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必防5类“陷阱”和必会9种“审题技法”+表格分析类解题模板+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基因频率
高考生物-必防 5 类“陷阱”和必会 9 种 “审题技法”+表格分析类解题模板+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基因频率 考前必防 5 类“陷阱”和必会 9 种“审题技法” (附参考答案) 一、5 类常见试题“陷阱” 类型 1 利用名称相似的概念设置陷阱 识破陷阱 为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利用名称相似、相近的概念设置陷阱,以达到检测目的。 例 1 下列对细胞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丙酮酸等有机溶剂,可用丙酮酸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植物向光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果 C.经碱性染料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镜检时可看到每条染色质被染成深色 D.白化病的本质是基因突变,会传染给下一代 解析 供选答案中利用“丙酮”和“丙酮酸”、“染色质”和“染色体”、“遗传病”与“传染病” 等名称相近的概念设置陷阱。如果审题不仔细,容易落入 A 选项的陷阱中。如果对染色质和染色体出 现的时期不理解、易落入 C 选项的陷阱中。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传染源传播的疾病。比如感冒就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如 果不清楚这些,同样会落入 D 选项的陷阱中。 答案 B 跳出陷阱 学习时要对相似概念进行对比,不仅要比较概念的内涵,包括概念本身、关键词等,还要 比较概念的外延,如某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产生场所和作用等。解题时仔细审题也是跳出陷阱的必要 方法。 类型 2 利用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设置陷阱 识破陷阱 某些结构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但在某种情况下不存在,某些结构在生物体的一般结构与特殊 结构中存在的数量不同,这就引起生命活动方式的改变或强度不同,为了考查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命题者 往往利用这些特殊性设置陷阱。 例 2 下列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人体所有活细胞的能量供应站 B.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数量都比一般细胞多,这与心肌细胞代谢特别旺盛有关 C.由于兔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多,可利用其提取 DNA 和血红蛋白 D.蓝藻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靠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无氧呼吸供能。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 有细胞核,不能用于提取 DNA。蓝藻是原核生物,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光合片 层上进行。心肌细胞不像血细胞和皮肤表皮细胞通过死亡和再生进行更新,而是通过蛋白质更新延续 生命,为适应旺盛的代谢和快速更新,其线粒体和细胞核数量都比其他细胞多。心肌细胞、哺乳动物 的红细胞和蓝藻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特殊性,这使它们的生命活动也具有了特殊性。 答案 B 跳出陷阱 学习时注意研究具有特殊性的细胞、器官和生物体的功能特点,掌握其生命活动的特殊性。 类型 3 利用思维定势设置陷阱 识破陷阱 由于常见,所以考生往往对同一现象的判断产生定势思维,而命题者往往利用考生的固有思维 定势设题,旧瓶装新酒,使考生落入陷阱中。 例 3 叶绿体的 DNA 能指导自身蛋白质在叶绿体内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 DNA 能够转录 B.叶绿体 DNA 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解析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一种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受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错选 C 项。 答案 D 跳出陷阱 (1)细心审题,抓关键词,找突破口;(2)层层挖掘,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3)通过现象 看本质,弄清实质性问题;(4)排除干扰信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类型 4 利用日常用词与生物学名词的同词异义设置陷阱 识破陷阱 日常用词与生物学概念用词相同时,由于日常用词的“先入为主”,往往误导考生,使考生对 题目的理解停留在日常用词层面而落入陷阱。 例 4 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雌雄螳螂交配后,雌螳螂吃掉雄螳螂,这属于捕食关系 B.一个自然池塘中的鱼只有水平分布,没有垂直分布 C.寄居蟹和海葵生活在一起,海葵用触手保护寄居蟹,寄居蟹更换环境给海葵带来更多食物,但两者 并非共生关系 D.玉米不过度密植,目的是减少玉米植株间的竞争,提高产量 解析 题中的“捕食”“鱼”“共生”和“竞争”既是生物学专用词,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两种 情况下的含义差异颇大。在生物学上,A项属于种内关系,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B 项中的“鱼”不是 只代表一个物种,因此既有水平分布,又有垂直分布;C 项属于共栖,而不属于共生;D 项属于种内斗 争而不属于竞争。 答案 C 跳出陷阱 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仔细阅读生物学名词的定义,当其与生活用语中的某些词语雷同 时要进行分辨,以求全面准确理解生物学名词的含义。 类型 5 利用数据干扰设置陷阱 识破陷阱 利用某些数字在某些范围中的高频率使用对考生进行干扰,改变考查目标或范围,使“不假思 索”的考生落入陷阱。 例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豆荚黄色(Vv)、种子圆粒(Rr)的豌豆植株自交,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 粒=3∶1∶0∶0 B.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共有 8种 C.人体肌细胞和乳酸菌分别分解 1 mol 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约是后者的 19 倍 D.人体红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的 CO2进入血浆通过 2 层磷脂分子 解析 A 项利用“豆荚”和“子叶”是不同结构设置陷阱,通过对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经典实验中的 F2性状比例进行干扰,使考生认为此项说法错误。由于豆荚颜色由母本决定,所以豆荚全为黄色。B项 利用“核酸”与“遗传物质”的包含关系设置陷阱,通过核苷酸种类数(共 8 种)进行干扰,使考生误 入陷阱。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组成 DNA 的核苷酸只有 4 种。C 项利用“能量”和“ATP”的不同 设置陷阱,通过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乳酸发酵)生成 ATP的数量比(前者约是后者的 19倍)对考生进行 误导,使考生落入陷阱。实际上前者释放的能量(2 870 kJ)约是后者(196.65 kJ)的 15倍。D项利用“无 氧呼吸”和“乳酸发酵”的范围不同设置陷阱,利用考生对红细胞无线粒体,细胞内物质只要通过 1 层细胞膜,即 2 层磷脂分子便进入血浆的特殊性进行干扰,误导考生进入陷阱。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 分解葡萄糖生成乳酸获得能量,这一过程不产生 CO2。 答案 A 跳出陷阱 遇到熟悉数字时,要审查该数字是否适用于本题的考查目的和范围,以防落入陷阱。 