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精讲深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精讲深剖)

专题10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精讲深剖)‎ 一、真题速递:‎ ‎1. (2019·全国III卷·3)3.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 A.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 B.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C.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D.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因此,B、C、D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A不恰当,但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选A。‎ ‎2.(2019年北京卷·32)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下列观点合理的:‎ 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时间:2019-03-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48号)等相关规定,现对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进行第一次公示,具体如下:‎ ‎……‎ ‎①对重大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 ‎②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简政放权的新举措 ‎③依法公示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④这一做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扩大了基层民主的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绿色发展理念指的关注的是可持续性问题,对重大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充分掌握本项目对环境的直接影响,采取相应手段,确保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题肢①说法正确;对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进行公示,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的评价,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批评,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题肢③说法正确。政府的简政放权指的是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材料中所述与之不符,题肢②说法错误,故排除;题肢④中,“扩大了基层民主的范围”的说法错误,民主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或缩小,题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3. (2018·高考全国Ⅲ卷·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实行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进一步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即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但承包权是农民的,农民可以将经营权流转出去,这样可以更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C正确,排除A、B、D。‎ ‎4.(2019·江苏卷·35)35.材料一: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制度、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假设甲、乙两个经济体发展状况均满足等式: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其相关经济数据如下表:‎ 经济体 经济总产出 ‎(亿美元)‎ 资本投入 ‎(亿美元)‎ 劳动投入 ‎(万人)‎ ‎2017‎ 甲 ‎3000‎ ‎1000‎ ‎500‎ 乙 ‎8000‎ ‎5600‎ ‎800‎ ‎2018‎ 甲 ‎3450‎ ‎1050‎ ‎525‎ 乙 ‎8480‎ ‎5880‎ ‎840‎ 材料二: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计算2018年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只需写出计算结果),并据此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图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写出字母代号)。‎ ‎(2)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1)甲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1‎ 乙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01‎ 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依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 甲经济体主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乙经济体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发展。‎ 示意图选择:A ‎(2)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释放生产动能;以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善,释放创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动能。‎ ‎【解析】本题以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的紧迫形势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研读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计算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并在图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考生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等式,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可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总产出增长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涉及到三个要素,考生要分别计算甲、乙两个经济体的经济总产出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经计算甲经济体的经济总产出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分别为0.15、0.05、0.05,甲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15—0.6×0.05—0.4×0.05,即0.1;经计算乙经济体的经济总产出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分别为0.06、0.05、0.05,甲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06—0.6×0.05—0.4×0.05,即0.01。第二步,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依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甲经济体经济产出增长率比较高,说明甲主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乙经济体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发展。第三步,选出示意图,根据计算和比较,可以判定A图。‎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第(1)问甲乙两个经济体发展方式的比较,可知要想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甲的经济增长率高于乙,所以从甲的经济发展方式上可以发现,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制度改革,激活企业活力,实现资本配置优化,资源效率提升。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看,要想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就要从生产领域进行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改革,刺激消费。考生把这样的思路进行整合,能够较好地回答此题。‎ 二、考纲解读 具体要求 贯彻1 个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解1 个矛盾 新时代主要矛盾 认识3项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明确 3项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理解4个目标 两个百年目标和两个阶段目标 构建知识体系 三、考点精讲 考点1:中国经济发展新入时代 考点梳理 一、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二、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温馨提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目标:‎ ‎(1)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2)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点难点突破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原因: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点训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举措有( )‎ ‎①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队伍和方式对众多的排污企业进行管理 ‎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政府对企业的创新实施激励,导致其重点放在对财政补贴的竞逐 ‎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但中国是个大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体量又很大,排污企业众多,仅仅依靠目前的政府监管队伍和方式就很难有效进行管理,①不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②符合题意;政府在鼓励创新的时候,采取的政策工具不能扭曲对企业的激励方向,如果对企业的激励导致其重点放在对财政补贴的竞逐,而不是真正放在创新上面,那么政策的初衷与结果就彻底相悖了,③不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体现了创新理念,④符合题意。‎ ‎2.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的要求。强调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引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①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 ②知识产权数量增加,知识产权纠纷增多 ‎ ③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能力提高 ④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提升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① D.④→③→①‎ ‎【答案】C ‎【解析】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能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进而提升知识产权转化的效率,转化效率提高就意味着企业收益的增加,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会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故③→④→①路径成立;“知识产权数量增加,知识产权纠纷增多”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的背景而不是影响,排除②。‎ ‎3. 2018年12月1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8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习近平强调,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潜力所在。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重要潜力所在”的依据是( )‎ ①新发展理念要求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 ‎ ②实现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必须逐步消除收入差距 ‎ ③充分发挥生产的决定作用能够为消费创造出新的动力 ④居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消费的增加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解析】“努力方向”是基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提高居民收入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①④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消除收入差距的说法错误,排除②;题干主旨是强调消费的作用而不是生产的作用,排除③。‎ 考点2: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梳理考点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基本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要求 创新 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 发展不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开放 发展内恩爱联动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共享 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温馨提示: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含义: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措施:‎ ‎(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破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对点训练 ‎1. 《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7)》显示,中央企业近年来每年在境外的投资均保持了15%左右的高增速,境外资产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今后央企将继续加快国际布局,抢占产业链高端。下列有助于央企完成这一任务的是( )‎ A.增加对国有企业的资金支持扩大国有企业的规模 ‎ B.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 C.上调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加国产商品的市场份额 ‎ D.加大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D ‎【解析】 加快国际布局,抢占产业链高端强调的是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占领高端市场,需要企业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D符合题意;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够抢占产业链高端,排除A;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上调进口关税属于贸易保护行为,且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排除C。‎ ‎2.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人工智能实现了从实验技术向产业化的转变,人工智能应用从服务业向制造业、农业拓展。这些都使人工智能表现出愈发明显的通用技术和基础技术特征,对制造业的影响日渐突显。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及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是( )‎ ‎①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②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③提高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增加制造业资金投入,促进企业扩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企业经营发展。人工智能将逐步淘汰某些制造业部门,同时人工智能将彻底改造某些行业,这有利于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故②正确。人工智能可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故③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发展并不会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也不会增加制造业资金投入,故①④排除。‎ ‎3.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文化产业 ②改善供给结构,大力振兴工业 ‎③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④注重产品研发,保持低速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经济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大力振兴工业不符合题意,②不选;应是保持中低速增长,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