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病症中,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  )‎ A. 小腿抽搐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 尿毒症 D. 组织水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小腿抽搐是血钙低导致,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导致,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引起,因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 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 B. 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C. 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D. 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D ‎【解析】体温、PH值、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和乳酸增多,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减少,所以D选项正确。‎ ‎3. 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三者关系如图:‎ ‎。‎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内环境三个成分之间关系 ‎4. 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 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答案】B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所以B选项正确。‎ ‎5. 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 ‎②血浆和组织液 ‎ ‎③淋巴和血浆 ‎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然后进行判断。‎ ‎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 C.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 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含义、调节机制及其意义,要求考生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含义是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B正确;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7. 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 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考查,回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选:D.‎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浆蛋白 B. 麦芽糖 C. Ca2+ D. 激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血浆蛋白、钙离子和激素都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不存在于动物的内环境中。‎ 考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A. K+ B. Na+‎ C. C1- D. Na+和C1-‎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考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就越高;反之,溶质微粒越少,溶液浓度越低,溶液渗透压越低。所以溶液渗透压和溶液中溶质微粒多少有关。而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1— ‎ 考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理解 点评:本知识点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掌握,效果会好些。‎ ‎10. 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 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故A正确;体温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故C错误;下丘脑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故选B。‎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2. 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列有关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 B. 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灭活病毒在体内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灭活的病毒在体内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摄取处理抗原,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考点:考查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3.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B. 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C. 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 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既能释放兴奋性递质,也能释放抑制性递质 ‎【答案】D ‎【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A正确;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B正确;‎ 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只能释放一种类型的递质,D错误。‎ ‎14.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 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B错误;‎ C、大脑皮层有控制机体最高级的中枢,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节,C正确;‎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 某病人能读书看报,也能写作,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种情况叫听觉性失语症,其受损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 S区 B. W区 C. H区 D. V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能读书,说明S区即说话中枢正常;能写作,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正常;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 正确;能看报,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所需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6.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是(   )‎ A. 酶 B. 激素 C. 带电离子 D. 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不需要酶,A错误;激素应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传递调节信息,突触前膜只释放神经递质,‎ B错误;带电离子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等,C错误;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于突触后膜,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D正确。‎ ‎17.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 看见红灯刹车 B. 天热出汗 C. 白细胞吞噬细菌 D. 吃食物,分泌唾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相关知识。‎ 反射是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细胞是单个细胞,没有神经系统,其吞噬细菌是细胞的胞吞行为。故选C。‎ ‎18. 控制人体排尿的初级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垂体 C. 下丘脑 D. 大脑皮层 ‎【答案】A ‎【解析】脊髓具有许多躯体运动的低级反射中枢,如排尿、排便、缩手、屈腿等低级中枢,A正确;垂体不属于神经系统的组成,没有神经中枢,B错误;下丘脑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有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中枢等,C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D正确。‎ ‎19.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 A. 大脑两半球 B. 大脑皮层 C. 小脑 D. 中枢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两半球表面,即大脑皮层,A错,B正确。小脑为维持运动时机体平衡的神经中枢,C错。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低级神经中枢-脊髓,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 在正常人体内,以下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的是(   )‎ A. 血糖浓度的稳定 B. pH的稳定 C. 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 体温的调节 ‎【答案】C ‎【解析】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为了维持PH的稳定,当人体内有大量酸性或碱性物质产生或吸入,则有相应的缓冲物质加以中和而降低PH,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受精卵分裂的启动是正反馈调节,因为一旦分裂就会持续进行下去,直到婴儿发育完全,而不是回到原来的状态,C错误;人的体温要保持在37℃左右,在寒冷条件下,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产热,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但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体温也不会上升,因此体温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点睛】注意:所谓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等是正反馈;血糖浓度的稳定、pH值的稳定和体温的调节等属于负反馈。‎ ‎21. 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胸腺激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血糖降低时会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而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故B正确。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故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故C错误。胸腺激素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2.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内分泌调节 C. 激素调节 D. 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所以D选项正确。‎ ‎23.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A.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 反射、体液免疫、激素调节 C. 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 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①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就会患糖尿病.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血糖急剧降低,会休克,属于体液调节。‎ ‎②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调节。‎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是狗与主人的叫声多次结合,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故选:A。‎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反射的过程;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和调节机制 调节类型 ‎ 调节机制 ‎ 举例 ‎ 神经调节 ‎ 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 ‎ 各种反射活动 ‎ 体液调节 ‎ 体液中的激素或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 激素、CO2、H+等的调节 ‎ 神经—体 液调节 ‎ ‎ ‎ 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 体液—神 经调节 ‎ ‎ ‎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24.