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专题4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业(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专题4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业(江苏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解析:选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空气中水分减少,苹果块、胆矾、硝酸钾溶液中的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苹果块会干瘪、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会使pH试纸先变红后炭化变黑。‎ ‎2.以下每个选项中的两组物质都能反应(必要时可加热),且能放出同一种气体的是(  )‎ A.铜与稀硫酸,铜与浓硫酸 B.铁与稀硫酸,铁与浓硫酸 C.硫化钠与稀硫酸,亚硫酸钠与稀硫酸 D.硫化钠与稀硫酸,硫化钠与稀盐酸 解析:选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A项错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铁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B项错误;硫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硫化氢,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C项错误。‎ ‎3.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C.气体甲溶于溶液乙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 解析:选D。溶液乙逐渐褪色,可能是气体甲的漂白性,如Cl2、SO2漂白,也可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O2能使溴水褪色。SO2漂白可以恢复原状态。‎ ‎4.由SO2和O2制备SO3(熔点16.8 ℃,沸点44.8 ℃)的模拟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的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 B.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SO2‎ C.装置③反应管中的铂石棉用作反应的催化剂 D.从装置⑤逸出的气体有过量的SO2和O2‎ 解析:选C。A项,进入高温反应管的气体必须干燥,装置①中应是浓硫酸,故A项错误;B项,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B项错误;C项,通常情况下,SO2和O2反应很慢,需用催化剂催化,故C项正确;D项,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装置④中逸出的气体主要是SO2和O2及少量的SO3,则装置⑤中应盛放碱石灰,可除去SO2、SO3,则从装置⑤逸出的气体为O2,故D项错误。‎ ‎5.下列关于浓硫酸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锌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B.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C.苯、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制硝基苯,浓硫酸表现吸水性和催化剂的作用 D.往胆矾中滴加浓硫酸,晶体变白,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解析:选D。A项,反应生成SO2和ZnSO4,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正确;B项,生成氧化膜,表现强氧化性,正确;C项,浓硫酸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做吸水剂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产率,正确;D项,浓硫酸吸水使胆矾失水变白,错误。‎ ‎6.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甲、乙两试管中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解析:选A。甲试管中HNO3将H2SO3氧化成H2SO4,最终生成BaSO4沉淀。乙试管中H2S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最终生成BaSO3沉淀。‎ 二、不定项选择题 ‎7.(2020·镇江调研)已知2FeSO4Fe2O3+SO2↑+SO3↑。下列有关操作、装置、原理及对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FeSO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 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2,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3,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 解析:选A。A.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A正确;B.装置乙不能检验分解产生的SO2,产物中的SO3对SO2的检验会造成干扰,并且SO2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错误;C.SO3极易溶于水,当混合气体经过乙时,SO3会被吸收,所以要想检验SO3,应该把乙和丙的位置互换,C错误;D.装置丁中应该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错误。‎ ‎8.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反应中共消耗Zn 65 g 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解析:选BC。锌与浓H2SO4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浓度变小,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为x,H2的物质的量为y,则x+y==1.5 mol,消耗的硫酸:2x+y=18.5 mol/L×0.1 L-,解得x=0.3 mol,y=1.2 mol,V(SO2)∶V(H2)=1∶4,参加反应的Zn:x+y=1.5 mol,质量是97.5 g,转移电子:1.5 mol×2=3 mol。‎ ‎9.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 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2+‎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解析:选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装置A即为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产生SO2,装置B、C、D分别验证SO2的性质,装置E为尾气处理装置。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说明KMnO4被还原,即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正确;B.KSCN溶液可用来检验是否有Fe3+,故B错误;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故C正确;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以使装置A中试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0.(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如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有氧化性,加热时氧化性更强,木炭粉有还原性,两者相互反应,浓硫酸被还原成SO2,木炭粉则被氧化成CO2,反应得到的三种产物是SO2、CO2和H2O。(2)实验的目的是要将三种产物一一验证出来。由题中所给的各种装置可知:④是反应发生器;①中有品红溶液,可联想是用来验证SO2;③中装有某种水溶液,显然③可用来验证CO2;②是玻璃管,可验证水蒸气。由于①③中装的都是水溶液,气流经过后一定会带出水蒸气,‎ 所以必须先用②验证产物中的水蒸气,然后再验证SO2和CO2,不然就不能确定水蒸气一定是反应产物;由于SO2和CO2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从②出来的气体必须先经过①验证和除去SO2后再进入③验证CO2,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连接顺序应当是④→②→①→③。(3)A瓶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产物中有SO2,C瓶溶液不褪色说明进入C瓶的气体中已没有SO2,从而推断出B瓶溶液的作用是氧化吸收从A瓶出来的气体中的全部SO2,因而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认这时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4)因为②是验证水蒸气的,所以其中固体药品必是可与水结合,而且有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变化的物质,中学生熟悉的是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确定②装置位置的理由如(2)中所述。(5)由于从①中C瓶出来的气流中已确认没有SO2,因此③中所盛溶液可以是澄清石灰水,用来验证气流中的CO2。‎ 答案:(1)C+2H2SO4(浓)CO2↑+2SO2 ↑+2H2O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产物气流中有SO2 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认产物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CO2(或二氧化碳)‎ ‎11.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未列出)。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C__________。‎ ‎(2)F的浓溶液与A反应过程中,F体现的性质与下列反应中H2SO4体现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___。‎ A.C+2H2SO4(浓)CO2↑+2SO2↑+2H2O B.Fe+H2SO4===FeSO4+H2↑‎ C.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FeO+H2SO4===FeSO4+H2O ‎(3)写出反应E+H2O2―→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F+D―→E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则消耗D的质量为________。‎ 解析:ABC,则A为变价金属Fe,B为FeSO4,C为Fe2(SO4)3,由F→C知F为H2SO4,进而推出D为S,E为SO2,故F+D―→E为2H2SO4(浓)+S===3SO2↑+2H2O,所以转移1 mol e-时,消耗S的质量为8 g。‎ 答案:(1)Fe Fe2(SO4)3 (2)C (3)SO2+H2O2===H2SO4 (4)8 g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做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性。‎ ‎(2)下面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 C.改良碱性土壤 D.损害庄稼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1)酸雨的pH发生变化,其原因是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酸性增强,当亚硫酸全部氧化为硫酸后,pH不再变化。 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其中的氯气、次氯酸等能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使pH减小。(2)酸雨的危害极大,会危害农作物、森林、草原、水源、建筑物、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等。(3)要减少酸雨的产生,首先要了解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造纸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因此少用煤做燃料以及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二氧化硫的产生。至于把烟囱造高,‎ 显然不会改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全球酸雨的危害不会减少。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对因酸雨造成的危害的被动治理措施,与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的产生无关。‎ 答案:(1)2H2SO3+O2===2H2SO4 雨水溶解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降落下来形成酸雨 减小 自来水中的氯气(或次氯酸)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还原 (2)C (3)C ‎13.(2020·潍坊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酒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 mL,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2)装置A中生成SO2,装置B中FeCl3溶液与SO2发生反应,Fe3+被还原为Fe2+,SO2被氧化为S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装置C中发生反应:H2O+SO2+Na2S===H2S+Na2SO3、SO2+2H2S===3S↓+2H2O,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4)装置E中Na2SO3与SO2反应生成Na2S2O5。(5)根据反应SO2+I2+2H2O===H2SO4+2HI进行计算,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0.128 g·L-1。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6)若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则生成Na2SO4,可以利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 答案:(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2Fe3++SO2+2H2O===2Fe2++SO+4H+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0.128 偏高 ‎(6)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