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魏晋南北朝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到元代,王帧《农书》中记载的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这些新式农具广泛利用了机械原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 A. 到元代发展到顶峰 B. 利用近代科技发展生产 C. 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D. 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答案】D 【解析】材料“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体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完善的表现之一,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农具的改进,故B项错误。 点睛:材料“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是解题的关键。 2.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都按田亩实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速土地私化发展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D.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的理解能力。这两次赋税改革都加速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这两次赋税改革都发生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在维护奴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废除奴隶制度,故BCD项错误。 3.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并提出将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油烹,这说明( ) A. 汉代已出现重商思想 B. 春秋以来商人地位很高: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D. 盐铁官营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说明汉代已经出现了重商思想,故A - 16 -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人地位问题,故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是解题的关键。 4.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准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遂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 A. 运河航运的兴盛 B. 长江航运的发达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对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A 【解析】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的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汴州、宋州、楚州、广陵、苏州等城市,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既有南方地区又有北方地区,据此可排除B、C两项。材料不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故排除D项。 5.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 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 土地买卖频繁 C. 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 小农经济破产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年一换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故B项正确。A、C、D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 点睛:材料“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年一换家”是解题的关键。 6. 宋代有“榜下据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 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 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B. 正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 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D. 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宋代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体现了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婚姻观念,故D项正确;A、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材料中未能体现。 点睛:材料“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 士做女婿”是解题的关键。 - 16 - 7. 右图为宋代文物图案,上有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气“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 B. 宋代坊市制被打破 C. 济南发展成为商业城市不光吃 D. 宋代商人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由“刘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 “使用专卖兴贩”等可以看出这一图案的商标广告性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的发展及商人地位问题,故排除B、C、D项。 点睛:“刘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 “使用专卖兴贩”是解题的关键。 8.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由明初官窑占主导到明末民窑的迅速发展的变化及“官搭民烧”现象的出现等信息,可以得出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的主导,故B项正确。A选项材料中未体现,C、D选项与史实不符。 点睛:材料“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是解题的关键。 9.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这说明了:( ) A. 清政府主动向列强示好 B. 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增强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 清政府的开放观念转变 【答案】D - 16 - ........................ 10.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⑩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 A.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说明民国政府给新办企业保息,减少企业注册费等信息表明政府对投资办厂的鼓励,故A项正确。B、D项与材料无关。A选项与史实不符。 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是解题的关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出现崭新的气象,边区政府废除了迎神庙会`朝圣进香等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扭秧歌或歌舞演出,旧式春联也换成了革命标语,其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 B. 当地经济生活相对落后 C. 传播向上的精神文化 D. 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材料“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扭秧歌或歌舞演出,旧式春联也换成了革命标语”体现了对向上的精神文化的追求,故C项正确。扭秧歌是中国传统娱乐形式,故A选项错误。B、D选项与材料无关。 点睛:材料“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扭秧歌或歌舞演出,旧式春联也换成了革命标语”是解题的关键。 12.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 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 ( )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答案】C - 16 - 【解析】从材料中人们出行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对人们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A选项与史实不符。B、D选项材料中未能体现。 点睛:“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是解题的关键。 13. 下面是1952年与196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 ) A. 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B. 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 C.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D. 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52年-1956年间中国钢、煤等重工业发展明显,农业发展比较缓慢,故B项正确。A选项与表中数据变化不符。C选项未能体现材料主旨。D选项与材料无关。 14. 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19.7%成为城市化新高峰,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至1960年“大跃进运动”时期,为了城市的重工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导致中国城镇人口的急剧增长,故B项正确。A、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符合1958年至1960年阶段特征。 15.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推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A. 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温路 - 16 -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 D. 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答案】C 【解析】材料“19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的生产方式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A、B不符合1960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D选项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与图片内容不符。 点睛:材料“1960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16.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某事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 “大跃进运动时期私营经济发展较快 B. “文革"结束使零售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加人WTO促进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 D. 