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 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 对于根和茎的作用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C ‎【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和非极性运输(根茎处可横向运输),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根和茎的生长素浓度的低和高是相对的,答案C。‎ ‎25. 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主要原因是顶芽摘除后(    )‎ A.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增加 B.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 C. 侧芽开始不分泌生长素 D. 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 ‎【答案】B ‎【解析】摘去顶芽后,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不会增加,A错误;原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故不会向侧芽运送过量生长素,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减少,B正确;有顶芽时,侧芽也能分泌生长素,C错误;顶芽摘除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减少,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减小,而侧芽分泌的生长素基本不变,D错误。‎ ‎26. 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浓度和低浓度都促进生长 B. 高浓度和低浓度都抑制生长 C. 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D.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C ‎【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C选项正确。‎ ‎27.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 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C. 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能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答案】A ‎【解析】除了扦插枝条以外,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A错误;因为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因此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B正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要除去叶片,但插条可以有3-4个相等数量的饱满的芽,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正确。‎ ‎28. 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 生长素类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乙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A项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B项错误;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生物体的生长包括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生长,C项错误;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 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中叙述有错误的是(     )‎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 D. 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尖端是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所以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快;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到作用部位,促进生长。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0.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 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 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 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促进其生根,从而提高插条的成活率,A正确;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促进其长高,达到提高芹菜的产量的目的,B正确;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种子,有促进其休眠的作用,C错误;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1.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③‎ 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 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 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试图能力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2. 人体组织液增多时,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 B. 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淋巴结发炎,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织水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糖、抗体等,B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只是其一部分,所以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是错误的,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4.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答案】B ‎【解析】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以及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除此之外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A正确;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会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出人体调节能力范围时,体内各个器官、系统无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B错误;由B项解析可知,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范围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C正确;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 ‎35.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属于调节因子,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所以二氧化碳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肾上腺髄质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B错误;‎ C、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是抗利尿激素,C正确;‎ D、血糖浓度的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反馈调节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36.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37.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性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答案】D ‎【解析】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蛙排卵,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38.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 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 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 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即之前有过该经验,A错误;神经中枢应该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B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该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先后兴奋,C正确;小脑是调节运动协调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D错误。‎ ‎39.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 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 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 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B正确;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失活,不能再发挥效应,C正确;神经递质在静息时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在神经元兴奋时释放,并非在兴奋时才合成,D错误。‎ ‎40.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丁区域发生K+ 外流和Na+内流 B.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A ‎.............................................‎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C ‎【解析】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Na+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D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神经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渗透压降低。‎ 体液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 ‎42.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 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 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进而增加散热量,A错误;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D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43.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有 (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抗原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⑦抗毒素是指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故选C项。‎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4.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 A. 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 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 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分解 D. 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答案】B ‎【解析】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体内淋巴细胞除了T细胞还有B细胞、各种白细胞,所以体内淋巴细胞种类会减少。由于B细胞还是正常的,所以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细菌要被裂解必须被T细胞吞噬,所以进入体内的细菌不能被裂解了。浆细胞就是B细胞,所以机体还是能产生浆细胞。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45. 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 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C.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D. 