,具体地探查“某一篇”散文或小说的特殊性,而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有时称为“诗化小说”)是一种典型特征,在本篇文章中明显地体现在情节、语言、环境的三个要素。这篇小说,没有一般小说情节上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比较平淡;小说整体上语言质朴,没有多余的装饰;环境描写承袭了沈从文一贯的田园牧歌式的写作风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多层次解读文章主题的能力,区别于一般的笼统作答主题的问法,本题明确提出“三个静的世界”的任务驱动,故考生必须纵观全文,筛选出所有与静直接、间接相关的叙述,其次对此加以有层次的整合。从本篇小说的线性顺序来看,可以较容易答出第一点,即文章的前半段的表层的静,将阅读眼光顺延至中段,可将岳珉一家人间的对话视为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此处能概括出“死静”的特点。行文至结尾,可知作者的笔触已再次、强烈地深入到岳珉个人的内心,着墨于她看似平静,实则暗涌的内心。加之整篇小说的心理视角以岳珉为主,她个人的内心世界贯穿文章始终,是三点答案当中最为整体且微观的角度。故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务必要注意思维的分层,切不可贸然将主旨甚至任何一种文本概念模糊化处理。‎ ‎【点睛】1、本题考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探究其内在动机的能力,文本有直接明显的语句可证实:“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切忌个人的无端揣摩和过度想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奭(shì),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奭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九经》及第,为国子监直讲。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此至言也。”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由是真宗以为诸王府侍读。累迁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天门,帝将奉迎,王旦等曰“天贶(kuàng)符命,实盛德之应。”皆拜称万岁。奭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并布告其事于天下。是岁,天书复降泰山,帝复亲受符命。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臣愿陛下早自觉寤,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仁宗即位,宰相请择名儒以经术侍讲读,乃召为翰林侍讲学士。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覆规讽。仁宗意或不在书,奭则拱默以候,帝为竦然改听。尝画《无逸图》上之,并言:“古帝王朝朝暮夕,未有旷日不朝。陛下宜每日御殿,以览万机。”帝施于讲读阁。三请致仕,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诏赐帛二百匹。后优拜工部尚书,复知兖州。赐宴太清楼,近臣皆预,帝作飞白大字以赐。翌日,奭入谢,又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隅瑞圣园。既而累表乞归,以太子太博致仕。明道二年卒。赠左仆射,谥曰宣。 ‎ ‎(节选自《宋史·孙奭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B. 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C. 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D. 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经,北宋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内容与《尚书》等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有关。‎ B. 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是最高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祭酒。‎ C. 符命,指天赐给人君的吉祥凭证,也指歌颂帝王受天之福瑞的文章,本文指后者。‎ D. 汾阴,即今天山西万荣县,县西南有后土祠,历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大地之母后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奭擅长诗经,深得赏识。宋太宗亲自到国子监听孙奭讲授儒家经学,并对他的讲课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真宗也因此让孙奭到各王府授课。‎ B. 孙奭为人正直,直言敢谏。真宗迎过天书,还打算到汾阴祭祀,孙奭尖锐地指出“迎天书”是迷信活动,“祀汾阴”是真宗想要夸耀于后世。‎ C. 孙奭教导有方,恪尽职守。孙奭给仁宗授课时认真尽责,曾以前代昏君误国的史实对仁宗反复规劝,他还呈《无逸图》提醒仁宗勤于政事。‎ D. 孙奭历侍两朝,尽享荣宠。孙奭两朝为官,常得皇上的信任,仁宗还多次拒绝孙奭的辞官请求,甚至赐御笔、财物、房舍以示对他的恩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 ‎(2)仁宗意或不在书,奭则拱默以候,帝为竦然改听。‎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近年来,水涝旱灾连续不断,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居多,陛下竟然想使百姓劳苦而去侍奉神灵,神灵难道就能安享吗?‎ ‎(2)有时宋仁宗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孙奭就拱手缄默等候,仁宗于是转而严肃认真地听孙奭讲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需先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大意,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分析选项中的差异点,辨析出正确的选项。“奭以经术进”译为孙奭以研究经书走上仕途。“守道自处”译为遵守道义,洁身自好。所以“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正确,排除A、C项。文中说孙奭从不阿谀逢迎取悦他人,真宗了解孙奭为人朴实忠诚。所以“取悦人/知奭”正确,排除D项。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本文指后者”错,本文属于前者,即指天赐给人君的吉祥凭证。