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2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2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2010北京一模昌平区)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第 13—15 题。(共12分)‎ 乡村的灯火 杨国华 ‎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 ⑥‎ 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 ‎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3分)‎ ①‎ ‎②‎ 昏黄的煤油灯下其乐融融 ‎③‎ 城乡灯火对比中羡慕惆怅 ‎14.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答案示例:‎ 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共3分。每空1分)‎ ‎14.答案示例:‎ ‎ (结构)引出作者对乡村灯火下快乐美妙生活的回忆;(内容)与多彩的城市霓虹灯火相比,乡村的灯火微弱“如豆”,然而它恒久的温暖、欢乐能将城市霓虹灯带给“游子”心中的惆怅转瞬消融,使他们的心重归纯净,感受温情。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共4分。结构1分,内容3分)‎ ‎15.答案示例1:‎ 例如:孩子们“捉迷藏”的场景。其中“丢”“跑”写出了孩子们急于嬉闹游戏的心情;“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从孩子们游戏时的动作、语言及地点三方面,写出了孩子们在月下捉迷藏时的热闹、欢快的场景,体现了孩子们月下游戏的欢乐心情。表现出乡村纯朴、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答案示例2:‎ 例如:大人们月下“闲聊”“划拳行令”的场景。其中“闲聊”“划拳行令”“面红耳赤”“此起彼伏”等词语从大人们的行为、神态、声音三方面,写出了乡村大人们劳动之余在月下休息时的闲适、和谐、热闹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大人们月下休息时的欢乐心情,演绎着乡村生活的欢乐美妙,书写着作者心中的无限怀恋,热爱。‎ ‎(共5分。有赏析的场面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语言表达1分)‎ ‎(2010北京一模朝阳区)‎ 阅读《野薄荷》,完成第15~17题。(12分) 野 薄 荷 刘心武 ‎①佛寺旁院,是旅店最幽静的部分。团体包房,喜欢在寺外阳坡的新楼里;一般散客,也多嫌古老僧舍改造的客房有潮气。我却觉得那古院巨松、瓦房游廊别具魅力,选择了其中一间东厢房,住进去整理书稿。除了周末,那院里住客寥落,有时候就只有我一位。 ‎②院里不仅有三株冲天油松,还有两棵西府海棠,枝叶垂地,初秋虽无花可赏,但点缀着玉黄色小果的茂密绿叶,风姿不让春葩。南墙两侧则是几丛翠竹。墙外有个套院,小小石桥跨过小小眼镜湖,湖里睡莲开紫花,有小小的锦鲤在绿波下摆尾游弋。湖边有多种树木,最显眼的是高高的柿树,结出的柿子太多,啪嗒,会眼见着金黄的柿子落地,想是树枝不耐重负故意抖落。‎  ③摆弄电脑里文稿累了,到院里散步,是最惬意的时光。翘起大尾巴的黑松鼠像表演杂技,瞬间就从油松枝上游梭到竹丛,又跃向另一株油松高处。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  ④住到第三天,一大觉醒来,忽然窗外人声刺耳,出门观望,大惑不解——七八个师傅在蹲着铲地皮。院子里树木竹丛的地面,原来生长着自然地衣,大体是蛇莓和野薄荷,望去如茵,嗅有淡香,铲掉它们作什么?领工的沏瓶热茶坐在石桌边的石绣墩上,耐心地跟我解释,说是旅店新的规划,树下绿地一律要改成统一的冬不枯草皮。‎  ⑤地表绿化也非要公式化吗?那新楼外面的绿地铺冬不枯草皮,与不锈钢的抽象派雕塑倒是般配,这幽僻古院,就任蛇莓野薄荷春绿冬枯有何不可呢?我正慨叹间,师傅们铲下的植物已经堆成一垛,而运进来的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的草皮,也一卷卷地堆成了垛,他们是流水作业,这边铲那边铺,里外院的绿地改造,一天就完工了。‎  ⑥我从就要当做垃圾扔掉的杂草里,挑出了几茎还颇完好的野薄荷,布满细绒毛的多齿叶片,还有茎端那爆裂为无数鳞片的淡蓝泛粉的小小柱形花,仿佛都在微微喘息。我从卫生间取出一只闲置的玻璃杯,插上那野薄荷,搁在了电脑边。 ‎⑦又过了两天,敲着电脑,一瞥之中,忽然奇怪,那野薄荷怎么竟不枯萎呢?细观察,发现眼前的,已经不是那天拾来的——恍然大悟,原来是收拾客房的服务员代为插入的!旅店打扫客房,一般都是我出院去新楼餐厅吃饭时,回来屋子就清理好了。那天我故意回来得早些,于是遇上了还没清理完房间的女服务员。我问:“野薄荷是您每天为我换的  吗?”她点头。“院里的都铲掉了呀,您从哪儿采来的呢?”她答:“外院墙角太湖石边还有不少,他们网开一面。”我跟她道谢,这才看清她的面貌,眼睛细长,牙齿不齐,难称美丽,但嘴角的微笑很真诚。我跟她说:“我是不赞成铲掉自然地衣的。何必全弄成一个样子呢?”她就说:“是呀。有差别才有意思啊!”顺便指指给我换上的两个外表一样的热水瓶:“这个到明天早上还热,那个到晚上就温了,它们性格不同,您要热要温,可以区别对待。”不多的话语,令我心里一震。‎ ⑧她每天为我电脑旁的玻璃杯里换野薄荷——这应该算一项额外的服务,我觉得她似乎知道我是谁,但她绝不问我什么。我呢,心里泛起许多揣测:但也坚持绝不向她打探。‎ ⑨预定住一个月,到二十天的时候因故离开,退房前我去那间悬挂着“服务台”牌子的屋里,想跟她一总地道个谢,她不在。我发现,柜台上扣放着一本显然是她抽空就读几页的书——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①……我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⑩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有股野薄荷的气息,刷新着我的思维。 ‎________________ (有改动)①《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它记录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对心灵的追索,内容深奥,文风别具一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15.文章第④~⑥段,作者围绕“野薄荷”写了两件事,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主要事件 情感或态度 第一件 工人铲除野薄荷 ①‎ 第二件 ②‎ 留恋 ‎16.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女服务员为什么令我“刮目相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文中第②~③段中的环境描写很精彩,请你从中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100~15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 ①反对 ②“我”捡回野薄荷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 ‎16. 答案要点:①女服务员认为事物是有差别的,要区别对待,这和我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②女服务员工作之余努力读书,从中可以看出她有很高的精神追求。‎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点2分。若学生仅答出“女服务员为‘我’更换野薄荷、与‘我’谈话、看《追忆似水年华》”这三件事,扣1分)‎ ‎17.答案示例:‎ ‎ “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这句话形象地写出院子里鸟儿们自由欢快的生活。“咕咕”“喳喳”写出声音的悦耳,“黑白”“灰蓝”写色彩的缤纷,“就在身边”又难觅身影,写出了鸟儿的活泼可爱,表达作者对自然之趣的喜爱。‎ ‎(共4分。有赏析的句子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 ‎(2010北京一模崇文区)‎ 阅读《雄关赋》,完成15—17题。(共13分)‎ 雄关赋 峻青 ‎①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②这铮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就听到了。童年时,听我的一位四爷爷讲述山海关的一些传说、故事:那雄伟的城楼,那险要的形势,那悲壮的历史……‎ ③也曾做过童年的梦:身着戎装飞越那绵延万里的重重关山,或是手执金戈高高地站立在雄伟高大的城门之上。……‎ ④啊,梦虽荒唐,然而那仰慕雄关热爱国土的心却是真挚的,深沉的。‎ ‎⑤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己久的雄关了。‎ ‎⑥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天下第一关!‎ ‎⑦城楼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五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为一体。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形势的险要。