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素材
【编者按】这里编的作文素材是可以多角度的。但有的素材的解析角度,编者是全不同意的,比如,“谭胜军老师向学生下跪”,跪拜是早已随着辛亥革命而废止了的,我们海门的民俗也只保留了祭祀时的下跪,“向学生下跪”?即使不谈师道尊严,用在普通人之间,也是绝无此理的。更深的正面实在挖掘不出来,倒是需要分析一下产生这“下跪”的社会根源,“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个素材放在这里,不过是“立此存照”罢了,其它素材的解析也需各位读者细加鉴别。 1.“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20日晚,一个叫“郭美美Baby”的微博被人关注。这个自称6月份刚过20岁生日的女孩,住大别墅,坐头等舱,挎名牌包,去上海参加超跑嘉年华,开玛莎拉蒂跑车,骑着德国纯血统赛马……喜欢拍照的郭美美几乎每条微博都配一张生活照,展示自己的奢侈生活。而她的微博V认证却清楚地写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网友心中,中国红十字会很崇高,每年无数人向这个慈善机构捐款行善。一个20岁的女孩就能当上红十字会的“商业总经理”,有点不可思议。疑惑的网友开始“人肉搜索”,质疑、谩骂开始充斥郭美美的微博。一开始,郭美美还很狂,她回应网友,要收购新浪微博。 21日晚10时48分,在为自己辩解时,郭美美又发了一条微博,透露一个惊人的秘密:“……我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生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 随着郭美美这条微博的发出,网友的矛头一下子转了方向,开始从“郭美美”转向“红十字会”。 【运用指南】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众微博网友人肉搜索其相关信息,并使该事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此素材适用于“严谨”“规范”“质量”“秩序”“规则”“标准”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诚信”“透明”等相关的话题。因为郭美美事件,中国红十字会的信用再次遭受沉重打击,红十字会等机构表面上为民间组织,实际上按照行政运作管理的官僚体制,并且与官僚体制一样缺乏透明度。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此类质疑将层出不穷,并最终导致信用的彻底丧失,只有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才能挽救危局,而不是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 【角度二】清正廉洁是红十字会工作的生命线。郭美美事件才告一段落,审计署又发现红会有200多万元财政资金账目不明,公众还在追查募捐箱上推商业广告的收益下落。最新曝出的新闻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将由国家划拨土地建设的救灾备灾仓库违规出租,有关部门已立案调查。近两年连续出现的种种质疑、案件,已逐渐累加为一场信任危机。公众一生气,对红十字会的品牌形象乃至未来的募捐、慈善公益行动,虽然尚无损失评估,但必定会是“后果很严重”。 【角度三】阐述与“失信”“利益”等相关的话题。失信与不透明必然与利益集团相挂钩,红十字总会所失去的信用溢价,转化成商业收益,进入某些人的私囊。红十字会遭遇巨大信用损失,必然对今后的劝募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某些人却会因此获得小利,这就是红十字会的公地悲剧,与个人喜剧之间的讽刺性结合。 【角度四】阐述与“机制”“腐败”等相关的话题。郭美美炫富引发了人们种种思考:为什么慈善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可怕的炫富能够肆无忌惮地挑战所有公众的常识和良知底线?为什么最宝贵的公益安全,会陷入公地悲剧中无法自拔?失信到食品安全危机,到神圣的公益组织遭到绑架,人们的愤怒可想而知。只有善良才能回报善良,只有公开才能回应质疑,只有机制才能杜绝腐败。 2.食品打黑,重拳出击 2011年4月26日,重庆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启动打击食药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集中上万警力,向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正式宣战,并表示,要“像打黑除恶一样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打黑英雄”王立军表示:“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社会影响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黑社会性质犯罪影响的是一代人,那食品、药品犯罪则关系到三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形势不好,5年、10年可以调整;社会秩序不好,也可以通过法律、行政、体制等方式进行调整。但因食品、药品不安全造成的健康危害,会伤害整整一代人,如果破坏了遗传基因,还会祸及子孙,百年时间都不足以弥补。” 【运用指南】 3年前,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没有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两年有毒食品的出现竟有愈演愈烈之势,瘦肉精、皮革奶、毒豆芽、染色馒头、墨染粉条、牛肉膏、一滴香、火锅红、地沟油……如此大张旗鼓地制假贩假,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此素材适用于“造假”“物质”“精神”“良知”“质量”“健康”“安全”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物质”“精神”等相关的话题。