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河北省名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省际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河南河北省名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省际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某国M商品的生产情况,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2016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产品价值量分别是 A. ‎4小时 125元 B.4小时 80元 C.25小时125元 D.6.25小时 80元 ‎【答案】B ‎ ‎【考点定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方法指导】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1- m%)‎ ‎2.有专家指出,“消费焦虑”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心态。给孩子买奶粉,不知道该买国货还是进口货;买名牌化妆品,拿不准去国内专柜还是在网上“海淘”;出门旅游,无法确定到哪个景区玩得更舒畅……这种“消费焦虑”抑制了消费潜力。下列有助于解决“消费焦虑”的是 ‎①提升消费品标准,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②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③提高商品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 ‎【考点定位】企业的信誉与形象 ‎【名师点睛】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3.2016年10月19日,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火箭的商业化时代。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不仅将推出太空星座、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还将涉足太空旅游。由此可见,中国火箭商业化的积极效应是 ‎①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②促进航天产品升级换代 ‎③催生新的太空经济增长点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解析】。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不仅将推出太空星座、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还将涉足太空旅游等,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火箭商业化催生新的太空经济增长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 ‎【考点定位】消费的作用 ‎【知识拓展】 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不一定减少购买,有时会产生紧张心理,担心价格继续上涨,会在储备动机的支配下大量或重复购买,以至出现商品涨价而刺激购买行为的现象。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现象的是 ‎【答案】C ‎ ‎【考点定位】影响需求的因素 ‎【巧思妙解】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5.2016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猛增,如中国化工集团报价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用化学品企业先正达公司,海尔集团56亿美元整合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以及美的集团以4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利于 ‎①强化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 ‎②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④扩大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解析】近年来,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海外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从而扩大了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了国外资源。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选D。‎ ‎【考点定位】“走出去”发展战略 ‎6.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部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有 ‎①分配政策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②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③国家通过适度财政赤字扩大社会总需求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 ‎【考点定位】财政赤字 ‎【易错点拨】对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要考虑量上的差别。略有赤字,应当视为平衡或者基本平衡。如果财政赤字出现了比较大的数额,那就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某国执行负利率政策,并未有效刺激消费需求的回升,物价水平不升反降。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存款负利率-存款人利息收益缩水-居民消费需求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②存款负利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减少-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生产性消费减少 ‎③存款负利率-投资股票增多-社会投资增加-生活性消费需求减少 ‎④存款负利率-货币流通速度放缓-市场流通货币减少-消费需求减少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 ‎【考点定位】货币政策 ‎【易混比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两者在调控对象、执行部门等方面是不同的。‎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例如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价格手段(降息/加息)或者数量手段(提高/降低准备金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相关政府部门(如中国的财政部、发改委等)通过调节税率或者提高/降低政府开支(例如建设公共设施)等影响宏观需求或供给的政策。‎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回答8-9题。‎ ‎8.《意见》提出,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健全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科技成果转化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现金和股权、期权奖励办法。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①缩小企业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刺激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职业技能 ‎③发挥分配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激励作用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意见》指出,鼓励先行先试,定期总结试点经验,重点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政策措施。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没有矛盾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③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矛盾普遍性之中包含着特殊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8.C 9.A ‎【解析】‎ ‎8.我国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让员工持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职业技能,发挥分配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激励作用。故②③入选。①选项错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收入差距。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C。‎ ‎9.先试点再推广,这一做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即从特殊性中找寻到共性的原理,再把共性的原理推广到其他具体地方,因为不包含共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故A入选。②④表述错误。本题选A。‎ ‎【考点定位】我国的分配制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名师点睛】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一般情况下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资本、房屋等获得的收入为财产性收入;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10.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要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②应理性行使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④要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考点定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1.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加快,广大公众的政治素养也日益成熟。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对信息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促使这一现代民主政治的方式更科学、更完善。这说明 ‎①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政府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 ‎③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④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题目中,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公众的政治素养也日益成熟,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审慎行使权力,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只有政府与公民实现了良性互动才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故C选项入选。①③选项表述明显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 ‎【考点定位】政府权力的行使 ‎【解题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的一般思路: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②审主体,明确要选的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一步明确题意、主体、范围。‎ 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的选项。‎ 排除:凡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就排除,即第一次排除。如果通过第一排除后,只剩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则为应选选项。如果剩2个以上的选项,则要进入第二次排除,即择优。‎ 择优:在第一次排除后,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其中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意、范围、主体) 的选项选出来作为应选选项。‎ ‎12.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对此,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④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考点定位】政府工作的原则 ‎【名师点睛】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体现 ‎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 ‎ 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损害群众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 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 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 ‎13.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把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以列表清单的形式公之于众,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②政府决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③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④发扬民主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 ‎【考点定位】政务公开 ‎【知识拓展】全面认识政务公开 ‎(1)从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角度看:政务公开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并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 ‎(2)从政府的宗旨、原则角度看:政务公开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3)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角度看: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 ‎(4)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和体现,意义重大,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5)从公民权利角度看:政务公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4.为了能够提交出关于老区社会经济发展更贴近实际、更“接地气”的建议,也为了更好地将老区干部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某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到老区进行调研,就基层医疗改革、教育公平和精准扶贫等热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题目中,某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到老区进行调研以便将老区干部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说明了人大代表必须要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也是其职责所在,也说明了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行使国家行政权利”表述错误。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本题选B。‎ ‎【考点定位】人大代表的职责 ‎15.2016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会议指出,金砖国家崛起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需求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大国发展新路,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 ‎①促成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②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④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力军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 ‎【考点定位】世界多极化 ‎【名师点睛】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2)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党的十八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推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G20杭州峰会上提出以创新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等,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这表明 ‎①我国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②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携手各国共同发展④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出发点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考点定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名师点睛】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家力量,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1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惟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 ‎①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 ‎③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解析】题目中讲虽然时光消逝,但是优秀的文化却没有退却,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本题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对人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乡村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上面往往附着了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记录着沧海桑田,见证着物是人非。