走到城墙之上,箭楼底下,手扶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喜的赞叹:“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⑧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万里长城,象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顺着那连绵不断起伏不已的山势,由西北面蜿蜒南来,向着苍茫无垠的渤海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山海关,就耸立在这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关内外的咽喉之地。站在这雄关之上,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 ‎⑨哦,童年的梦,复活在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之上,山海之间。‎ ‎⑩正当我凭栏四眺遐思迩想的时候,猛听得一阵喧哗,回头一看,啊,一个身披盔甲手执青龙大刀的武士,从那古老而高大的箭楼大门里走了出来,我不禁吃了一惊,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来游览的小伙子,穿着这一身戎装拍照留影做纪念的。这决不只是为了好玩和逗趣,这,也蕴藏着一种可贵的感情。瞧,这小伙子手执大刀昂首挺胸的威武严肃的神情,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⑪‎ 与我同来的一位青年女作家,也租了一套盔甲、兵器,披挂起来。她头戴朱缨金盔,身穿粉底银甲战袍,手抚绿色鲨鱼鞘青锋宝剑,俨然是一位身扼重关力敌千军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她高高地站在那里,两眼凝视着远方,神情是那样庄严。真像是花木兰再世,穆桂英重生。‎ ‎⑫刹那间,一股慷慨激昂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 ‎⑬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救国的战场!‎ 不是吗?山海关纵然是坚固险要,却也被满清的铁骑践踏过,滚滚铁骑不就是从这山海关下蜂拥而来席卷中原的吗?在我们那辽阔的疆土之上的许许多多重关要塞,从来就没有哪一座关塞真正起到过阻挡强敌的作用。‎ 那所谓“固若金汤”的雄关,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信念!‎ 对我们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是任凭什么武器都不能攻破的雄关!‎ 它,永远屹立于我们伟大辽阔的国土之上,亿万英雄儿女的丹心之中。这才是真正的雄关:无比坚固的雄关!‎ 啊,雄关!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选自《中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 有删改)‎ ‎15.“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与感情。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 ‎ 所见所想 内心的情感 第一次 回忆雄关的传闻 ‎①‎ 第二次 ②‎ 惊喜 第三次 目睹青年的戎装英姿 ‎④‎ ‎③‎ ‎16.第⑨段“哦,童年的梦,复活在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之上,山海之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有许多精彩的语句,。请任选一例赏析。(不超过16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思慕 亲见雄关的雄伟 想到人们心中的雄关 激昂 ‎  评分:共4分。每点1分。‎ ‎16.答案示例:与第③段童年之梦相照应,领起下文青年男女身着古代武士戎装的现实情景。 评分:共4分。每点2分。‎ ‎17. 答案示例:“万里长城,象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顺着那连绵不断起伏不已的山势,由西北面蜿蜒南来,向着苍茫无垠的渤海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作者将万里长城比作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以连绵的山势、无垠的渤海为依托,以“冲”、“扎”等动词将这条巨龙宏伟的气势,生动的姿态展现在眼前。作者站在山海关上看到长城感到精神振奋,心胸开阔。‎ 评分:共5分。选例1分,具体分析3分,情感点1分。‎ ‎(2010北京一模东城区)‎ 阅读《我爱北京》,完成第13-15题。(共13分)‎ 我爱北京 季羡林 ‎①我爱北京!‎ ‎②我不是北京生人,但是前后在北京居住了将近五十年,算得上一个老北京了。六十年前,当我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北京的时候,我是一个不满十九岁的乡下人,没有见过大世面。一下火车,听到那些手里拿着布掸子给旅客掸土藉以讨得几枚铜元的老妇人那一口抑扬顿挫嘹亮圆润的京片子,仿佛听到仙乐一般,震撼了我内心深处。我觉得北京真是一个奇妙的好地方,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城市。我从此学会了一件事:我爱北京。‎ ‎③‎ 我在清华园里住了四年,然后回到故乡的一个高级中学里教了一年国文,就到欧洲去了。在那里一住就是将近十一年。一九四六年深秋,我终于倦鸟归林,又回到了北京。从那时到现在一住又是四十多年,没有迁移到任何别的城市去。今后我大概也不会移家他处,我要终老于斯了。‎ ‎④我爱北京!‎ ‎⑤在解放前的二十年中,北京基本上没有变,城垣高耸,宫阙连云,红墙黄瓦,相映生辉,驼铃与电车齐鸣,蓝天共碧水一色,一种古老的情味,弥漫一切。这是北京美的一方面。“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这是北京并不怎样美的一方面。不管美与不美,北京在我心中总是美的。在我离开北京远赴异域的那十多年中,我不但经常想到北京,而且经常梦到北京,我是多么想赶快回到北京的怀抱里来呀!‎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同全国人民一样,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真正达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我记得曾读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也许是亲自听他说的),他说,他这老北京,只要几天不出门,出门就吃一惊:什么地方又起了一座摩天大楼,什么地方街道变了样子,他因此甚至迷了路,走不回家来。‎ ‎⑦变化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是人们的思想往往跟不上。五十年代的前一半,有几年我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拆除天安门前东西两座牌楼引起了风波。在人大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争议激烈,各不相让。最后请出了北京主管交通的一个处长,到大会上来汇报,历数这两座牌楼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也举出了伤亡人数。在事实面前,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举手通过拆除方案。市府立即下令执行。我是一个保守思想颇浓的人,原来也属于反对拆除派。到了今天,天安门广场已经完全变了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如果当年不拆除那两座牌楼,今天摆在那里,最多像两个火柴盒,在车水马龙中,不但影响交通,而且不也显得十分滑稽吗?‎ ‎⑧我们常说,看问题要有预见性。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往往囿于眼前的情况,不能自拔。及至时过境迁,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狠狠地吃上一服后悔药。我自己不知吃了多少后悔药,头脑才比较清醒一点儿。我深深知道,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但前者易而后者难。我们不应该害怕变化,否则将来还要吃后悔药。‎ ‎⑨我上面谈到,我初到北京时,觉得北京真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北京人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到了今天,这种风气似乎有点变样了。有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似乎没有为这种风气所感染,有点儿“异化”了。我只希望,这只是局部的现象。我希望,所有的新老北京人都想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努力把那种优良的风气发扬光大,使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首都真正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城市,不但能为全国各族人民作出表率,而且能给国际友人以良好的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千年故都。‎ ‎⑩‎ 我始终认为,北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北京,而且是世界的北京。我曾多次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浮想联翩,上天下地,觉得脚下踏的这一块土地,内联五湖,外达四海,上凌斗牛,下镇大地,呼吸与日月相通,颦笑与十亿共享,真是一块了不起的地方。我国各族人民对北京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世界各国人民来访中国,必须先访北京。