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中,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两种主要的类型,虚构文学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等,非虚构文学则是纪实文学、散文、传记、调查报告等。1966年美国新闻记者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60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 回到中国语境,非虚构写作的流行大致有两个脉络,一个集中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如《中国在梁庄》《大地上的亲人》等作品;二是集中在新闻领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非虚构式的新闻报道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少年杀母事件》《了不起的茅侃侃》等成为“10万+”文章。前者主要是专业作家或和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写作者完成,后者基本上是新闻人、媒体人,很多有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的经验。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体现之一是很多资深记者跳槽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正午故事、谷雨故事、真实故事计划、《人物》、《南方人物周刊》等。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追求非虚构的风格,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 非虚构写作还与社会学、人类学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经典的社会学报告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现在看起来都带有非虚构的色彩,如美国机械专家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国社会学家吕途的《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等,都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呈现出了新中国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 非虚构写作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写作者与被写作对象的关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遭遇和交流的过程。好的非虚构作品强调的是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意识和倾听理念,不是先入为主地用自我的理念来讲述他者的故事,而是首先学会倾听,去站在他者的位置上来理解别人的逻辑,进而把自我的认同相对化,这种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既是为了使他者发出主体性的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非虚构写作“天然”带有一种平民性和人民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虚构作品经常关注平民、底层和社会边缘群体,非虚构的文化职能是让弱势者变得可见;二是非虚构写作者本身也带有去专业化、去职业化的倾向,如新中国以来特别注意培养工人作家、农民作家,也就是说要让工农兵从被描写对象,变成书写的主体,这种“文化翻身”是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支撑的,而美国创意写作也是一种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先学会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之,非虚构有两种基本的理念,一是平民意识,写普通人,让弱势者发声,二是全民写作,非虚构打破了写作的专业化、圈子化,鼓励非职业作者借非虚构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过,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摘编自张慧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是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的两种主要类型,而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之作。 B.中国非虚构写作大致集中在文学领域和新闻领域,作者来源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 C.新闻性非虚构写作的兴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而非虚构文章经常成“爆款”,导致自媒体公号追求非虚构风格。 D.好的非虚构作品注重倾听和对话,强调自我与他者的换位与平等意识,既可以使他者发出主体性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非虚构写作”为论题,分析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由来、类型、特点及创作理念。 B.文章中多处运用了例证法对非虚构文学的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阐释,论证颇为有力。 C.文章从非虚构平民化以及去专业化、去职业化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平民性和人民性。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逻辑缜密,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缺少了那些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过又有经验的新闻人、媒体人,非虚构文学就不可能得以流行。 B.非虚构作品因采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所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等方法,所以具有真实的魅力。 C.在非虚构写作上,中、美两国均有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D.非虚构写作中的平民意识、全民写作、去专业化等方法,导致媒体对流量、点击率、猎奇性、揭秘性的追求。 【答案】1.B 2.D 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张冠李戴,原文内容为“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60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是对杜鲁门•卡波特《冷血》意义的阐发。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错,文章阐释了非虚构文学的由来、类型、特征(跨学科)、两种理念(人民性)等,论证层次应为并列式。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如果缺少了那些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过又有经验的新闻人、媒体人,非虚构文学就不可能得以流行”错,原文“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追求非虚构的风格,这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且“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是非虚构流行的原因。 B项,“因采用……所以……”错误。结合“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分析,“因采用……所以……”强加因果关系。 