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乡村老地名正已惊人的速度消失。保护乡村老地名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②老地名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③老地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④老地名对守护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意义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 ‎【考点定位】文化遗产 ‎【易混比较】正确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 ‎(1)二者内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 ‎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2)二者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不同 ‎ ①‎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民族成员间团结,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凝聚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 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联系:如果民族节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予以保护,则它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0月29日,在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阳明学专家者共同探讨了阳明心学当代价值。回答19-20题。‎ ‎19.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该观点 ‎①认为人的行为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把绝对理念看作人体的主宰 ‎③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认为心主宰着人的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精髓,上述观点 ‎①强调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②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强调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④认为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B20.A ‎【解析】‎ ‎【考点定位】唯心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1.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③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题目中,我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而且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①入选。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强调了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故②入选。③④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本题选A。‎ ‎【考点定位】真理观 ‎【名师点睛】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2.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④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考点定位】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名师点睛】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 ‎23.我国古人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古人的义利观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④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考点定位】矛盾双方的转化 ‎【名师点睛】矛盾双方为什么会转化,怎样转化?‎ ‎(1)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对立面看作是生动的、可变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东西,而不能把它们当作凝固的、僵化的东西。‎ ‎(2)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果构不成矛盾的双方,不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转化”的“桥梁”就搭不起来,也就谈不上转化。‎ ‎(3)但是,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内部条件,也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外部条件。这个条件应有利于矛盾双方的斗争,通过斗争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否则转化就不能实现。‎ ‎(4)正确理解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把握矛盾转化的规律,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划清界限,同否认矛盾转化要有一定条件的诡辩论划清界限,同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就能在实践中促进事物的转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24.右图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④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矛盾双方的转化 ‎【方法技巧】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和国家要求,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材料一 2016年国家着力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破除垄断、促进开放,提升行业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材料二 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着力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9分)‎ ‎【答案】(1)1.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有利于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有利于国有企业面向市场生产经营,提供有效供给,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4.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5.有利于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6.有利于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增强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每点3分,共9分) ‎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材料中,针对加强国有企业的党的建设方面是这样阐述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说明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增强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考点定位】国有企业的地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市场秩序、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 ‎【方法技巧】意义类解答题的解题方法:‎ ‎(1)回归教材法。‎ 回归教材法即主要根据课本基础知识(直接的、间接地)来解答题目的设问。课本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命题者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学生相应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回归教材应该是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意义类高考题也不例外。看到一个意义类题目,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教材上关于本题目的内容有哪些?有些意义类题目本身在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些意义类题目教材上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学生也能从教材有关基础知识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材料分析法 材料分析法,也称内容分析法,即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反映的方面作出对应分析。意义类高考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设置问题的,而背景材料呈现的事件、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往往又蕴含着有关要求学生分析的“意义”的丰富信息。因此,材料分析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3)角度分析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措施或同一套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能发现其独特的意义与特有的影响来。因此,找准角度也就成了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切入口: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哪些意义?从那个角度看,又具有哪些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意义类题目,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找准角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4)明确对象法 ‎(5)范围分析法 范围分析法是解答意义类试题的常用方法。意义类试题总是通过背景材料呈现事件、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其所起的作用或带来的影响也往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因此,在解答意义类题目时可结合具体的范围来进行分析。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内容(或知识)范围,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经济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综合国力,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等。对企业生产意义如:正确的经营战略、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加强经济交往、提高经济效益等。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生活质量、刺激消费、全面小康、权益保护等)、“政治”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巩固制度,健全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稳定等。对政党、政府的意义如科学发展观、中共执政地位、党群关系、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审慎用权、树立权威等)、“社会”意义有哪些(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等)、“文化”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常用语: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发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子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主要考虑“国内”意义有哪些、“国际”意义(又可分成“地区”意义和“世界”意义)有哪些。当然,有些题目可能只要求我们从某一个范围进行分析就行,而有些题目需要把两种范围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 ‎(6)性质分析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国家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目前,沿江工业发展各自为政,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对此,《纲要》提出,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由国家财政安排林业专项资金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实施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6分)‎ ‎【答案】(1)1.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界处于联系之中。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增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可持续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长江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从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正确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引导长江经济带建设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2)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布局沿江产业发展。2.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等。3.发挥财政作用,为林业生态保护和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提供物质保障。(每点2分,共6分) ‎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本题着重考察的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其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我们必须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引导长江经济带建设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考点定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宏观调控 财政的作用 ‎【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1)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10分)‎ ‎(3)“言为心声”请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就弘扬中国精神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4分)‎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使文艺创作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文艺市场存在的种种怪像。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扫除文艺创作中的颓废萎靡之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每点2分,共10分。考生如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凸显文艺灵魂,打造文艺精品。坚守民族魂,增强创造力。(每点2分,共4分。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 (2)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文艺创作的过程属于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要彰显中国精神必须要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其次,材料中“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说明了文艺创作要彰显中国精神还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材料中“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体现出了文艺创作要彰显中国精神要体现时代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3)本题要求考生就弘扬中国精神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考点定位】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易混比较】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根基、渊源。‎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3)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 ‎(4)文化创新的渊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