北京,在全国人民心中,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就占有这样特殊的位置。‎ 今天,北京似乎返老还童了。北京已经变化了,正在变化着,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我以垂暮之年,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真是莫大的幸福。‎ 我爱北京! (原文有删改)‎ ‎13.阅读①—⑥段,说说“我爱北京”的原因。(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我从此学会了一件事:我爱北京。”一句中,“一件事” 换成“一句话”好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中说:“北京已经变化了,正在变化着,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说说北京变化带给你的最深刻的一点感受。(100个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要点:①北京是一个奇妙的好地方,有文化有教养的城市。‎ ‎②北京在我的心中总是美的。‎ ‎③北京的面貌日新月异。‎ ‎14. 不好。 “一句话”表达的是我“爱”,“一件事”表达的是我学会了“爱”。 “一件事”比“一句话”更能表现作者对北京的深厚情感。因为作者在北京先后生活了几十年,其间不断地品味着北京的文化、北京的美好、北京的变化,对北京的情感与日俱增。这是他一辈子的感受,一辈子的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能够表达的。所以“一件事”换成“一句话” 不好 。‎ ‎15.‎ 答题示例:我家住在北四环,学校在长安街附近,每天上学来回的路上要化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自从修了地铁,十几分钟就到了。我真正感受北京交通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北京在我心中越来越美好,我爱北京。 ‎ ‎(2010北京一模房山区)‎ 阅读《有一个地方叫北溪》,完成13~15题。(共13分)‎ 有一个地方叫北溪 戴冠青 ‎①有一个地方叫北溪。‎ ‎②北溪是中国的魅力乡村。‎ ‎③北溪因溪而得名,一条溪从山上直挂下来,蜿蜒曲折,穿村而过,使小山村显得分外灵动。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冬季枯水期,溪里几乎没有水,干涸的溪床上裸露着一块块粗砺的溪石。但是我发现有几股涓涓的细流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它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石缝,柔柔地穿梭着,柔柔地流淌着。没有拍岸的涛声,也没有叮咚的泉响,只有悄悄的身影,只有默默地穿行,但它们流得苗条飘逸,流得婀娜多姿,流得清澈纯净,把溪底的鹅卵石也洗涤得历历在目,抒情而写意。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干涸的溪床和涓细的水流居然能构成这么一幅富有韵味的意境,它沧桑得让我深邃,又柔美得让我心疼。‎ ‎④北溪的花也让我感动。虽是冬季,但漫山遍野各种各样的花儿随处可见,山坡下悄悄怒放的红杜鹃,乱石中横逸嚣张的小红豆,小路旁蓬勃灿烂的迎春花,还有那像星星一般密布在小溪两岸墨绿色的草丛中叫不出名儿的小黄花。北溪人说,在春暖花开季节,北溪最动人的风景之一是成片的油菜花,我们现在看不到。但我依然能够想象,阳春三月,一层层的梯田上盛开着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花,衬托着绿色的油菜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子般的光彩,灿烂着人们的笑脸,也辉煌了整个山村。那种充满野性的张扬和蓬勃,我想,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园里都无法铺排!‎ ‎⑤尽管如此,最打动我的却是溪岸的桂花。那是我们刚踏进北溪土地的第一天,太阳早就落山了,暮色苍茫。北溪人招待我们到溪对岸的农家去吃饭。沿着溪岸,踏着暮色,感受着清新的山野气息,我们缓缓地朝不远处那一盏光亮走去。突然,一缕迷人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若隐若现,飘飘忽忽,像天边的仙乐,遥远而神秘;但又分明缭绕在你的周围,让你心酥神定,疲惫全消。是什么香那么诱人?我开始回头寻找香味的来源。原来是桂花,是溪岸那一列桂花树的花香,就在我的身旁!‎ 在夜幕的笼罩下,灰黑的桂花树像一株株剪影,乍一看你根本没法发现那树上有花,何况桂花是那么小。但只要你仔细一瞧,你就会发现在这黑黢黢的叶片间,分明有一小串小米粒一般细小的白色花朵,它们把自己隐藏得很深,不招摇不卖弄,不显山不露水,却毫不吝惜自己的香气,散发给每一个经过的客人,让客人心旷神怡,反复回味。突然想起我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就住在桂园,每到秋天,园里到处可见一穗穗乳白色的桂花在轰轰烈烈地盛开,花香扑鼻而来,浓郁而华丽,不像北溪的桂花如此谦虚而含蓄。而且,北溪的桂花居然冬天也开花吐香,不,北溪人说,这里的桂花一年四季都开花。这就是北溪的桂花,淳朴、蕴藉、坚韧、大度,难道这就是这个美丽乡村的魅力所在?‎ ‎⑥北溪人招待我们的是地道的农家菜。北溪人热情地介绍说,稻米、芋头、花生、青菜都是自己种的,猪、白鸭是自己养的,竹笋、草菇是山上采的,一律是绿色健康食品。不仅原料纯粹,厨艺也绝对传统,煎煮炖炒原汁原味,不添加那些花里胡哨的色素佐料,让人觉得特别清爽可口,忍不住狼吞虎咽,即使已经吃得肚子滚圆还舍不得放下筷子。是啊,想一想回到城里,哪里还吃得到这么纯粹的农家饭菜?‎ ‎⑦主人大嫂一看来了这么多人,一大早就把全家人发动起来,忙得不亦乐乎。洗菜的大妈额上挂着汗珠,脸上却乐呵呵的,看得出她心里很高兴,仿佛家里来了嘉宾贵客。她看我要去山上走走,亲切地交代说,路上小心点,山路不好走,早点回来吃饭,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我不禁心里一热,仿佛听到母亲的叮咛。再看大妈手脚麻利,步伐矫健,脸上也没有什么皱纹,就说,您还这么年轻,孙子孙女都这么大了!她有些不好意思,不年轻了,都奔70了。哦,这个数字倒是我没想到的。她还说,男人们都进城打工去了,只留着女人在守望自己的家园。前些年儿子就叫她到城里去住,她不去,觉得还是山村里的老家好,住着习惯舒心。听罢不由得心里又一动,是什么使她精力旺盛容颜不老?是山上的绿色植物?是山村的新鲜空气?是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抑或是长年累月的劳动使之筋骨舒张身手灵活?我想,更重要的也许是山里人的一种生存智慧,他们正是拥有了这样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存心态,才会活得如此自在和潇洒。‎ ‎⑧离别北溪,我频频回头,我知道,从此以后,我的梦中有了你……‎ ‎13. 阅读第③段,请分别简述表现小溪“沧桑”“柔美”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为什么要写北溪漫山遍野的花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⑧段的“离别北溪,我频频回头”中“频频”一词去掉好不好?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沧桑:溪床干涸,溪石粗砺而裸露。‎ 柔美:溪流涓细而轻灵,舒缓(平缓)而澄澈(或:清澈)‎ ‎ 评分:本题4分。答出“沧桑”的内容2分(直接摘原句给1分);答出“柔美”的内容2分。‎ ‎14. 一方面是表现北溪漫山遍野的花儿种类多、多姿多彩,充满野性的张扬与蓬勃,体现了北溪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或:表达了作者对北溪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的赞叹之情),另一方面也为了衬托下文北溪桂花谦虚、含蓄、大度的独有之美。‎ ‎ 评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 ‎15. 不好。/“频频”是叠词,修饰“回头”,强调了“我”回头的频率高,次数多/,突出了我对北溪难以割舍的情感,/因为北溪的溪流深邃而柔美;北溪的花充满野性的张扬与蓬勃;北溪的桂花,淳朴、蕴藉、坚韧、大度。北溪的人热情好客,具有一种生存智慧。/这一切引发了我对北溪的景与人的欣赏、挚爱与赞美,若删去该词,就弱化了作者这种强烈的情感。‎ ‎ 评分:本题5分。表态1分;理解2分;分析1分(必须勾连全文);倾向评价1分。‎ ‎(2010北京一模丰台)‎ ‎(一)阅读《我的大学》,完成14—16题(共12分)‎ 我的大学 ‎①1979年9月,在田纳西州生活了6年的我,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怀揣着种种梦想我进入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 ‎②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身高‎178厘米 ‎,骨骼宽大,性格开朗,他成了我大学期间唯一的知心朋友。‎ ‎③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于是大一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音乐、历史、哲学等课程。‎ ‎④在哥大的日子,我们经常去林肯中心的小音乐厅听音乐;也经常买便宜的学生票,坐在卡耐基音乐厅最便宜的位置听音乐会。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站在学校的礼堂外面听学校交响乐队演奏。哥大的音乐课程,培养了我滋养心灵的习惯,从此以后,对音乐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工作中愁云惨淡的日子,还是商业竞争中剑拔弩张的时刻,音乐都成为我舒展心灵的一剂良方。