刚建国时,我们的经济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靠着自身的道德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严把生产关,欧洲的“二噁英”事件一爆发,中国的奶粉就全面进入了国际市场,只因为我们凭着良心、凭着素质做事,我们的产品才获得了国际的认同。现在,我们富了,制假贩假的事件却越来越多,我们富裕了物质,却贫穷了精神。 【角度二】阐述与“良知”“安全”等相关的话题。食品安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要改变这个现状,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但只要我们不被金钱蒙蔽双眼,坚守良知,便可为其贡献一份力量,点点滴滴净化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 【角度三】阐述与“质量”“利益”等相关的话题。如今造假竟已然成了业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如此多的人昧着良心无视产品的质量,做着这样丧尽天良的事,只为追求赤裸裸的金钱效应!人在社会上是需要利益的保证的,可想要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那么结果,就一定是害人、害己! 3.北师大教授的成功哲学观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于2011年4月4日发的一条微博,也是他对研究生提出的要求。为此,他在网民中赢得了一个新的响亮称号:董钱钱。 【运用指南】 董藩教授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此素材适用于“励志”“激励”“金钱与成功的标准”“财富”“贫穷”“标准”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励志”“激励”等相关的话题。40岁之前赚上4000万,赚不到就不要来见我,老师羞于承认教出了这么不成器的学生。董教授的这番话,听来刺耳,但仔细想想,却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羞耻意识、财富意识、奋斗意识、自强意识、责任意识,正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 【角度二】阐述与“财富”“贫穷”等相关的话题。子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董教授的话我们大可把它当做激励自己奋斗的豪言,但千万不可当真。贫穷绝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是耻辱;正如“管鲍之交”鲍叔牙的看法,这里面还有时运不济等方面的原因。而致富有道也绝不意味着无原则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更应该恪守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富不骄,乐善好施。 【角度三】金钱不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或多或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财富梦,这对于一个民族不是坏事;可是,一旦将金钱过度拔高,以至将之作为评价成功的最大标准甚至唯一标准,那绝对又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一个健康的社会,所需要的绝不仅仅只是商人和企业家;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倘若高学历者都掉在钱眼里,以“40岁时至少赚到4000万”作为目标,“董钱钱”哲学大行其道,那才真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耻辱。 4. 娱乐,请放开历史 2011年4月1日,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发言表示,如今“穿越剧”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总局不提倡对历史表现得太随意,而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则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李京盛还指出:“‘穿越剧’最近一段时间渐多渐热,但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譬如作为‘穿越剧’,怎么用正确的历史观表现历史?现在的‘穿越剧’很难用历史观去衡量,整体的思想内涵还没有提高到‘观’的历史高度。新奇怪异的手法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人物天马行空,这样对历史的表现有些过于随意。” 【运用指南】 实际上,从年初开始,“穿越”就成为了电视剧领域的一大热词,而“古装加神幻”则是“穿越剧”的必备噱头。《古今大战秦俑情》《宫》《女娲传说之灵珠》等剧一经播出都异常火暴。放眼望去,等待上档的“穿越剧”还有很多,《宫2》《步步惊心》《剑侠情缘》和《回到三国》等等。此素材适用于“历史”“严谨”“穿越”“娱乐”“跟风”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穿越剧”是对历史的亵渎。 “穿越剧”中的“历史”娱乐性更多一些,以历史真实去分析,没有太大价值。正如《步步惊心》中的女主角莫名穿越到清朝,与康熙的几个儿子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情感纠葛,甚至连“九子夺嫡”也是因她而起,实在是太过荒唐!这无疑是对历史的亵渎和不负责任。而对热衷于“穿越剧”的观众来说,胡乱表述历史的重大事件定会造成他们对历史的误读。 【角度二】历史不允许“穿越”。