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百所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百所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世族作为地方精英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在传统时代,他们主要被称为与科举功名相关联的“士绅”,主要活动是筹建善堂善会、义田义庄、会馆公所、书院义塾、编修方志等。到了清末新政以后,文化世族又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新式学堂教育等活动,科举的废除,实业救国的倡导,使得传统以科举功名确定的士绅身份,逐渐蜕变为以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评价标准的绅商,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清末废除科举,不仅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人才标准与教育方向,儒学首次遭遇全面危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成为时代的号角。在这一历史的转折过程中,文化世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教育制度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如苏州著名的大阜潘氏就是如此。此外,随着清末以来对家族制度的批判与改革,家庭内部平等与重视个体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人的追求,由此也带来传统家庭教育中“严父慈母”身份与形象的一些变化,这在川沙黄氏家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国际化程度都是传统城市苏州所无法比拟的。一些头脑较为灵活的世族子弟也与时俱进,进入国际化的上海大都市。在这里,这些世家子弟不仅获得了谋生的机会,而且同时在上海调适自身,逐渐适应上海生活,从苏州吴湖帆在上海的生活与交游就可以看出苏州人对上海的倾慕。当然,苏州人始终没有抛弃故里的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他们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以增强其在大都市的生存竞争能力。‎ 传统时代的文化世族,除了应举考试而必须掌握儒家经学之外,大多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各有专长,许多家族如吴江叶氏的诗学、沈氏的戏剧等,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往往形成某种学术流派。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特别是清末新政以后,立足传统而融汇西学的“新学”,开始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有见识的学者所积极追求的方向,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这一求新求变思潮发展的升级版。‎ 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求新的思潮中,文化世族在继承家学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吸纳新观念,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这样,文化世族也在迅速转型蜕变,大多发展为新式的专业科技世家,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但就家族群体而言,传统的文化世族逐渐消逝。这种消逝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家族组织衰落和内在的家族精神衰退,即世族的社会担当意识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摘编自徐茂明《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末新政后,文化世族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等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B. 儒学在废除科举后首次遭遇全面危机,科举世家都转变为院士、工程师等世家。‎ C. 苏州文化世族十分看重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在江南各都市建立起同乡组织。‎ D. 科举和儒家经学对传统文化世族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形成某种学术流派影响很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文化世族在社会转型中身份转变,再从清末新政的影响及文化世族的蜕变等角度分析。‎ B. 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的转型时,主要从“传统时代”与“近代以来”两方面进行分析。‎ C. 文章用川沙黄氏世家的例子论证了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一观点。‎ D. 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转型蜕变时提及“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绅”与“绅商”都属于文化世族,但是确定两者身份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B. 清末废除科举,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对文化世家的转变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C. 苏州因文化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而衰落后,上海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D. 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跟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有关。‎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将各个选项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照,找出其细微错误点。本题,‎ B项“科举世家都转变为院士、工程师等世家”范围不当,原文是“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教育制度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 C项“在江南各都市建立起同乡组织”错,原文是“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也就是只在上海建立起同乡组织。