二、9 种常见审题技法 技法 1 避免思维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 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 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 例 1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 A.3/8 B.3/8 或 5/8 C.5/8 D.1/16 解析 受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进行杂交的两纯合亲本分别为双显性个 体和双隐性个体,其 F2代表现型的比就是 9∶3∶3∶1,其中比例为 3 的两种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 的 3/8。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纯合亲本,其 F2代表现型之比也是 9∶ 3∶3∶1,但比例为 9和 1的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 5/8,所以答案为 B。 答案 B 技法 2 避免概念混淆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的概 念的这种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 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例 2 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 A、G、C、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8 B.7 C.5 D.4 解析 本题中“大豆根尖细胞”限制了真核细胞生物,“核酸”限制了 DNA 和 RNA范围,“含有碱基 A、 G、C、T”限制了核苷酸范围,据此便能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技法 3 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 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 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 3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 A.向左侧弯曲 B.不弯曲 C.向右侧弯曲 D.无规律弯曲 解析 这道试题题干中的“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这一短语就是一则迷惑条件,胚芽鞘只能直立 生长。 答案 B 技法 4 找出隐藏条件 “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 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 4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 32 P 和 35 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结果复制出来 的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 ( ) A.含 32 P 和 35 S B.不含 32 P 和 35 S C.含 32 P;不含 35 S D.不含 32 P;含 35 S 解析 该题如不仔细审题,很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想到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 而蛋白质不进入”这个知识点,所以子代噬菌体应含“P”,而不含“S”这个知识点本身虽然不错, 但如果审题细心,便会发现题中有“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这个隐含条件,答案为 B。 答案 B 技法 5 找到简捷条件 “找到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 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 5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的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数之间的比是 1∶1∶0,该细 胞所处的时期是 ( )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解析 解答这道试题时,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染色单体”为“0”这一条件,会很快找到答案。 答案 D 技法 6 简化已知条件 有些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述已知条件的试题,或因篇幅较长,或因条件繁杂,在审题时,特别是在考 试审题时,由于紧张或急切,往往阅读到题干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如果不解 决审题的方法问题,是很难审明题意的。当遇到这类试题时,在审题时可对已知条件作必要的简化。 例 6 用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子粒 应完全为紫色子粒(Prpr),但在对多个杂种 F1果穗上的 647 102 粒子粒的观察中发现了 7 粒淡红色的 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 ) A.父本花粉中 Pr 中混有母本花粉 pr B.个别父本花粉的 Pr 基因突变为 pr C.个别母本卵细胞的 pr 基因突变为 Pr D.不同环境条件下的 Prpr 的表现型不同 解析 把题干中 Pr 设为 A,pr设为 a,则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 aa,紫色的玉米(PrPr)可写 做 AA,母本果穗上所结紫色子粒(Prpr)写做 Aa,杂种 F1果穗上的 647 102 粒子粒中发现的 7 粒淡红色 的子粒应为 aa(prpr),据推测只能是原来的 A突变成了 a,即 Pr突变成了 pr。 答案 B 技法 7 图示已知条件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繁杂,难以全面准确 地把握,但是,如果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中涉及的各种要素或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示得一目了然。 例 7 已知一段 mRNA 含有 30 个碱基,其中 A和 G 共有 12 个,转录该段 mRNA 的 DNA 分子中应有 C 和 T 的 个数是 ( ) A.12 B.24 C.18 D.30 解析 首先画一条线代表 mRNA,再在其上边画两条线代表 DNA,把题中所给的条件标在图上,然后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即可得出答案为 D。 答案 D 技法 8 找到关键词或词组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的词(非生物专用词或生物专用词)、词组或短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 但是,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会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找到关键词或词组”是指在阅读题 干和选项时,要注意寻找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与顺利解答试题有关的词。 例 8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 暗处理 1 h,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即光照 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 29 ℃ B.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 3 mg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熟悉总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净光合作用量三者之间的关 系;二是认真审题,及时发现已知条件,并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本题的已知条件一是光照处理 1 h 时,轮藻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二是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实际上经历了 2 h 的 细胞呼吸和 1 h 的光合作用。(2)题中的关键词有“已知叶片实验前的质量”“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 h,测其质量变化”“光照 1 h,测其质量变化”。