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并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是 A. 外商洋行的出现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洋务企业的创办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之前的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即耕与织的结合,而战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商品的大量倾销导致手工棉纺织的衰败,也就是耕与织的分离,这样,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B。ACD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国进出口税率(%)变化表,出现变动原因是 A. 传统手工业技术落后 B. 西方列强倾销产品 C. 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D.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843年后进口货物的税率较之前都在迅速下降,这和《南京条约》中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有关,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我国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平,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西方列强倾销产品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D。 3.2018年,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的近代军事企业入选。该企业是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安庆军械所是1861年由曾国藩创建,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但不是规模最大,排除A;1865年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故选B;福州船政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但不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排除C;1867年成立的天津机器局是清政府创办的以生产弹药为主的北方最大的兵工厂,但不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排除,排除D。 4.汉阳铁厂选址曾因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句话:“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结果既不产煤也不产铁的汉阳需要从120公里以外的大冶运铁矿砂。湖北煤因含磺太多,汉阳铁厂只能用河北开平或国外进口的焦煤,成本奇高,连年赔钱。汉阳铁厂的选址说明洋务运动 A. 存在封建官僚主义的弊端 B. 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先河 D. 旨在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缺从120公里以外的大冶运铁矿砂。湖北煤因含磺太多,汉阳铁厂只能用河北开平或国外进口的焦煤”这反映了汉阳铁厂选址不当,原因在于封建官僚主义草率决策,故选A;材料未涉及抵御外来侵略扩张的信息,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汉阳铁厂是我国第一家近代企业,排除C;材料无法反映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信息,排除D。 5.1882年商人何崑山在广州创议开办自来水公司,虽有商户表示赞成,但地方士绅以“有伤风水”由,极力反对,结果只好作罢。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A. 没有摆脱小农经济模式 B. 专门为地方士绅服务 C. 受到封建势力严重束缚 D. 缺乏资本技术力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自来水公司”属于近代企业,摆脱了小农经济模式,排除A;自来水公司并非只向地方士绅服务,排除B;题干中的“地方士绅”代表地方封建势力,材料反映地方封建势力极力阻挠近代民族企业的开办,反映出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自来水公司缺乏资本技术力量弱,排除D。 6.张謇的大生纱厂于1899年建成投产,后来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等,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业为主的大生集团。大生集团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C. 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D.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是19世纪六七十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排除;B项是初步发展阶段的因素之一,但不符合“主要得益于”的题干限制,排除;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不符合题意,排除;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款而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故选D。 7.下表是对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计量研究表(%).表中计量数值可以从侧面说明中国近代 A. 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D. 进口机制布取代手工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近代棉织业部门中的资本结构,故A错误。材料表明: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的百分比都在逐年增加,而手工棉布由99.54%降到了65.17%,但占比仍然超过一半,说明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机器生产尚未手工劳动,进口机制布尚未取代手工布,故排除BD,选C。 8.下图是根据赵徳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的。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时间不符,故A错误;与1920年相比,1936年的总资本、制造业、矿冶业都有大幅度增长。依据所学,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故B正确。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国初期,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D错误。 9.据《新中国60年》统计,一五计划期间,东北、陕西等地区的人均工业产量的增长率,高于近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京津、江浙地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丄业布局得到一定程度调整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大炼钢铁” C. 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针对工商业的改造已经顺利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一五计划期间东北、陕西等地区的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高于京津、江浙地区”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是工作业重点,故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东北、陕西等地,这反映了工业布局发生变化,故A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时期,故B错误;一五计划只是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工商业改造,故D错误。 10.下图反映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是由于 A. 农业改造相对滞后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D. 城市经济改革推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并非滞后,排除A;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工业发展较快,故选B;我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排除CD。 11.“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的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失误,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是指片面追求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左倾错误,而题干中的“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体现的是浮夸风,B项符合题意;A项的时间是在1957年,和题干不符;B项的时间是1966—1976年,和题干不符;D项是在1978年后,和题干不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一期封面为《中国的新面貌》(如下图),描述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口可乐站在长城上,“新面貌”的寓意是 A.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 B. 摒弃左倾思想,停止阶级斗争为纲 C. 走向开放.迎接新的生活 D. 减少计划,建设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改革的信息,排除A;B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时间不符,排除;1984年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喝可口可乐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迹象,中国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故选C;材料无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排除D。 13.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上合组织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上合组织是 A. 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 亚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C. 亚洲国家多边合作的军事集团 D. 区域反恐政治联盟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故上海合作组织是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选A。上海合作组织并非自由贸易区,排除B;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原则,并非军事集团和政治联盟组织,排除CD。 14.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热气腾腾的工厂一一所有这些资源都陷人了生气勃勃的、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经济网中:全球性经济网的编织始于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使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密切联系,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选C;AB与全球化经济网无直接联系,排除;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 1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哥伦布本意是想开辟到印度的航线,印度属于亚洲,因此他认为到达的地方就是亚洲,故选C。