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尉缭子·治本》说“夫在芸耨(耕耘),妻在机杼,……春夏夫出下南亩,秋冬女练下布帛,则民不困。”材料反映了 A. 发达的民营手工业 B. 石器锄耕的广泛应用 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 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材料“夫在芸耨(耕耘),妻在机杼”“春夏夫出下南亩,秋冬女练下布帛”体现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民营手工业发达,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雇佣劳动关系,排除D。 2.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描述人灌溉是 A. 水排 B. 曲辕犁 C. 翻车 D. 耧车 【答案】C 【解析】材料“戽(汲)水”、“高垄”等描述了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故C符合题意;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装置,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耕田地的一种犁,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3.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铸造紧菜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朝时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是我国青铜器繁荣的时期,其中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典型代表,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 汉初规定:“贸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后来,汉文帝强调:“农,天下之大本也。”这反映了汉朝推行的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 重商主义 D. 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根据“贸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农,天下之大本也。”可知,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正确;“贸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体现了限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AC错误;闭关锁国是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5.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材料突出反映清初实行 A. “工商食官”制度 B. “海禁”政策 C. 专卖制度 D. “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严格限制私商出海经商的政策,故B符合题意;“工商食官”制度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故A不符合题意;专卖制度是垄断特定商品买卖的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指鼓励农耕和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 6. 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 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 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 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作用,故A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故 B项错误。 7. 1872年,商人陈启沅筹集资金,从国外购进锅炉一座,招收男女工数十人,仿西人缫丝之法,在南海简村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属于 A. 洋务企业 B.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 外商企业 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D 【解析】材料“商人陈启沅”“国外购进锅炉一座”“继昌隆缫丝厂”,可见属于民间私人投资的采用机器大生产的近代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符合题意;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兴办,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垄断政权的官僚资产阶级兴办,外商企业是由外商兴办,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8.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材料“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的信息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的轮船公司,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故D正确;洋务运动没有促使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A错误;此时的自然经济并不是完全解体,B错误;材料中并不是说明洋务运动对于近代教育的推动作用,C错误。 9. 下图是我国1952年和1956年的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比较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起来,故C项正确;A项是1952年底,排除;B项是1958年,排除;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 10.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 A. 运输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金融业 【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材料中的鞍山钢铁公司等企业纷纷投产,它们都属于重工业范畴,故排除ABD,选C。 11. 1978年底,中国“逐步建立各项法规,对西方贸易和接触实行新的开放政策”,这场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它始于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析】根据“1978年底”“这场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故A正确;BCD时间均不符合“1978年底”,排除。 12. 曾经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了自己三十八年的神圣使命后,于1993年”光荣退休“。这反映了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计划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 粮票已被新货币取代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粮食凭粮票供应。1992年十四大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粮票“光荣退休”,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故排除C,A符合题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反映的是农村改革,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粮票本身不是货币,无所谓被新货币取代,故D不符合题意。 13. 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曲《我的一九七八》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北京城开了一周的会议。”歌词中”一周的大会”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B 建立人民公社体制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开始实行三大改造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一九七八”和“那一年变化真大,……北京城开了一周的会议”,结合所学,18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故A符合题意;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时间不符,故BC不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14.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 外交政策 B. 文化政策 C. 民族政策 D. 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的特殊经济区,所以“特”是实行一种特殊的经济政策,答案为D。ABC不符题意,排除。 15. 历史学家张岂之《中国历史》描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此历史现象发生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太平天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余年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采取大量移风易俗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时期 和 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尚未被推翻,故AB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晚于辛亥革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 16. 19世纪80年代上海地区一首竹枝词描述道:“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词描述的是 A. 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通讯工具 B. 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技术 C. 以汽车、火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 D.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可知,该诗描述的是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通讯工具,故A正确;电影不符合“电线音驰万里天”,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通讯工具,排除C;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为此,罗斯福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调整劳资关系,缓和矛盾 B.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 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 加强救济工作,发放紧急救济金 【答案】C 【解析】根据“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可知,罗斯福要解决失业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故C正确;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美元贬值、发放紧急救济金与解决失业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 18. 下图是美国1933—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D.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国民经济逐渐有好转,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时以20世纪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A不符合题意;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的反措施危机措施,而材料“1933—1939年”正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B不符合题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各国大打贸易战,美国当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收效不大,故C不符合题意。 19. 