由此可知,呼吸消耗量=暗处理后质量变化,光 照 1 h 的总光合作用量=净积累量+2×呼吸消耗量。 答案 B 技法 9 全面发现题干表达形式 已知条件的表达形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文字叙述这种形式: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单独用图来表达 的;还有一些是用图结合图注来表达的;另外还有一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既有文字叙述的内容,又有图 和图注。对于已知条件同时含有多种表达形式的试题,有的同学在审题时,或因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或因急躁,对多种表达形式丢三落四,而不能全面弄清已知条件,使解题出现障碍。 例 9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A、B、C、D 的化学组成,X、Y表示构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除 C、H、O 外),细胞结构Ⅰ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细胞结构Ⅱ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大分子物质 A 的中文名称是 DNA,其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 B.B具有多样性,从 b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细胞结构Ⅱ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是细胞膜的外侧 D.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B完全不同 解析 准确解答本题或此类试题需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依题干及图示条件快速确定 A、B、C、D及 a、b、c 所代表的化合物,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二,抓关键词,联想相关知识点逐项排除,如抓“中 文名称”联想“脱氧核糖核酸”排除“DNA”;抓“彻底水解产物”联想“初步水解产物”排除“脱氧 核苷酸”;抓“从 b(氨基酸)的角度分析”联想“氨基酸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抓“同一个人”联 想“细胞分化”,确定“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中 DNA 相同而蛋白质不同的特点”。抓住以上关键词, 即可快速、准确作答。 答案 C 题型四 表格分析类解题模板练(附参考答案) 解题模板概述 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数据对比表等。表格题要 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要求能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并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常见表格除了数据表格,还有一种材料(过程)表格,是以材料(处 理过程)作为主体记录的表格。常用“有、无、多、少”等词表述不同对象的材料(或处理过程)差异,读 取表格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表格中数据或现象间差异形成的原因。(2)注意数据中的最 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等特殊值的地方要特别小心,弄清原因。(3)要看清数 据变化的规律,比如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稳定,并分析其原因。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模板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α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对 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 NAA 溶液浓度 (mol/L) 0(蒸馏 水) 10 -12 10 -10 10 -8 10 -6 10 -4 胚芽鞘增长长度 (mm/d) +2.6 +3.2 +3.9 +5.1 +3.1 +1.8 A.该实验说明 NA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10 -6 mol/L 的 NAA 抑制胚芽鞘生长 C.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 NAA 浓度在 10-8 mol/L 左右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随 NAA 浓度的升高,胚芽鞘长度由逐渐增加到逐渐变短,由此推测 NAA 具 有两重性;10 -6 mol/L的 NAA处理的胚芽鞘比第 1组(对照组)处理的胚芽鞘的长度长,因此,该浓度 也为促进作用;1号用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表中数据显示在 NAA浓度为 10-8 mol/L 时,胚芽鞘的长度最大,因此最适浓度在 10 -8 mol/L 左右。 2.人类的 X基因前段存在 CGG 重复序列。科学家对 CGG 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 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 GCC—丙氨酸): CGG 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X 基因的 mRNA (分子数 /细胞) 50 50 50 50 X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分子数/细胞) 1 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CGG 重复次数不影响 X 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B.CGG 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C.CGG 重复次数可能影响 m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 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CGG 的重复次数不影响转录过程,因为转录产生的 mRNA数量相同。但 CGG 的重复次数影响翻译过程,因为编码的蛋白质数量因此而不同,CGG的重复次数越多,产生的蛋白质数 量越少,可能的原因是 CGG的重复影响了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表格中无法得出丙氨酸的数量与遗 传病症状轻重的关系。 3.为探究一定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现使用: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 相同的小蝌蚪 60 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 ℃温水处理了 10 min 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具体方法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玻璃缸编号 蝌蚪数 常用 饲料 甲状腺 激素 50 ℃温水 处理 10 min 的甲状 腺激素 甲 20 √ 乙 20 √ √ 丙 20 √ √ A.该实验观察的指标是小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且相同程度所需时间 B.若甲>乙=丙,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活性未发生改变 C.若甲>丙>乙,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失去活性 D.若甲>乙>丙,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活性升高 答案 C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动 物发育, 所以观察指标应为小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且相同程度所需时间。若甲状腺激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活性 不发生改变,则甲>乙=丙;若甲状腺激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失去活性,则甲=丙>乙;若甲状腺激 素在 50 ℃温水处理后活性降低,则甲>丙>乙;若高温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则甲>乙>丙。 