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4-4群落的演替
课时作业 13 群落的演替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解析: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 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 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 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生演替。B、C、D 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 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生演替。 2.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 C ) 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 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 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 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 解析:群落演替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 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则森林群落会演变成 稀疏的植被,使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 3.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B )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 解析: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植物与地 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但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 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进而取代地衣。 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 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解析: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 错 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 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 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 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 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 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多,D 正确。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发生更替 C.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经过为:祼岩→苔藓→地衣→灌木→森 林五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 同 解析: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演替有其固有的规律,但人类的活 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6.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会因某些物种的消失和某些物 种的兴起而变得复杂或简单。 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次生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草原地区的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的初生演替, 因为没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较慢;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 替为次生演替。 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 水平结构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解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A 正确;调查种群密 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 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 查,所以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B 正确; 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 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 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正确;演替达到相对 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再发生变化, D 错误。 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能发生演替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化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所以群落的结构未受到干扰或破坏时,也发生群落演替,A 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均发生变化,B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 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 正确;次生演替是在 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 速度快,D 正确。 10.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通过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类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 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各种灌木构成了群落中的一个种群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互利共生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解析:群落中的各种灌木属于多个种群,A 错误;这种改变只是 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 错误;大 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斗争 的结果,C 错误;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 关,D 正确。 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 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为次生演替,A 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 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 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 的一种演替类型,C 正确;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 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 错误。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 实际值低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 正确; 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 错误;群落指的是同一区域中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而竹子不属于群落,C 错误;利用标志重捕 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 ÷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 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数值偏高,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2 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 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 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常 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 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 是草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填“简单” 或“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解析:(1)由于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故此类演替为次生演替。(2)在 题表所罗列的群落中,草丛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种类最少,故其恢 复力稳定性最强;而常绿阔叶林营养结构最复杂,物种种类最多,其 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 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中生存的动物分层的复杂程度。 14.(14 分)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野兔 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 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 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范围较 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称为丰富度。(3)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在结构遭到严重破 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4)森林生态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存 在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 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15.(14 分)某草原上的植被原来由针茅、早熟禾等构成,后来由 于放牧、烧荒等原因逐渐变成了由野燕麦、毛雀麦等构成,并且动物 和土壤生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从 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于选用样方法,其原因是许 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 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 富度。 (3)有一个由 M 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适宜, 初期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 t 月后种群数量为 M·λt。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 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放牧、烧 荒引起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 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而且 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生 物种类的多少。(3)对于 J 型增长模型,t 月后的种群数量为 Nt=N0·λt, 即 M·λt;种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种群出 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速率降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