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蚌埠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历史地落 到韩愈的肩上。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帝王之 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 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但效果极差,嗣响无 闻,终于失败。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 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 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是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 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而不顾(柳冕《谢杜 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但谩骂攻不倒骈文。韩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 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他虽 自称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他对六朝文学是熟 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王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他自己的文章如《进 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 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夫虽知之 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韩愈则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 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古至今,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了人们,骈 文就很难与它争锋了。韩文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与骈文相比较,创造了 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成败至关重要。韩文之所谓“古”,并非 真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体制;恰恰相反,他是“惟陈言之务去”,提倡“能自树立不因循” 的创造,要求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改古语为今言,创造出比较接近当时口语、适时通 用的文学语言,为“古文”形象地反映生活创造条件。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是为文 学革新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韩愈能把先秦 两汉那种堂皇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 - 2 - 喜爱的日常杂文,极富艺术魅力。一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不平则鸣。这样, 韩文就具有了充实的内容。如《送孟东野序》,以为文学是“物”(自然与社会)使之鸣的结 果;文学反映的是“不平则鸣”之“物”,所以韩文言之有物,现实性斗争性很强。 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 八代之衰”的称号。 (摘编自蒋凡《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能“文起八代之衰”。 B. 韩愈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既否定也借鉴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C. 古文运动的语言复古,并非要以先秦两汉的体制为本,而是改古语为今言。 D.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能够匠心独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韩愈与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差异。 B. 文章从三方面人手指出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 D. 文章在论证韩文的创新精神时,从语言的通用和内容的有物两方面展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用行政强制提倡“古文”效果极差,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 B. 倡导“古文”时,古文运动倡导者高水平的实践比高水平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C.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 D. 《送孟东野序》反映了“不平则鸣”之“物”,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 能‘文起八代之衰’”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 担会历史地落到韩愈的肩上,韩愈承担了历史重任。故选 A。 - 3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 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C 项,“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说 的是韩愈承担起“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的原因。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 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项,“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说法绝对,原 文只是说“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 功过是非。┄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 创造了条件”,没有刻意去这样做。C 项“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 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理解错误,判断绝对,有变成了无。原文是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 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是说没有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践,还是实践了的。 D 项,“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强加因果,原文说“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 不平则鸣。这样,韩文就具有了充实的内容”,选项正好因果颠倒。故选 B。 【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 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 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 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 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 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 4 -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 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 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 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 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 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 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 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 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 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 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 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 正在以每年 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 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 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 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 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 - 5 - 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 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 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 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 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 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 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 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 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 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 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 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 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 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 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 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 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 6 - C. 