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基础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0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基础测试 一卷之重在于选 一、(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要靠有坚守的本地人。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____________;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____________,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____________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绵延不绝 殚精竭虑 倾其所有 推动 B. 连绵不绝 处心积虑 倾囊相授 推动 C. 连绵不绝 殚精竭虑 倾其所有 推进 D. 绵延不绝 处心积虑 倾囊相授 推进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坚实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源泉。 D. - 1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 B. 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发声出力让当地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 C. 很大程度上依靠有识之士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 D.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绵延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语境是说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传承状态。因此应选用“绵延不绝”。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是褒义词。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是贬义词。语境是说文化传承人为让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而费尽心思。是褒义词。因此选用“殚精竭虑”。倾其所有:比喻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倾囊相授:把所有的技能,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语境是说有的人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因此选用“倾其所有”。推动:1. 向前用力使物体前进或摇动。2.指使工作展开。3. 摇撼;动摇。推进:形容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一定的方向运动(向前运动)。在军事上指以武力强力前进即为推进。语境是表达,能够使文化继续繁荣,继续向前发展。因此选用“推动”。 故选A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有两处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定语使用不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AB项。 - 16 - 第二处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应当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除C项。 故选D项。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括号前面表达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旺盛的生命力,结合括号后面是说这些人为保护传承文化做出的贡献。因此括号内应当填原因,重点强调做出贡献的是这些人。排除AB项,CD项既是说原因,又强调了为保护和传承文化付出的人。相比较而言,D项,“一大批”表达更有力度,表达更准确,因为为保护传承文化而做出贡献的是很多人。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4.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古代名人,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③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 ①孟子 ②李密 ③狄青 ④岳飞 B. 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文天祥 C. 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文天祥 D. ①孔子 ②李密 ③狄青 ④岳飞 - 16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然后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内容,调动知识储备,来得出答案。 “万世之师表”指孔子;“三顾”是指刘备三顾茅庐,可知②对应诸葛亮;“忧乐关乎天下”可联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丹心照古今”可联想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故选C。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市场提供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库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状况的解决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能,注重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合理的供给能力。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动了资源的再分配,使得部分资源得以重新组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其参与成本低,平台参与度广,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市场造成了冲击,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为例,滴滴快车的司机税收政策不明确,收费低,接单多。而传统的出租车因为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打车费用高而逐渐失去市场占有力。这自然会引起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不满,出租车司机抵制“专车”司机的情况屡见不鲜。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济模式,我国还未对共享经济颁布明确的责任追究、税收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 材料二: - 16 - (摘编自《2018-2019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行业成熟度比较高的共享模式中,一些现象偏离了“通过激活社会存量资源来创新经济发展”的初衷。名曰共享经济,其实是资本市场的包装,往往多于盈利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服务的提升,也可能多于社会公共成本的节省。比如,最初的网约车,说好了是利用空闲私家车和空余座位减轻交通压力,结果却催生了不少专职网约车司机。到底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是增加了通行压力,这笔账并不那么好算。如今的共享汽车,也是走了类似的模式,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共享经济光谱中的不同价值增量。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应该以宽容发展的原则,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站得住脚的盈利模式。而偏向提升服务水准的共享模式,则要相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审慎研究行业准入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处理好其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最终在平衡中把握机遇、化解冲击。 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或者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也应警惕纯粹的逐利彻底压倒实现社会价值增量这个目标。抵御住资本套利的诱惑,致力于价值的共赢,共享经济才能行稳致远,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摘编自刘天亮《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 材料四: - 16 - 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衣橱、共享雨伞……距离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已过去了4年,中国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蓝海。中国共享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世界瞩目。外媒注意到,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转型中稳步发展。 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西班牙《发展报》称,除了共享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 “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对此发表评论称,中国企业带来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掀起一股新潮流,美国企业也在争相模仿。从“共享经济”的传播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新市场,引领全球的新经济潮流。 中国服装和自行车会员制服务随着共享经济发展不断增长。《日本经济新闻》9月3日刊文称,中国广泛覆盖的快递网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愿意分享更多的物品,以会员制服务为基础的业务在中国正不断获得增长。中国共享经济正从音乐、主流媒体视频推广至有形消费品,比如服装、自行车、化妆品、鲜花等。 (摘编自《共享经济告别“野蛮生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而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共享经济虽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C. 从材料二可看到,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行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D. 当下,我国共享经济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6.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衍生出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B. 从2018-2019年我国网民使用共享经济产品情况调查来看,交通方面的共享形式多样,其中单车的共享比例相对较高。 C. 由于西班牙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中国热潮” D. - 16 - 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涉及范围广,普及快,这和我国快递网络覆盖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7.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平台本身没有基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固定成本支出,其成本来源于共享经济平台维护等相关支出,属于轻资产运营。 B. “共享短租本质上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 C. “共享经济低成本、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共享经济规模扩大的必然条件,因此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D. “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不再依附传统商业组织,再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依附共享经济平台。” 【答案】5. D 6. C 7.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而其他的经济形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可见文章中并未提到“而其他的经济形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所以题干于文无据。 