‎ ‎⑤拉斯很直率,也很幽默,只是电脑作业做得惊人的慢。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我已经习惯了做他的枪手。‎ ‎⑥有一次,他欠了一堆作业没做,我就故意没回宿舍,让他找不到我,他只好急忙跑去实验室补作业。当他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时,电脑发出了警告:“今晚11点,所有机器将例行维修,无法登陆。”这意味着这家伙必须用短短3小时赶完所有作业。对动作慢吞吞的拉斯来讲,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可当他写好程序开始编译的时候,电脑上再次跳出对话框:“磁盘障碍,档案已遗失。”拉斯惊慌失措,赶紧重新做了一遍,不幸再次发生,电脑报警:“系统障碍,所有文档全部遗失。请打开某某文档。”他一打开这个文档就看到我的留言:“傻瓜!你上当了!这些障碍信息都是我骗你的。你的功课我已经帮你做好了,就在你抽屉里,回来吧!——开复。”‎ ‎⑦哥大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一年1万美元,这在1979年,对于一般美国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部分学费要靠自己打工来赚。刚开始的时候,我去做家教,后来在学校的电脑中心打工。拉斯的情况也跟我类似,因此他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厨师助理的工作。‎ ‎⑧有一年,我和拉斯都没有钱买机票回家过圣诞节,就留在学校里寻找打工的机会。有一天,他从学校食堂搬回来25公斤奶油芝士,打算自己做蛋糕。我们计划做20个蛋糕,天天当饭吃,省出假期的饭钱。‎ ‎⑨25公斤芝士根本没办法用普通的搅拌器来搅,我们只好倒进一个大桶里,一人拿一根棍子使劲搅。蛋糕做好了,我们开始每天吃同样的奶酪蛋糕,吃到后来,已经到了看都不想看蛋糕、提也不想提“蛋糕”这个词的地步。直到七八天后,拉斯突然对我说:“开复,天大的好消息,剩下的蛋糕发霉了!”那天,我们俩坐地铁到唐人街最便宜、菜量最大的粤菜馆,要了6道菜来庆祝蛋糕发霉。‎ ‎⑩“做蛋糕”这个词,后来成了只有我们俩才能听懂的暗语。‎ 我和拉斯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我们一直都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拉斯毕业多年后,做 出了非常美国化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美国证券所IT工程师的丰厚薪水,到德国开了一家画廊。‎ 有意思的是,拉斯做蛋糕的爱好保留了下来。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寄给我一个他亲手做的蛋糕,每次都加上巧克力和朗姆。但是,圣诞节的时候他从德国寄出,等我收到的时候,已经到春节了,我们全家谁都不敢吃这个蛋糕。因此,我发邮件给拉斯,感谢他从德国送来的祝福,但是让他不要再寄蛋糕给我了。可是拉斯回信说:“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一定要寄。”‎ 2000年,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调回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工作。那一年,由于搬家的工作十分繁重,我忘记了告诉拉斯,结果,拉斯又寄了个蛋糕到我原来的地址。邮政系统查无此人,又把蛋糕退回到拉斯的家里。拉斯接到蛋糕十分惊讶,他发了封邮件给我说:“你知道吗?我一直认为,在蛋糕里加朗姆和巧克力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方法,所以,当我今年5月份接到我去年圣诞节寄给你的蛋糕时,我在想,我终于有机会试试这种防腐的方法是不是管用了。现在,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开复,我把那个蛋糕吃了!而且,更大的好消息是,我还活着。”‎ 我对着电脑一阵狂笑。年轻时一起经历的青春岁月,是那样的快乐和美好。人们离开大学,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回首很多事情时,现今一切的快乐似乎都无法取代当时那种单纯的快乐。‎ ‎ (取材于《李开复自传》)‎ ‎14.第⑤段画线句改为“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与原文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⑦—段,仿照示例,概括相关内容(必须有“蛋糕”二字)。(4分)‎ 求学期间, ;‎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 。‎ ‎1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单纯的快乐”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3分)‎ 参考答案:原文的表述更好(1分),“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表明拉斯不仅做作业习惯差——拖拉,而且导致完成质量也差——一塌糊涂;结果是作业无法完成,只好求助于我。而改后,则造成句子表意不明。(2分)‎ 评分标准:表明看法1分,说明原因2分,能就句意表达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5.(4分)‎ 参考答案: 求学期间,“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 如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评分标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6.(5分)‎ 参考答案:“单纯的快乐”指的是“我”在求学期间所获得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它不掺杂任何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条件(2分)。 “单纯的快乐”包含了“我”在求学期间专心学业,特别是在音乐等人文学科的学习与涉猎中获得的滋养心灵的求知之乐(1分);也包含了“我”与好友拉斯之间无拘无束地相处与互助而获得的真挚友情之乐(1分);还包含了在学习生涯中“我”与拉斯依靠自己战胜生活困难的苦中作乐(1分)。‎ 评分标准:解释“单纯的快乐”2分,结合文章分析“单纯的快乐”的内涵3分。‎ ‎(2010北京一模海淀区)‎ 阅读《关山难越》,完成第14~17题。(共13分)‎ 关山难越①‎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ɡ)茕独立,形影相吊”②,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  ④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太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  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  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奇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  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嗯。”“好。”“不错。”‎ ‎  你提示老大,“问他的家乡有什么。”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  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  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  “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 ‎  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  “有一天,下很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孩子们笑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  他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我妈──”‎ ‎  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  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说完又被自己的声音吓一跳,怎么这么大声。‎ 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作者龙应台 有删改)‎ ‎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 ‎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意思是,孤身一人,只有影子陪伴自己,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14.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对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的具体表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中“他”要“你”朗诵《陈情表》时,一连说了两个“可怜可悯”,请简要说明 ‎ “可怜可悯”的具体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 ‎ 加点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1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形成鲜明的 ‎ 对比?