实践表明,必须通过立法手段来推进垃圾分类,从而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D. 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内容范围更大。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 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6.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 则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 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②企业方面:以循环 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 平,推进垃圾 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政府方面:制定垃圾 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 法对垃圾投放行 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 项,“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笔可观的财富”,表述绝对, 原文说“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可见选项偷换了概念,“城 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文中说“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 富”,可见,只是从“再生资源的角度而言”,才有可能成为“财富”,有些垃圾是不可回 收的废弃物。 B 项,“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表述 绝对,原文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 政府”,但并不是说工作模式是错误的;“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 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可见程度表述过重,只是 说一般居民欠缺“广大农村居……淡漠”。 - 7 - C 项,正确。 D 项,“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表述不当,原文结尾段说“垃 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 类立法的行列中来”,可见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 ,并非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 将更大,而是说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迫切性、强制性。 故选 C。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 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 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B 项,“可以杜绝城市污染”,表述绝对,原文说“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 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可见并非杜绝,而是“降低,减少,更好地保护”。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 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第一方面公众。相关的信息在材料一的第 2、3、4 段,给定的是公众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 正面提出举措即是答案。比如“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答案“提高环 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而不 愿执行”,得出答案“愿意付出”;“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 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得出答案“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民 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 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 望转为积极配合时”,得出答案“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 放”。 第二方面企业。信息源在材料二“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得出答案 点“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从“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 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提炼 出“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从 - 8 - “例……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大方面政府。结合材料三的倒数第 2 自然段得出“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业政策、投资及财 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结合材料一的第 2 自然段“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 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得出“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 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结合“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 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 漠”,得出“对全社会加强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 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 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 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 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 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提个要求 ①柱子大名王铁柱。柱子躺在床上想心事。他几次想再去猪舍看看,可是由心里翻上来 的惆怅,压得他翻不动身子。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 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柱子明天就要离开现 役部队,一直有件烦恼事压在心头。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 求,不管是排长来还是班长来,自己一定要说出口。 ②床铺上靠着墙的是一拉溜的书,整整齐齐四十八本,那是排长送的,书边都翻翘着, 却没有一粒灰尘,除了照看猪,就是这四十八本书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黑夜。起初,初中毕 业的柱子哪看得懂呀,每次排长来都要抽查学习成果。起初柱子并不理会,放猪不丢猪也就 行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认识它,它也不理会我。排长那可不干,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后来 - 9 - 亲自下了命令,每个月定出一定的阅读量,每次来还带来试卷,现场答卷,现场阅卷。答错 的题,排长就耐心地讲,一次竟然讲到了深夜。柱子心里不舒服,排长这不是有病吗?《政 治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书让柱子头疼。直到知道那次排长深夜回连部摔进了水沟里,断了 腿,柱子才渐渐地化解了心头的怨气。渐渐地,柱子喜欢上了读书。工作之余,柱子总是偷 跑到四十里地之外的书店买一些家畜养殖和防病的书。第二年,部队给养殖场配了图书架和 二百多本图书,这可让柱子乐开了花。这养殖场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当兵的养着五百头猪。 其他人等不到母猪怀胎下崽就溜了。养殖场就在离连部四十里外的山坳里,每天臭烘烘的, 谁愿意干这养猪的活?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 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 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 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 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 ③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天像破了一道口子,雨 水倾倒下来,平时乖乖听话的猪,受了惊吓,四处乱窜。虽然只有五十头猪和他出来放风, 雨水、汗水拼命地往下淌,好不容易赶到了小路上,瓢泼的雨水打在脸上使人睁不开眼,柱 子还是拼命地清点数目。少了一头,看着猪们顺着路往回跑,他放心地折回去寻找那头丢了 的猪。放猪的地方是一处浅滩,绿油油的野草早已经被浑浊的雨水淹没。突然,恍惚看见水 中露出的一个猪头,他扑到水中,水流不急,他用身子顶着猪的屁股,慢慢地向岸边游。水 不是很深,但呛了水的猪好像蒙了,乖乖地听他的话,这是柱子没有想到的。事情进行得好 像非常顺利,就在接近浅滩露出的石头的时候,猪猛地甩动了身子,柱子没有提防,重重地 摔倒在一旁的石头上,随之腰咔嚓一声。等他醒来时,那头猪就站在那里,好像犯了错似的, 人畜同理,它也许知道是柱子救了它的命。柱子整个身子不能动弹,雨水铺天盖地,突然远 处传来战友的呼唤,那头猪伸长了肥嘟嘟的脖子,张开大嘴大吼,吼声刺破雨幕,在山间回 荡。柱子还是第一次听见比去屠宰场的哀嚎还响亮的猪叫声,就是那声猪叫,救了柱子。 ④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 锻炼了意志。