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伊春市二中高二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1.本试卷共有非选择题五道题。‎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 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有组织之大盗行为耳。……当美国之参加欧战也,遂变欧战而为世界之大战争”。‎ ‎——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 ‎1915年,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帝国主义之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材料三 ‎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一战爆发的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局的影响。(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并评价这种看法。(6分)‎ ‎(3)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如何对这一体系进行评价?(8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只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灾难的深渊。与一战相比,二战更具有危害性、破坏性,战火在欧、非、美、亚、澳五大洲燃烧。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随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反法西斯联盟扭转劣势,在各个战场逐渐取得对法西斯国家的战争主动权,并召开了一些列会议协同作战。反法西斯联盟扩大战果,最终于1945年8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转折战役、四次重要会议并对四次会议进行总体评价。(11分)‎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二战胜利的原因。(8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0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冷战产生的背景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8分)‎ ‎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   ‎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   ‎ 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6‎ 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3分)‎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伊春市二中高二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一战爆发的原因的?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局的影响。(6分)‎ ‎ ‎ ‎ ‎ ‎ ‎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 ‎ 识并评价这种看法。(6分)‎ ‎ ‎ ‎ ‎ ‎ ‎ ‎ (3)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6分)‎ ‎ ‎ ‎ ‎ ‎ ‎ ‎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如何对这一体系进行评价?(8分)‎ ‎ ‎ ‎ ‎ ‎ ‎ ‎ ‎ ‎2、(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转折战役、四次重要会议并对四次会议进行总体评价。(11分)‎ ‎ ‎ ‎ ‎ ‎ ‎ ‎ ‎ ‎ ‎ ‎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二战胜利的原因。(8分)‎ ‎ ‎ ‎ ‎ ‎ ‎ ‎ ‎ ‎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 ‎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0分)‎ ‎ ‎ ‎ ‎ ‎ ‎ ‎4、(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 ‎ ‎ ‎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产生的背景原因。(10分)‎ ‎ ‎ ‎ ‎ ‎ ‎ ‎ ‎ ‎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8分)‎ ‎ ‎ ‎ ‎ ‎ ‎ ‎5、(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6分)‎ ‎ ‎ ‎ ‎ ‎ ‎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 ‎ ‎ ‎ ‎ ‎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3分)‎ ‎ ‎ ‎ ‎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1)看待:战争是由人类的“恶性”引起的。(2分)‎ 影响: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4分)‎ ‎(2)陈独秀认为法国等协约国一方是正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2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2分)‎ ‎(3)茨威格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20世纪初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而爆发战争。(4分)‎ ‎(4)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评价:①积极: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都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局限: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战争的祸根。(6分)‎ ‎2、(1)三大战役: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3分)1943年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4分)评价:协同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但是体现出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4分)‎ ‎(2)原因:根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召开一系列会议,协调行动,加强政治上的团结;各方在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苏、中、美、英、法等国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8分)‎ ‎3、(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6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6分)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4、(1)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8分)‎ ‎(2)二战结束,失去合作基础;‎ 美国实力膨胀,制定了称霸世界的战略;‎ 苏联战后实力强大,建立起“安全带”维护自身安全,同时扩大影响;‎ 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遏制”理论成为美国对苏冷战的理论依据;战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使美苏不能用战争方式对抗;‎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任意五点10分)‎ ‎(3)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8分)‎ ‎5、 (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②只要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