‎ D项,“科举和儒家经学”与“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形成某种学术流派”没有必然联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 C项,“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一观点”错,应是论证了对家族制度的批判与改革带来家庭教育的变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C项,“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而衰落”因果关系错误;另外,“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于文无据,材料中只是说无法与上海相比。‎ 故选C。‎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 ‎(摘编自林火灿《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经济日报》2019年4月12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摘编自《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 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 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人民日报》2019年7月15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B. 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C. 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6.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 ‎6.‎ ‎ ①第一则材料侧重介绍3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②第二则材料侧重分析我国物价平稳的原因;③第三则材料侧重分析我国物价的未来形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导致”错,材料中“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三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项,“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不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此题要求考生在把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则材料作出分析概括,内容上的侧重点。答题时要注意各材料的角度,第一则材料从微观角度分析物价,如“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第二则材料从宏观角度分析物价,如“……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第三则材料对未来物价形势进行预测。如“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等。作答时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头笔挂 李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平民小老百姓,还是叫我老周吧!”‎ 郑嵘笑笑说,那就叫您周叔。郑嵘看到纸箱里装满了书画和毛笔,便说:“周叔,听说您是省书法协会的泰斗,我从小也喜欢书法,以后要常回来指导。”‎ ‎“哪里哪里,只是小爱好,不值一提,相互学习。”‎ 郑嵘看到靠窗的书案上还有一架笔挂,就拿过来说,周叔,这也是您的吧?说着,就另拿了只盒子装。‎ 老周拦住了他。“郑局,这个留给你吧!”‎ 郑嵘停了一下,仔细看着这个笔挂,非常古朴的龙头造型,质地也非常不错,像个老物件。‎ ‎“这么好的笔挂,怎么就不要了呢?”‎ 正忙的老周听他这么一说,也停了下来。从郑嵘手里拿过来,透过眼镜仔细地看着,双手摩挲着说,“这是个好东西呀……”‎ 多年前,老周刚刚到这里上任,因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所以就自费订制了一张书案,放在自己办公室的角落,供自己工作之余练习书法。‎ 有一年,周局参加了全国的书法大赛,他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轻松地闯进了决赛。在决赛名单里,周局看到王鹤立的名字也赫然在册。他很熟悉王鹤立,在各级书法赛事中,两人既是书友,也是对手。那些年,周局一直被王鹤立死死地挡在第一名的后面,这顶“千年老二”的帽子让他耿耿于怀。‎ 经打听,决赛的评委中正好有多年前教过自己书法的老师。在单位中一向廉明的周局寻思着,这些年一是工作忙,二是自己把工作之外会友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书法上,确实有好多年没去看望老师了,他便打算借机去拜访下老师。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花高价精心挑选了一架鸡翅木的龙头笔挂,连夜送到老师家中。‎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明说老师也明白周局的来意。头发花白的老师当着他的面打开了包装,仔细地看起了笔挂,不住地夸赞着:“看材质和工艺,像是清末时期的物件,好东西呀。”‎ 周局一看老师喜欢,心里正在窃喜,不料老师把笔挂往桌上一放,问他,小周,这笔挂花了不少钱吧?‎ ‎“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 老师这时一脸严肃地说,这白质黑章的龙头鸡翅木笔挂,我当然喜欢。‘鸡’就是‘吉’,这本是你的‘吉’,你送给了别人,你便失去了‘吉’呀!‎ 周局一听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师指着笔挂说,你可知这笔挂的含义?‎ 周局摇摇头说,老师,除了挂笔还有什么含义呢?‎ ‎“这基座代表‘基’,这中间镂雕的立柱,代表‘础’,这立柱上镂雕的三段龙云,代表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昧’,三昧在梵文中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的意思,也是暗示练书法的人在练习时要一心清净,不起杂念的意思。这横架上两端气宇轩昂的双龙头,叫“龙抬头”,代表的是一个人旷达向上的龙头精神。如果一个人的基础都没扎牢固,这龙头永远也抬不起来呀。还有,这龙肩上的五个小挂柱,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周局尴尬地笑着说,老师,这小木柱不就是挂笔的吗!‎ 老师的脸更严肃了。他起身从书案上拿来一根毛笔,往小木柱上一挂,说:“这叫笔直!”讲完,老师拿起笔挂重新放回了盒子,然后还给周局说,小周,老师若收了你这龙头笔挂,叫老师以后如何‘笔直’呀。‎ 听了老师的话,周局脸上已是一阵火辣辣的发烫。‎ 讲完这个故事,老周把笔挂放在郑嵘的办公桌上,然后从箱子里也拿了支毛笔出来,郑重地挂在了小木柱上。郑局,我小老头已经退休了,你的路还长。