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孙奭历侍两朝”错,孙奭历侍三朝,即太宗、真宗、仁宗。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需注意以下关键词:(1)“比年”,近年;“饥馑”,食物严重缺乏;“劳”,使动用法,使……劳苦;“事”,侍奉;“其”,表示反问,难道。(2)“或”有时;“拱默”,拱手缄默;“候”,等候;“竦然”,恭敬的样子。‎ ‎【点睛】文言断句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他幼年时与许多学童从师于乡人王彻,王彻死后,有人向孙奭请教经书,孙奭为他讲解得甚为深远精微,人人惊叹和佩服他,于是王彻昔日的数百门生都跟从孙奭学习。孙奭考中九经科后,做了国子监直讲。宋太宗来到国子监,召孙奭讲授《尚书》,讲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时,太宗说:“这是至理名言啊!”于是感叹良久,并赐给孙奭五品官服。因此,真宗时,把他任命为各个王府的侍读。他多次升迁后官至工部郎中,提升为龙图阁待制。大中祥符初年,在左承天门得到天书,真宗将去迎接,王旦等人说:“上天降下祥符,实在是对皇上圣德的回应啊!”于是大臣们都拜称万岁。孙奭说:“臣愚钝,我听说‘天何言哉’,难道真的有天书吗?”真宗去奉迎天书之后,大赦并将此事布告于天下。这一年,又有天书降临泰山,真宗又上泰山亲自迎接。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要到汾阴祭祀,正值大旱,京城附近郡县的粮食价格飞涨,孙奭上书进谏道:“近年来,水涝旱灾连续不断,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居多,陛下竟然想使百姓劳苦而去侍奉神灵,神灵难道就能安享吗?陛下坚持要这样做的原因,不过是想效仿汉武帝、唐明皇,凡是巡视到的地方,都在刻石碑歌功颂德,来赢得虚名,彰显于后世罢了。臣希望陛下早日觉悟,这将是天下之幸,国家之福啊!”真宗认为孙奭以研究经书走上仕途,他遵守道义,洁身自好,即便有话说,也从不阿谀逢迎取悦他人,真宗了解孙奭为人朴实忠诚,虽然他言辞激烈,切中要害,但是真宗还是容忍了他而没有加以斥责。宋仁宗即位,宰相请求选择名儒来为仁宗讲述经学,于是征召孙奭为翰林侍讲学士。每当讲到前世昏君亡国的历史,他一定会反复规劝仁宗。有时仁宗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孙奭就拱手缄默等候,仁宗于是转而严肃认真地听孙奭讲解。孙奭曾画《无逸图》呈送给仁宗,并说:“古代帝王从早到晩勤理朝政,没有一天不上朝,陛下也应当每天上朝来处理国事。”仁宗将图转交给了讲读阁。孙奭曾经多次请求退休,以自己已经年过七十坚决请辞,说着他流下眼泪,仁宗也动了恻隐之心,下诏赐给丝绸二百匹。后来仁宗以隆重的礼节授予他工部尚书,又调他去管理兖州。仁宗特意在太清楼赐宴席,近臣都到场了,仁宗作飞白大字来赐给孙奭。第二天,孙奭入宫向皇上谢恩,仁宗又赐给他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隅瑞圣园。不久,孙奭又多次上表请求辞官,后来以太子太傅之职退休。明道二年去世,朝廷赠他左仆射,封谥号曰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乐宫①‎ 李 贺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②,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③提壶使。‎ 绿蘩④悲水曲,菜萸别秋子。‎ ‎[注释]①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官殿,在武昌。②邵陵瓜;一说东陵瓜。召平,秦东陵侯,秦亡,于长安东城种瓜。③左倌(guān):汉恒帝时宦官,封上蔡侯。④绿蘩:绿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汲水,惊起了深井边桐树上乌鸦,动静结合,写出安乐宫如今破败的景象。‎ B. 运用典故,写安乐宫中的水如今只能在瓶中泛着绿色涟漪,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C. 宫殿精美,歌声回响,拍板声悦耳,内侍忙碌,展现了安乐宫昔时的繁华盛况。‎ D. 虽同为怀古作品,但此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15. 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池水边长满蒿草,茱萸子被秋风吹落。②呼应上文,描绘出一幅荒凉衰败的秋景。③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氛围,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④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动静结合”不正确,诗中没有写安乐宫的“静”。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题干问“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考生解答时,要先明确答题区域“诗歌的最后两句”,然后从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角度考虑,要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最后两句“绿蘩悲水曲,菜萸别秋子”,从内容上来看,结尾两句写的是蒿草长满池水曲折的地方,苿萸子被秋风吹落无人收拾;从意境上来看,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秋天荒凉的景象,渲染的是种悲凉的氛围;从结构上来看,呼应了开头四句,再写秋景;从思想情感来看,表达的是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从表达效果来看,以景作结,可以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从手法上来看,“悲”“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写景,也是借景抒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去,皓月朗照下湖面波光粼粼、明月倒映水中的景色。‎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在道德品质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生命短暂,引出了下文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描写。‎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君子喻于义 (4). 小人喻于利 (5). 哀吾生之须臾 (6).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所给题干,注意选句的出处及题干中的相关提示,如:(1)题干中“湖面波光粼粼、明月倒映水中”;(2)题干中“君子和小人在道德品质上的差异”;(3)题干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除此之外,需注意以下字词: “跃”“璧”“喻”“须臾”。