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 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 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 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 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想着想着,柱子自己偷着乐了, - 10 - 想到这里仿佛才是自己四年当兵生活的最大乐趣。 ⑤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 喉里。“铁柱同志,就要离队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排长谦和地说。柱子欲言又止,“我 是有……”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 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伸出双臂将铁 柱紧紧地揽在怀里,眼里充盈着泪水,喃喃地说:“铁柱同志辛苦了,四年时间里养猪场来 来走走五十六名战士,你是唯一一个坚守下来的。”柱子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排长的肩头,排 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 ⑥霞光万丈,雨后的青山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仿佛泼墨山水画。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 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 ⑦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 (摘自李晓楠同名作品,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不仅表现了柱子因思念父母 而流泪,也表现了他为养殖场着想的顾全大局意识。 B. 对留在养殖场当一名猪倌,柱子有过动摇,但朴实的他始终没有提出调离,工作中渐渐收 获的成就感,让他在即将离开现役部队时感到失落。 C. 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描写,语言富有表现力,如“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 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展现了军人养猪的独特场景。 D. 排长送书和督促、检查、辅导柱子读书的情节,既表现了排长有远见,关心士兵的成长, 又生动地体现了排长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8. 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 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 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7. A 8. ①交代了环境特点,为故事提供背景。 ②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前两处以“雨”引发回忆,展示柱子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历程; 后两处以“霞”渲染气 氛,揭示小说的美好结局,突出柱子在排长的帮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成 才。 ③烘托人 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两前处的“雨”展现了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使柱子的成长更 真 实可感,使柱子形象更立体动人;后两处的“霞”,烘托出柱子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暗示 - 11 - 主人 公前途一片光明,完成了对柱子通过努力和坚守岗位成才的形象塑造,也讴歌了战友情 深。 9. 示例(1):一份书面表扬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小说开头写道柱子 不敢告诉家人他在部队养猪的事实,是他对自己工作不自信的表现,写他清楚地记得排长和 班长口头表扬的次数,是柱子渴望得到部队肯定的表现;以此为结尾,回应了柱子内心的渴 望,与前面的情节相响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不自信的柱子, 从渴望得到军人荣誉的柱子,到柱子获得部队的嘉奖令;以此为结尾,为柱子作为普通一兵 奋斗成长的历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功塑造了普通一兵在部队茁壮成长的形象。③深化小 说主题。不少人动摇,离开了部队养猪场,但柱子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绩;以此为结尾, 进一步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歌颂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一兵的深刻影响,深化了 小说主题。 示例(2):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理由:①与前文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小 说开头写道柱子“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以此为结尾,前后照应。②完成对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握钢枪”是柱子心中真正的军人的形象,以此为结尾,充分展现了柱 子作为军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深化小说主题。小说讴歌了以柱子为代表的部队 中的普通一兵,讴歌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此为结尾,升华了小说主题。示例(3):得 到一封特长推荐信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完整。小说叙述了柱子从开始不愿养猪, 后来慢慢爱上养猪,到最后养猪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以此为 结尾,是对柱子养猪成绩的一个总结,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柱子从开始没敢给家里说,怕爹骂“没出息”,到后来岗位成才,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位专 业人才,以此为结尾,完成了在本职岗位成材,在部队成长的现代军人形象。③深化小说主 题。小说歌颂了在平凡岗位成材的普通英雄,讴歌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一兵成长的助力以此 为结尾,突显了对柱子成才的肯定,集中表现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主题,升华了对部队助 力士兵成长的主题价值。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既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错误。结合“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 - 12 - 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 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 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 下”可知,柱子当兵几年一直养猪,感觉自己没出息,不敢告诉父母,并非因为思念父母而 流泪。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语句内容及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 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找到语句对应位置,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结合“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 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分析,前两处以 “雨”引发回忆,展示柱子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历程,使柱子的形象更立体动人。结合 “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 里”“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解放 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 苦”“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忽然,他笑了, 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分析,后两处以“霞”渲染气氛,揭示小说的美好结 局,烘托出柱子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暗示主人公前途一片光明。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 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 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 说明理由”,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立足文本,用文中的 事例进行说明。 如要求是“一份书面表扬”。可以结合“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 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 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 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 - 13 - 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等分析,开头 写道柱子不敢告诉家人他在部队养猪的事实,写他清楚地记得排长和班长口头表扬的次数, 是柱子渴望得到部队肯定的表现,为柱子作为普通一兵奋斗成长的历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进一步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 如要求是“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结合“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 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 还是猪倌”分析,“手握钢枪”是柱子心中真正的军人的形象,以此为结尾,充分展现了柱 子作为军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如要求是“得到一封特长推荐信”。