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 一 历 史 试 题 2020.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是正确的。) 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 A.使用打制石器 B.用火烹饪食物 C.从事原始农业 D.从事渔猎采集 2.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打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夏朝灭亡的时间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16世纪初 B.公元前16世纪末 C.公元前17世纪初 D.公元前17世纪末 3.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诸侯—天子—卿大夫—士 C.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天子—诸侯—土—卿大夫 4.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这一“潮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关系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 C.上层建筑变革 D.兼并战争需要 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 6.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 7.公元前136年,西汉政府在太学中设立五经博士。该举措 A.促进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B.使汉代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C.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D.推动汉代出现“文景之治” 8.魏晋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10.明清之际,某位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1.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君主专制强化 C.陆王心学形成 D.商人地位提高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中国丧失内河航行权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有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作了如下描述:“它不是清朝廷号令全国一致举办的活动”“旨在引进机器方面下功夫”“部分企业采用官督商办体制”。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4.下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晚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5.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6.“吴佩孚的势力被歼灭于两湖,孙传芳的五省联军也被打败,最近张作霖又在河南败绩。”上述革命成果的取得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是 A.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 B.农村包围城市 C.以资产阶级为革命对象 D.以城市为中心 18.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9.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B.联合国民党一致抗日 C.确保中共政治上统一 D.整合国共两党的军队 20.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在 A.淞沪会战结束后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武汉、广州陷落后 D.台儿庄大捷后 21.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解放军参战兵力与解放区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民众踊跃“支前”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热烈欢迎 D.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境地 22.下表所列内容为20世纪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具有的意义。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覆灭 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3.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讨论 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24.“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25.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1)观察上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 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8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并简述“孙中山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结果。(8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在民主革命时期走向实践的表现。(8分)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8分)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10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D 3.A 4.B 5.B 6.A 7.A 8.C 9.A 10.B 11.A 12.C 13.A 14.C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B 22.A 23.C 24.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 26.(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2分) 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任意三点3分,写出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任意三点3分,写出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2)威胁: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任意两点4分) 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任意两点4分) 27.(1)背道而驰: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义和团运动盲目排斥外国事物。(4分) 实践结果: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4分)(局限回答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割据混战也可得分) (2)有利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失望;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鼓动。(任意两点4分) 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新中国(若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具体史事也可得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任意两点4分) 28.(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4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分) (2)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经济建设经验的积累;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外交环境的改善。(任意三点6分,若写出中共八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革”中人民群众的抵制和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也可从一个角度得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回答推动了社会主工业化进程,改善了民生也可得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