4.玉米的基因型与性别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已知基因 B、b和 T、t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 B和 T同时存在(B__T__) T 存在,B 不存在(bbT__) T 不存在(B__tt 或 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若用 BbTt 的玉米植株作亲本,自交得 F1,让 F1中的雌雄同株异花植株相互交配,则 F2中雌、雄株的比 例是 ( ) A.9∶7 B.3∶1 C.9∶8 D.13∶3 答案 C 解析 BbTt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9B__T__、3B__tt、3bbT__、1bbtt,结 合题表可知:F1中的雌雄同株异花植株的各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4BbTt、2BbTT、2BBTt、1BBTT,这些 植株产生 B、b 配子的概率分别是 2/3、1/3,自由交配时,F2中 B__、bb个体的概率分别为 8/9和 1/9, 同理:F2中 T、t配子的概率分别为 2/3、1/3,F2中 T__、tt 个体的概率分别为 8/9、1/9,由于两对基因 独立遗传,可知 F2个体中,雌株(B__tt 和 bbtt)的比例=8/81+1/81=9/81,雄株(bbT__)的比例为 8/81。 因此,雌株与雄株的比例为 9∶8。 5.对植株 1 和植株 2 进行一系列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这四种处理分别是( ) 选项 A B C D 处理① 生长素处理 套袋 生长素处理 套袋 处理②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 自交 人工授粉 处理③ 花药离体培 养 花药离体 培养 花药离体培 养 生长素处 理 答案 A 解析 豆荚为果实,其发育过程需要生长素的调节,而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由发育着的种子提 供。无种子豆荚中没有种子,故需要为其提供外源生长素。植株 1 去掉雄蕊后,仅留下雌蕊,有种子 豆荚来自植株 1 和植株 2,故不应是自交的结果,应该是通过人工授粉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的培育过程 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二倍体植株。 6.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 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A(%) Aa(%) aa(%) 第一年 30 40 30 第二年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 Aa 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B 解析 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 A 的基因频率是 50%,a 的基因频率是 50%;第二年 A的基因频率仍是 50%,a 的基因频率也是 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二、多项选择题 7.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具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 的条件,某同学将等量的姜汁分别加入到等量不同温度下的牛奶中,观察混合物 15 min,看其是否会 凝固,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 min 后仍有 未凝固迹象 14 min内完 全凝固 1 min 内 完全凝固 1 min 内 完全凝固 15 min 后仍未有 凝固迹象 固迹象注:用煮沸过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可证明新鲜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 ℃和 100 ℃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 C.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分别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 ℃和 80 ℃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答案 ACD 解析 从表中可知,新鲜的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可促进蛋白质凝固,A 正确;低温抑制酶的活 性,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当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可恢复,B 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姜 汁没有进行相应的温度处理,与牛奶混合后会导致混合物的温度发生改变,所以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 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 正确;由实验 结果可知温度为 60~80 ℃时有利于姜汁中的酶促进蛋白质凝固,D 正确。 8.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 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 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 系统中 ( ) 项目 COD (mg/L) BOD (mg/L) 总氮量 (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A.COD、BOD 值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人工设计的该湿地中,群落只有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D.该湿地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比自然湿地的低 答案 BD 解析 COD、BOD 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污染程度高,A 项错误;植物可吸收水中的矿质元 素,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B 项正确;生态系统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人工设计的湿地,从进污口到出水口,水中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生长的植物也是不一样的,表现出 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错误;人工湿地的生物种类简单,能量传递效率应比自然湿地的低,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9)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 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 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 管 号 GA 溶液 缓 冲 液 水 半粒种 子 10 个 实验步骤 实验 结果步骤 1 步骤 2 1 0 1 1 带胚 25℃保温 24 h 后去 除种皮,在 各试管中 分别加入 1 mL 淀粉 液 25℃保温 10 min 后 各试管中 分别加入 1 mL 碘液, 混匀后观 察溶液颜 色深浅 ++ 2 0 1 1 去胚 +++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 5 0.4 1 0.6 不加种子 +++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 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 1和 2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 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 2中的________。