历史是严肃的,不能因为大众的娱乐喜好而被肆意篡改,它是民族的根,没有根哪来树木的枝繁叶茂?娱乐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把历史作为娱乐的对象,这显然就有些过火了。 【角度三】“穿越剧”忌盲目跟风。一部“穿越剧”火了,千千万万的“穿越剧”便铺天盖地而来,大有演绎前两年“谍战剧”一统天下的局面,今天穿越到明代,明天穿越到唐代,后天穿越到战国。难怪有人评论道,“穿越剧”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力避雷同化和盲目跟风。“穿越剧”要想收视率和好口碑双丰收,必须要在细节上处理得当,尊重历史事实。 5.“拆迁”与城市的文化 2011年2月28日傍晚,随着最后一班载客的过江索道到达终点站,29岁零两个月的嘉陵江索道,终于和山城重庆告别。 索道运营的最后一天,1.2万人带着对嘉陵江索道的记忆、怀念、体验等各种心情,来到索道运营处,买上一张票,从此岸驶向彼岸,以这种方式和这位老朋友说再见。坐索道的乘客,多数都是带着对索道的特殊感情来的。在嘉陵江索道站台的一面墙上,很多乘客用贴纸写上了自己对索道的怀念,然后一张一张地贴上墙。其中一名市民表示:“生在江边,长在江边的人,怎么能对索道没有感情呢?”还有市民建议,修建交通历史博物馆,把告别城市舞台的电车、缆车、车渡等都纳入其中,供大家追寻山城的回忆。 【运用指南】 酒绿灯红,车水马龙——城市,注定与繁华共生。然而,当北京的古城墙转眼成灰,当重庆的索道成为山城人的记忆,是否会有人呐喊:繁华,成了城市与文化了断的利刃!此素材适用于“拆迁”“文化记忆”“敬畏文化”“尊重与责任”“良知”“传承”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文化与责任”“传承”等相关的话题。抚过兵马俑,才能感知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走过四合院,才会理解北京的味道;划过西塘,才能体会东方明珠由内而外的魅力。一个真正的城市,有其特有的标志,而这些标志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完全有理由,有义务去传播与传承! 【角度二】城市文化被毁的背后是利欲熏心。许许多多的人走进圆明园的废墟时都悲愤不已,看到敦煌古籍的灰烬时都扼腕叹息。可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那些还能挽回的古迹被碾碎在挖土机下时,却无动于衷?相反,贪婪的人却将这些文化通通变成了肮脏的金钱。所谓的开发,不过是将城市最具意义的建筑变为摩天大楼,然后以世俗的眼光对其大肆吹捧;所谓的资源利用,不过是将一群群古迹变成废墟,然后装潢为城市的“象征”。 【角度三】阐述与“良知”“责任”等相关的话题。真正的良知,真正的责任,应该像朱丽娅•希尔一样,为了保护一棵红杉树免遭厄运,在树上生活了738天;应该像青岛政府一样,将老舍故居修复并成立专题博物馆;更应该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的一样,去发掘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且加以保护。我们需要民族文化,我们需要自己的记号,宁做最独特的玉石,不做满天繁星中的一颗。 【角度四】拆迁不应是城市的悲歌。我们相信经典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拆迁,那是一座丰碑,丰碑是不倒的!面对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舒乙先生说,如果绝大部分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还能找到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建都史吗?是啊,当一座城市的根被活生生地拔掉,这样的城市还具有生命吗?充其量只是一座繁华的躯壳! 一曲悲歌,在古迹的灰烬中唱出,在空虚的城市回响,一个“拆”字,拆下了几代人的回忆,丢弃了几千年传承的责任,我们的良知应该苏醒,在感叹痛心后,更应用行动,带着满满的责任,肩并肩站成一座围墙,守住那些过去的记忆。 6.“草根”上春晚 2011年除夕夜,“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组合、民工街舞团等“草根”明星经过选拔和自身努力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全国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给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喝彩赞扬之声不断。不过,对于“草根”明星上春晚,中央歌剧院歌唱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马梅则发表了不同的意见,2011年2月8日的《新快报》登载了她的言论。她认为,“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运用指南】 2011年春晚,“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等“草根”一族首次亮相春晚,但却遭到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炮轰。对于马梅所谓“走捷径”的批驳,我们认为,没有艺术的捷径,只有生活的真实。此素材适用于“艺术”“真实”“捷径”“乐观”“微笑”“草根”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草根上春晚不是走捷径。“西单女孩”从地铁站走红网络,得到了登上了舞台的机会,这本就是她的成功方式。要知道,全北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地铁站卖唱,他们中有很多人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能从他们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西单女孩”所付出的不一定比专业人士少。 