请说出女儿成年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1)“他”读思乡的诗,要“你”朗诵《陈情表》;(2)他多次讲述“一只鞋”的来历;(3)他总是跟唱《四郎探母》。‎ ‎(共3分。三个具体表现,每个具体表现1分)‎ ‎15.李密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以及李密报答奉养祖母的孝心;“他”母亲倚门盼归的凄 ‎ 苦与“他”不能回家侍养母亲的痛苦与哀伤。‎ ‎(共2分。每一个具体内容1分) ‎ ‎16.答案示例:‎ ‎ 不好。“大”只能表明声音的大小,而“亮”既写出了声音的宏亮,也表现出了“他”‎ 此时内心的兴奋、激动;而因为“他”对家乡母亲的思念无人理解,变得沉默寡言。外 孙主动提及这一话题,“他”为能有一个倾听者而高兴,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体现了“他”‎ 对家乡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因此,“亮”换 为“大”不好。‎ ‎ (共5分。表态析词1分;作用阐述1分;原因分析1分;明确主题1分;重申结论1分)‎ ‎17.与“他”让取鞋子并讲鞋子来历时童年时的女儿不耐烦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成年后女 儿对父亲的态度由以前的无所谓转变为留心在意,开始对父亲的思乡思亲行为有所理解。‎ ‎ (共3分。对比内容1分,态度阐述1分,语言表达1分) ‎ ‎(2010北京一模门头沟)‎ 阅读《卑微母亲的眼泪》,完成第14一16题。(11分)‎ 卑微母亲的眼泪 雪小禅 他有一个卑微的母亲。‎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那时,他是家中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可因为媳妇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 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 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 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 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是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他的两个嫂子也是跳出来嚷着,自己没有能耐就不要供孩子上学了,凭什么和我们要?我们也有孩子!‎ 母亲忽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去,然后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子的面前,所有人吓了一跳。他冲上去:妈,我不上学了,不上了!他哭着,声嘶力竭地嚷着,这一幕让他一辈子忘不了!‎ 他终于去上学了,算是两个哥哥供他吧。‎ 母亲认识几个字,写信来说,家里都好。‎ 他明白那好里是什么,短短几个字,足以泪沾襟。他在大学里是最艰苦的学生,吃咸菜做义工……别人休闲娱乐过生日的时候,他去拼命挣钱。‎ 甚至,他拾过同学们丢掉的馒头吃,这算丢人吗?不,想起母亲下跪的一幕,这又算什么?‎ 大四的时候,他听到同乡告诉他,他的两个哥哥又去找母亲闹事了,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好多天了。‎ 他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大学几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不是不想念母亲,是怕来回费钱,更是怕回去看到母亲的眼泪。他忘记不了母亲的眼泪,那是一个卑微母亲的眼泪,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流,所以,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让母亲再流眼泪。‎ 那次,他果断地把哥哥们寄来的钱退了回去,当然,他没有告诉母亲。大学的最后一年,他是如何过的呢——自己打工,靠同学和老师的周济,吃了一年咸菜,穿了一年别人的旧衣服,甚至在夏天,他还穿着冬天的那件外罩!‎ 终于大学毕业了,他分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第一个月的工资,他一分不剩地寄给了母亲。‎ 母亲是含着眼泪收的钱,写信给他说,儿子,妈是不要回报的,只要你好就行。后来的几年,他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他要还他们,以求母亲的心理平衡,以偿还母亲当年那一跪!‎ 他把母亲从乡下接了出来,两个哥哥见了他讪讪的,母亲劝他说,算了吧,到底是亲哥哥。他买了大米和牛羊肉,给母亲带回家,却看到两个哥哥家摆着他买的东西。他的心头一阵哽咽,他一直对两个哥哥耿耿于怀,倒是母亲,咬哪个指头都疼,她早已经忘记从前的不快,把小儿子的东西全给了两个大儿子。‎ 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和两个哥哥关系缓和的。卑微的母亲,给他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课,以最仁慈的心来对待人和事,而母亲的眼泪告诉他,一切都可以过去,苦难或者仇恨。‎ ‎(选自《书报文摘》2009年第5期)‎ ‎14.文中的母亲卑微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得知“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后,“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请具体分析他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他工作后的几年,将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以偿还母亲当年那一跪”。对此,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讨论。张同学认为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偿还,陈同学则认为尊严是最重要的,偿还是为了获得尊严。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不超过150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3分) 不卑微,母亲为了儿子读书可以做任何卑微的事,母亲本身一点也不卑微,为了让考上大学的儿子能够继续学业,为了能够维系家人的关系都能够体现母亲以最仁慈的心来对待人和事的主题,从而更显示出母亲形象的高大,人格的高尚、伟大。‎ ‎15.(3分)‎ 答:围绕气愤、悲伤 、担心、心疼等心理活动写出具体的心理活动 ‎ ‎16. (5分)‎ 观点1分,联系文本内容2分, 联系文章表现的主题1分,语言表达1分。‎ ‎(2010北京一模平谷区)‎ 阅读记叙文《敲雪》,回答15——17题(共11分)‎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5. 阅读第④—段,请你用词语概括父亲在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16.选文第③段中插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品味第 段“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中的“挑”和“捧”,说说它们好在哪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忧郁 担心 高兴 (共3分,1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喜爱、重视、悉心照顾,②父亲每年用卖水果的钱给我们凑学费。‎ 体现了父亲对我们读书受教育的重视,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共3分,内容2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7、“挑”是精心选择。 “捧”是用双手托。“挑”和“捧”写出了我对“让父亲吃桃”这件事的重视。为保住今年的果木收成,以保住我们有足够的学费能上学读书,父亲整夜去敲树上的雪,以至一病不起。我精心“挑”了最好的桃子,“捧”到父亲病床前让他品尝。这两个字更充分表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及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共5分,表层理解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深层含义1分,语言表达1分。)‎ ‎(2010北京一模石景山区)‎ 阅读《一日的春光》,完成 13-15小题。(共12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独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吧,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吧。”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吧!