结合“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 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 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 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分析,是对柱子养猪成绩的一个总结,歌颂了在平凡 岗位成材的普通英雄,突显了对柱子成才的肯定。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 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 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二)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 14 - 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 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 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 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 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 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 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 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 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 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 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氓隶.之人 隶:隶属 B.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C. 专欲擅.权 擅:擅长 D. 贾生数.上疏 数:屡次 11. 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B.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C.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D.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2.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5 - A. 贾谊论述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灭亡时,笔墨侧重于前者,欲扬而先抑,先极言陈涉各方面之 不足, 最后展现出人意料之结局,起义星火燎原,迅速颠覆秦王朝。 B. 贾谊分析秦亡原因时,先承认秦朝优势仍在,接着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之众进行对比论证, 突出 二者之悬殊,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异势的论点。 C. 贾谊忠于朝廷,积极献言改革。他认为汉朝现在天下太平,时机成熟,应进行历法、服饰、 官职等法令改革,文帝听了很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中就升至太中大夫。 D. 贾谊忠言进谏,文帝并未采纳。文帝重新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认为此举会招 致祸 患;有诸侯封地接连数郡,贾谊多次谏言,认为应予逐渐削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陈涉)带领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 帜, 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从。 (2)皇上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形。 到半 夜,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 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 A 项,隶,隶属,错误,“隶”在这里是“对劳动人民的贬称”的意思; B 项,序,顺序,错误,“序”在这里是“名词做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 C 项,擅,擅长,错误,“擅”在这里是“独揽,占有”的意思; D 项,正确。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译文: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 - 16 - 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 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根据语法,“贾生”应为“不见”的宾语,排除 B 和 D;“居顷之”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状语, “梁怀王太傅”是官职名,这两处中间都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曲解文意,“文帝听了很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中就升至太中大夫”错,从原文第 一段的文尾和第二段的开头可知,文帝的这个举动是在贾谊献言之前,而不是以后。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将,带领;数,几;云、响,两个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动词,背 着;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因,因为;本,本源;具,详细;因,于是;所以……的原因;状,情况。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 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 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 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 - 17 - 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一)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 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 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 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 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 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 前无异。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 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陈涉行 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 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 壤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 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 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 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二)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 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 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 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 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 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 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 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 18 -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 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 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 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 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 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 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 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担任长沙王 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 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 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 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 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 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 的势力。文帝不听。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 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①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百年:指代一生。②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③征西:指与西边吐 蕃之间的战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 - 19 - 所思来抒发情感。 B. 首联“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便直言的态度;“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局势如下棋 一样,不甚明朗。 C. 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颈联用了互文和比喻手法,叙写战争情势和国家时局。 