【角度二】春晚的舞台绝非明星大腕的专利。春晚的意义在中国已远远超出了一场普通的文艺晚会所能承载的范畴,它更像是全中国老百姓情感的寄托场所,是容纳大众情绪的舞台,绝非明星大腕的专利。既然这个舞台的受众是广大百姓,那么我们就应该,也必须俯下身来倾听民意,静听大家的心声。而这些“草根”们,他们发轫于民间,他们登上舞台的机会是大众投票而给予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才更能代表百姓的心声。 【角度三】艺术真正的魅力是真实的生活。“草根”代表的是生活底层的劳动者,保持着生活的原始味、质朴味。他们或许不是高雅艺术的代表,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生活的真实。之所以说他们是“草根”,是因为他们几乎都摸爬滚打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在城市里用汗水换取微薄回报的同时,还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旭日阳刚”的豪情,点燃了这个年代缺失的一种阳刚之气;而从田野走出来的“西单女孩”,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令人振奋。或许他们的歌喉不是最美的,音乐不是最好的,但他们表演的恰是生活的真实,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传递着“草根”最原始的艺术张力。 【角度三】要学会微笑面对生活。“西单女孩”,父亲残疾,母亲智障,奶奶老年痴呆,全家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从16岁开始,她就背上吉他闯荡北京,以卖唱为生。但这些困苦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们在生活中挣扎着前进,却不忘露出灿烂的笑容。 7.谁说陈光标高调慈善就不可以 邓聿文《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9日 02 版) 陈光标的毕节慈善演唱会又一次引起公众争议,这很正常;不过,争议愈来愈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以网民为主的草根群体,大都赞同陈的高调行为,至少是不反对;而一些慈善人士、学者以及部分媒体人士,则基本持否定态度,将陈的高调行为冠以“暴力慈善”的标签。 批评陈“高调慈善”者,理由无非是:一、陈的“高调慈善”为的是吸引人们注意,慈善不过是陈表演的“道具”;二、陈的高调慈善不重结果,被捐赠者并没有享受到相应好处;三、陈的“高调慈善”不顾及受捐者的个人感受,对他们的尊严是一种压迫。结论是,陈的“高调慈善”有害于慈善的发展。 虽然前一阶段有媒体指称,陈光标很多慈善捐赠没有到位,或夸大其事(对此陈光标进行了反驳),但至少在他几次被一些人诟病的“高调慈善”里,人们在现场看到的是真金白银。从媒体披露的现有情况来看,多数人还无法得出陈光标光说不练“假慈善”的印象。 至于说陈的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很差,这不能由陈本人完全负责。陈的主业是办企业,尽管现在慈善家的光芒已经盖过了他企业家的身份。他和他的团队当然有义务监督其慈善的落实,倘若有受捐者没有享受到其许诺的捐赠,陈是要负部分责任的。但如果认为这是其高调行为引起的,则把两个不同行为混淆在一起了,除非陈是诈捐,否则,最多只能批评他办事不严谨,后续事宜没做好。 无论从外国还是国内经验来看,良性的慈善运作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一支专业的慈善团队去打理,一般企业和企业家也就是把钱物捐给官方或民间慈善团体。我国这些年来也开始有官方和民间人士专门做这项工作,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很多慈善最后到受赠者那里,也被大打折扣或干脆没有。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陈光标身上。 在对陈光标的批评中,一个貌似更有力的理由是其不顾受捐赠者的尊严,这也是为何陈的慈善被冠以“暴力”之名。但如果当事人在大庭广众下接受陈光标的捐赠没感到受了污辱,旁人又何必操这个心?当然,知识分子比起农民或其他贫穷者来,似乎更在乎面子之类。 慈善的确不能像陈光标似的一味“高调”,一味“暴力”,作为一项善举,需要扎扎实实推进,需要照顾受捐者的感受和尊严,需要很多人无私奉献,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陈氏“高调”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他的做法唤醒了公众对慈善的关注,也使得一些企业家和慈善人士感受到压力。 更进一步说,高调与否是个人的行善风格问题。只要是真行善,即使在行善方式上如陈光标一样出一点格,也应该得到宽容。何况,我们都批评中国人缺少个性,循规蹈矩,不敢表现,现在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自己的风格,高调行善,这又有什么不好?不管这个人叫陈光标,还是李光标;也不管这个人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或别的什么家,慈善本来就该多种形式,社会本来就该丰富多彩。 陈光标:“暴力慈善”到底纠结何处 近日,“中国首善” 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子的群众发放救灾款,每人200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对于自己的慈善行为被定义为“暴力慈善”,陈光标3月20日回应:“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 “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200元之后感动的泪水。”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 就如此前陈光标“零设备”赴日救灾的举动也曾引来一片质疑,面对“作秀”,陈光标慨然一笑:“有朋友认为我太高调了。