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学案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18世纪)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做了重要的准备。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开始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奏。 1.政治上: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3.思想文化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政治: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过程: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18世纪前期,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基本特点: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1)确立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基本内容: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具有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特点;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3)基本原则:分权制衡;主权在民;联邦制;共和制。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15世纪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国家出现“寻金热”;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2)过程: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 (1)概况 ①荷兰: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通过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在美洲、非洲、亚洲广占殖民地。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成为“海上马车夫”。 ②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影响:为欧洲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思想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1.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2)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时间:16世纪。 (2)性质:西欧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3)影响: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要求科学、自由和平等。 (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经典力学体系 (1)奠基: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其中运动三大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考向一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论点1 从不同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的特征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新航路开辟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逐步向近代社会过渡。 (4)从中西关系看:这一时期中西贸易频繁,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广受欢迎,白银不断流入中国,但没有转化为资本,中国总体上处在传统社会的衰落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 论点2 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对欧美:攫取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率先迈入文明时代。(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2)对亚非拉: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当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明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3)对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与交往,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全球史观) 论点3 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不同特点 (1)工业革命前 ①主要目的: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②主要方式:抢占殖民地、武力抢劫、欺诈式贸易、贩卖黑奴等。 ③侵略重点:在美洲和非洲。 (2)工业革命后 ①主要目的: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②主要方式:利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进行侵略和掠夺。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 ③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 唯物史观: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部掠夺和侵略史。 命题点1: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2019·全国Ⅰ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关联主干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寻找题眼 葡萄牙和西班牙为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对拉美国家进行了落后生产方式的移植,成为拉美落后的历史根源 错点诊断 当时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都奴役掠夺土著居民;拉美并不是最早被殖民的地区;北美同样有非洲和欧洲移民 D 命题点2:殖民扩张的手段 2.(2018·全国Ⅱ卷,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关联主干 殖民扩张时期的黑奴贸易 寻找题眼 注意坐标图反映的奴隶贸易数量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错点诊断 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最终确立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奴隶贸易不是导致“日不落帝国”产生的原因;“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在材料中的依据不足 A 1.(视角1: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上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 ) A.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B.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 D.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全球史观要求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世界不断由孤立走向统一整体,故选A项。材料探究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是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排除C、D两项。 答案 A 2.(视角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时间 地区 1400 1500 1600 1700 1750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世界总计 373 446 486 671 749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解析 据材料“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可知是人口的变化,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引发各地区人口的变化,故选D项。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A项错误;中国明清之际,封建经济高度繁荣,人口迅速增长,B项错误;奴隶贸易主要是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会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C项错误。 答案 D 3.(视角3: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解析 据材料“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可知 17世纪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故选A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二 英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创新 论点1 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确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民主不断下移。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论点2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三个转移” (1)表现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颁布前,议会主要是限制国王征税权,颁布后议会有了立法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以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为标志。“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8世纪中叶,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但国王还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权力。