‎ ‎【点睛】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D.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届时”指的是到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发生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与句中“日前”“进行了交流”相矛盾。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C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D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句中为“几家”,显然不合语境。故选B。‎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靳小东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他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错,“可以” 与“得以”重复,保留一个;C项,“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错,不合逻辑,在“发现”前加“被”;D项,语序不当,“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与“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互换位置。故选A。‎ ‎【点睛】辨析病句,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检查是否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检查是否有语序不当。3、出现了数量短语,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4、出现了介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6、出现了代词,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长宾语,检查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8、出现了多个谓语,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偷换主语。9、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检查是否有肯否不当。‎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 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 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 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 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 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 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从第④句的“他们”可判断第④句排在最前面,因此可排除A和B,第②句“用细节带出重点”和第①句是第①句“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前后勾连,构成因果关系。而且第③句和文段末句“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的主语都是“每件作品”,因此应该在⑥的后面。连贯题要注意前后勾连和内容逻辑关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要生存除了需要氧外,_____,而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绝大部分来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因为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进一步加工和转化而形成人类所需要的根食、蔬菜、水果和植物油,以及木材、植物纤维(如棉花、蓖麻等)和柴草等等。_____,人类就会因无从获得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而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了。因此说_____一点也不过分。‎ ‎【答案】 (1). 还离不开衣食住行 (2).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 (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宰着人类的生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而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可知应该填写“还离不开衣食住行”,第②空根据前面的“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人类所需要的……”和“就会因无从获得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可知应该填写“如果没有光合作用”;第③空根据前文“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了”可知应该填写“植物的光合作用主宰着人类的生存”。‎ ‎21.下面是国画大师齐白石1954年的画作《祖国颂》,请完成以下小题。‎ ‎(1)说明画作寓意。(不超过70个字)‎ ‎(2)今年将迎建国七十华诞,请拟写一副庆贺对联。(不少于10个字)‎ ‎【答案】寓意:松鹤元素组合体现挺拔自立的民族气节和常青延年的传统文化内涵;红日朝生彰显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幅画作表达了对新中国的礼赞。‎ 对联:示例1:春风七秩兴盛世,神州万里蔚宏图。示例2:七十载华章,江山伴瑞月合奏;八千尺长空,祖国携朝日同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以及压缩与运用修辞对联的能力。考生解答图文转换题时,首先要注意题干提示的主题,然后观察图画内容,分析画面的组成要素,思考与主题的关系;再后要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最后,简要归纳概括画面内容,正确分析漫画中所有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联题,要注意对联的背景和用途,内容合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本题(1)是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祖国颂》,画面由松树、鹤和一轮红日组成,接着分析各部分的寓意。