但比起那些到世界抢购奢侈品、炫富的有钱人,慈善的高调不仅是社会良知的唤醒,更是一种财富管理的训导。”毕竟,陈光标历来的捐款均系借助环保行业所赚,高调慈善,首善问心无愧! 【素材点拨】陈光标高调慈善所以令人纠结,源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贫弱,因其贫弱,“暴力慈善”才有了大施拳脚之地。其实,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光标都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事。投身慈善,只有我们的慈善事业足够繁荣,慈善的人性化关怀才能进一步凸显,行善者和受助者才会更加注重人格尊严。 8.沦陷的医德:从哪来的扔哪去 杨于泽《中国青年报》( 2011年08月23日 02 版) 据新华社电,7月27日晚,河北安国市中医院按110指挥中心的通报,将被撞伤的一流浪女拉到医院门口,由一名值班医生上救护车进行了简单包扎,然后,该院副院长张运兴电话指示:“从哪来的扔哪去!”工作人员遂将流浪女“送”到博野县一片小树林里抛弃。翌日早晨,人们发现了流浪女尸体。 在安国市中医院,“革命的人道主义”不讲了,传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悲悯情怀没有了。“从哪来的扔哪去!”态度何其决绝,做法何其冷血,对待一个同类就像对待一块无用的石头!现在博野警方已将张运兴等一干“医务工作者”正式逮捕,看样子是要绳之以法,但如果以为这样做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 安国市中医院将亟待救治的病人抛弃野外,这是一个具体案件,警方依法办事,是整个事件合情合理的进展。但安国市中医院的冷血到底是某几个当事人的恶,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如果有着个人之外或者某个单位之外的原因,就必须在处理当事责任人之外,进行另外有针对性的纠错。 把支付能力可疑的病人当废物扔掉,这种事在网上百度一下,不胜枚举。扔病人的医院负责人受到了法律制裁,但十年前有医院扔,现在照样有医院扔,没有停止的迹象。 个人和医院的责任受到了追究,但扔病人成为医务工作的一道”风景“,并且这边那边“风景”都好,决非个人和单位责任可以了断,其深层次实际上是制度安排和价值导向上的缺陷。 医院救治了“无主”病人,除了医院自己,没谁埋单,这是一种制度缺陷。但一家医院并非经常碰到这样的难题,偶尔碰到,完成一两次义务救治,想必也不至于超出其承受能力。把病人当废物扔掉,实际上体现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心狠手辣,这是另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讲人情,不讲道德,心无“挂碍”,冷如铁石。而且不是一两个业内人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心照不宣。否则,一名副院长打电话说“从哪来的扔哪去”,有谁愿意、敢于照着做? “从哪来的扔哪去”,一句简单的话,却反映出当代医务工作者一般的道德现状,反映了中国医学伦理的真实现状。医学伦理不是合乎人类理想的抽象观念,而是制度安排的观念对应物。现在医疗体制的主要制度特征,就是创收,而且是一种扭曲的“多劳多得”。创收表现为利益计算,则医学伦理、道德就成了障碍和累赘;病人不再是医生的同类,而是应当有毛可剪的羊。如果无毛可剪,则连羊都不是,必须被抛弃。 有人会以为,既然医生缺德,那就搞一下道德、伦理教育与灌输。道德伦理源于人的不忍之心、恻隐之心,却跟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创收是人之所欲,医院以创收为目的,人们自然更要创收,钱成了这个行业的主流价值。在这种价值导向下,病人失去的已经不是钱,而是作为人的尊严。 9.法律要扶起“摔倒的道德” 汪彦玲《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02 版) 据媒体报道,9月3日上午,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不少却无一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只要有人上前扶一把,就有可能挽救老人的生命;但这似乎也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因为“彭宇案”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围观者怕被污蔑为肇事者,不敢上前扶起老人。 对冷漠“看客”的批判,从鲁迅先生那时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这层冷漠,有了值得深思的新内容。 前不久,司机殷红彬热心帮扶摔倒老太,却被污蔑撞人肇事者,幸好车载摄像头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切,才避免了又一起“彭宇案”的发生。但是,这些事件给公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 类似“彭宇案” 有一个共同点:法院在最后的判决中,没有给出一个守护底线的答案,而是通过调和让被告承担一些赔偿,最终让原告撤诉息事宁人。这种中庸的做法以及模棱两可的判决,难免带给公众道德上的焦虑:扶一把老人,一旦成了被告,可能得承担责任;一把不扶,又在道义上过不去。老人摔倒在地,众人围观却无人敢上前搭救,这是“彭宇案”效应发酵到极端的表现。 司法的主要功能既不是创制新规,也不是规范道德,而是在时代不断变换前进中,界定公民权利保障的界限。尽管法院判决没有鼓励人做好事的义务,但也不能做一个削弱是非观的“和事佬”。不惜违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将对错“和稀泥”,如此司法判决本身就是对法律公正性的巨大伤害。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推崇的美德。“彭宇案”并不能改变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观,但如此任由低级的司法判决蔓延下去,必然会助长更多的人“见死不救”。 