我在为官的仕途中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今天我要把这它留在这里,希望这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吉运’传下去!‎ 郑嵘听着听着,突然间感觉老周那瘦小的身形高大了起来。‎ 送老周离开的时候,郑嵘问:“周叔,你那次比赛到底拿了第几?”老周呵呵一笑说,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将退休的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郑嵘局长前来帮忙,通过对话交代了老周的书法爱好,为下文写老周参加书法比赛,送龙头笔挂做铺垫。‎ B.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不要叫周局”“只是小爱好”“相互学习”等表现了老周知进退、讲义气、谦和、虚心的性格特点。‎ C. 小说叙事时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送龙头笔挂给老师时,老周“窃喜”“感觉有点不对劲”“尴尬”等,丰富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叙事细腻、生动 D. 老周把心爱的龙头笔挂送给郑嵘,将毛笔郑重地挂在小木柱上,这既是对新任局长公正、清廉做官的深切叮嘱,也是对老师“笔直”向上精神的传承。‎ ‎8. 小说中老周评价龙头笔挂,“这是个好东西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周为什么这样说。‎ ‎9. 小说以郑嵘与老周的问答收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工艺精良,造型古朴,材质上乘,价值不菲。②含意丰富,寄寓着老师对老周的开导与期望。③以物明志,警醒老周为官公道,清廉自持。 ‎ ‎9. ①前文写老周因排名之事而送老师笔挂,结尾再次提到排名,照应前文,使结构更严谨。②老周并不直接说出答案,引发读者思考。③强调“吉运”,突出了主题。④结尾表现了老周对名次的淡然,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丰富了人物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表现了老周知进退、讲义气、谦和、虚心的性格特点”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意思,并没有表现老周“讲义气”的特点,这里是浑水摸鱼。‎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 首先“这是个好东西呀”是龙头笔挂,表层含义突出“好东西”,文中可以看出这是老周当年跑到古玩市场,花高价精心挑选的,老师看到后也夸奖“看材质和工艺,像是清末时期的物件,好东西呀”,以及老周和老师对话中对龙头笔挂的鉴赏,可见这个笔挂价值不菲,工艺精良,造型古朴,材质上乘。从下文老师对“好东西”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借笔挂告诉老周要心思纯正、旷达向上、打好基础、为人正直,可见“好东西”寓意丰富,寄托着老师对老周的开导,对话最后的“吉运”也寄托了老师对老周的一片期望之情。从情感主题的角度讲,老周一直保存着这个龙头笔挂,并把它送给新任局长并告诫局长自己“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可见这个“好东西”是老周提醒自己为官清正、公道的物件,起到警醒明志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以郑嵘与老周的问答收束全文有什么妙处。‎ 从结构上结尾写的是新任局长询问书法比赛的排名问题,这就照应了前文老周因追求书法比赛排名而买笔挂送给老师的描写,起到照应前文的作用,让小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老周只是说“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并没有直接说出比赛结果,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引发读者思考。从主题角度而言,老周送给新任局长龙头笔挂,也是希望新任局长也能保持为官正直、公道清廉的好作风,留下东西时说“希望这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吉运’传下去”,最后又强调“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这是强调笔挂给自己的“吉运”,有力的突出了主题。从人物形象角度来看,老周最后说“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可以见出老周经过老师的开导后心结打开,一方面见出他已经不太在乎名次,另一方面也侧面表达对老师教导自己的感恩,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谏于帝,帝纳焉。邈尝谐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 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许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救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注】,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选自《晋书·徐邈传》)‎ ‎[注]金、霍:指金日䃅、霍光,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重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B.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C.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D.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 博士,我国古代学官名。古代常指在学术上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学的官职。‎ C. 《谷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D. 父忧,古代父亲去世的婉辞。我国古代有为去世的父亲或母亲守丧三年的传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邈学识十分渊博。他解释文义,撰正《五经》音训;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人们请教他,他有问必答。‎ B. 徐邈敢于向上进言。皇帝与会稽王道子关系紧张,徐邈就此事分别向皇帝和道子进言;道子因徐邈道德纯朴不认为他犯上。‎ C. 徐邈深得皇帝信任。皇帝经常询问他事情,还让他专门掌管诏书;让他给太子讲授经书,后来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 D. 徐邈勤于国家大事。他做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在东宫时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辛劳工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 ‎(2)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答案】10. B 11. A 12. B ‎ ‎13. (1)范宁向来很有才能而且用心正直,便被王国宝说了坏话,出京在边远的郡任郡守。