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 合 分 析 试 管 2 、 3 和 5 的 实 验 结 果 , 说 明 在 该 实 验 中 GA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 2、3 和 4 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 成α淀粉酶 (4)GA 的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随 GA 浓度增大,产生 的α淀粉酶量增加) 解析 第(1)小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知识,这两个空是比较好填的。第(2)小题可以根据反应后的颜色深 浅判断试管 1 和试管 2 溶液中的淀粉量,只要能读懂表格数据就能解决问题,也是比较简单的。第(3) 小题中 2 和 5 对照可以看出去胚的种子是不会产生α淀粉酶的,2 和 3 对照可以看出加入 GA 后的试管 3 产生了α淀粉酶,所以可以得出 GA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的结论。第(4)小题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2、 3、4三组的 GA含量是逐级增大的,而实验结果中颜色是越来越浅的,也就标志着三组中α淀粉酶的产 生量是逐渐增加的,所以可以得出 GA的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的结论。 10.(2013·江苏卷,28)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 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 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 A、B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 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 /(mg·L-1) 细胞数增 加量/% 干物质增加 量/% 虾青素含 量增加量 /% 对照组 0 0 0 0 A 0.1 36.8 133.3 57.1 0.5 43.4 150.7 137.8 1.0 81.2 266.7 -48.9 5.0 98.2 142.7 -95.4 B 0.05 6.7 50.5 5.8 0.1 32.3 119.7 8.5 0.5 32.5 41.7 3.9 1.0 8.3 0.3 -87.8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2)B 的浓度从 0.1 mg/L提高到 0.5 mg/L 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3)与 B 相比,A 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________。 (5)与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________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 A、B 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 A、B 时首 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绿体 (2)增加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5 mg/L,0.1 mg/L 解析 (1)雨生红球藻是真核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叶绿体,其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2)本小题应注意“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的含量”这一关键词;(3)此小题应 认真分析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作答。(4)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 的数量,A 调节剂作用下细胞数量增加明显。(5)此小题的作答依据是题干中“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 素”。(6)此小题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A 的最适作用浓度是 0.5 mg/L,B的最适作用浓度是 0.1 mg/L。 题型五 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练(附参考答案) 解题模板概述 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 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 合能力要求高。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模板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 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答案 B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 项正确;突触结构包 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能说属于突触前膜,B项错误; 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 RNA、转运 RNA和核糖体 RNA,C 项 正确;免疫包括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 项正确。 得分技巧 概念图是教材课后习题涉及最多的一种图形,也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概念图模型” 一般要求在纵横各层面,把概念—连接词—概念连接起来,它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 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若干小概念的。经过上述的构建内化,层级结构的概念图增强了学生对知识间有 机联系的理解;拓宽了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广度;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取、分析、综合、应用 的能力。 2.如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知,正常细胞中基因没有发生突变,而随着突变的基因数量增多,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图 中显示的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小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它们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癌变;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3.下图为人体神经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细胞内含有 DNA 的膜性细胞器是线粒体 B.该图中③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该图中④为突触,共有 5个 D.构成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 答案 C 解析 ④为突触小体。线粒体是含有 DNA的膜性细胞器。③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①为细胞膜,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 4.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的过程中由 DNA 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 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催化②过程的酶是 RNA 聚合酶 B.假设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 a→b C.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在原核细胞中分离出的多聚核糖体常与 DNA 结合在 一起,这说明原核细胞是边转录边翻译 D.假设②过程表示豌豆的红花基因(R)的转录过程,那么可在豌豆叶肉细胞中分离出与 R相对应的 mRNA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指 DNA 的复制,其在真核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的间期;②过程指转录,催化转录过程的酶是 RNA聚合酶。