扶不起的老太,俨然已是今天我们社会的一道伤疤。消除这道伤疤,需要司法积极地向社会输送“道德的血液”,用法律公正的力量扶起“摔倒的道德”。通过严格司法判定,保障做好事者不需自证清白,让“碰瓷”者受到应有惩罚。如此,冷漠才能不再有借口,热心相助者才会获得更多支持的力量,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才能得以不断发扬。 10.女童被碾的道德批判不能大而化之,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9日 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 两岁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连遭两车碾过,路过的十余名路人没有出手相救,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这几天发生在佛山的这起事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公众也对此投入了高度的注意力。 稚嫩的生命被无情的车轮碾压,小悦悦的不幸遭遇令人心痛、愤怒,无所释放的公众情绪,把目标指向了十余名路人身上,这些路人均不同程度地被人肉,最后,舆论风向被锁定到人性冷漠、道德沦丧上来,很多人发出了社会何以冷血至此的诘问。 的确,没能第一时间把小悦悦救离现场的路人,要承受舆论之压,由此推论人们内心麻木、社会氛围恶劣,也有足够的成立理由。但这种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其实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路人的模糊面孔,以及他们复杂的心境,仅凭揣测是无从定义的。之所以舆论把矛头对准“道德”这个靶子,是因为如此不会带来任何风险,人人皆可为,是发挥正义感的最佳渠道。 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很容易让人忽略具体责任人的过错,而把单一事故的责任推卸到业已形成的社会弊病中来。按压社会肌体的脓疮的确会带来痛感与反思,但类似事件我们经历了多少年、多少次,只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加剧,何时看到过善良人性的复苏与改观?具体到小悦悦身上来,追究肇事司机和其安全监管人的责任,用法律追责比用道德追责更有实际的警示价值。 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路人没施救虽然要谴责,但首先要谴责和问责的,却是应对女童尽安全照管义务的家长以及肇事司机。 在一家媒体所做的网络调查中,近万名投票网友竟有将近3%的人选择了“假若在现场,会和路人一样选择漠然走开”,这样的数字,显然和小悦悦被碾后7分钟经过的路人都无动于衷形成很大反差,难道网络上的“道德浓度”会比现实中高如此之多?97%的网络投票者选择不会漠然对待小悦悦被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真正出现在事发现场。 道德批判无须付出成本,是安全的,但却是最不可靠的,小悦悦的事情发生后,最应该做的是强化家长对儿童的监管责任,严惩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道德批判的存在要适度,因为这种行为只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会大打折扣,我们每个人更多要做的,是通过这些事件反观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远比拷问别人有助于改变社会大环境。 一起告别冷漠, 2011年10月18日南方日报 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在别人遭难的时候伸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等等。至少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或许你无法去和行凶的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 一段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里的视频震慑了世人。两岁小女孩悦悦(化名)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而之后将近7分钟时间,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这名路人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姨。到现在为止,悦悦尚未脱离危险期。18个路人冷漠地走过……文明在此刻陨落在漠然的步伐中,精神世界仿佛已经花果飘零。怒骂过后,斥责过后,心凉过后,生活依然要继续,我们不得不反思:冷漠是如何造成的?我们该如何改变? 18位冷漠的路人或许只是个案,在微博上诸位网友共同呼喊“一起告别冷漠” 。告别冷漠,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多一点亮色,多一点热血,多一点希望。一点、一点、又一点,中国才能靠着累积起来的希望,让道德的篱笆经得起狂风的席卷,让时光的长河能够充满着欢快。 但如何才能告别冷漠呢?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不公,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常常流血又流泪,冷漠将只能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既叩问内心,也叩问制度。河北聂树斌冤死16年了,真凶早已招认,可冤魂迄今得不到正式的平反,这是司法的冷漠;大街小巷里串行的小贩们被某些暴力城管极尽殴打之能事,这是公权力的冷漠……用放大镜去观察冷漠,去监督冷漠,让冷漠越来越少,这个社会才能从整体环境上越来越温暖。