‎ ‎(2)徐邈原先生了病,因为悲伤而病情加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州中乡里人都哀伤,有识之士为他的死而悲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的意思是少年时和同乡臧寿齐名,闭门读书。句中“齐名”一个词,所以应在“名”和“下”之间断开,排除A、C项。“邈既东州儒”中的“儒素”就是“宿儒”是指学问深,修养高的读书人。在句中做宾语,所以应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A项,“《论语》”错误,应是《春秋》。‎ 故选A。‎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B项,“徐邈就此事分别对皇帝与道子进言”分析错误。徐邈只对皇帝说了这件事,到道子府中并没有讲这件事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素”:“向来”;“措心”:“用心”;“为……所”:被动句,“被”。第二句关键点:“疾患”:“生了病”;“”笃:“病重”;“识者”:“有识之士”;“卒”:“去世”。‎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徐邈,是东莞姑幕人。徐邈姿性端庄文雅,勤于劳作,努力读书,博学多闻,处事缜密。少年时和同乡臧寿齐名,闭门读书,不出游城市。到了孝武帝开始阅览典籍时,延请儒学之士,徐邈已经是东州宿儒,太傅谢安推举他去应选。徐邈在四十四岁时,才补任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奉皇帝。徐邈虽然不口授章句之学,但是解释文义,标明旨趣,撰写并编正《五经》音训,学者很推崇他。升任散骑常侍,仍然住在西省,前后共十年,每当被皇帝询问,徐邈总是有直言进谏,多有匡救补益,很得皇帝的亲宠。升任中书侍郎,专门掌管皇帝的诏书,皇帝很宠爱他。当初,范宁和徐邈都得到皇帝的任用,共同补救朝廷的错失。范宁向来很有才能而且用心正直,便被王国宝说了坏话,出京在边远的郡任郡守。徐邈单身在朝做官,极为危险,因而不敢排抑豪门大族,就准备安身的办法。适逢皇帝疏远会稽王道子,徐邈想协调他们的关系,就从容地对皇帝上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徐邈曾经到东府,碰到宾客们正沉湎于喝酒之中,斟酒喧闹。道子说:“你时常有尽情畅快的时候吗?”徐邈回答:“我徐邈是贫贱书生,只把节俭清修看作畅快而已。”道子因为徐邈道德纯朴,笑了笑,并不认为是忤逆。道子准备任用徐邈为吏部郎,徐邈认为世人为了名利而奔走竞争已经成了风俗,不是自己能管束得了的,苦苦地推辞,道子才作罢。当时皇太子还年幼,皇帝很钟爱他,给太子选用的文武官员都是当时的俊杰。任命徐邈为前卫率,兼领本郡大中正,给太子讲授经书。皇帝对徐邈说:“虽然没有救命要用师礼相待,但是不会把你当博士相待。”徐邈虽然在东宫,还是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在皇帝身边辛劳。皇帝赞赏他的严谨细密,把他比作金日䃅、霍光,有托付重任的心意,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还没来得及实行皇帝就突然去世。徐邈为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议论精密,当时有很多人请教他,他用同类的事来辩释,有问必答。他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隆安元年,遭逢父丧。徐邈原先生了病,因为悲伤而病情加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州中乡里人都哀伤,有识之士为他的死而悲戚。‎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睡起 陆游 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 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 离骚古文傍倦枕,砥柱巨刻悬高堂。‎ 睡余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秋日”描写,白露过后,天气更加寒凉,添加衣服生炉取暖。‎ B. 颔联交代了诗人年老疲乏的状态,“声撼墙”用夸张的手法写酣睡。‎ C. “天其闵我”运用拟人手法,写老天怜悯“我”,表达了尚能安然入睡的欣喜。‎ D. 《离骚》放枕边,厅堂悬挂着砥柱巨刻,环境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隐逸之情。‎ ‎15.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 ‎【答案】14. D 15. ①尾联上句“搔”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沉睡只能暂时忘却忧愤,衬托出忧愤之深广。(或者回答化用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这一典故,表达了忧国伤时之深广)②尾联下句以景结情,借浓郁秋意委婉表达心中的苦闷、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隐逸之情”错误,读《离骚》,悬挂砥柱巨刻,诗人以此表明报国之志、忧国之情。‎ 故选D项。‎ ‎【15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诗尾联“睡余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上句“搔”字属于动作描写,也是化用“白头搔更短”这一典故,由此可见诗人的忧愤之情;下句“秋兴”是指由秋天引发的情感,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和人生理想可知其心中面对现实、面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以景结情。‎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心境。‎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 ‎(3)苏轼《赤壁赋》中先以“______”来慨叹人生短暂,接着又以“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答案】 (1). 彼竭我盈 (2). 惧有伏焉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哀吾生之须臾 (6).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竭”“盈”“伏”“萧”“须臾”“羡”,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百年,似乎每年零点几度的气温上升,并不会带来什么致命的改变。