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以议会改革为标志。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与新兴工业城市代表进入议会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38年《人民宪章》正式公布了实现普选权的要求。 (2)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最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避免了社会的分裂;与启蒙运动互相促进,推进了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论点3 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衡”原则与1787年宪法的“妥协性” (1)“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 ①从联邦政府的设计上来看,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授予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形成了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专制政体出现的可能性。 ②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来看,实行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权力,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③美国的两党政治也是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表现,两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防止了独裁政权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代表社会的上层,众议院代表社会的下层,两者相互牵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是分权制衡原则在立法领域的表现。 (2)1787年宪法的“妥协性”表现 ①中央与地方的妥协: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大州和小州矛盾利益的妥协: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 ③南北方关系的妥协: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白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也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论点4 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比较 (1)背景 ①《独立宣言》是在独立战争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和一系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787年宪法则是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为建设新国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独立宣言》目的在于反对殖民统治,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②1787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并稳定社会秩序。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3)内容 ①《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 ②1787年宪法确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是一大进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的经济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命题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016·全国Ⅰ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关联主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演变 寻找题眼 从议会内两个党派之争思考英国国王安妮女王即位后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反映的本质 错点诊断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内阁制度1721年后才逐步形成;《权利法案》并没有遭到破坏 B 命题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演变趋势 2.(2015·全国Ⅱ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关联主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寻找题眼 根据材料信息中认识国王与内阁之间的关系,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 错点诊断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不符合史实;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 D 命题点3:美国代议制政体的特点 3.(2017·全国Ⅱ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关联主干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代议制运作方式 寻找题眼 从总统将内阁成员免职角度,理解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任免内阁成员的权力 错点诊断 总统对内阁成员行使免职权,总统的行政权并未因此扩大;美国总统组阁,总统与内阁成员权力分明;材料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 C 1.(视角1:英国代议制确立的特点)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 C.政府的立法作用增强 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解析 材料“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说明民主政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民主进程充满曲折艰难,故选D项。材料说明议会享有立法权,对王权构成了一定的限制,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B项错误;政府享有行政权,C项错误。 答案 D 2.(视角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 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居主导地位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议会……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 000人”,可知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与国王间的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排除D项。 答案 A 3.(视角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的理念思想”。这种“立体分权”理念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 ) A.构建中央政府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B.规定司法权应该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C.确立三权间互相独立、监督的原则 D.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间实行联邦制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纵向“立体分权”的观念,而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纵向分权,属于“立体分权”,故选D项。中央政府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属于横向分权,并非“立体分权”,A、C两项错误;B项司法权独立属于横向分权,并非“立体分权”,B项错误。 答案 D 4.(视角4: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的特点)在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过程中,富兰克林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要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材料旨在强调( ) A.制宪会议困难重重 B.权力的争取需要妥协 C.极力捍卫自身权利 D.高度尊重他人的权力 解析 据材料“通常匠人就要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可知喻指政治体制构建中的妥协,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制宪会议有目标、有思路,排除A项;极力捍卫自身权利与“两头分别去掉一些”相悖,排除C项;“两头分别去掉一些”体现的是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妥协,为别人也是为自身,排除D项。 答案 B 考向三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论点1 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 2)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论点2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1787年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论点3 启蒙思想、《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之间的关系 (1)联系: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1787年宪法核心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而这些都是启蒙思想。 (2)区别: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都是“原则民主”,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加以赞美;1787年宪法是“程序民主”,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予以认同。具体如下: ①启蒙思想:强调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其中阐述了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也阐述了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等。 ③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违背了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关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命题点1:文艺复兴的背景 1.(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关联主干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寻找题眼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理解经济发展对人文主义兴起的影响 错点诊断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到16世纪;此时教会权威在逐渐削弱;宗教改革是在16、17世纪,13世纪后半期新教理论还没有形成 A 命题点2:英国宗教改革的目的 2.(2019·全国Ⅲ卷,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关联主干 欧洲的宗教改革 寻找题眼 根据材料“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等,理解说明其本质目的 错点诊断 材料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信仰自由”;16世纪时,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 C 命题点3:欧洲宗教改革与文化的活跃 3.(2019·全国Ⅱ卷,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关联主干 近代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寻找题眼 15世纪欧洲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印书坊,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 错点诊断 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 A 命题点4:启蒙思想的传播 4.(2018·全国Ⅲ卷,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关联主干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传播的影响 寻找题眼 据关键信息“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思想极为活跃”,从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角度思考 错点诊断 材料主旨是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思想的变化,不是宫廷文化;当时法国专制王权强大;材料中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不代表平民,不能得出“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的结论 A 1.(视角1:文艺复兴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抨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解析 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可知强调人性和宗教原则的结合,故选C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不同,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基督教原始教义,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人文主义者更多的是批判而不是改变,排除D项。 答案 C 2.(视角2:宗教改革的影响)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注: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据此可以推知( )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以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契机,学生的专业选择在世俗专业和神学专业出现急剧变化,说明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对德国和其他国家宗教改革成果的比较,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主教在德国地位的相关提及,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世俗文化与社会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答案 C 3.(视角3:启蒙运动的特点)1620年,一群为了躲避国内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北美,他们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这项协议表明了对英王的忠顺,并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服从合法的权威。该协议( ) A.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 B.引发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爆发 C.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学说 D.构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框架 解析 据题干中“(他们)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政治团体……制定法律”,可知这项协议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故选A项。16世纪亨利八世离婚案成为英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排除B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现于18世纪,排除C项;构建美国政治制度结构框架的是1787年宪法,排除D项。 答案 A 4.(视角4: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表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 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 000 20—100 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 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 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 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据表格中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数据可知这一时期启蒙运动推动人民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欧洲科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文化水平而非科技进步,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C项。 答案 D 一、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早期欧洲社会文明的转型 【多元解读】 核心素养 解读素养 时空观念 14、15世纪至18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的准备时期,也是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历史解释 (1)经济领域: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旧贵族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准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经济的转型。 (2)政治领域:随着代议制的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成为时代潮流,推动了政治转型。 (3)文化领域: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并发展,科学思维逐渐兴起,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向近代化的转变。 (4)世界联系:相对隔绝的地区走出闭塞,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 【考题预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寻求新的经济领域。16世纪的商业革命和对美洲的探险导致了殖民地的建立,并因此引发了帝国之间的战争。商业竞 争的优势和成功需要西班牙、法国、大不列颠和荷兰这些国家成为高效的生产者和足智多谋的贸易商。结果,政府专注于国内的经济,并处处严格要求外国殖民地为自己生产利润。这对18世纪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不断地浪费自己积累起来的珍贵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所有的正式经济理论的背后都隐藏着这种财富积累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重商主义”。它逐渐成为以“世界是争夺稀有资源的竞技场”的观念为基础的结构化经济体制。因为金银和其他产品都是有限的。政府就必须用保护性关税、航运法等来管理贸易,这些规定限制了与竞争对手和国内垄断部门进行食盐和火药的交易。重商主义政客们认为,他们的经济只能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壮大。 尽管这种经济体制是17世纪发展起来,它却在18世纪更被广泛接受,因为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战争迫使每个国家更加心狠手辣。但是,在18世纪晚期,以亚当·斯密的观点为代表,对这一经济规则的批判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 ——[美]佩里·M.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经济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结合一个或多个要素加以阐述,论述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解题点拨: 1.审题:考查近现代“重商主义”经济模式形成因素或影响等。 2.解题: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代议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紧扣“经济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设置论题,注意从15-17世纪时代发展的特征,结合经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政治(代议制的确立)、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方面论证主题。 答案 示例 论题:近代西欧“重商主义”形成的时代因素(3分) 阐述:15—17世纪,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需求的经济体制——重商主义逐步兴起。