B项,“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表意绝对。根据文本“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可知,题干扩大范围,表意错误。 C项,“但其增长率自 2013 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判断错误。根据图表,应该是自2014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故选D。 【6题详解】 - 16 -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C项,“由于西班牙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中国热潮’”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四的第二“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西班牙《发展报》称,除了共享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三“‘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两段,可见选项强加因果,文中不能看出两者的因果关系,各国的报道只是热潮的具体表现。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中的论点和选项所给论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既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对所给论据是否能够佐证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而言题干要求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三找主要观点,即“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追求社会价值增量共赢”,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主要观点对应,而且是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A项,“共享经济平台本身没有基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固定成本支出,其成本来源于共享经济平台维护等相关支出,属于轻资产运营”,讲的是共享经济资产运用情况,与材料三观点无关。 B项,“使故选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 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与文中“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的观点可以形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C项,“共享经济低成本、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共享经济规模扩大的必然条件,因此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说明的是共享经济的特点前景,不能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D项,“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不再依附传统商业组织,再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依附共享经济平台”,讲的是共享经济的内涵,不能论证材料三观点。 故选B。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 16 -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①书 [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 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 B.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交往。 C. 非左右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 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 徒:弟子。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皆天下之贤才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 16 - B. ①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②小学而大遗 C. ①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①非亲旧为之请属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10.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 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11. 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认识的一项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 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 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 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答案】8. D 9. A 10. C 11. A 12. C - 16 -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D项,“徒”解释错误。根据语境,“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译为“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 “徒”应该译为“一类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可见,相同。 B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可见,不同。 C 项,第一个“其”,代词,代自己;第二个“其”,助词,无义可见,不同。 D 项,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认为。可见,不同。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 16 - “而位不过五品”有转折意,其前宜断开,排除BD;“其容色……”“其文章……”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根据句意,“乎斯道”中的“乎”相当于介词“于”,构成介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③根据原文“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后“亦何以易此乐也”,可见这不是作者认为快乐的事;⑤是说作者求禄之状。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可知,欧阳修喜欢苏轼的文章是因为“不为世俗之文”,意思是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 故选C。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中的《鸱鸮》,读到《尚书》中的《君奭》, - 16 - 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自然地笑着说: “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掌管。”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以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往,并且和他互相切磋。后来年龄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人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我,因此我才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替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 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脱颖而出在于写 四.(1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在这座堡垒中,他们优哉游哉。即便布衣蔬食,即便官场失意,依旧坦荡挺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一句描写了他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悠然。苏轼《赤壁赋》中“②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短暂无常,他却达观处之;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③________ - 16 - ,惟有幽人自来去”记叙了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温庭筠《菩萨蛮》中“④____,画船听雨眠”描写了江南水乡和民居生活的惬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⑤________,⑥____”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之处,更能表现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 (2)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 (1). 策扶老以流憩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 岩扉松径长寂寥 (4). 春水碧于天 (5). (而)浮生若梦 (6). 为欢几何 (7). 故不积跬步 (8).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憩,寥,跬,至。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4.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 【答案】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②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 - 16 - 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徽标解题方法:①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特征;②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 ③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象征义、寓意;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得体:准确、简明、平实、清晰(说明性语言)。 规范答题:构图元素 ( 外形 ) →象征义 ( 寓意)。题干中要求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本题构图要素包括数字符号“70”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1949—2019”表示建国时间和今年的时间, “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整个图案呈鲜红色,既与国旗的颜色一致,也增加了喜庆色彩。寓意结合各个要素的含义综合思考。意思对即可。 【点睛】图文转换题技法点拨 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信息。 对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观察,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查找变化,找到比较角度。 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是比较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两个或多个说明对象的比较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 3.把握要求,简要归纳概括。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因此,分析题目要求和图表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的内容,重点分析说明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注意其相同点、不同点、变化及其趋向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事物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等。 - 16 - -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