可日积月累,( ),却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现象,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借此主题表达了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极端天气______以及开展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如今,我们应当加快推进全球气候保护行动,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宏大的______问题面前,个人的努力看上去渺小,但千万人的努力______起来,绝对可以改变世界,比如说少开车,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永远______。‎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此产生了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B. 由此而产生的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C. 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由此而产生 D. 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是这样产生的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B. 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C. 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D. 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侵害 全局性 会聚 桑榆非晚 B. 侵犯 全球性 汇聚 桑榆非晚 C. 侵害 全球性 汇聚 为时不晚 D. 侵犯 全局性 会聚 为时不晚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由此”指“气温变化”紧承上文,应该放在开头;另外,下文“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的主语中心语是“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所以选B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应在句首加上“对于”;C项应去掉“付诸”后面的“于”,“诸”就是“之于”的意思;D项同B、C两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侵害:侵入而伤害。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极端天气对人类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应该用“侵害”。‎ 全球性:指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全局性:一般是政治性术语,即实物的主体层面,基础层面和主要层面。此处环境保护属于全球性问题,所以应该用“全球性”。‎ 汇聚:聚集。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有会合后还会分开的意思。此处指“千万人的努力”,用“汇聚”更好。‎ 为时不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桑榆非晚:早先的美好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了,但如果从现在开始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也并不晚。此句是说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还不算晚,所以应该用“为时不晚”。‎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晚上睡前烧了一杯白开水,太烫了,放了一晚上,______?有人说,烧开的水隔夜不能喝,隔夜水不卫生,有毒,会致癌。不管是烧好的凉白开,还是纯净水,开盖放置在空气中的那一刻起,菌落数会不断增加。而菌落数是衡量水体是否被污染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放置的时间越长,菌落的数量也会增加,而出现致病菌的可能性也越大。这种______,即使不是隔夜水,也是不能喝的。之所以认为隔夜水有毒,主要是隔夜水亚硝酸盐含量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是由水中原有的硝酸盐转换而来的。合格的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很低,正常情况下,转化成亚硝酸盐的量也会很少,______。只有当摄入量达到0.2~0.5克时,才会导致中毒,而一两杯隔夜水是完全达不到中毒的剂量的。‎ ‎【答案】 (1). ①早上起来水能不能喝 (2). ②被致病菌污染的水 (3). ③少量的亚硝酸盐是不会中毒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 第①空,根据上下文信息,所填内容应为疑问句。第②空,根据“这种”之前的内容可以推知。第③空根据后面“只有当摄入量达到0.2~0.5克时,才会导致中毒”的信息可知。‎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业交易额高达165亿元,参与房客数多达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人。一线及准一线城市是共享住宿的主要消费市场,同时正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共享住宿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的趋势十分明显。国内共享住宿平台“小猪短租”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平台的订单中,将二、三线城市作为出行目的地的出行人群占总出行人群的76.1%,2018年该平台的乡村业务增长达5倍。‎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8年;②我国共享住宿市场规模大;③主要消费市场是一线及准一线城市;④且正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事件等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时间是“2018年”,即第①个关键信息,中心对象是“共享住宿市场”,还要注意围绕这一中心对象的信息点,即后两个关键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这可以利用新闻结构特点拟写。新闻一般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拟题是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拟题时适当保留。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拟题时可删去。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前,篾匠编织花篮时,竹片需要破很多次才能破成很细的竹棍,篾匠一直破,最后把竹片破成需要的样子。这种精致的竹器,需要很多细小的竹棍,而每一根都不能马虎制作,否则就破坏了整体效果。在编织时,篾匠的心中装着多种形状,如何起底子,何时收口,都心中有数。