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练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课时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练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23日,《2017年度—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据《报告》显示,中国“80后”“90后”中高收入人群的时尚消费态度明显回归理性。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居民收入水平 C.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 D.消费心理 解析: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A项正确;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性因素,B项不选;价格、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但均不是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C、D排除。‎ 答案:A ‎2.为了给刚工作无积蓄的儿子买房子,作为工薪阶层的老张夫妇拿出了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好几十万元。新房钥匙拿到手,短暂的高兴之余,全家人都开始为沉重的债务忧心忡忡。对此,你应有的看法是(  )‎ A.租赁消费优于贷款消费,这样的家庭应当租房 B.住房属于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消费,买房无须担心 C.家庭消费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D.工薪阶层购买房子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可取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A项排除。买房所需资金超过自身承受能力,担心是必然的,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C ‎3.从下图可以看出,决定将多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因素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B.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C.社会消费风尚 D.消费者的年龄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解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不仅有当前收入,而且还有未来收入预期,青年的未来收入预期好于中年和老年,故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较高。因此,从本题的图示可以看出,决定将多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因素是消费者的年龄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答案:D ‎4.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土豆需求量会激增,比喻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  )‎ ‎①经济越萧条低端商品利润越高 ②供求关系决定着土豆的价格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求实心理主导这一消费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此时消费者坚持了求实的消费心理,③④正确,①②表述均错误。‎ 答案:D ‎5.李先生最近升职为公司总经理,年薪25万,其妻子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于是他们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已拿到房子的钥匙,彻底改变了租房的历史。2017年国庆期间,他们还随旅行社到上海旅游。对李先生家的消费类型可作以下认识(  )‎ A.从消费对象看,购房属于有形商品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B.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C.从交易方式看,租房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商品房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D.从交易方式看,租房属于租赁消费,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商品房属于贷款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类型。享受资料消费是按消费目的划分的,排除A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排除B项。发展资料消费是按消费目的划分的,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6.下图是某地近5年来居民人均购物次数增长率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地居民(  )‎ ‎①消费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②攀比消费心理越来越强 ‎③网络购物次数提高 ④人均消费支出显著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图示及图表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某地近5年来居民人均购物次数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地居民消费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网络购物次数提高,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图表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7.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 ‎①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求异心理”材料没有体现;④中的“逐步减少消费”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8.(2018·潍坊模拟)在成为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抠抠族”和“海囤族”‎ ‎。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笈,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解析:把握材料信息:“抠抠族”“海囤族”体现了省钱消费;找出消费心理:求实心理的最典型表现是省钱消费,所以答案为D项。‎ 答案:D ‎9.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据此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应正确的是(  )‎ A.企业高薪聘请影视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B.企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私人定制模式——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C.企业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 D.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的质量——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 解析:明星代言把握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故排除A项。追求个性化设计,体现了求异心理,排除B项。提高产品的质量属于生产活动,不属于消费活动,排除D项。追求物美价廉属于求实心理,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10.(2018·大连模拟)据调查,许多新款个性手机上市后两个月,降价幅度平均达到20%,但许多消费者在手机新上市的时候就购买,而没有耐心等上两个月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  )‎ A.人们可支配收入提高,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B.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新款手机有许多新的功能,消费者迫不及待地要尝试 D.购买新款手机的消费者,预期他将来的收入会提高 解析:新款手机上市的头两个月,厂商会把手机的价格定得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以收回成本。消费者只要收入允许,总会有或多或少展示自己个性的心理,厂家就是利用这种求异心理制定销售策略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本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11.随着2017年天气的转热,夏季服装大量上市,春季服装开始打折销售,引发了人们的抢购潮。人们抢购春季服装体现了(  )‎ A.求异心理 B.求实心理 C.攀比心理 D.从众心理 解析:服装打折,人们抢购,这种行为主要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是求实心理的体现,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项。‎ 答案:B ‎12.(2017·高考江苏卷)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  )‎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解析: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这并不能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A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的消费是由求实心理主导的,B项不选;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不代表人们的收入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C项不选;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文化、体育等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材料中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这说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故本题答案选择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针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需求做了一项社会调查。调查选择了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愿意购买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占60%,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其中一部分群体购买,主要受到他人影响和个性化的需求倾向。其中40%的人拒绝购买新能源交通工具,原因是自己收入较高,新能源汽车不够档次。‎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消费者受到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答案:消费心理:①求实心理,新能源交通工具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②从众心理,购买受到他人的影响。③求异心理,追求个性需求。④攀比心理,交通工具追求高档次。‎ 建议:①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购买交通工具要考虑自身的收入实际。②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购买交通工具要排除他人干扰。③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选择新能源汽车,注重环境保护。④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购买交通工具,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据调查,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为27岁(注:日本、德国首次买房人平均年龄为42岁,法国为37岁,美国也在30岁以上。德国60%左右的居民租房,其中年轻人77%左右为租房族)。调查发现,面对房价上涨,人们担心“越晚越买不起”,从而造成“恐慌性购房”。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也使很多人成为“房奴”,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前购房”现象进行评析。‎ 答案:①通过贷款预支未来的收入进行消费,有利于改善生活。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收入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乐观的人来说,贷款购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②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而举债消费、“超前购房”,是缺乏理智的。③通过租赁消费,也可以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住有所居不等于买房,先租后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④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以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