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生 物 试 题 命题人:陈寿宜 审题人:陈经耀 本试卷共8页,4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以正确的填涂方式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栏内,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个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6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来源:Z.xx.k.Com]‎ ‎1.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 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是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3.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4. 当人体血浆蛋白低于0.6%时,就出现浮肿现象。下列代谢障碍不会引起浮肿的是 A.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 B.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C.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出现糖尿病 D.某些寄生虫堵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受阻 ‎5. 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 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 ‎6. 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会产生兴奋。下图是能引起兴奋所需最小电刺激强度和最短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兴奋的电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呈反比关系 B.给某人以40伏、持续时间0.4毫秒的电刺激,感受器不会兴奋 C.当刺激持续的时间是0.1毫秒时,刺激强度足够大时,感受器可以兴奋 D.当刺激强度低于20伏时,不管刺激持续多少时间,感受器都不会兴奋 ‎7.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来源:学科网ZXXK]‎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 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A.言语区 B.躯体运动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部都参与 ‎9. 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来源:Zxxk.Com]‎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序号的组合是 ‎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 ②组成细胞结构 ③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起作用后,还可反复利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右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12.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13.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以下作物最合适用来做实验的是 A.玉米 B.油菜 C.花生 D.黄瓜 ‎14.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来源:Z.xx.k.Com]‎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1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17右 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 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 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 ‎19.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瓶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A.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 B.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 ‎20.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2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2.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靶细胞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 D.性腺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正反馈作用 ‎2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抗体与抗原结合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24.右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B.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C.物质5为抗体,其合成和分泌的有关结构包括:‎ 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25.研究表明雌性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Ach:乙酰胆碱 Ach酯酶:水解Ach的酶)‎ A.结构X是突触小泡,其中的Ach释放到突触间隙穿过0层膜 B.若Ach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则Ach酯酶缺失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 C.雌性激素与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Y上的受体相同,所起作用也相同 D.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Ach与突触后膜的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减少 ‎26.右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 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 D.不同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27.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2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9.下图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右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3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右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 C.②④⑤ D.①③④‎ ‎32.右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D.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33.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右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C.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都比正常人高 ‎34.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①,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④ B.甲一④,乙一①,丙一②,丁一③‎ C.甲一③,乙一①,丙一④,丁一② D.甲一④,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①‎ ‎35.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 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 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 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 ‎3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二 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48分)‎ ‎37.(每空2分,共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有 ▲ ,最终实现稳态。‎ ‎(2)图中激素甲通过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加,体现了激素分泌的 ▲ 机制。‎ ‎(3)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请写出骨骼肌“寒战”的反射弧 ▲ 。‎ ‎(4)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38.(每空2分,共8分)血糖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1)血糖平衡中枢位于 ▲ 。‎ ‎(2)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① ▲ 、② ▲ 等信号分子刺激后分泌量增加。‎ ‎(3)某种抗体X攻击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后,血浆中的 ▲ 下降,血糖上升。‎ ‎39.(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中至关重要。请回答以下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植物激素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作用特点是 ▲ 。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现象都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其中激素间的关系有 ▲ 。‎ ‎(2)图甲是三个完整的胚芽鞘,现要探究单侧光是影响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还是影响其在尖端以下的横向运输,请在下图甲中画出云母片安放的位置(胚芽鞘③为对照实验),但要符合以下推理:如果胚芽鞘①与③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4分)。‎ ‎ ‎ ‎(3)图乙是某同学在做探究某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的影响实验时绘制的结果图。图中虚线是不使用该激素处理时,所得到的数据绘制的。分析示意图可知,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 性,如果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在b与c两浓度之间,能否确定a、b、c三浓度的大小关系? ▲ 。‎ ‎40.((1)、(2)小题每空1分,(3)、(4)小题每空2分,共12分)下边甲乙两示意图反映了对物种起源的看法有两种。A、B、C、D和a、b、c、d分别代表各种生物群;丙图为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 ‎ ‎(1)图甲更接近达尔文的观点,依据为生物的变异是 ▲ ,自然选择是 ▲ 。(选填“定向的”、“不定向的”)‎ ‎(2)在某非洲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狼,它们行动敏捷,奔跑迅速。假设这群狼中有500匹基因型为AA,1500匹基因型为Aa,2000匹基因型为aa。其中含A基因数量越多的狼奔跑越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狼种群中 ▲ 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②该狼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保留两位小数) ▲ 。‎ ‎③在狼与兔子的捕食关系中,狼和兔子都将进化得越跑越快,说明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 ▲ 。它们进化的方向都是由 ▲ 决定的。‎ ‎(3)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X与曲线Y差异是通过 ▲ 淘汰大量个体。‎ ‎(4)若曲线Y表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为了防止蝗灾暴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 ▲ ,由此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有效防止蝗灾;也可以通过 ▲ (答出一点)措施使C点下移。‎ ‎41.(每空2分,共8分)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 ▲ 。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 ‎(2)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试回答:‎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保留两位小数)。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越多的原因是 ▲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20题每题1分,21-36题每题2分,共52分) ‎ ‎ 1—10 BADCB BCDDD 11—20 DCDCD CABCD ‎ ‎21—30 DDCCC BBDAA 31—36 AACBD C[来源:学科网]‎ 二、 简答题(共48分)[来源:Zxxk.Com]‎ ‎37. (每空2分,共8分)‎ ‎ (1) 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答对一点得1分) (2)分级调节 ‎ ‎(3)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骨骼肌 (4)等于 [来源:Z.xx.k.Com]‎ ‎38.(每空2分,共8分)‎ ‎(1)下丘脑 (2)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3)胰岛素 ‎ ‎39.(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来源:Z。xx。k.Com]‎ ‎ (1)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缺一不可得分) 拮抗和协同(缺一不可得分)‎ ‎ (2)如下图(4分) (3)两重  不能 ‎ ‎ ‎(云母片应将尖端完全对称分开且不超过“划分线”,尖端以下也应对称分开且和单侧光区对应的长度相同。)‎ ‎40.((1)、(2)小题每空1分,(3)、(4)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不定向的 定向的 ‎(2)①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②68.75% ‎ ‎ ③共同进化 自然选择 ‎(3)生存斗争 ‎ ‎(4)性别比例 引入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等 ‎41.(每空2分,共8分)‎ ‎ (1)捕食 分解者 (2)15.63%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来源:学+科+网Z+X+X+K]‎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