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跟踪检测5小说阅读一含解析
专题跟踪检测5 小说阅读(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2020·湖北名师联盟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你是谁? 宗 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 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你敢偷董芊的衣服!”他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见了。问张过什么事。他说:“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警察劝他道:“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她才是董芊。” 一个警察说:“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 另一个警察说:“像你一样,你也老了。你看你头发都秃了。”张过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他一拍桌子,说:“别啰唆!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我要去找她!”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屋外是一片大草坪,笼着淡淡的月光,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董芊!董芊!你在哪里?” 董芊追出来跟着他跑,也大声叫:“张过!张过!我在这里!”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又同情地问:“你把董芊藏到哪儿去了?你是谁?”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你是谁?” “我是董芊。”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我们回家吧。”她的声音很低。 6 张过喝道:“你骗人!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我要去找董芊。”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那里不远处有一个养老院。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你来做什么?” 张过道:“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 董芊也赶到了,说:“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 一个老人道:“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 又一位老人笑道:“可别忘了吃饭。” 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张过对董芊说:“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 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你们回家吧。” 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如水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你是谁?你是谁?” 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她也要问:“你是谁?你是张过吗?” 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他们跑得很轻快。 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你是谁?你——是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你是谁”为题,引人深思;又以“你是谁”开头,设置悬念;再以“你是谁”结尾 ,发人深省。 B.英俊潇洒的张过和绮年玉貌的董芊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张过得了老年痴呆症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了危机。 C.小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年人的群像,“一两声轻轻的叹息”流露出作者对老年人的怜爱之情。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叙述详略得当,主题耐人寻味,表达了作家博大的悲悯情怀,读来令人动容。 B 解析 “张过得了老年痴呆症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了危机”错,文中张过在患了老年痴呆症后不认识妻子了,总是追问“你是谁”,但是妻子董芊一直对丈夫不离不弃,小说意在以此表现对人类悲悯和怜爱。 2.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意,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其作用。本句为景物描写,“如水的月光”渲染出宁谧的氛围,与下文“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相呼应,表现张过与董曾经的恩爱与幸福。“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与上文勾连,此时的张过因患老年痴呆症而不认识爱妻,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这一宁静和谐的场景与他们的晚年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答案 ①这句话是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恬美的氛围,与小说末尾补叙中所描绘的月光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呼应,表现张过和董芊曾经的恩爱与幸福。②这一场景与张过因患老年痴呆症而不认识爱妻和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的晚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深沉思考。 3.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提出观点,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释。“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这句话是养老院的一位老人在得知张过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时候说的。如果赞同这一说法,可联系社会现实,从人们记得太多,为世俗所累,遗忘不失为一种幸福的角度阐释理由。如果不赞同这一说法,可从后文的“一两声轻轻的叹息”的角度切入,联系实际,谈遗忘的坏处,表明人应记得自己经历的人和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等等。 答案 观点一:赞同。理由如下:①生活中人们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了,所以才会患得患失,活得很累;②得了老年痴呆症,把所有的烦恼与痛苦都忘却,清空所有的利害与得失,人才活得轻松自在;③人生需要做减法,越简单越好,无论是“断舍离”还是“小确幸”,什么都忘记的人无忧无虑,反而更幸福。 观点二:不赞同。理由如下:①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忘,他人的关爱帮助不可忘,昔日的理想追求不要忘,往日的友谊爱情不能忘;②阅历就是财富,不要忘记你所经历的人和事,珍惜你所拥有的,怜取眼前人;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2020·四川成都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太好了!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6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儿,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年轻人做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儿,大家轮流为年轻人做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天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6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终。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给医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遭遇车祸的年轻人的救治,表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举动。 B.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 C.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D.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A 解析 霍克医生重视对遇车祸的年轻人的救治并非“为了给医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5.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结合小说情节从文中对主人公的正面、侧面描写入手进行分析。如文中写“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可以看出主人公医术高明;从文章结尾写主人公曾是一名狙击手,很多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死于他的枪下,可看出主人公枪法精准、冷血无情;结合小说开头和结尾,主人公用救死扶伤的方式为自己赎罪,可以看出主人公心存良知,知道忏悔。 答案 ①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②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293人死于他的枪下,且大多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③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 6.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尺水兴波”指小说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情节上的诸多波澜,“文短意长”指文章虽短,但主题深刻,意味深长,含蓄隽永。作答时,要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上,小说通过写“293”数字的多次出现、霍克医生对最后一次手术的重视、弗兰克情侣的故事等,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份,使情节一波三折。主题上,小说以小见大,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人性的救赎。 6 答案 ①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②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人性的救赎,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