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最后一考)(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最后一考)(2018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测模拟测试 高二历史(2018.3.10)‎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非客观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客观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客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客观题(共70分)‎ ‎1.《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消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3.“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招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 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C.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 D.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4.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 ‎5.“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 ‎ ‎ 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 ‎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 ‎7.“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 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8.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项目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 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0.下边是‎1911年2 月5‎ 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面,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 ‎ 11.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14.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B.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 ‎15.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6.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17.1969年3 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 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A.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18.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 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1.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 A.推动了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 D.反映出旧贵族特权被基本铲除 ‎22.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A.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追求自由,呼唤正义 C.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开明专制,否定宗教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伽利略发现,运动中的物体若无一定的外力使它转向,便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发现要求人们必须能解释: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而趋于落向太阳,结果形成其椭圆形的运行轨道;为什么月亮同样地趋于落向地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若无“外力”作用便作匀速直线运动 B.行星不“飞离”曾经被教会解释为是上帝的原因 C.牛顿在解释行星不坠落的原因时发现了三大定律 D.牛顿的解释影响了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及人类社会 ‎25.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 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 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国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2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 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29.“‎ 他们要画的只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物象,而且也不是在深入仔细的研究以后获得的。他们的绘画不是要唤起观众的同情或通过作品告诉观众什么道理。他们的绘画在于说明绘画仅仅作为绘画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性。”与这一观点吻合的作品是 ‎ A B C D ‎ ‎30.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选择A,错误选择B。(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 ‎31.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2.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4.有学者认为: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 ‎“宇宙体系平衡”。这里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和牛顿的经典力学 体系。‎ ‎35. 面对“滞胀”现象,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随后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Ⅱ卷 非客观题(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20分)‎ ‎36.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 (1)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2分)‎ ‎ ‎ ‎ ‎ ‎37. (10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内团体力量的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5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载体有哪些?请列举两例(2分)‎ ‎(3)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分)‎ ‎ ‎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 ‎3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革命胜利依靠的是以下的原则:通过制定比较有限的目标和把敌人的界限尽可能缩小的办法来集合广大的盟友。应用于解放后局势的正是这种统一战线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集合盟友”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国内、国际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或政策?并分别说明其影响。(4分)‎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参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分)‎ ‎(3)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大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列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展的表现和有利条件。(2分)‎ ‎ (4)当前,统一战线的国际性特征日益明显。它不是为了结盟对付第三国,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2分)‎ 历史答案 CDDBA BBCBD BCBDA CAACD CCBCD BCCCB BBBAA ‎36.(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4分,任答四点)‎ ‎(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4分)‎ ‎(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2分,任答3点) ‎ ‎ 37. (1) 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任答4点)‎ 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成立。(1分)‎ ‎(2) 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2分)‎ 载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任答两点2分)‎ ‎(3) 认识: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言之有理即可)‎ ‎ 38.(1)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影响: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国际:一边倒;影响:中苏建交,或同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或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2分)‎ ‎(2) 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 (1分)‎ ‎(3)有利条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1分)‎ 表现: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的方针”。 (1分)‎ ‎(4)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