如今,超市里售卖的花篮等竹器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虽然便宜但总会让人觉得,没有经过篾匠一刀刀破竹,一根一根刮去毛刺,也就缺少某种人文温情。造型奇特、凝聚着篾匠独特审美的花篮之类的工艺品,恐怕还得靠羡匠手工制作。‎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于花篮等的制作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家乡情怀流进我们的心田 提到家乡,我会想起儿时的棉花糖、糖人、炸米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场春晚节目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这些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 当韩国的端午节申遗成功,当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皮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以及蕴含在传统手工艺品中的温情和乡情。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大家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手工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家乡不仅在人们的心头失落,家乡的人文景观也在丧失,“少小离家老大回”,已找不到昔日风貌,眼前尽是由水泥、塑料、不锈钢拼合起来的建筑,这些建筑形成正在一步步、一片片地“统一天下”。照此下去,大地上的文化景观将是重复,单调、乏味的。眼下,不少人在呼吁保卫家乡的价值,爱护家乡的文化景观,只要这些景观还在,就会山水有情,游子梦牵,就会竹筐有意,游子有寄。在现代化竞争中身心疲惫的人们,就会从家乡风土情怀中体味家的温馨。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门手艺,一个传统,难道不值得传承吗?‎ 家乡传统手工艺品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很多人深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认为工艺美术要在保护与发展中并行,这是工艺美术延续的宗旨。工艺美术深含工匠精神,在当下不仅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还要根据现代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对相应的制度措施、政策法规予以完善与改进,如工美大师评比机制、相关机构职能定位等,从而真正实现工匠精神,传承工艺美术。‎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一文中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这句话煞尾:“一个没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悠久文化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珍惜去传承去发扬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于花篮等的制作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 ‎【审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次作文就属于议论类作文,根据材料中提炼观点,由“如今……手工制作”,可知应该肯定手工生产,要辩证地看待现代机器生产。‎ 审题过程: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内容是关于竹篾匠编织花篮等竹器和机器编织竹器的比较。实质上是有关传统手工生产与现代机器生产的问题。综合材料及写作要求,最佳立意应该是肯定传统手工生产。当然,在肯定传统手工生产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辩证看待这一问题,比如从规模、价格等来看,传统不如现代。若是完全否定传统手工生产或完全肯定现代机器生产则属偏题。‎ 关键词,如机器生产、手工制作、人文情怀进行立意。‎ 分析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手工制作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立意】①有温情的工艺超越冷冰冰的机器。‎ ‎②传统的手艺不能丢。‎ ‎③承载着温情的传统手工生产需看重。‎ ‎④机器化的大生产不能代替人工的审美。‎ ‎⑤辩证看待传统手工生产与现代机器生产。‎ ‎【素材】1.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认为工艺美术要在保护与发展中并行,这是工艺美术延续的宗旨。工艺美术深含工匠精神,在当下不仅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还要根据现代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对相应的制度措施、政策法规予以完善与改进,如工美大师评比机制、相关机构职能定位等,从而真正实现工匠精神,传承工艺美术。此外,她对吕品田院长提出的在振兴传统工艺中的三点举措予以肯定:1、切实保护与传承世代相传精湛的传统工艺。‎ ‎2.力发展基于手工生产力的现代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市场环境中形成有别于大工业生产的手工产业形态;3、积极鼓励企业与专业的手工艺创作。‎ ‎3.乡不仅在人们的心头失落,家乡的老景观也在丧失,“少小离家老大回”,已找不到昔日风貌,眼前尽是由水泥、塑料、不锈钢拼合起来的建筑,这些建筑形成正在一步步、一片片地“统一天下”。照此下去,大地上的文化景观将是重复,单调、乏味的。眼下,不少人在呼吁保卫家乡的价值,爱护家乡的文化景观,只要这些景观还在,就会山水有情,游子梦牵。在现代化竞争中身心疲惫的人们,就会从家乡情怀中体味温馨。‎ ‎4.清初,招远人创造了采用绿豆制作粉丝的新技艺,分推粉、漏粉和晒粉三个手工操作过程。1860年,依靠这一技艺生产的招远粉丝开始由龙口装船外运,史称“龙口粉丝”,该技艺被后人称为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咸丰年间,这一手工技艺遍布招远全境。19世纪初,全县从事龙口粉丝生产的农户达到60%,出口额占全国的70%,现在已畅销国内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占销售总量的80%和85%。2004年招远市被命名为“中国粉丝之都”。‎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对比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注重蕴含人文情怀的传统手工制作,让家乡人文情怀流淌到我们的心田;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家乡人文情怀”这一中心论点从“家乡情怀,莘莘学子的心灵归宿”“家乡情怀,海外华人的情节”两个角度论述;再用对比式论述现代化机器生产的“冷冰冰”的外表,最后回扣论点“重视传统手工生产,让人文情怀延绵心间”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