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 恶”。该状况反映出 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3、 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4、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7、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哪一变化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8、有人认为,与汉朝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9、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 “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0、《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人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 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材料说明 军机处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实权 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D.行政效率高且保密性强 11、《明史•职官》记载:“阁臣之预务自此(明成祖)始。然其时,人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段材料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12、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1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4、克里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 A.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B.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C.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D.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15、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16、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C.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18、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阿马尔菲发现了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原稿,这引起了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国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过万,形成了罗马法研究的发源地和第一个中心。该现象主要表明( ) A.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 B.《国法大全》是古罗马最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源泉 D.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从意大利兴起 19、《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和妥协 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 20、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 ( ) 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21、“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22、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 )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 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 票数 死刑 票数 反对死 刑票数 慢神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 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23、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 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前后人们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24、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 A. 君主是虚,立宪为实 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 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 25、1844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在美国最后生效需经( ) A. 总统签署 B. 众议院同意 C. 外交部批准 D. 参议院批准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 A. 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 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2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C. 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28、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这说明此宪法( )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二、非选择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图中A处所示的地区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3分) 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英国“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 (3分) 31、(8分)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 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图一 “通途” 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2)写出材料二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结合材料二两图以及材料一,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6分) (3)据材料三,苏格拉底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4分) 2018-2019年下学期期中历史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1-5 CCDBB 6-10 DDABD 11-15 BBCDA 16-20 ACCCB 21-25 DACCD 26-28BBC 二、材料题29答:(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6分) (2)元朝的行省制度。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宣政院。(3分) (3)特点: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评价: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3分) 30. (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1分)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2分)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2分) (2)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任答两点2分) (3)进步之处: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不足:帝国首相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3分) 31(1)由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任答两点4分) (2)相同条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2分) 32、(14分)(1)特征:(抽签)选举制;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利);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轮流执政(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交通禁行标志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及年龄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2分)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人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2分) 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2分)(3)直接民主形式;(1分)批判态度(1分)理由: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权力交给所有公民,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和国家权力滥用,论为暴民政治,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