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答案】B ‎【解析】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A项正确;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B项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都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但遗传物质不改变,C项正确;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是效应T细胞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作用 对象 ‎ 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 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 ‎ 作用 方式 ‎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 ‎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 ‎ 作用 过程 ‎ ‎ ‎ ‎ ‎ 关系 ‎ ‎①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 ‎46.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 顶端优势只能够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 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 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答案】B ‎【解析】不同器官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A正确;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顶端优势说明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因为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适宜茎生长的生长素的浓度往往抑制根的生长,C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疏花疏果,D正确。‎ ‎47.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 D.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脱落酸是促进植物脱落的,故A错误。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而不是发育的,故B错误。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但生产中我们需要有种子的辣椒,故C错误。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增高,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8. 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 mmol/L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B.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 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A正确;‎ B、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正确;‎ C、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 D、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D错误;‎ 故选: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49. 将燕麦胚芽鞘置于如下图所示的单侧光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尖端及下面一段,沿胚芽鞘纵切面切下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正确的图像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尖端下面一段属伸长区细胞,细胞比较长,A正确。‎ ‎50.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所以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由促进到抑制,A正确;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所以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B错误;在发生向地生长之前,生长素的浓度应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C错误;最终主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主要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所以最终浓度应该高于虚线处浓度,D错误。‎ 二、非选择题 ‎51.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位于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此时通过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机体血糖,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___________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的渴感。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答案】 (1). 毛细血管舒张 (2). 下丘脑 (3). 下丘脑 (4). 抗利尿激素 (5). 重吸收水 (6). ATP (7). 胰岛A (8). (肝)糖原 (9). 升高 (10). 乳酸 ‎【解析】试题分析:在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参与下,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促进散热;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全身代谢增强,促进产热。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入、利用和转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在水平衡调节中,当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下丘脑中枢的调节下,一方面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净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重吸收水分,降低细胞玩野的渗透压,尿液的形成减少。‎ ‎(1)长跑过程中,机体运动量加大,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维持机体内温度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在该过程中,机体失水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进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机体内血糖的去向有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中,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故大量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机体供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机体内能够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长跑中,机体大量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比赛后,适量补水可消除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觉。长跑需要大量能量,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机体细胞无氧呼吸协助供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积累后使肌肉有酸痛感觉。‎ ‎【点睛】本题涉及人体内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其中关键要注意体温调节的中枢和效应,血糖调节中两种激素的产生与作用,水平衡调节的感受器、神经中枢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等。‎ ‎52. 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特异性免疫中______免疫的模式图。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细胞_______和______(填字母),细胞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原因是细胞______(填字母)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抗体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 ‎(5)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 体液 (2). C (3). E (4). 浆细胞 (5). E (6). 效应T细胞 (7). 与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8). 抗原 (9). 监控 (10). 清除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甲分析,该过程有抗体分泌并参与凝集反应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T淋巴细胞,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细胞D表示浆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分析图乙中有与靶细胞接触引起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其中细胞F表示靶细胞,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 ‎(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C(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刺激时,‎ 细胞E(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细胞D表示浆细胞。‎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E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使人体不发病。‎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细胞G的名称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F(有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4)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抗体能直接识别抗原并与抗原结合而消灭抗原;溶菌酶能溶解一些细菌的细胞壁而抑制细菌的增殖,故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结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确定图解属于那种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一定有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而细胞免疫有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引起其裂解的过程。‎ ‎53.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C组数据可知,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的关系,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 ‎【答案】 (1). 信息 (2). 种子 (3). 色氨酸 (4). 气体 (5). 防止污染 (6). 促进 (7).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8). 协同 (9). 3 (10). 60‎ ‎【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气体通过的情况下,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培养液污染培养物;图2是探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分析图2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2.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是IAA单独处理的18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同理可分析C组的促进强弱关系。‎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试管中滤膜的作用是不影响气体分子的进出,又可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试管。‎ ‎(3)由图可知,生长素处理组和赤霉素处理组的茎芽长度较对照组长,所以两种激素都有促进作用,且赤霉素作用比生长素强。‎ ‎(4)植物体的生长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通过药物抑制DNA复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但抑制伸长效果仅有54%,说明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即既促进细胞伸长,又促进细胞分裂。‎ ‎(5)分析图2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2.5,IAA 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是IAA单独处理的18倍;而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使用促进作用是GA3单独使用的(10.0-4.0)/(6.0-4.0)=3倍,是IAA 单独使用的(10‎ ‎.0-4.0)/(4.1-4.0)=60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 ‎ ‎【点睛】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第(5)小题:单独用两种激素处理与联合处理的促进作用的强弱计算。‎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