D项,“非虚构写作中的平民意识、全民写作、去专业化等方法,导致媒体对流量、点击率、猎奇性、揭秘性的追求”错,原文为“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那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到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嚷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根据郝运译文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迁怒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5.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从主题思想方面作出分析。 【答案】4.C 5.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6.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A项,玛兰异乎寻常的举止,实际上是他“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表现。 B项,采用插叙手法,交代了玛兰过去同神职人员打交道的经历,主要是为了对小说故事情节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补充,为下文写玛兰主动帮助他人提供合理依据。 C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表现了他见风使舵,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D项,神父所谓的“私事”涉及教会内部的斗争,背后有见不得人的秘密。神父自然不希望一个陌生人知道这件“重要的事”的内幕,的确表现出一些犹豫的神情。但是,从后文来看,神父话语间吞吞吐吐的神情,主要是一种策略性的考虑。他尚无法断定眼前的玛兰是否有诚心、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从麻烦的漩涡中解脱出来,所以采用了类似“激将”的手法,让玛兰亮出“家底”,以便更好地获得这意想不到的“保护”。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需从小说整体入手,作答时要从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所起的作用角度考虑,重点把握这一情节设置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通过玛兰之口读了出来。原来,玛兰主动去保护的桑蒂尔神父,竟然是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或者用珀蒂帕的话来说,是个“老阴谋家”。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快速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正是在这段叙述文字中,把玛兰与桑蒂尔之间、玛兰与部长之间、玛兰和舆论之间、部长和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把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集中呈现出来,增强了小说情节结构的内在张力,为情节的内在逻辑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合理性,为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从整篇小说来看,这里插入的报道,改变了小说近乎平铺直叙的叙事节奏,使小说进入高潮,强化了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作者所作的这一精心安排,使小说的情节主线显得更加突出、集中,极大地节约了小说的笔墨,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作答时从主题思想方面作出分析,学生要先明确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从“保护人”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小说中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作者讽刺的对象。玛兰这样的行政法院参事,主要是靠了老同学的关系,才得到任命的。这意味着,就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来看,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任人唯亲的弊端。靠着溜须拍马上台的玛兰,首先想到的不是去主持正义与公道,而是如何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势。他时时处处主动、热情、甚至毫无原则地给他人提供帮助,表面上看来是在关心他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获得幸福感。待报纸披露了神父桑蒂尔的劣迹之后,玛兰便换了一副嘴脸,在归罪于神父的同时马上想到要采取惩办对方的措施,意在确保自己的地位与前途不受影响。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所导致的后果,他竟然文过饰非,指鹿为马,不愿也不敢承认自己的责任。作家选取这样一个题材,以小见大地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对法国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给予了辛辣的嘲讽。由此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对于莫泊桑这样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小说家来说,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生活中的种种怪现状,批判人性中的弱点,表达对正义等问题的思考与追求,是其小说创作的一贯追求。 【点睛】阅读鉴赏小说,一般有几个重要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而这些内容之间有时相辅相成的。作者的设计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这些故事和人物性格最终都是为了揭示文章的思想主题。因此,鉴赏小说必须要弄清以上几方面的内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看小说、读小说、懂小说。而且就是解答小说类中的一些题目,也常常从这些方面去考虑问题,而且是循环地考虑问题,即考查人物形象,要想到情节、小说的主题等相关方面;考查到环境,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小说主题这几个方面来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候胜曰 候:拜访 B.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拉 C.而收系张胜 系: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空以身膏草野 D.反欲斗两主 9.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 D.皆为陛下所成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为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既克,公问其故 D.欲因此时降武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7.B 8.B 9.C 10.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辨析文言实词解释的对错。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来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 B项,“虞常果引张胜”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故“引”,牵攀,招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A项,“欲因此时降武”,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故“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B项,“单于壮其节”,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故“壮”,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值得敬佩。 