据图观察可知:从 a→b,越接近 b 端的 核糖体上翻译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 b端的核糖体在 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核糖体的移 动方向为 a→b。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 DNA结合在一起,说明在原核细胞中边转录边翻 译,转录和翻译可同时同地进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叶肉细胞中不表达。 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 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 表示用于各 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 c=f+i+l C.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1×10 6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c/a×10 6 kJ D.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本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一部分,即 l 包含在 f 中,因此狼同化 的能量可表示为 c=f+i。目前高中阶段学习的食物链只有捕食链,在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各级消费 者,不包括分解者。由草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因此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狼)所获得的能量为 c/a×10 6 kJ。 6.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如图表示干扰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 A.干扰素中的糖基团与蛋白质分子在 c 处合成 B.干扰素中的蛋白质分子由游离态的 a 合成 C.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的方式与干扰素相同 D.干扰素进入 d 并被分泌到细胞外,需穿过 4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C 解析 干扰素中的糖基团在 b 内质网中合成;分泌蛋白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神经递质通 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与干扰素相同;干扰素进入 d 以及被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膜融合完成的,共 穿过 0 层磷脂双分子层。 二、多项选择题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 ,实验开始时, 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 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 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 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实验时间 /min 液滴移动 距离/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A.图中 X为 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 B.在 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6.5 mm3/min C.如将 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 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厌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 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答案 AB 解析 X 为 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 正确。在 20~30 min内氧气平均吸收速率为 (130-65)×1÷10=6.5 mm 3 /min,B 正确。果蝇幼虫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 CO2,无论是否进行厌氧 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 错误。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 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 错误。 8.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 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 GABA,该过程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B.突触前膜释放 GABA 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 C.GABA 受体实际上也 是横跨突触后膜的 Cl - 通道,能与 GABA 特异性结合 D.GABA 与受体结合后,导致 Cl - 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ABC 解析 题干中已明确 GABA 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 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释放与作用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神经递质的释放 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从放大图可看出,GABA与 GABA 受体结合,导致 Cl - 内流,说明 GABA是一种 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受体结合的结果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三、非选择题 9.如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产生 ADP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③④⑤过程可知,细胞释放能量的特点是________。 (2)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 (3)图中很多重要的步骤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这体现出生物膜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时,实验测得相关生理代谢数据如下: a.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为 0.4 mol/(cm 2 叶·小时); b.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 2.5 klx; c.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 1.0 klx; d.光照强度为 3.0 klx 时净光合作用释放 O2速率是 1.0 mol/(cm 2 叶·小时)。 该植物发生题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当Ⅱ和Ⅴ的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条件是(其他条件适 宜)________。 A.小于 1.0 klx B.1.0 klx C.大于 1.0 klx,但小于 2.5 klx D.2.5 klx E.3.0 klx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逐步释放 (2)④⑤ (3)①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反应提供了场所 ②把细胞器和细胞质分隔开,使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4)B 解析 图中①~⑤过程依次表示 CO2的固定、C3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有氧 呼吸第二阶段。