1921年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俄国实施了 A. 新经济政策 B. 土地法令 C. 工业化政策 D. 和平法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A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工业化政策,时间不符合“1921年”,排除C。 20. 有学者评论苏俄某政策说:“粮食垄断、面包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该学者评论的是 A. 农业集体化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由材料“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的全盘农业集体化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3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其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即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此外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可见B不符合题意;工业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的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21. 1965年戴高乐对美元超级霸权批评道:“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戴高乐批评的“美元超级霸权”始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主导下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A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属于世界贸易体系,与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无关,故C不正确;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与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无关,故D不正确。 22. 某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本国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将全面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改造工程项目,但遇到资金困难。该国若需申请长期贷款,可以求助的国际组织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关贸总协定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答案】B 【解析】世界银行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以发展经济,故B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属于金融组织,排除A;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组织不属于金融组织,排除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在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机构,不属于金融组织,排除D。 23. 到目前为止,唯一拥有统一货币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故A项正确;BCD项都没有统一的货币,排除。 24. 1991年中国具正式加入的地跨三大洲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东南亚国家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1991年中国具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故D符合题意;是欧洲联盟只吸纳欧洲国家参加,东南亚国家联盟只吸纳东南亚国家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只针对北美国家,故ABC不符合题意。 25.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加快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这是为了顺应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C. 文化多元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中国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D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A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法体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排除B;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与文化多元化无关,排除C。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径,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嘉靖年间,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成为众多走私集田的公认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微王”,甚至“南面称孤” ——刘玉峰《明王朝海外貿易致策评议》 材料二 (清代)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穷者困。 ——蓝鼎元《鹿州初集卷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两朝政府的共同出发点。 (2)这些政策的沿用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出发点:防止沿海居民受海外敌对势力的侵扰,维护封建统治。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和沿海的反政府活动,但阻得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1)原因: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沿海居民由良民转为盗贼,主要是海禁政策导致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朝海禁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海禁政策的影响可从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和沿海的反政府活动,但阻得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即使是发展最好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仍然没有达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程度。现代エ业化的主干钢铁、电カ、煤炭、冶金、机械、化学エ业的基础都非常落后,它们在1933年全国GDP中所占的比重极小,整个现代部门和现代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只有7%和2.2%,几乎究全被占比重60%的农业部门所遮蔽了。 ——朱荫贵、戴鞍钢《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 材料二 中国产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历年估计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112~131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中年代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答案】(1)局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总体水平低;重工业比重小;工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原因: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封建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官僚资本的排挤;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等等。 (2)认识: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官僚资本的兼并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等等。 【解析】(1)局限:根据材料“仍然没有达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程度”可归纳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总体水平低;根据材料“现代エ业化的主干钢铁、电カ、煤炭、冶金、机械、化学エ业的基础都非常落后,它们在1933年全国GDP中所占的比重极小”可归纳出重工业比重小;根据材料“整个现代部门和现代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只有7%和2.2%”可归纳出工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中国重工业落后的原因需要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认识: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这主和和中国的社会性质有关,因此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等。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以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美洲的特产流向世界各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含义并概述其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表现: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率极大提高;货物进出口量大;工业生产能力巨大;近代工厂制的确立。 (3)含义:世界市场。 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与野蛮掠夺,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1)事件:根据“1500年”得出新航路开辟。 (2)表现:根据“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得出机械化程度高;根据“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得出生产率极大提高;根据“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得出货物进出口量大;根据“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得出工业生产能力巨大;根据所学得出近代工厂制的确立。 (3)含义:根据“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所以“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世界市场。 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斯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图是1978~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1)根据材料一,说明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因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②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生产和投资国际化。 (2)趋势:上升(增加)。 主要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の改革开放不断推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可归纳出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可归纳出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材料“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斯的机会”可归纳出生产和投资国际化。 (2)趋势: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是上升。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的原因需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