C项,“空以身膏草野”,在原文中的意思是白白地用身体使草地润泽,故“膏”,使动用法,使……润泽。 D项,“反欲斗两主”,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故“斗”,使动用法,使……相斗。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 A项,“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意思是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B项,“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意思是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C项,“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意思是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D项,“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解答时,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 A项,“见”,前后两个都是介词,表被动。 B项,“为”,前后两个皆是语气助词。 C项,“既”,前后两个都是副词,已经。 D项,“因”,前一个介词,趁,趁着;后一个介词,通过,经由。 故选D。 【点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当然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此题一方面考查考生对18个文言虚词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把握。 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嘉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和湖南的岳阳楼,这些楼阁之所以能名动天下,主要原因是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与之有关的诗词歌赋。如《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创作的一篇与滕王阁有关的骈文。 B.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忠于君主;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朝保留了此制。 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外,再加上《乐》。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D.高祖是皇帝的庙号,指开国之君;炀帝是谥号,“炀”为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答案】11.C 12.B 13.B 14.(1)无逸到任了以后,罢黜贪婪暴虐的官吏,任用廉洁好官,法令严明,蜀地百姓得以安宁。 (2)高祖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中“按部”,巡视部属,巡视境内;“宿民家”动宾结构,故排除AD项。“无逸”,是人名,皇甫无逸,注意在句子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再由后面“其廉介”应是皇甫无逸廉洁正直,故“无逸”作主语,“类如此”,应紧跟“其廉介”后面,故排除B。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B项,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为“追回来再三检査”,“省”是“省查、检査”的意思,而非“叮嘱”之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B项,“廉指忠于君主”错。廉,指品行方正。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得分点:补出省略的主语“无逸”;“黜”,罢黜;“贪暴”,贪婪暴虐的官吏;“廉善”,廉洁好官;“以”,因为。 第二句得分点:“按”,审察;“无状”,没有根据、没有证据;“黜”,罢免。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亲皇甫诞,是隋朝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杨谅起兵谋反,逼迫皇甫诞而(皇甫诞)不从命,被杀害。当时五等爵制已经废除,炀帝赞扬皇甫诞的忠心,追赠皇甫诞为柱国、弘义郡公。 皇甫无逸历任淯阳太守,政绩为天下优等,两次升任后为右武卫将军。炀帝巡视江都,下诏命他居守洛阳。炀帝被杀后,他就同段达、元文都一起拥立越王杨侗。等到王世充篡位,皇甫无逸放下老母和妻子,杀出关门独自归顺国家。追他的骑兵赶了上来,皇甫无逸回头时他们说:“我宁愿死,始终不会同你们一起谋反的。”他解下金带丢在地上,说:“把这送给你们,不要再阻拦我了。”骑兵争着下马夺金带,因此幸免于难。 唐高祖因皇甫无逸是隋朝的旧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为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无逸到任了以后,罢黜贪婪暴虐的官吏,任用廉洁好官,法令严明,蜀地百姓得以安宁。 皇甫希仁,是个阴险的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勾结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遣给事中李公昌乘快马告诉皇甫无逸。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中与萧铣勾结。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合,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明窦璡的罪过。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沮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皇甫无逸返回,皇帝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低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僧恨罢了。”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上说:“您没有辜负我,为什么要谢恩?” 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制史。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身边的人都不敢随便出入,所需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皇甫无逸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芯燃尽,主人想要续上,皇甫无逸抽出佩刀斩断带子作为灯芯。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他的母亲在长安病重,太宗让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郁不安吃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皇上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王珪驳斥说:“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亲一人而母亲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作孝。”于是改谥号为良。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柳永《望海潮》中“烟柳画桥”之“烟柳”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生活贫穷”错,“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指“理想困窘,不得志”,不能理解为“贫穷的生活”。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以及鉴赏主旨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分析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中理解情感。