松树寓意气节和常青,鹤代表延年,红日代表朝气。最后总结一下整体寓意,整幅画作表达了对新中国的礼赞。(2)为迎建国七十华诞,拟写一副庆贺对联。要明确内容与建国七十周年、歌颂祖国有关。出句“七十载华章”是从时间角度写,对句“八千尺长空”从空间角度写;出句“江山”对“祖国”“伴瑞月”对“携朝日”;“合奏”与“华章”呼应,“同飞”与“长空”呼应。‎ ‎【点睛】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掌握了这些知识,做对联题就不难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材料三: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材料四: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完成一篇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的演讲稿,在你所在的班上作一次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砥砺奋斗,不负芳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砥砺奋斗,不负芳华。”‎ 青春为何?“青春”是一个洋溢着活力的名词。“青”,给人以青绿、青萃之感;“春”,春天,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正处于青年时期、正青春的我们,就似化学反应中的活化分子,有着火一般的激情与永不停息的热情,那跳动的脉搏,奔腾的血液中无不彰显我们的能量与活力。‎ 青春为何?青春,也是一段弥足珍贵而又飞逝的岁月。日本作家渡边和子曾言:“我看见那些岁月如何奔驰而过,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日子就在这春冬的交替更迭中悄然流逝,似掌中沙、梦中境。同样地,正值芳华的我们,也不会青春常驻。如何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绝代芳华,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奋斗!‎ ‎1939年,毛泽东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今人时常谈论价值,那么有价值的是什么?是财富?是健康?是亲情?诚然,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价值不菲,但是,依愚之见,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一个人为了追寻他心中的价值而奋斗不止的过程。而青春,正应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青春何为?奋斗!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一书中写道:“你不知道,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其实,不仅仅是生活,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其本质上都是物质,物质是乏味的、无趣的。于是自然地,一个人的内心的满足感以及幸福感将会直接取决于他为了使这些物质变得有趣、变得有意义付出了多少,换言之,他奋斗了多少,同理,青春也需要我们用矢志不渝的奋斗来为其增光添彩。‎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诺贝尔奖的各奖项获奖人员依次揭晓。其中纵然有已逾高龄的日本科学家,可也不乏来自美国加州理工的年轻女科学家。一位女性,青春对她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而唐娜•斯崔克兰和阿诺德毅然将自己的宝贵年华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这样的青春,难道不比花容月貌更有意义,也更值得称赞吗?(在强大的理据论据之后,事实论据顺势而出。)‎ 习主席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所以,让我们一起砥砺奋斗,不负芳华吧!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观点,也就是说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 青年人为此应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另外,对于班会发言稿的语境要求也不可忽视。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班会的发言稿”等内容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写作大背景以及小情境;“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指关于五四运动、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四个材料,这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立足自身,联系现实”,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写作时要扣住“模范”“奋斗”“先锋”“梦想”等关键词,精准立论;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这个主题要与“以上材料”有机结合,要有明确立意,不能泛泛而谈,命题人努力规避套作,所以在材料、说明等文字中已经严加限制,考生不加辨析地生搬硬套会导致跑偏。材料也有开放性,“联想和思考”是考场作文构思的两把钥匙,考生既要对相应材料进行思考,发掘其主旨,也应该用开放性的视野,将材料与自己的阅读积淀相结合,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选取的材料,既有历史领导人的寄语,又有当前领导人的嘱咐,从而形成了抚今追昔、时代契阔的思想空间,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打开了青年人奔放的人生思考,这与“立足自身,放眼现实”一同构成时空感悟,命题用意深远;“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主题是开放式的,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或阐述在如歌的青春时光应该不懈地追求,或为绚丽的青春篇章抒写奋斗的答卷,二者综合更佳。综合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提供以下参考立意:‎ 角度一: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角度二:青年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幸福的;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