而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的时候,当人们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品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时候,人间不仅有自发的真情,亦有制度的补助,冷漠又岂会横行? 叩问制度是为了让制度消弭冷漠,生长真善美,叩问内心则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反躬自省: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设身处地,自己真的会热心吗?恐怕许多时候我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别人给予高道德标准要求,对自己给予低道德标准要求,此类事情并不鲜见。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批评,但更需要动力。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在别人遭难的时候伸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等等。至少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或许你无法去和行凶的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多一点举手之劳,便会多一些温暖,也因此会多一些更高道德标准的勇敢。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道德底线,逾越道德底线,便是如同18位路人一样,碾过世人的心。冷冰冰的社会,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关于黄岩岛问题 别太锋利, 但要深入。像那种鼓吹什么泱泱大国然后狂骂菲国的思绪团体觉得十分老练,有一种初中小愤青的觉得, 千万别写。顶多像某国内政部那样谴责一下就行了。。随意帮你想了几个, 比方菲国政府对民众的怂恿与诈骗。 比方战争才是主旋律,开展才是硬道理, 国度实力才是霸道。 1.爱国 2.坚持自己的立场 3.努力进步综合国力 4.在战争为主旋律的当下仍存在消极要素 5.相互尊重 6.尊重历史 起因介绍 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 四大焦点 一、谁在蓄意挑起事端 黄岩岛距离海南岛550海里。乘船经过黄岩岛海域时,从远处看,那是深蓝海水中的一片浅蓝,海浪冲击着外围的礁石,翻出朵朵白色的浪花。 “黄岩岛一带是我们潭门人祖祖辈辈耕耘的海域,上一辈人领着下一辈人,传承着潜捕、航海等谋生的技巧。”潭门渔民说。 世代在自家的岛礁上捕鱼的渔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遭到菲律宾军方的袭扰。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介绍,1998年1-3月,我四艘渔船相继在黄岩岛海域被菲海军拦截,51位渔民被菲拘押近半年;1999年5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撞沉。2000年-2011年,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追赶、抢劫、抓扣等袭扰事件10宗,涉及我渔船32艘,渔民439人。 “菲律宾军舰堵住了潟湖口,我们想逃都逃不掉,他们都带枪,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原地等。”今年4月,被菲律宾军舰袭扰的12艘渔船之一的琼·琼海09099号渔船船长许德谭带着全船16名船员安全回到潭门老家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惊魂未定。 据许德谭回忆,今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对渔船实施逐个搜查。9名菲律宾海军坐着充气艇靠近他的船,其中7人带着长枪。“菲律宾士兵关掉了船上的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设备,拿着照相机到处搜查、拍照,还让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四个小时,不允许我们说话。” 当中国的海监船帮渔民解围后,许德谭提前结束了航次启程返回,这一次他们仅作业25天,而原本每个航次都要在海上作业50天左右。 二、菲方主张站不住脚 1997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但最近十多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小动作”不断,隔三岔五挑起事端,觊觎黄岩岛的主权。为了将黄岩岛侵为己有,菲律宾编织了多套说辞。那么,这些说辞是否站得住脚? ——“地理邻近论”。菲律宾歪称,黄岩岛离其最近,理所当然“归属”菲律宾。从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实践看,所谓的“地理邻近论”根本没有任何依据。不存在以地域远近确定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准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距本土非常遥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领土。 例如,英国的海峡群岛完全位于法国海岸附近,最近的不到12海里;法国一些岛屿横跨大西洋位于加拿大海岸附近,一些位于太平洋岛国附近。但是,这些岛屿都不曾因为地理远近问题而出现主权争议。如果不顾及历史与现实状况,而按菲律宾的逻辑来主张岛礁主权,那世界地理版图就要改天换地了。 ——“专属经济区论”。菲律宾宣称“黄岩岛在菲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其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菲律宾是典型的避实就虚,公约中既没有任何对国家陆地领土进行变更的条款,更未赋予任何国家凭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去侵吞位于其中的他国领土主权的权利。 ——“主权继承论”。菲律宾声称,美国曾控制黄岩岛,因而菲律宾从美军手中“继承了对黄岩岛的主权和管辖权”。上世纪70年代驻菲美军曾经把黄岩岛当作靶场,但美国从未宣称对黄岩岛拥有过主权,菲律宾怎么能继承呢? 菲律宾的种种说辞从国际法上说根本经不起推敲。正是基于这种“虚弱感”,菲当局在“无理狡辩”的同时,意欲先下手为强,将黄岩岛“收入囊中”,占据所谓的主动。菲律宾此次派出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民,尔后又步步紧逼,力推局势升温,显然是菲当局误判形势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 三、最现实解决途径 一旦中菲两国在黄岩岛问题上发生武力冲突,将对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两国的决策者都十分清楚。 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并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妥善处理与他国争议是应有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黄岩岛争议上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短期内,除了在外交上的努力,中国的主要策略是派出海监船和渔政船。 该做法既显示了中国把涉及黄岩岛事务作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处理,传递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充分显示了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 对于菲律宾提出要把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解决的企图,张海文说,这是菲方玩弄的一个小把戏,旨在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法律义务陪它去什么“国际法庭”。退一步讲,就算是南沙群岛争端,中国也早于2006年就已经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提交了正式声明,明确说明凡是涉及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等重大争端问题,都不接受导致有拘束力的国际裁判。也就是说,除非中国与有关当事国之间达成了一致意见,否则,此类纠纷是不能被提交给国际司法机构的。依照该公约的规定,中国的声明不仅提交给了联合国秘书长,而且一直公布在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司的官网上。因此,菲外长反复地提出要将黄岩岛事件交给所谓的“国际法庭”解决,如果不是无知,那么就是在无理取闹。 在拉拢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入局企图破碎,诉诸国际仲裁亦无望的情况下,菲律宾应尽快扭转对形势的误判,尽快返回到谈判桌前来。 专家建议,由于菲律宾方面数度违背中菲双方此前达成的关于不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共识,不计后果地不断推动事态升级,中方对此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四、事态会如何演变 自4月10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挑起主权争议已近一个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黄岩岛事态下一步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菲律宾方面如何作为。 如果菲律宾撤走在黄岩岛海域船只,停止干扰中国渔船作业和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事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菲律宾继续错误行动,事态可能就会升级,向更复杂化和长期化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认为,从目前看,菲律宾方面仍然继续错误估计形势,继续坚持战略误判,黄岩岛事态在短期内的发展难以令人乐观。 菲方的战略误判是对美国重返亚洲可能产生的战略效果产生误判,是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提供的所谓支撑产生误判,是对中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与意志产生误判,对其他东盟国家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有声索主张的某些国家是否会与菲律宾采取同步行动产生误判。 专家认为,出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双重需要,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短期内突然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形势难以乐观。 中方正在加大对菲律宾就黄岩岛问题进行外交斡旋的力度,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让菲律宾纠正错误立场、放弃无理主张,尽快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如菲方继续一意孤行地挑战中国的主权底线,必将承担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