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朗”——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天来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孩子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 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3.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3分)‎ 景象:黄尘漠漠 → ① → 海棠怒放 情感:盼望、失落 → ② → ③ ‎ ‎14.作者长时间盼望春天,为什么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盛开的海棠让作者感受到了“一日的春光”,请从文中任选一处描写海棠的语句,作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①杏花残败;②悼惜、憎嫌;③欣喜、满足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14.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消除了心中憎嫌春天之情。‎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5.示例一:“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的茂盛,与下文“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形成呼应,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的真切感受,流露出欣喜之情。‎ ‎  示例二:“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中的“挤”字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茂盛繁密的样子,引出下文关于孩子们的联想,传达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流露出欣喜之情。‎ 评分:共5分。找准赏析点1分,品析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2010北京一模通州区)‎ 阅读《善良是开在尘世间的莲花》,完成第13-16题。(共9分)‎ 善良是开在尘世间的莲花 ‎ 赵功强 去年年关,我去了一趟外省。‎ 火车上,为了打发时间,我买了几份报纸消遣。对面坐了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戴着眼镜,挺斯文的样子。待我看完报纸,他满脸堆笑地向我讨报纸。我一股脑都给了他。他一边道谢,一边接过去,一边问我还要不要。几张报纸看完了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很干脆地说不要了。‎ 他谢了又谢。‎ 没多久他又向邻座要了一些。‎ 可是,直到他下车,他都没有看那些报纸,也没用报纸做什么。并且,他从座位起身时还顺手拿了几个空座上丢下的报纸。我很奇怪,忍不住问他要这么多报纸做什么。他嘿嘿一笑:“您有所不知,眼下春运,外出讨生活的经常会滞留在车站,又没钱住宿,只好在车站将就了。有些报纸垫在身下,既不会弄脏衣服,也好防潮。我是想把这些报纸放到候车室,等那些需要的人拿走。哦,我父亲这些年外出打工,一直就是靠废报纸熬过等车的时间。”瞬间,我的心激起一阵温暖的波澜。‎ 记得还在乡村教书的时候,有一年,县里要到我所在的学校检查工作。‎ 学校严肃强调环境卫生千万不能出纰漏。我任教班级外面走廊的天花板上恰好有一个新垒的燕子窝。那天,我安排学生捣燕子窝。正在这时,学校的清洁工王师傅看到了,他连声叫住手。他告诉我,燕窝里还住着燕雏,捣了燕窝就是害命。他说他有办法既保住燕窝,又不影响美观。‎ 第二天,我发现,燕窝被石灰水涂成了白色。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结果,并未影响到检查结果。‎ 还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打豆腐的胖婶家门口有一棵桂花树。每到桂子飘香时节,我们一群小孩都会偷偷去摘桂花。一次午休,胖婶听到动静,就出来大声叫嚷着阻止。我们都一溜烟跑掉了。晚上放学,我们被胖婶拦住。我们以为她要臭骂我们,不料她说的却是:“‎ 你们以后要摘桂花,千万不要用手硬折,要用剪子利索地剪断。用手撕扯,桂枝皮开肉裂,它会疼的。受伤太重,明年就不会再开花了。”受她的教训,再去采花,都会带一柄妈妈剪裁用的剪刀。‎ 读过许多禅语故事或者宗教笔记,似乎纯而酽的善与慈只是盛产在那个虚幻的世界。殊不知,在红尘之中,尘世之内,有那么多看起来渺小卑微的人,凭借一颗温厚善良的心,演绎着的美好故事,丝毫不逊于那个彼岸世界。他们的善念善举,让我想到传说中观世音净瓶中的那枝莲花。‎ ‎(摘自《润》2009年第6期)‎ ‎13.作者说:“善良是开在尘世间的莲花”,你认为作者心中的“莲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写道:“在红尘之中,尘世之内,有那么多看起来渺小卑微的人,凭借一颗温厚善良的心,演绎着的美好故事,丝毫不逊于那个彼岸世界。”请你概括写出,文中的美好故事指:(3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五段,“瞬间,我的心激起一阵温暖的波澜。”请你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谈谈阅读本文后的启示。(2分)(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答案示例:作者心中的莲花是人的一颗温厚的心,善念善举的高尚的灵魂。‎ 评分标准:答案的表述要体现莲花喻指人“纯洁、高尚、善良”的核心意思,表述不清,扣分。‎ ‎14.答案示例:(1)一名大学生收集废报纸,留给需要的人。‎ ‎(2)清洁工王师傅,阻止捣毁燕窝,想办法解决了问题。‎ ‎(3)胖婶劝告我要爱惜桂花树。‎ 评分标准:表述明显不完整或错误,各扣1分。‎ ‎15.答案示例:作者被小伙子的纯洁而善意的行为所感动,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的关爱和热情。‎ 评分标准:答案要表述“作者因为小伙子的行为所感动”的核心意思。表述不清扣分。‎ ‎16. 答案: 略 评分标准:表述能够言之有理,意思完整,能结合自身,谈出体会。‎ ‎(2010北京一模西城区)‎ 阅读《苦难的土地》,完成13—16题。(共12分)‎ 苦难的土地 ‎①塔里木河,藏在荒凉沙原的褶子里,静静地流淌。偶尔,它发出幽怨般的低吟,那是哀叹雪山母亲赐下的乳汁般的雪水,一年比一年减少了,已经濒临干涸,不得不向姊妹孔雀河和开都河借水注入。这对它这样一条古老的河流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耻辱,它有些没有勇气面对沿岸那些嗷嗷待哺的生灵——红柳、胡杨、禽鸟、狼狐,还有最贪嘴的长子人类。‎ ‎ ②它只好十分低调地流淌,像一位犯了什么错误的女人,托着干瘪少汁的乳房,默默而苦涩地掩面而走。而河床两边,是狰狞的沙岸、裸露的枯根、呼号的禽兽……它们是些永远也喂不够长不大的孩子,终生终世都要揪着它那枯竭的乳房不松手。它们日夜围攻着母亲,呲牙咧嘴。‎ ‎ ③哦,塔里木河,多难的河!‎ ‎ ④我乘坐的车不久便拐弯驶离了它。可我心里,久久萦绕着那条河静静流淌的身影。‎ ‎ ⑤半个小时之后,我面对了另一番大自然景象。‎ ‎ ⑥胡杨林。塔里木河无力恩泽的子孙之一。‎ ‎ ⑦如果说刚才的塔里木河令我哀伤,那眼前的这片胡杨林则使我一时有些慌乱,不知如何述说才好。‎ ‎ ⑧这里好像经历过一场战争。倒的倒,躺的躺,站着的不是半枯就是已然死亡,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也已受伤不轻,抽出的绿枝稀稀拉拉,只是个象征而已。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倒着的,每棵树都十分粗壮,最小的也得两个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最老的躺在那里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得由七八个人合抱才成,无法想象在这样一片黄沙滩上怎么会长出如此粗壮的树来。而且,每棵树形态各异,生状死态互不相同。有的挺在那里,似乎是突然被什么从身后劈杀而死,连伸出的枝桠手臂都没来得及收回,枝桠间张着血盆大口,黑乎乎的,好像在喊着什么;倒着的,也似乎心有不甘,枯根深埋在地里不肯断裂,从腿部扭曲地弯倒,裸露的胸腔空空的,尽管没有了心肺,可它的硬筋依然与外皮连结在一起,纠扭着伸展,宁死不屈地坚挺着;活着的则更像正在作战的勇士,迎着狂风恶沙挺起已经伤痕累累的身躯,舞动的绿色枝叶如号角般地咻咻作响,从龟裂的树皮皱脉里渗出些许血般的泪汁,‎ 淌进地上的沙子里很快板结成硬皮,好像要告诉敌人它流的血都是铁般的坚硬。‎ ‎ ⑨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 ‎ ⑩倒下的每棵树都具有几百载的年轮,新起的活树也似乎做好再战几百年的准备。这是一场自然界的生存和死亡之战。它们的较量,使日月无光,叫人类胆战。‎ ‎ ⑪面对着这触目惊心的场面,我心生悲凉。‎ ‎ ⑫我走过南方的热带雨林,走过北方的兴安岭原始松林,也走过中原稀少的森林,可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严酷的一片森林。耳听为虚,百闻不如一见。今日见到的这片胡杨林,比任何书本里描写的屏幕上展现的还要惨烈和悲壮。看着令人心疼,随之心生景仰,对它肃然起敬。咂摸着关于它的三个“千年”(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朽,朽千年不倒)之说,胡杨,可称为树界之神。你捧起它的哪怕是一小块枯根,都不敢轻视。因为,在你手掌上它显得那么沉甸甸有份量,不像有些恶俗浅根那么轻飘;它干硬的纤维,会告诉你什么叫坚韧,什么叫耐久;它的年轮,千年不腐的清晰年轮,记载着它们王国往日的辉煌,那个美丽而富饶的楼兰国是何等绿意葱茏,何等的林盖全野!‎ ‎ ⑬我现在可以说,与其认定胡杨林是为现世的生存而战,还不如说它是为捍卫往日的荣誉而战,为历史的尊严和辉煌而战。它们的死亡和生存,绝对是一部史诗,一部绿色的史诗。