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④圈层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位于地面以上12~55千米间,应为大气圈的平流层,不是地壳,A错。②位于陆地表面至33千米处,应为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③位于地表以80~400千米,应为软流层,C对。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不是下地幔,D错。‎ ‎【2题详解】‎ ‎①圈层为平流层,因含臭氧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②圈层为地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③圈层为软流层,因高温可塑性强,但不都是液态,因此横波能够穿过,C错误。④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为液态,D错误。‎ ‎3.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地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下列四幅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图1、图2、图3、图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因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为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5. 图2地貌的物质组成,从河流出山口向四周依次为 A. 泥土、沙子、砾石 B. 沙子、泥土、砾石 C. 砾石、泥土、沙子 D. 砾石、沙子、泥土 ‎【答案】4. D 5. D ‎【解析】‎ 观察四幅示意图中所示的地形特点可判断出四图依次为:图1为新月形沙丘;图2‎ 为山麓冲积扇;图3为火山地貌;图4为风蚀蘑菇地貌。据此即可作答。‎ ‎【4题详解】‎ 按地形成因可知四幅图中地貌的成因分别是:图1为风力堆积地貌,图2为河流堆积地貌,图3与岩浆活动有关,图4风蚀蘑菇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据此即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5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2为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地区由于坡度变缓,河道变宽,而导致流速变缓其所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外堆积而形成的山麓冲积扇地形。而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与流速成正比,故由山口向外由于河流流速逐渐变慢,故其所携带的泥沙会按粒径的大小由山口向外依次沉积。而选项中沉积物的粒径由大至小依次应为砾石、沙子、泥土,故D选项符合题意。‎ 图a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图a中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7. 图a中乙岩石对应图b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甲乙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分布规律是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老,位置越靠上岩层年龄越新,故乙形成比甲早。AB错误。丙是侵入岩,乙被丙侵入,说明故乙形成比丙早,D错误。丙是侵入岩,丙未侵入甲,说明甲形成晚于丙,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图a中乙岩石是页岩,属于沉积岩,图b中岩石④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石③,说明岩石③为变质岩。②、③、④三种岩石均可以形成①,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经过重熔再生可变为岩浆,说明①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则②为岩浆岩,④为沉积岩。所以图a中乙岩石对应图b中的④。D正确。故选D。‎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读:‎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则中心新两翼老。已知甲到丁岩层从新到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若甲到丁岩层从新到老,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 A. 断层 B. 褶皱 C. 背斜 D. 向斜 ‎9. 该地地表丁处为谷地,丁处为谷地的成因主要是( )‎ A. 地壳运动所致 B. 岩浆活动所致 C. 内力作用所致 D. 外力作用所致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已知甲到丁岩层从新到老,图中由丁向两侧岩石新老变化是:丁最老,往外依次是丙、乙、甲,新老关系是中老侧新,因此丁处是背斜,C正确。断层要发生岩层错位,图中没有信息判断岩层错位信息,A错误。褶皱分为背斜、向斜,丁为背斜,甲为向斜,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若该地地表丁处为谷地,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丁处为谷地的成因主要是外力侵蚀作用所致,D正确。故选D。‎ ‎10.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可知,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位置,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冲积扇一般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河流出山口位置,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不一定只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才有,结合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1.读下图“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 只考虑天气状况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13日 B. 14日 C. 15日 D. 16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间多云,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白天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大气增温快;夜间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最大的是16日。选D正确。‎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处地质构造为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油或水)构造。‎ ‎(2)C处地质构造为____,该处的地貌形态为____,该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 ‎(3)如果修筑隧道,应选在____处(填字母),理由是____。‎ ‎(4)修建工程隧道、水库等应避开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 ‎【答案】 (1). 背斜 (2). 油 (3). 向斜 (4). 山岭 (5).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6). D (7). 天然拱形,坚固安全;利于排水 (8). AB (9). 地处断层,地壳活跃,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其实际意义等知识点。‎ ‎【详解】(1)D处岩石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C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该处的地貌形态为山岭,该处地貌的成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3)如果修筑隧道,应选在D处,理由是D处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坚固安全;不是储水构造,利于排水。‎ ‎(4)AB分别为地垒、地堑,属于断层构造,地壳活跃,结构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因此修建工程隧道、水库等应避开AB断层构造处。‎ ‎13.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使地表增温的环节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 ‎(2)图中数字③代表的环节是_________;‎ ‎(3)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填写序号)_________;‎ ‎(4)由①变成④源于大气的______作用;‎ ‎(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 )‎ A.①变大 B.②变大 C.③变大 D.④变大 ‎【答案】 (1). ④③ (2). 大气逆辐射 (3). ② (4). 削弱 (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1)依据已学知识,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④和大气逆辐射③,使地表温度增加。‎ ‎(2)图中数字③表示回到地面的大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 ‎(3)大气温度上升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4)①为大气上界,没有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④为进入到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因此由①变成④源于大气的削弱作用。‎ ‎(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即③增加,C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