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零售网点数量1977年至1987年是一个上升,1987年-1994年是更大的上升,这一时期正好是改革开放时期,从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90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A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1960年;B项错误,“文革”是1966-1976年;D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 17.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6 - A.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B.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 C. “南巡讲话”解放人们思想 D.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的消失与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关即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有关。1982年新政被写入教科书同样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改善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B、C项时间上与材料中的变化不符,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定于21世纪初,南巡讲话是1992年。D选项与材料无关。 18.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对表中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文革”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 B. 50年代末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挫 C. 60年代初“左倾”错误结束推动了经济发展 D. 80年代初城市全面改革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50年代末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在结合所学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农民积极性,故B项正确。AC项与史实不符。D选项城市改革对农业发展无直接推动作用。 19.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B. 英国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衰弱 C. 英国率先向亚非拉资本输出 D. 英国开始掌握世界军事霸权 【答案】A 【解析】据所学,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故A项正确。B、C、D项与史实不符。 点睛:“19世纪上半期”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 16 - 20. 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农业集体化海报 A. 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 B. 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 C. 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 D. 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既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推进,同时也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两则史料都有片面性和主观性,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 21. 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B.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危机刺激消费,纷纷加大对外资本与商品输出,客观上缓解了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机会,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C、D项与史实不符。 22.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漫画《胡佛总统救济农民》,大危机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稻草人吓跑它们,漫画表明( ) - 16 - A. 民众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B. 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有效性 C. 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 D. 胡佛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答案】A 【解析】漫画将胡佛救济方案比作治标不治本、虚张声势的稻草人,可见民众对其方案的不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不符。C、D项与材料无关。 23.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1,对进口货物征税的%,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B. 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 C. 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 D. 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美元贬值41%”“对进口货物征税的1%”并结合所学,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等都是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专家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危机,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4. 美国政府在新政期间,同农场主签定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 奶等农牧产品,并屠杀猪牛等牲畜,其主要目的是( ) A. 稳定就业形势 B. 保障老人、失业者的生活 C. 控制市场价格 D. 避免农场进行扩大再生产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是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中的措施都是为减少产量从而控制价格,故C项正确。A、B项与材料无关。减耕减产最终目的是控制价格而非避免扩大再生产,故D项错误。 - 16 - 25.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但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却比去年减产3270吨,苏联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其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降低了农产品的收购指标 B. 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 政府将拖拉机卖给了集体农庄 D. 农业政策具有盲目性 【答案】D 点睛:“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是解题的关键。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说明(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C. 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正式建立 D. 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服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组织是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与制度化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无关。这三大组织并非地区性组织,故B项错误。C选项与史实不符。 27.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就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鹿品,达10万种,同国内,世界贸易总家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 B. 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鳖小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答案】A - 16 - 【解析】材料中信息表明关贸总协定生效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的主要表现,故A项正确。B、C、D项与史实不符。 28. "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渡客说;这型的银行,做馆、商店都一样,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的表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狮特物一般,"这反映了( ) A. 英国人反对欧洲一体化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保 C. 雨革关系遭遇严重挫折 D. 欧盟促进了欧洲的团结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元地位的下降,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各国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的史实相符,故B项正确。A、D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史实不符,这一时期英美关系并无重大变化。 29. 上世纪80年代,有线电话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曾妄图限制蜂奖技术公司的竞争能力,但里:根总统并没有理睬他们,而是大力数量无限通讯技术的发展,因此才造就了苹果和高通:等美国企业在无线通信行业的领袖地位,据此可知:( ) A. 政府政策推动了美国技术创新 B. 政府完全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C. 政府政策加剧了企业恶性竞争 D. 政府极大的维护传统产业的利益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里根总统鼓励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与A项表述相符。B项与材料无关。C、D项与材料主旨相反。 30.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W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商权,这反映了( ) A.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国际社会间的协商与合作,B项表述与之相符。G20并非区域组织,故A项错误。