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最后两句一语双关,描写了场景的变化: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寒风”,指代冬季;“春柳”,春天景色的象征。此句既描写了时间飞逝,又代指世事无常,前一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变“春柳”。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忳”“侘傺”“啸”“渚”“庐”“蜀”等。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审美、娱乐、情感沟通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观众 的力量也越大。“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试想,一部正常收视率为2%的电视剧,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万人,一集电视剧45分钟,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钟,那浪费的时间就是2.6亿分钟,注水部分越长,被浪费的个人时间和公共资源就越多。对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来说,( ):提振一时,贻害无穷。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让电视剧越来越难以黏住观众,电视整体收视情况必然 。 国际上,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共识。日剧的长度是10-12集,英剧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这两个国家,美剧的剧集往往较长,但由于竞争激烈,如果收视率不好,会立马遭遇“被砍”命运,这使得美剧制作追求 。我国电视剧产业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底,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闻目睹 不容置喙 火上浇油 精雕细刻 B.潜移默化 不容忽视 雪上加霜 精益求精 C.耳闻目睹 不容忽视 火上浇油 精益求精 D.潜移默化 不容置喙 雪上加霜 精雕细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 B.“注水剧”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它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 C.“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 D.“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不啻是一剂鸦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B.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C.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D.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答案】17.B 18.D 19.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不强调影响。“潜移默化”,人的思想、习性等受到外来影响而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第一处,材料中“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越高”侧重于对人的思想和习性的影响,应使用“潜移默化”。“不容置喙”,意思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忽视”,不允许不重视。第二处,句中是说“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要引起重视,应使用“不容忽视”。“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更侧重表现人或事物的处境、情况。“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更侧重表现人的思想、心情。第三处,句中是说长久下去将形成恶性循环,让电视剧越来越难以黏住观众,电视整体收视情况必然会更糟,这是表现事物的处境,应使用“雪上加霜”。“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第四处,是说美剧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应使用“精益求精”。故选B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前后内容来看,此处是说“注水剧”对“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危害,“双方”指的是“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所填写的句子需紧承上句,所以排除掉A、B选项,因为这两项都只是说对“播出方”的危害;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括号后的冒号及后面的话语,“提振一时,贻害无穷”是对“一剂鸦片”的解释,可见选D选项最恰当。故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划线句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产业的良性发展”,而后一句“取得……”的主语应是“国产电视剧”,应在“要取得”前面添加“国产电视剧”;第二个问题是语序不当,“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中“扎扎实实”应放在“用”的前面。A项,主语缺乏,把“国产电视剧”放在“要取得”的前面;语序不当,“扎扎实实”修饰“用”,应放在“用”的前面。B项,主语缺乏,把“国产电视剧”放在“要取得”的前面。D项,语序不当,“扎扎实实”修饰“用”,应放在“用”的前面。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审评。 【答案】 (1)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 (2)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 (3)将“要求”改为“诚邀” (4)将“恳请”改为“恳切” (5)将“拙作”改为“大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不合语境。(2)“贵”是敬辞,只能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3)“要求”语气太强硬。(4)“恳请”和“希望”语意重复。(5)“拙作”是谦称,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下面是某市小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初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申请人提交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凭证,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申请人告知理由。经过审查,提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审核决定,审核不合格的告知理由,合格的将审核报告报卫生监督局备案,至此办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流程图的能力。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以此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侧重考察考生对事件过程与次序的表述。 解答本题思路:1、审题干,明对象。 2、看要素: 方框词语是关键环节。 箭头表趋势或走向;横线上的词语表方式,起连贯作用。 3、析关系: 各环节在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各环节之间有何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承接等),即可形成答案。