‎ ‎ ⑭我倘佯在这片胡杨林里,久久不忍离去。‎ ‎ ⑮离开时心里只剩下一种心愿,那就是祈求苍天把别处滥施的淫雨,移往这里洒一些吧,救救这条艰难的河流、这片苦难的树林、这方苦难的土地。‎ ‎ ⑯一时间,仿佛真的要起风了,空气里也有了一丝湿润的气息。我紧闭双眼,不敢睁开,生怕惊醒这片苦难的土地思念了千年的无比脆弱的梦。‎ ‎13.阅读①—⑭段,用词语概括“我”从看到塔里木河到离开胡杨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3分)‎ ‎ ‎ ‎ 景仰 ‎14.简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我倘佯在这片胡杨林里,久久不忍离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品析文末划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答案要点:①哀伤 ②慌乱③ 悲凉 评分标准:本小题3分。每个要点1分。‎ ‎14. 答案要点:①第⑥段是过渡段,写出了胡杨林与塔里木河的关系,②上承塔里木河的多难,③下启胡杨林的悲壮。‎ 评分标准:本小题3分。每个要点1分。只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得分。‎ ‎15. 答案要点:①因为胡杨林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地抗争,②作者对胡杨林心存景仰而不忍离去。‎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写出对胡杨林的景仰及景仰的原因即可)‎ ‎16. 答案要点:①文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塔里木河“发出幽怨般的低吟”、胡杨林“为捍卫往日的荣誉而战,为历史的尊严和辉煌而战”,表明这片苦难的土地渴望雨水的滋养,②同时写出“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悲悯之心,渴望它们能实现这个“梦想”,但又担心这个梦想不能实现。‎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苦难土地的愿望”,作者的“期待”,作者的“担心”,结合原文语句或说对“修辞手法”各占1分。‎ ‎(2010北京一模宣武区)‎ 阅读《病槐树》,完成第15-17题。(共13分)‎ 病槐树 行为社 ‎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 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阴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垂珠。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有多风光!”‎ ‎②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母亲目光直直地说: “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③我们都挺痛惜。正是生长的季节,劫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识,但被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都这样想。‎ ‎④一连许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呵这颗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疼它惜它哀它。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现了,只见这些,也只想这些。‎ ‎⑤又过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了半张新黄。又过了几天,新绿浓成了翠绿,翠绿里亮出了黄黄的嫩光。再几日,树下竟被阳光拖出了重重的浓阴来。‎ ‎⑥活过来了,这棵树!我们也像大病新愈了一样,轻轻松松新新鲜鲜,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浓阴下,惊叹着这树的神奇;鸟儿也拖儿带女飞来了,五更天,依旧亮亮唾珠在树蓬间;邻家也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串悠过来占阴守凉。大家起初是聊树,后来是聊鸟,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 ‎⑦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棵槐树依旧那样从从容容,这份从容,与它被千百条虫精们咬噬时,竟毫无二致!‎ ‎(选自《文摘精品珍藏》内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 ‎15.文中多次以鸟儿的行为和母亲的心理,折射出槐树的命运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每空4个字。(4分)‎ 槐 树 鸟 儿 母 亲 枝繁叶茂 结巢其间 ‎①‎ ‎②‎ 迁徙而去 ‎③‎ 再展浓阴 ‎④‎ 吃惊喜悦 ‎16. 文中两次写道人们不再谈论槐树。第④段中“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是因为 ① 。第⑥段中“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是因为 ② 。(4分)‎ ‎17. 文章最后一段写槐树“从容”“依旧”,“毫无二致”。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不少于12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答案示例:①喜爱自豪 ②遭遇劫难(失去生机) ③惋惜无奈 ‎④重返树蓬(飞回来了) (4分,每空1分。)‎ ‎ 16. 答案示例:(1)并不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2分)‎ ‎(2)每天生活在树荫下不知不觉了。(2分)‎ ‎17.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槐树的命运变化,写出了槐树被虫咬时与再展浓荫后一样从容得近乎无知,坦然得仿佛无识,赞美了槐树面对虫灾劫难,面对交口称赞,所表现的从容坦然的精神品质。人生也应该像槐树那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份难得的从容与坦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5分)‎ ‎ (2010北京一模延庆区)‎ 阅读《鼓神》,完成第15一17题。(11分)‎ 鼓 神 ‎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怯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⑧我想我(要 该)回家过年了。‎ ‎15.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对比内容 鼓神打鼓前 鼓神打鼓后 ‎“我”对鼓声看法(感受)‎ 惊愕、醒悟 鼓神形像、神情 人中的英杰、立地顶天 ‎“我”对于回家 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16.简要回答,使“我”产生“回家过年”想法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我想我(要 该)回家过年了”中,“要”和“该”选那个更好?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3分)考查是否读懂主要内容。‎ 对比内容 鼓神打鼓前 鼓神打鼓后 我对鼓声看法(感受)‎ 心烦意乱 惊愕、醒悟 鼓神形像神情 瘦弱邋遢、羞怯(蔫耷汉)‎ 人中的英杰、顶天立地 ‎“我”对于回家 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决定回家过年 ‎16.考查对文眼和中心的把握。示例:“我”从鼓神和山民的身上认识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增加了勇气和自信。(3分)‎ ‎17.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答案不是唯一的,但要符合如下要求:①态度鲜明;②结合词义分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体会“我”的情感;⑤通顺无语病。(共5分,每点1分)‎ ‎(2010北京一模燕山区)‎ 阅读《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完成13——15题(8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作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的可不容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但不去有坟茔的地方,虽说不怕,可终究有些煞风景。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沾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是,偶有成功的时候,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 “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13.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 ① 、 ② 两件事。(2分)‎ 答:① ② ‎ ‎14.阅读第⑤段,看看生动有趣的场面是怎样通过语言来体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文字中,有许多句子写的传神精妙。