哥伦布没有发觉他所到的新大陆是美洲,排除A;非洲与欧洲隔海相望,欧洲早就知晓非洲,排除C;哥伦布没有发现大洋洲,排除D。 16.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产量的总和。这可以说明英国当时 A. 垄断了蒸汽机的生产 B. 取得了世界工厂地位 C. 控制了国际经济秩序 D. 完成了议会民主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1850年”“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这些都说明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故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英国垄断了蒸汽机的生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经济秩序,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议会改革问题,排除D。 1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正常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方的学习借鉴 C. 宗教思想的传播 D. 西方的殖民扩张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可以看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要求,把世界联为一体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故选D。东西方的借鉴学习和正常的文化交流早就存在,但并没有能把世界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宗教思想传播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而且也早就存在。因此ABC均错误。 18.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需要“两只手”,一是看不见的手,一是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是 A. 自由放任 B. 市场调节 C. 国家干预 D. 微观自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西方经济学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主要由于他们看到罗斯福新政运用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缓慢渡过经济危机。题文中“看不见的手”就是指市场调节,“看得见的手”就是指国家干预,故排除AB,选C。D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D。 19.《大萧条时代》一书写道: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罗斯福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其行动是颁布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农业调整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1933年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表面上限制了资本家的自由经营,给予工人阶级的一定利益,实际是是要复兴美国工业,B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通过《紧急银行法》,主要是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信心,与材料不符,排除A;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排除C;1935年,罗斯福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旨在调整劳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 20.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是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 ②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叛变了他的阶级”主要指的是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罗斯福新政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的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工人的一些权利,如可以进行劳资谈判, ①与题意相符;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缓解社会底层的生存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故②符合。保护劳工权利,缓解失业压力,故③符合。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保护弱势群体,有助于社会稳定,故④符合。故①②③④均符合,故排除ABC,选D。 21.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A. 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 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 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 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削减相关福利开支主要应对“滞胀”现象,而非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同时,“新经济”的广泛推广应是20世纪90年代,故A错误。美国进行预算调整确实为缓解“经济滞胀”,但主要是减少干预,而非加强宏观调控,故B错误。政府削减开支是正确的,但并没有表现出以此发展高新技术,故C错误。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滞胀”现象,而各国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干预,削减福利开支,而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就是此项作用,故D项正确。 2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状态 C.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 —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一理论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同时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并且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故B 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23.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采用租让租借制 C. 加速农业集体化 D. 提出工业化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列宁“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应该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根据所学,列宁鉴于此认识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而B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之一,故选B;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是列宁政策调整的对象,排除A;C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 24.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出现一股潮流,将大批农民从偏僻的、落后的、被历史遗忘的穷乡僻壤拉出来,卷入到城市生活的漩涡。这股潮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苏联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案 D. 农业全盘集体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止于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A;新经济政策废止于1928年,时间不符,排除B;苏联是从1926年进入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材料“将大批农民……卷入到城市生活的漩涡”反映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违背农民意愿,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故选C。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时间不符,排除D。 25.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増长了14倍。到1940作,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一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压,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困难,1930–1935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 A. 集体化使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太大 B. 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 C. 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D. 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不是农业集体化问题,排除A;计划经济排除市场调节,但苏联计划经济毕竟使得苏联重工业发展迅猛,可见反映计划经济的在一定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但苏联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供应不足,这说明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故选C;材料没有揭示和反映计划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排除D。 26.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专著《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金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与剥夺年代相关联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加速战略发展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外势力的干涉,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凯歌年代”,排除A ;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是“退却年代”,排除B;卫国战争时期是“战争年代”,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是“战后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实行“加速战略发展”,排除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的发展筹集资金,是“剥夺年代”,故选D。 27.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对此影响最大的机构是 A. 世界银行 B. 世贸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1945~1975年间,世纪贸易发展变化趋势是关税逐步降低,贸易额度逐步上升。结合所学,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削减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税率,促进贸易自由化,故选C。二战后成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维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工具,不具有题图所反映的功能。