C选项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二战后制度化体系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D选项与材料无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 16 -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本卷共4道大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5分,第34题11分,共5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这些都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8世纪后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租细例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经济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在英国悄悄酝酿…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粒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细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由于纺织、酿造等手二业迅建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移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城壮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邛也纪英国农业经济体制发生的重 大变化及其形成因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特色。 ⑶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答案】(1 )变化: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新贵族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农场经营方式的确立, 因素:人口增长,旧的耕作制度的落后;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和城市发展;圈地运动;君主立宪制确立 ( 2)新特色: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或租佃经营进一步发展)专业性的农业生产区产生;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 (3)不同影响:(英国)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到来。 (中国) 推动农耕文明的繁荣。 - 16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农业发展状况。从英国农业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特色、两者的影响等来分析。 (1)由“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 “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不难提炼出其变化: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新贵族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农场经营方式的确立。 结合15-18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材料,可得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增长,旧的耕作制度的落后;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和城市发展;圈地运动;君主立宪制确立。此题概括难度不大,主要是针对高一学生,让其初步学会阅读概括比较的能力。 (2)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层次,关键词和核心思想,通过材料中“租佃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城镇兴起”,“专业性棉区”,“经济作物地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农产品的商品化”等信息不难提炼出答案。此题同样概括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初步阅读概括比较能力的培养。 (3)此题的关键依据材料中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结合所学,联系对应时期的中英经济发展的方向作答。据所学,18世纪英国出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虽然政治经济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并未改变经济发展的传统轨道。所以英国的变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而中国明清时期的新变化只是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赛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断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料》等 材料二 涩泽荣―早年访欧后被日本明治新政府选拔为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开始建立第一个国立银行,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等,据统计,由他参与创立的企业总数达500多家” 他主张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他认为,国家要达到真正的独立,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他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体议;一方面注意实业教育的普及和实业道德的熏陶,晚年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国际友好往来,涩泽荣一为日本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日】中井英基《张謇与涩泽荣一;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 - 16 -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发展历程并说明时代背景。 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与涩泽荣―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答案】(1 )甲午战后,初期。时代背景:湾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民思潮的影响;张之洞等官员的支持。 【解析】(1)材料“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材料“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体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体制历经多次变革,到30年代中期才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体制在30年代曾引起世界的关注,其自党不自觉地影响了:有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的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已的寓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20世纪30年代经济体制“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体制的“弊端”。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的重大事件,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表现。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1 )因素:斯大林经济体制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基本实现工业化;1929年到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适应形势需要, 弊端: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或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抑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 2 )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表现: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16 - (3)原则: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或与国情相适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勇于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解析】(1)审题把握“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对这一时期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苏联在30年代引起世界关注的原因:从苏联方面来讲,得益于其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绩,就资本主义世界而言,与这一时期经济大危机下的萧条有关系。其弊端注意除了其消极后果外,要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叙述,比如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等。 (2)材料“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的重大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所学知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或与国情相适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勇于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凝缩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繁盛的宁波港就是历史的见证,宁波在北宋时称为――明州,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始兴于唐,后逐步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及政府财政的重要依赖。 根据以上图文材料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北宋对外贸易发达。 说明:宁波港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对外贸易频繁;宁波港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有专门的供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北宋造船业十分发达;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宋朝政府收人的重要来源。 观点二:北宋沿海港口城市繁盛, - 16 - 说明:宋朝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繁荣,宁波市内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 构有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造船业兴盛,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政府对海上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南北水运,这些都促进了对外海上贸易发展,也推动了港口城市的繁荣。 观点三:北宋造船业发达。 说明:北宋遭般技术先进;宁波造船厂数量多;政府有专门的造船管理机构,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经济发展,便利的水上交通和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推动了造船业发展。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有一定难度,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种题型,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加以论证的能力。在开放性命题下,初步形成围绕一定主题,选取史实的能力。注意提取材料中对外贸易港口,市舶提举司,造船厂等信息,形成一个观点。答题程序上,总体要把握论题、论证、总结三个环节。 -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