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高度统一。 D. 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情景交融;写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15.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不胜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4. C 15. ①一悲: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衰;②二悲:外患严 重,关河动荡;③三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 之思。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 项,“颈联用了比喻手法”错。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 “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 “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 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从中可 以看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 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 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 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 喻贴切而形象。“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 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首联的“悲”写出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 - 20 - 衰,而且外患严重,山河动荡。 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颔联的“悲” 写出了自己远走他乡,为国忧思。 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 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直北”、“征西”互文,“金 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 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颈联的“悲”写出了山河危机。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 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蘷州 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 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尾 联的“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三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有一处用 “____________”的表情变化,来凸显蜀道之“难”。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紧接着作者举出与蚯蚓 相反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 之盛。 (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直接描述。 【答案】 (1). 使人听此凋朱颜 (2). 蟹六跪而二螯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21 - (4). 用心躁也 (5). 舳舻千里 (6). 旌旗蔽空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题难写的字词有“凋”“螯”“鳝”“舳 舻”“旌”“蔽”等,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_______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 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_______,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 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 以致墨块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_______。 墨,松烟的精灵,(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 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指陈_______,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 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 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散文选刊》,原标题为《虹关何处落徽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花八门 耳鬓厮磨 无人问津 言之凿凿 B. 光怪陆离 休戚相关 不了了之 千真万确 C. 五花八门 休戚相关 无人问津 千真万确 D. 光怪陆离 耳鬓厮磨 不了了之 言之凿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被束之高阁。 B. 墨块被束之高阁,书写更是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 - 22 - C.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D. 书写不仅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 字的博大精深。 B.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 氲香气里得到传承。 C.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它千百年来忠 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 D.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 字的博大精深。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 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 境不同。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 形容事物离奇。这里强调繁多,宜用“五花八门”,排除 B、D 项;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利害相关。这里更强调亲密相处,用“耳鬓厮磨”,排除 C 项。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 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这里指无人尝试,用“无人问津”; “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真实。这里指说 话者非常肯定,用“言之凿凿”。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 - 23 -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 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 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 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考生作答 本题时可以看原句有什么语病。 原句“以致墨块束之高阁”错误,前后是递进关系,这里强加因果,“墨块束之高阁”主客 体错误,应是“墨块被束之高阁”,再看哪个选项改对了就选哪个,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 有语病的选项。 A 项,强加因果; B 项,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应当调换顺序; D 项,主语不一致,关联词“不仅”要放到“书写”前面或删掉。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 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运用排除 法。 按照逻辑关系,应先说履行职责,再说站成什么姿势,再说传承精神,排除 A C 项;B 项偷换 主语,前句的主语是“墨”,本句变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故选 D。 【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 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 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 - 24 - 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 心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 15 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 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 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 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据报道,由于大脑不停思考,一些国际象棋顶尖选手在比赛时消耗的热量可多达 6000 卡路里。 于是,有些人突发奇想: ①_________?但事实上,大部分大脑的能量都是由“暗地里”进 行的那些活动耗费的,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大脑仍要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支持神经网络处 于在线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思考还是发呆,②_________。最关键的是,大脑能量来源单一, 只消耗葡萄糖,用脑强度越大,③_______,而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有饥饿感, 食欲上升,总想吃东西。所以,减肥还得靠体育运动,而不是坐在家里苦思冥想。 【答案】 (1). 是不是勤动脑就能减肥呢 (2). 大脑耗能的差别不大 (3). 消耗的 葡萄糖就越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 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 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 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大脑消耗热量的情况。