故排除AD。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 28.《货币变局》一书中写道:“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美元时代开启的标志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4年7月,美、英、法、苏等44国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于1947年,是倡导自由贸易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排除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排除C;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且此时美元时代遭到冲击,排除D。 29.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截至2018年底,亚投行在亚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已累计批准项目投资75亿美元,带动了350亿美元的投资。下列与亚投行相似的机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关贸总协定的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均旨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与题意无关,排除AD;B是世界银行的标志,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符合题意,故选B。C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增加收入、避免会员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排除C。 30.据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超过美国的22.5%。201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当中是居首位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可以说明 A. 人民币成为世界支付货币 B. 美元不断贬值丧失支付能力 C.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D. 美国经济下滑逐步退出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体现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递增,也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故C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人民币成为世界支付货币,故A错误;美元依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故B错误;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可能推出历史舞台,故D错误。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故判断为B。 32.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故判断为A。 33.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市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判断为A。 34.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美国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根除。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缓和而非克服了美国经济危机,故判断为B。 35.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北美洲经济发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区域集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促进了北美洲经济发展,并非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区域集团,故判断为B。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荣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大力支持,1902年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又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1914年“一战”爆发。荣氏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也获得“面粉大王”的桂冠。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1956年荣毅仁(图)等人并肩步入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兄弟当时创办面粉厂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战后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的原因。指出荣氏企业曲折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4)材料四表明荣氏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哪个决策?为此中共提出的创造性的举措是什么? 【答案】(1)有利条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面粉等轻工业发展突出、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通货膨胀加剧;官僚资本的侵吞。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决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举措:公私合营。 【解析】 【详解】(1)从材料“1896年”“190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政府的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荣氏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荣氏企业也获得‘面粉大王’的桂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发展速度、轻工业的发展状况、分布地域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3)材料“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侵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压制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荣氏企业曲折发展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从材料“申请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材料四表明荣氏企业积极响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此中共提出的创造性的举措是公私合营。 37.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进化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开始的标志又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又出现什么新变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什么影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领域,湖南省内有一项世界领先的成就是什么? (4)三次科技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请各举一例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2)蒸汽动力被大幅度应用于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3)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天河一号”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落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侵略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解析】 【详解】(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这次工业革命以牛顿力学为理论,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主要发明有火车和汽船等,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 (2)机械师瓦特吸收前人的成果,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使热效率增加一倍。经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动力大、效率高,成为能带动当时多数动力机械的“原动机”。英国许多富商见蒸汽机有这样大的用处,就购买机器,开办工厂,蒸汽动力的工厂在英国纷纷出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010年,“天河一号”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落户长沙,成为继天津和深圳之后,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4)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共1题,10分) 38.2018年11月,我国成功举办了世界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请回答: (1)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重要前提,依据所学知识;列举15-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扩大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 (2)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了怎样的挫折?美国是如何应对的?具有什么特点? (3)为了进一步融入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改革与开放领域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4)面对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并伴随一系列问题,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中国在21世纪初为面对全球化有何重大举措?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2)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贸易总协定;共同特征:美国主导。 (3)改革: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放:1984年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4)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宗旨: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是分散的世界走向密切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贸易总协定,其共同特征是:美国居主导地位。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1984年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对内改革上: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以增强企业活力;在对外开放上,开放了沿海14个城市。 (4)本题考查世贸组织。根据所学知识,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宗旨是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