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解析版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表表明 层级 中央 郡国 县 乡 聚 官学 太学 学 校 庠 序 私学 精舍→书馆 A. 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 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C. 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D. 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被打破 【答案】 【解析】 材料中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我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从不同行政区划上都有相应的教育机构,且私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空白,这就可以得出我国完整教育体系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A选项。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教育内容;C选项错误,除了官学之外还有私学;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开始”二字。 2.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很显然,不能够简单的将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直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即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只能是借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汉赋和唐诗 B. 话本和小说 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汉赋和唐诗都是宋元之前出现的,不选A。话本和小说都是世俗文化,不选B。元曲和傩戏体现不出高雅文化倾向,不选D。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艺术的世俗化 4. 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 用笔细腻,婉约含蓄 B. 讲究规范与法度 C. 道劲森严,新意盎然 D. 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颜体书法特征。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因此,颜体书法最突出的特征应为讲究规范和法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5.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因此排除A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因此排除B项。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排除D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四大发明。 6.“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技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可知是我国戏曲艺术虚拟特点的体现,戏剧用虚拟手段表现戏剧时空场景的更替,故C项正确。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A。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与题意无关,排除B。 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与题意无关,排除D。 点睛:本题以古代戏剧为切入点,考查戏剧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结合古代戏剧的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百家争鸣政治腐败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西周服饰“秩序井然”的特点联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这折射出的历史内涵是宗法制。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时作为实行全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因此B、C选项错误;依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所学内容可知民主政治并非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的政治特征,新思潮萌发是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因此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唐朝“丰满华丽”的特点结合中国唐朝的时代特征可知其折射出的历史内涵是国家富强,依据材料宋朝“理性美”的特征结合中国宋明理学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这折射出的历史内涵是理学盛行。因此D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分析各个时代的政治特征分析题干中的服饰表现出的时代色彩。依据西周服饰“秩序井然”的特征可得出这符合宗法制的特征,郡县制并非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排除B、C选项;依据唐朝服饰特征“丰满华丽”和宋朝服饰“理性美”可知这体现了唐朝国富民强和宋朝理学盛行的特点,而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并非唐宋两代的政治特征,可排除A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D选项。 8.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 A. 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B. 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 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D.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因此题干中“反对近世的传统”的含义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与宗教神学体系,故C项正确;AD项属于“借助于远古的传统”,排除;B项不如C项更符合启蒙运动斗争的对象,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特点 9.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找到的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中国“独独禁人的本能”是指扼杀人的正当欲望,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宗族和国家,“存天理,灭人欲”是最好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中“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B项中的“天人感应”不能体现出严禁人的本性;D项中的“因信称义”强调的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个人的本能关系不密切。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 10.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 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C.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丧失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的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指的是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由此BC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1.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的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答案】 【解析】 题目要求的是天人感应的内容,其中C正确,B是指统治者爱惜民力的要求D是指三纲五常A是思想方面独尊儒术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 1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有 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为物与我为一③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分析选项可知①为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为庄子的思想主张,体现的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③认为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④认为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 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它在强调道德,并非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C选项②③正确。A选项①②不符合题意,错误;B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错误;D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错误。 13.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A. 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 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要求 C. 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 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及王夫之的思想相关所学内容可知,王夫之否定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中”这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要求思想解放的主张。他主张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即由工商业者执掌政权,反映了工商业者的政治主张。因此这反应了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要求,故B选项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是工商业发展的体现,并非反映封建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王夫之是封建地主阶级,其思想并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先声,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其思想主张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特征可知,明清时期专制主义达到顶峰,D选项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1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之先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业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善于向外来的知识学习,他的著作《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水利技术,并且介绍从美洲引进的番薯,这种开放的精神也是他首开风气的地方。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首开风气”的主旨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15.“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答案】B 【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从“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可以看出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划分了近代世界和中世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可以得出它促进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的事件是文艺复兴;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属于望文生义。 16.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 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 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是源于D,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反映时代特征 17.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 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C. 商人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答案】D 【解析】 “ 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体现出当时文学作品逐渐走向商业化,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信息,故A错误;区域文化不符合题意;古代一直不重视商人,所以商人地位并没有改变,故C错误。 18.受牛顿力学休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 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答案】A 【解析】 由于牛顿力学影响到启蒙思想,生物进化论影响到社会进化论,直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A;自然科学并不直接形成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西方民主的虚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双重标准,排除D。 19.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B.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 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D. 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19世纪欧洲人口剧增到3.9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故应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A.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 中利弊谈 C.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在给人类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有利也有弊,故可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中利弊谈”,B项正确。ACD项只涉及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没有涉及弊端,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解决本题须紧扣“互联网有利也有弊”,理解材料设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1.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 【答案】A 【解析】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实现“仁政”,通过统治者的亲身示范为普通民众树立榜样;而苏格拉底则认为应该通过道德教育来扩充人的善性,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即通过对民众进行善的知识的教育即能不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为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2.“牛顿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从苏格兰到西西里,从费城到莫斯科,欧洲和美洲的思想家雄心勃勃地展开了对人类思想的改造,他们期望用理性思想改变整个世界。”上述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A. 科学革命促使启蒙运动展开 B. 理性思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C. 牛顿力学体系成为科学基础 D. 欧美开始迈入近代科学时代 【答案】A 【解析】 “由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他们期望用理性思想改变整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科学理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与题干描述相反;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牛顿力学体系的地位;D项错误,题干主要思想是欧美即将开展启蒙运动。 2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墨家的“兼爱”思想的批判,故B正确。儒家的“仁政”思想,没有主张兼爱、平等,故A排除。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荀子的 “性恶论”思想也未涉及平等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思想 24.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里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 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否定封建特权 D. 宣扬《圣经》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和宗教改革相关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都是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与上帝直接沟通,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 因此A选项正确。否定封建特权是启蒙运动的主要特征,C选项错误;依据人文主义特点可知,人文主义主要强调自身的解放,B、D选项不是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选项。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发展有何趋势?有何认识?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信息“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结合材料信息“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再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问从材料信息“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注意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流传的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文学流传的趋势及认识等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3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4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材料一中体现的是仁的思想;(2)材料二从“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开始,强调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对君王的重要性,当然其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3)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归纳答案,历史影响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4)“良知”可以从材料四中的文字“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概况出来,“致良知”的方法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回答;(5)认识类问题的回答一般是准确浏览所有材料,然后找出其内在隐藏的规律和特点,在结合实际讲述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主体,而其他学派的主张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考查主要以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为重点,就内容而言,先秦时期孔孟为儒学奠基,西汉董仲舒将其神学化,南宋朱熹将其哲学化,系统化的相关知识点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请回答: (A)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两国的思想在实质上有何不同?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B)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16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答案】(1)共性:反对君主专制。 实质不同:明清进步思想仍属于封建儒学范畴,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启蒙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推动了欧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2)原因: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束缚;思想上: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束缚等。 【解析】 【详解】(A)共性:依据材料“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等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 不同:本问需联系中法两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情况来分析两者实质上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它们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体现,但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仍属于封建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而西方启蒙思想则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影响:本题需联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相关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对社会转型方面产生的影响。 (B)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从15世纪后半叶起逐渐落后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自15世纪后半叶起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需从经济方面自然经济的影响、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影响、思想方面轻视自然科学发展及科举制度等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落后的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