试选取一句进行赏析。(字数10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①做风筝;②放风筝;(共2分。每空1分) ‎ ‎14.本段文字,抓住风筝的数量多、造型各异等特点展开具体的描写,同时,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相映衬,将放风筝的场面写得生动有趣,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分。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的越飘越远。”这句话活灵活现的再现了放风筝时的情景。特别是“摇头晃脑”一词,将风筝拟人化,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又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由放飞的得意到失意的无奈与惋惜。‎ ‎(共4分。选择句子1分,明确分析点1分。意思表述清楚流畅2分)‎ ‎(2010北京一模大兴区)‎ 猎人与狼 ‎①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灌木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②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嗥着,焦躁地团团转。‎ ‎③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④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三米多高垂直光滑的泥壁。猎手的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⑤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这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瞪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中发出威慑的低嗥。‎ ‎⑥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的狩猎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⑦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还是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⑧雨后的土很松,公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脚跟跳上土墩,竖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猎手很快就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骂道:狡猾的家伙!旋即便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⑨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⑩只用了两个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很艰难地攀上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⑪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身望了望猎人。‎ ‎⑫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着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任由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⑬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 ‎13.阅读全文,从猎人、公狼的角度概括补充本文的情节。(3分)‎ 本文的情节由:“ 、紧张对峙、 、 ”四部分组成。‎ ‎14.第⑩⑪两段对狼的描写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意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处猎人说自己已经失去了“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猎手的“狠劲”是什么?猎手失去了“狠劲”,得到的又是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中,猎人与狼由对手变为合作者,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80~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北京一模密云区)‎ 阅读《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完成第14—16题。(共10分)‎ 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            梁晓声 ‎ ①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  ②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  ③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这使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她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  ④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那毛茸茸的褐色的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  “找我妈!”‎ ‎  “你妈是谁?”‎ ‎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  “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的脸。‎ ‎  “妈——”‎ ‎  “妈——”‎ ‎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  “我……”‎ ‎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  “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  “要钱干什么?”‎ ‎  “买书……”‎ ‎  “多少钱?”‎ ‎  “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这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为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4.第③段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车间的环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a、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段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答案示例(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表明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挣钱十分艰辛;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反衬母亲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血汗钱让儿子买书的慈祥与伟大。‎ ‎15.答案示例(共5分,写出了什么2分,怎么写的2分,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a句:表现了儿子对艰辛工作的母亲的深深疼爱之情。“背直起来了” 表明母亲长时间的弯曲着脊背,“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一双疲惫的眼睛”突出了瘦弱的母亲承受着异常繁重的工作,作为儿子第一次知道母亲的这种工作状态又是多么的震惊和不忍,一句一个“我的母亲”表现了儿子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艰辛地劳作的无限怜惜之情。‎ b句:强调了母亲工作紧张忙碌的程度。 几个“立刻又”的反复使用,后面的几个动作分开来写,突出表现了母亲劳动的艰辛和强度,也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挚爱,他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母亲“坐了下去”“弯曲了背”“头俯在缝纫机板上”“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心里充满了酸楚,充满了怜惜。‎ ‎16. 答案示例(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因为那钱饱含着母亲的辛劳与血汗,那钱是母亲给我买书的钱,那里面饱含着母亲的欣慰与期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