第一空,根据“有些人突发奇想”可知,此处是有 关大脑消耗热量产生的新奇想法,以问题形式表述,通读文段,“所以,减肥还得靠体育运 动,而不是坐在家里苦思冥想”是最后的结论,由结论反推问题,可知此处应填“勤动脑就 - 25 - 能减肥”一类的问题;第二空,根据“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大脑仍要消耗大量能量用于 支持神经网络处于在线状态”可知,“思考还是发呆”对大脑耗能能量的影响不大,推知此 处应填“大脑耗能的差别不大”;第三空,根据“大脑能量来源单一,只消耗葡萄糖”可知, “用脑强度”与“消耗的葡萄糖”的关系,推知此处应填“消耗的葡萄糖就越多”。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胖五”,是中国最大推力的大型运载火箭,具备 近地轨道 25 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14 吨级的运载能力。2019 年 12 月 27 日“胖五”在文 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胖五”的第三次发射,本 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未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中国载人空间站等重大航天任务的发射都将由“胖五”承担。 【答案】①“胖五”是中国最大推力的大型运载火箭。②第三次的发射取得成功。③意味着 我国具备了探索更远深空的能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 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这是一段新闻报道,话题对象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即“胖五”。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主要 信息是“是中国最大推力的大型运载火箭”;第二句话主要信息是“胖五”发射成功;第三 句话主要信息是“这是‘胖五’的第三次发射,本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将航天器 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据此按照字数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春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人广受赞誉,甚至成为年轻人的新偶像。有 “逆风而行”的钟南山院士,有迎难而上的李兰娟院士,有《战狼》中女医生原型、中国工 程院陈薇院士,还有许许多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普通而平凡的护士、警察、社区人员和志愿 者…… 这场疫情,锤炼着时代的偶像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榜样 和偶像?请结合材料含义,谈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主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 于 800 字。 - 26 - 【答案】【范文】 心中的时代偶像 时代的陀螺飞速转动,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经 历时间的淬炼,散发出属于一个时代的灼灼光芒,那就是对偶像的崇拜与敬仰。 一个时代的原貌,总是众生喧哗而又面目模糊。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份火种来划破长空, 照亮迷途。他们是黑暗道路的点灯人,是探索未知的先行者,他们是时代的偶像。让思绪随 着演讲者的声音溯回历史——那个时代,艰苦奋斗,让铁人王进喜的闪光,明亮了无数人精 神中的浩浩心火;那个时代,奋斗中的一剪背影,让“当代保尔”张海迪的微光,荡开了无 数人迷茫的雾霭…… 还有数不尽的时代,数不尽的偶像,他们的一次次闪光,对于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来 说,都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常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偶像? 才发觉,是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理想,是肩负的责任让他们成了时代的脊梁,原 来是时代的刀刃雕刻出了偶像最生动的模样。 属于 21 世纪的你我,必会难忘这 20 年间时代给予的馈赠与发出的挑战。2003 年的非典, 他身着白衣,心有锦缎,2020 年的新冠,他最美逆行,奔赴战场:他是我们毕生敬仰的偶像 钟南山院士。17 年的时间,社会的齿轮高速运转,世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当责 任再次落在他身上,时代再次迫切的需要他时,他依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我们称他为偶 像,是因为在他身上闪烁着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是因为他的负重前行庇护了你我的岁月 静好。 在这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之下,不忘初心的精神,缔造了每一个或伟大或平凡的偶像。 是为武汉捐赠两百吨大米的袁隆平,是坦言一包方便面也可以公示的韩红。他们用自己的言 行去诠释着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模样,用手中的画笔为社会涂上一抹众人期望的色彩。 在 2020 年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第一线上,我们惊喜地看见许多 90 后的身影。他们勇敢 地接过使命的接力棒,无比坚定,眼中饱含泪水的说道:“17 年前我们被全社会保护着长大, 如今换做我们来捍卫大家。”蓦地惊叹,这便是偶像的力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走出演讲者为我们搭建的群星璀璨的历史舞台,走向属于你我的早已波澜起伏的内心世 界,原来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 一种力量让我们锐不可挡奔向远方,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返还原乡,那是心中偶像源 源不断输送的能量。 - 27 - 此刻,我想:偶像从不是专属于聚光灯下的产物,他们只是举起自己的炬火,照亮天地 一方,予人无尽希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 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 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 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 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 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 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 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句话。展示科学家、 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在疫情中的表现——逆风而行,迎难而上,广受赞誉。然后引出思 考的内容,这场疫情,锤炼着时代的偶像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我们 真正的榜样和偶像?从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话题中心词“偶像 观”,一是职业,与之相应的内容有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据此可以总结出: 疫情检验着职业的成色,也锤炼着时代的偶像观。学生可以根据当下价值观的多元,思考何 为真正偶像,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立意】偶像力量伴我成长;偶像勾画出新时代模样;让偶像成为我们青春的模样;擦亮道 德星空 树起时代标杆;偶像引路 青春正好;崇仰偶像精神 点亮人生之路;在实干和奉献中 向偶像致敬;实干兴邦 奉献担当。 【结构】首段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内核——对偶像的崇拜与敬仰。然后回溯历史,找寻 各个时代的偶像——铁人王进喜的闪光,张海迪的微光。由此引发思考,思考这些人成为偶 像的原因——责任。接着描述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的偶像——钟南山、袁隆平事迹、韩红。 最后总结全文——偶像从不是专属于聚光灯下的产物,他们只是举起自己的炬火,照亮天地 一方,予人无尽希望。 【素材】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 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 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 28 -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党历来英雄辈出, 这是我们党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和政治品格,翻开我们党的历史长卷,在革命战争年代,那 是一段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甘于流血牺牲、敢于冒着枪林弹雨高呼“前进!” 的光辉英雄史诗;在和平年代,那是一段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甘于无私奉献、 甘于平凡,于“无声处起惊雷”的英雄长歌。重温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能激荡起你的满腔 热血,又总能让你禁不住热泪盈眶,总能让你感受到厚重万斤的历史担当,也总能让你感受 到那润物无声的历史温度。 3.英雄从来都不曾远离,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犹如那夜空中最亮的星,始终闪烁着光辉 指引着我们前行;英雄从来都不会过时,犹如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流逝的时光只会将那光芒 擦得更加耀眼;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无 需苦苦寻觅,只要你抬头就能看见,可能是他或者她,也可能是你或者是我。 4. 当疫情的阴霾,笼罩在中华民族的上空,我们的广大一线工作者,仍然义无反顾地,奋战 在前线,与病魔正面交锋; 他们,如同茫茫夜空中那颗闪亮的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不再孤单,充满温暖和 希望。 他们,也燃起了我们与病魔战斗的热情与信心,让我们坚信,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 你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是疫情一线的逆行者,更是最可爱的人!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 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 - 29 - 力,不要画蛇添足。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