(1)题图中产生 ADP 的过程是光合作用中 C3的还原,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是 分步进行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2)乳酸菌发酵过程为无氧呼吸,其第一阶段与植物细胞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③)相同。(3)图中涉及叶绿体的两层膜、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的两层膜等生物膜,其中叶绿 体外膜和线粒体外膜可以把细胞器和细胞质分隔开;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可以增大膜面积,为酶 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为 0.4 mol CO2/(cm2叶·小时); 最大净光合速率为 1.0 molO2/(cm2叶·小时),即 1.0 molCO2/(cm 2叶·小时);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为 1.0 klx。 10.(2013·天津卷,7)肠道病毒 EV71 为单股正链 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 M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 N是________________。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7 500 个碱基,其中 A和 U占碱基总数的 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 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和 C________个。 (3)图中+RNA 有三种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衣壳由 VP1、VP2、VP3 和 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 VP1、VP2、VP3 裸露于病毒表面,而 VP4 包 埋在衣壳内侧并与 RNA 连接,另外 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 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______。 答案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 (2)9 000 (3) 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解析 (1)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图中物质 M(多肽)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 N 是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2)欲合成一条 子代+RNA,必须先合成一条-RNA,+RNA、-RNA 碱基互补而等长,根据+RNA 中(A+U)=40%, 得出(G+C)=60%,因而合成一条子代+RNA 需要 G+C=7 500×60%×2=9 000 个;(3)识图可知+RNA 的功能至少有三种:EV71 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另外还有携带遗传信息); (4)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根据描述 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 VP1、VP2、VP3 裸露于病毒表面,VP1 虽然裸露于病毒表面,但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因而通过基 因工程生产疫苗时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VP4,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VP1。 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基因频率是指某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在高中生物中, 基因频率的计算在遗传中也经常用到,对基因频率的计算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计 算。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已知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如 A 基因)频率=某基因(A)的数目/等位基因的总数(如 A+a) 即;A=A 的总数/(A 的总数+a 的总数)= A 的总数/(总个体数×2),a=1-A。 这是基因频率的定义公式....,具体过程见课本内容。 例 1.在一个种群中,AA 的个体有 30 个,Aa 有 60 个,aa 有 10 个,求 A、a的基因频率。 【解析】该种群中一共有 100 个个体,共含有 200 个基因,A 的总数有 30×2+60×1=12012 高考生物 解题技巧 专题六基因频率的计算复习教案 20,A 的频率为 120/200=60%。由于在一个种群中基因频率有 A+a=100%,所以 a=1-60%=40%。 【参考答案】A 的基因频率为 60%,a 的基因频率为 40% 二、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某基因频率=包含特定基因的纯合体频率+杂合体频率×1/2 即:A 的频率=AA 基因型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 例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40%,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 占 10%,则基因 B和 b的频率分别是 A. 90%,10% B. 65%,35% C. 50%,50% D. 35%,65% 【解析】根据题意,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1-40%-10%=50%。基因 B 的频率=基因型 BB 的频率+1/2 基 因型 Bb 的频率=40%+1/2×50%=65%。同理,基因 b的频率=35%。 【参考答案】B 三、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假设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计算基因 频率时,就可以采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即: 设 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则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为: AA=p 2 ,Aa=2pq,aa=q 2 。(p+q)²=p²+2pq+q²=1。 注意:种群自由交配时才可用该公式,如是自交,则不能用该公式。一般地,求基因频率时,若已知 各基因型频率(随机抽出的一个样本),则只能用“规律二”计算,不能用“规律三”反过来,开平方。开. 平方求基因频率只适用于理想种群...............(或题目中只给一个基因型频率)。 例 3. 如果在以下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比例占 25%,基因型 Aa 的比例为 50%,基因型 aa 比例占 25%, 已知基因型 aa 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各是多少?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 基因型 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多少? 例 4.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为地组 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 个体,20%为 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 Bb 的比例为 A.25% B.32% C.50% D.64% 【解析】因为 BB=80%,bb=20%,所以 B=BB+1/2×Bb=80%+0=80%,b=1-B= 1-80%=20%。则子代中 Bb 的比例=2pq=2×80%×20%=32%。 【参考答案】B 例 5.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 2500 个人就有一人患此病。