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
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9届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 选择题(共48分,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3.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 )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4.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由此可见( ) 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 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 5.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这种“天人感应”思想主要继承了儒家的哪一思想( ) A.仁政 B.制天命而用之 C.敬鬼神 D.礼 6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7.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中国传统文化吸纳佛教思想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8.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 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9.宋代以后,以“孝义治家”的义门大量出现,如浙江浦江县“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的美称。义门的大量出现可印证( ) A.江南门第观念较为盛行 B.世家大族操控着地方政局 C.儒家伦理受到社会重视 D.宗族组织受商品经济冲击 10.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 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11.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 A.冲击了传统教育 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1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14.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据此可知当时( ) A.程朱理学抛弃了孔孟传统 B.孔孟思想日益衰落 C.存在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 D.程朱理学受到批判 15.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16.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17.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 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18.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19.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 )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20.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2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22.《海国图志》问世 16 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 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2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24.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25. 1902 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 A.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26.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27.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 “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 A.坚决否定儒家思想 B.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C.否定的是专制思想 D.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 28. 20 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该思潮( )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耍 29.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30. 1918 年底到 1919 年 4 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 1919 年 4 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 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 C.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31.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这些主张( ) A.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B.直指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C.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 32.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专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大题,共 52 分。 33. (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着近代新儒学。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汉代以来其能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8 分) ▲ 3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从材料提取观点,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3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中国应当设法避免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贫富不均,防之道为何? 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铗、水力、矿油等,及社令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亚,悉当归国家经营, 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按价征稅,价重者税也重,而价轻者税也轻,得享平均之利益,至公平也.中国乃是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据《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表示:“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这里节制的“资本”即指私又资本、也指外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孙中山节制资本,仍然是为了诔障多数人的权益,发展国家资本, 让全国人民得益 ——摘编自冯洁《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主张实行民生主义的依据及其措施.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其提出的原因.(10分) ▲ 成都石室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上期高 2019 届 10 月月考 历史试题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 1——5:DBBAA 6——10:BDBCC 11——15:CCADC 16——20:CBCAB 21——25:ACBAA 26——30:BCDCA 31——32:DB 二、非选择题 33、【答案】(1)历程:①先秦儒学完善了对人的探讨;②汉代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等学 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③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④宋代儒学在三教合流基 础上形成了理学。(8 分) 原因:①儒家思想内在的本质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系符合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客观要求 和广大民众要求和平、稳定建设家园的崇高愿望;②儒学兼容并包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开放 性特使其能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③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④一些思想家的努 力。((每点 2 分,共计 6 分) (2)不同: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 分) 作用:①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②为西学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 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③为近代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每点 2 分,共 计 6 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4、【答案】评分标准: 权 重 一等(12~10 分) 二等(9~5 分) 三等(4~0 分) 要 求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 确;②史实充分,进行多 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 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 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 完整,表述清楚。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 点不明确;②术引用 史实;③论证欠缺说 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条件及学习者阶级属性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呈现 出随时间的发展的更新与演变。 论证:中国近代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吸收正体现出这一特点。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出现,触动 了中国部分士人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传统形态;同时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从传入,使国人 对西方了解日多,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后期的“中体西用”, 但由于是学习的初期,同时学习的主体是地主阶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 这一时期的学习停留上技术层面。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同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 步 发展,资产阶级登历史舞台;西方文化进一步传播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向后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把向西方 的学习推动到制度层面。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文化上,袁世凯推行尊 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以名存实亡。在文化改造国民从而实现国家的真正改造成为中国 迫切需要。同时,辛亥革命以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文 化的进一步传播,也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创造了条件,于是 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中 国向西方的学习深入的文化的层面。 综上可见,中国近代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正体现了,随时间演进,政治、经济、思想条件 和学习者阶级属性变动而发展更新的特征。 35.【答案】(1)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但贫富悬殊较大,社会矛盾尖锐. (2 分) 措施: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收益归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振兴实业. ((每点 2 分,共计 6 分) (2)经济思想:发展实业;节制资本. (4 分) 原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每点 2 分,共计 6 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