小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初审大致分为五个步骤,申请人提交材料、受理、审查、审核决定、办结。注意不予受理的和审核不合格的要告知理由。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 ②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体英雄的名字。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姬文刚) ③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 ④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抢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邱少云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质疑,刘胡兰被恶意中伤成“红军连长的小三”,江姐被人说成是出卖色相的风流女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让英雄情怀激荡精神力量 陆游曾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见在中国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理想信念践行了爱国主义,铸成了英雄情怀。 英雄情怀之所以成为情怀,正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认同它,追随它。英雄情怀本质是源于爱国主义,其体现的是中国人共同所秉承的一种“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的理想信念。回望历史长河,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国家,古有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近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为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英雄就是中国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对于英雄的认可和追随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随。 英雄情怀是个体奋斗的助推力和指明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对于青少年而言,英雄情怀、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已意识到了大国与小我的关系。周恩来总理的一生都是“以天下为己任”,英雄情怀在其少年时代成为他前进的助推力与指明灯,从而成就了他具有英雄色彩的一生,更可见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扣好其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的重要性。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他们以他们独特的的方式书写下最动人的青春故事。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其实不管是参军的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他们都是英雄。英雄来源于生活,不同时代有其不同英雄情怀。但其核心爱国主义却是不变与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近年来,虚无的历史态度、诋毁英雄的谣言、矮化精神的观点,种种不良思想、奇谈怪论沉渣泛起,这应引起我们的警示,当代英雄情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培养情怀绝不是形式上走走样子口头上说说而已。诚如一位教师所言“孩子这个年纪,不只需要童话,还需要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学生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时谈到其母亲小时候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从此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的目标,足以见英雄情怀对人影响之大与深远。 于青少年自身而言,我们不仅要主动培养英雄情怀,更要心中有国家、脚下有远方,向英雄学习。时势造就英雄,但同处于时势之下,为何只有少数人成了英雄?与其说是时代选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让时代认同了他们。倘若你胸无大志,时代怎能认出你?若你的意志不堪一击,时代又怎敢将命运交托给你?卡斯特罗为了心中的正义,敢于反对一切势力,包括他的父母。他有英雄的觉悟和自律,所以最终成为时代传奇。 让英雄情怀激荡精神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四则材料组合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先审题,注意理解材料内涵:①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英雄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②用大学教师的看法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是英雄,或成为英雄该做什么;③从国家立法层面设定烈士纪念日的意义是铭记和弘扬;④当今无数英雄被质疑和中伤的现象。分析材料情感倾向,出题人显然在批判材料④的做法,肯定①②③的内容,由此立意时应赞美英雄、争做英雄、铭记英雄,不能黑化中伤英雄。 立意:时代呼唤英雄;让我们铭记英雄,争做英雄;传承英雄之品格;莫让英雄被无知者黑化…… 结构:本文可简析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观点。然后由回顾历史英雄事迹、赞美英雄精神,论述英雄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意义。然后批判现实生活中黑化英雄、中伤英雄的错误做法,最后呼吁人民在尊重、缅怀英雄的基础上传承英雄品格,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英雄。行文要立足时代和国家,境界要高远,语言要真挚,用例要典型。 参考素材: 1、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 2、然而社会转型期,总有奇谈怪论制造杂音噪音,混淆世人的历史认知。或是以“还原真相”“历史揭秘”之名,行曲解历史、虚无价值之实;或是以审丑、炫丑为能事,通过诋毁英雄、嘲弄高尚来哗众取宠、从中牟利;或是宣扬、美化侵略战争,损害国家尊严,伤害民族感情。 攀爬英烈雕像、污损纪念设施、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英烈尊严不容诋毁,英烈纪念设施同样需要全面保护。 3、保护英雄,崇尚英雄,中外皆然。世界各国均设立各种纪念日以缅怀英雄,不少国家还先后颁布多部法案,以纪念各历史时期的爱国者。通过立法保护英雄烈士,回应社会关切,既是对一些诋毁、丑化行为的当头棒喝,更是对社会正义的极大弘扬。这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英雄烈士的全面保护,牢固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不忘先烈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有了英雄不去弘扬是愚蠢的,若再去诋毁和亵渎则是低劣的。”无论卫戍边疆安宁、挺立抗灾一线,还是养浩然之气、励鸿鹄之志,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不了英雄军队;没有英雄气质,塑造不出英雄国家。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无比珍贵的精神富矿。 5、“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点睛】多则材料的综合作文,必须要综合分析各则材料,同中求异地找出材料关联点和各自侧重点、褒贬倾向。立意时要由事及理,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褒贬观点。写作时通常可以古今中外多方引证,例子要有典型性。文段最后要联系生活实际,批判黑化、中伤英雄的错误做法,再次呼吁当今人们敬重英雄、缅怀英雄、学习英雄。结尾点题,简洁有有深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