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通过保护性关税等贸易限制保护国内市场,积累金银财富。(简要阐述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3分) 近代以来,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宣扬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财富,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欧强国对财富的殖民争夺。受“世界是争夺稀有资源的竞技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出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相继实行“重商主义”,发展国内经济并应对外国竞争。(运用史实说明某一或多个因素的影响,4分)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模式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到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重商主义”的形成就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多种时代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运用唯物史观针对性评价,2分) 二、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中西社会发展趋向的差异 【多元解读】 核心素养 解读素养 时空观念 15、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西欧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趋向,决定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历史解释 (1)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农耕经济繁荣且出现新气象、理学占统治地位、文学艺术发展等具有封建社会繁荣且暗藏危机的特点。 (2)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海外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主代议制确立、人文思想兴起发展等,呈现了与中国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 近代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对西方文明我们要借鉴、批判,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题预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基础之上的,它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它一方面,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保证对农民的赋役剥削;另一方面,对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 明王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改变了自宋代以来海上贸易的发展方向,打击了中国人民向海外发展的活力和进取精神……尽管明朝有的商贾已家财万贯,但整个明代商人仍是官府敲诈、勒索、鱼肉的对象。因此,工商业者在政治上的无权状态和在经济上对财富的占有显得极不相称。 材料二 西欧专制王权是在市民(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角色。为取得市民阶层的支持,一般都采取削弱和打击贵族,扶植市民阶层的措施。如英国的都铎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和鼓励制呢业、采矿冶炼业的政策法令;法国政府用分赐补助金和特权的办法扶植私营手工工场。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航海法案,限制外国航海事业在英国的发展,大力促进英国造船业和海军的发展;还组织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直接拓展航海贸易活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的工商业者获得了一定政治地位。据统计,1509年至1558年间的英国16届议会中,伦敦共派出议员36人,其中26人为商人;法国资产阶级还通过出钱买得官职参加政府机构,掌握部分行政权。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而当西欧专制君主们幡然醒悟时,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把封建专制制度送进历史的坟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文仪《14世纪中期 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发展之比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中西方封建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历史原因(忌抄袭原材料)。(14分) 解题点拨:第一小问,紧扣“中西方封建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一信息联系明朝时期对内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推行的贸易政策回答;据材料二信息从国内、对外贸易等方面指出西方的经济政策。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二分别从中国封建专制政权与自然经济关系、西方国家对待封建经济政策和封建国家政治需要的角度回答。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11分) 解题点拨:第一小问,具体看时间限定,联系明清和西方政治上、经济上的发展表现等知识,紧扣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综合历史发展趋势,从社会发展程度、社会转型等方面概括。 答案 (1)不同: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内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对外厉行“海禁”,严格限制私人对外贸易;西欧则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内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对外积极推行“拓海”政策,大力扶持海外贸易。(6分) 历史原因: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明朝政府试图通过抑商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分) 中世纪的西欧工商业比较发达,专制王权通过鼓励、支持工商业的发展,既可以获取市民阶层的支持以削弱封建贵族,又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巩固自身统治。(4分) (2)不同发展趋势:①政治方面,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衰落;西欧资产阶级日益形成,并逐渐参与政权,获得部分权利,封建统治日趋瓦解。②经济方面,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西欧工商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不断发展壮大。(8分) 历史影响: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欧,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成为近代欧美列强殖民侵略的对象。(3分) 课时强化练(五)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南郴州模拟)1530年,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受到广泛欢迎。书中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姿势、手势、服饰、面部表情、擤鼻涕等都做了规定。该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表明文艺复兴( ) A.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 B.促进价值观念的变化 C.推动宗教生活世俗化 D.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 解析 据材料“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可知文艺复兴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故选D项。材料是对世俗生活的规范,与教育世俗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宗教生活世俗化无关,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2.(2019·山东济宁一模) 16至17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陆。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B.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D.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解析 据题干可知,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而“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说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科学比宗教更具适应性,故选B项。A、C两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未体现科学与宗教的比较,表述片面,排除。 答案 B 3.(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这说明( ) 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解析 解读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在美洲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大量杀戮当地的印第安人,从而导致美洲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才会有黑奴贸易,故选B项。17世纪时,欧洲正盛行重商主义,A项错误;黑奴贸易是从非洲掠取黑奴,与非洲的经济转型无关,C项错误;奴隶制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河南洛阳模拟)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 据材料可知葡萄牙商人“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没有将金银转化为资本,因此没有推动其社会转型,“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推动了社会转型,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A项错误,故选B项。