如果一对健 康的夫妇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此后该女又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再婚后他们生一个患此病孩子的概率是 A. 1% B. 0.04% C. 3.9% D. 2% 【解析】由于一对健康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 A,隐 性基因为 a,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为 Aa。把人群看成一个平衡群体,则有 aa 占 1/2500 ,所以隐性基 因 a的频率 q=1/50,显性基因 A的频率为 p=49/50, 那么群体中,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p 2 ,Aa 基因型的 频率为 2pq,正常人群中杂合子 Aa 所占的比例为=Aa/(AA+Aa)=2pq/(p 2 +2pq)=2/51 ,即健康人中杂合子 所占的比例为 2/51,该女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1/4×2/51=1/102≈1% 。 【参考答案】A 注意:以上三个规律适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四、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 已知基因型的人数或频率,求基因频率 同样适用于“规律一”,因为这是基因频率的定义公式.........。但一定要注意: 对于伴性遗传来说,位于 X、Y 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其基因频率计算与常染色体计算相同;而位于 X、 Y 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伴 X染色体遗传,在 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同理伴 Y 染色体遗传, 在 X染色体上也没有其对应的基因。所以在计算基因总数时,应只考虑...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 总数..。即: 只位于 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X b )频率= X b 总数/X 染色体上基因(B 和 b)总数=(2×该基因雌性纯合体个 数+雌性杂合体个数+雄性含该基因个数)/(2×雌性个体总数+雄性个体数)。 例 6.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 200 名,调查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 15 人,患者 5 人,男性患者 11 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 4.5% B. 6% C. 9% D. 7.8%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得色盲基因的总数。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男性为 XY,假设 色盲基因为 b,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所以色盲基因 b共有 15×1+5×2+11×1=36 个,色盲基因 b 及其等位基因共有 200×2+200×1=600 个。因此,色盲基因 b的频率=36/600×100%=6% 。 【参考答案】B 例 7.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 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 者占 5%,那么,这个群体的 X h 的频率是 A.2.97% B.0.7% C.3.96% D.3.2% 【解析】这里首先要明确 2:1 为患者中男女的比例,人群中男女比例为 1:1。假设总人数为 3000 人。 则男患者为 3000×0.7%×2/3=14,女患者为 3000×0.7%×1/3=7,携带者为 3000×5%=150,则 Xh的 频率=(14+7×2+150)/(1500×2+1500)=3.96%。 【参考答案】C 2.伴 X 遗传,在整个群体中、雄性群体中、雌性群体中 XB的频率均为 p,Xb的频率均为 q。即: 雄性中 XB基因频率=雌性中 XB基因频率=整个群体中 XB基因频率=p; 雄性中 Xb基因频率=雌性中 Xb基因频率=整个群体中 Xb基因频率=q。 3. 伴 X 遗传,在整个群体中、雄性群体中、雌性群体中的各基因型频率如下表: XBXB XBXb XbXb XBY XbY 在整个群体中 1/2p 2 pq 1/2q 2 1/2p 1/2q 在雄性群体中 p q 在雌性群体中 p 2 2pq q 2 例 8. 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 X B X B 的比例为 42.32%,X B X b 为 7.36%,X b X b 为 0.32%,X B Y 为 46%,X b Y 为 4%,则在该地区 X B 和 X 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 C.78%,92% D.92%,8% 【解析】方法一,可以用“规律四、1”类似于例 6、例 7的方法计算。 方法二,根据上述规律,该地区 X B 的基因频率=该地区女性人群中 X B 的基因频率 =42.32%×2+1/2×(2×7.36%)=92%,同理,该地区 X b 的基因频率=该地区男性人群中 X b 的基因频率 =4%×2=8%。 【参考答案】D 例 9.若在果蝇种群中,X B 的基因频率为 80%,X b 的基因频率为 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 X b X b 、 X b Y 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1% 2% B.8% 8% C. 2% 10% D.2% 8% 【解析】雌性果蝇中,X b X b 的频率为 X b 频率的平方,即 4%(占雌性的 4%),但雌性占总数的 1/2,则 群体中 X b X b 的基因型频率为 4%×1/2=2%。 由于雄性果蝇只有一条 X性染色体,则雄果蝇的 X b 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 X b Y 的频率,为 20%(占雄性的 20%),但雄性占总数的 1/2,则群体中 X b Y 的频率为 20%×1/2=10%。 或者直接根据“规律四、3”得出结果。 【参考答案】C 例 10.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一种 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7%, 从理论上推断,女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A.3.5% B.1.75% C.0.49% D.0.25% 【解析】根据上述规律,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Xb的基因频率=7%,女性 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2=0.49%。 【参考答案】C 五、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对于 ABO 血型中涉及的复等位基因,已知一个群体中某血型的人数,求其它血型的人数时,则可以应 用规律:所有基因频率之和应等于 1,所有基因型频率的和等于 1,即:设各基因频率 IA=p,IB=q,i=r, 则(p+q+r)²=p²+q²+r²+2pq+2pr+2qr=1。A 型血(IAIA、IAi)的基因型频率= p²+2pr ,B 型血(IBIB、IBi)的基 因型频率= q²+2qr ,AB 型血(IAIB)的基因型频率=2pq ,O 型血(ii)的基因型频率= r²。 例 11.人的 ABO 血型决定于 3 个复等位基因 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A 型=0.45,B 型 =0.13,AB 型=0.06,O 型=0.36。试计算 IA、IB、i这 3个等复位基因的频率。 例 12.ABO 血型系统由 3 个复等位基因 IA、IB、i 决定,通过调查一个由 400 人组成的群体,发现 180 人 为 A 型 血,144 人 为 O 型血, 从理论上推 测,该人群 中血型为 B 型的人应有 A.24 人 B.36 人 C.52 人 D.76 人 【解析】 O 型血的有 144 人,总人数有 400 人,则 r²=144/400,得 r=6/10。180 人为 A 型血,则有 p ²+2pr=180/400,把 r=6/10 代入其中,可以知道 p=3/10。由于 p+q+r=1,可以知道 q=1-p-r=1/10,而 B 型 血的基因型频率= q²+2qr=13%,则 B型血的人数应为 13%×400=52 人。 【参考答案】C 总之,尽管基因频率的计算类型复杂多样,其思维方法又迥然各异,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基因频率计 算的条件和方法规律,弄清原委并灵活运用,就能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