材料中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项错误。 答案 B 5.(2019·湖北武汉调研测试)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 )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使欧洲资产阶级依靠全球商业网获取更多财富,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故选A项。 答案 A 6.(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解析 据题干可知“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 ,而茶叶主要来自东方,可见世界市场得到开拓,故选A项。“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不能体现“主要”,B项错误;“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不能体现茶叶贸易中心在英国,C项错误;“17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D项错误。 答案 A 7.(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康德说:“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这说明康德主张( ) A.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 B.理性可以被相互转让 C.人要勇于批判与反思 D.建立公正的和谐社会 解析 据题干“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可知康德主张人要勇于批判和反思已有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增加知识,这正是理性的体现,故选C项。 答案 C 8.(2019·河北唐山一模)特别喜欢咖啡、老是泡咖啡馆的巴尔扎克曾这样描写18世纪的巴黎:“咖啡馆的柜台就是民众的议会厅。”这说明当时的巴黎咖啡馆是( ) A.巴尔扎克创作的灵感来源 B.启蒙思想重要的传播平台 C.法式生活习俗的基本象征 D.最为重要的民主政治机构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民众喜欢在咖啡馆进行讨论,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B项;材料强调咖啡馆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而非巴尔扎克创作灵感的来源,排除A项;咖啡馆的确是法式生活习俗的象征,但不是材料的重点,排除C项;咖啡馆是生活场所不是政治机构,排除D项。 答案 B 9.(2019·广东百校联考)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 A.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 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 C.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D.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 解析 据材料“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并非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可知英国政治发展的稳定性,政治保守主义色彩浓厚,故选C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而非集体负责制,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权力而非政党政治,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河北保定调研)1741年2月,下院议员桑兹指责政府的失误导致了对西班牙战争的惨败,提议集体请愿,要求国王罢免内阁首相兼财政大臣的沃波尔。他声称:“大不列颠的国王不应雇佣一个不受人民欢迎的大臣。当某个大臣失去民心时,我们有义务告诉国王罢免他,以满足人民的要求。”这直接反映出( ) A.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B.英国首相受到国王制约 C.责任内阁制已逐渐形成 D.议员对国王权力的侵犯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下议院议员反对首相沃波尔并要求罢免其首相职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辞职,或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决定原内阁的去留,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9·福建龙岩质量检查)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 ) 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 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 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解析 据题干可知此规定旨在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制衡,故选B项。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妥协”主要指各利益集团,即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举和任期,未体现人民主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 B 12.(2019·广东湛江调研测试)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宪法( ) A.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 B.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调和了不同阶层的利益 D.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解析 据材料“使用了‘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及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的“中性”原则涉及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故选B项。1787年宪法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上的,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A项错误;材料是强调调和不同民众的利益,无法体现调和不同阶层的矛盾,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权威性,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019·湖北黄冈质量检测)(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 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其积极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4分) 答案 (1)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吸收其他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9分。任意一点4分,两点8分,三点9分。) (2)特点:以新航路开辟为开始的标志;以殖民活动为主要形式;范围涉及新旧大陆(整个世界);以欧洲人为主导(单向性),主要是欧洲文化影响其他文化。(6分。任意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6分。) 积极影响:经济文化交流范围扩大;物种交流频繁;人口的世界性流动增加;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思想的传播;推动文明的转型;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逐渐形成。(6分。任意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6分) (3)历史意义: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和友谊;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推动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任意一点4分,言之成理即可。) 14.(2019·湖南衡阳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琴察圆厅别墅 圆厅别墅(府邸)坐落在意大利维琴察,是由建筑师帕拉弟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世俗化气息。圆厅别墅建筑整体体现和谐、稳定、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别墅外有开放式广场。 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从维琴察圆厅别墅建筑风格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建筑风格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一 信息: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哥特式建筑的神权主义,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的世俗化气息。(2分) 历史现象:这一信息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2分) 概述和评价: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名义,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3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但过分地强调自我,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5分) 示例二 信息:力学、数学、透视学等新的科技成果大量运用于建筑之中。(2分) 历史现象:近代自然科学产生。(2分) 概述和评价: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发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16—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兴起。(2分)近代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以天文学的革命为标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著名科学家和科技成就,如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等。(3分)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后,被大量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革。(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