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周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周测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6月周测试题 第一部分:周前测(宋朝内容)选择题10道,每题1.5分,共计15分 ‎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5.(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7.(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8.(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9.(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0.(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第二部分:巩固测(复习内容)选择题20道,每题3分,主观题25分,共计85分 ‎11.“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 A.王权的至高无上 B.王权的神化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统治的长治久安 ‎1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 A.具有很强的辅政功能 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 ‎13.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14.春秋时期,许多原本在周王室掌握典籍、身通“六艺”的人士纷纷离开周王室,流散到各地。这一现象 A.导致了礼乐制的崩溃 B.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C.加速了宗法制的瓦解 D.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15.《论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吕氏春秋》则说:“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后者对孝的认识 A.与前者本质相同 B.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C.体现了时代潮流 D.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 ‎16.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 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17.《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18.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国家治理 D.解决了王国问题 ‎19.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20.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 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 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 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 ‎21.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 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这种思想 A.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 B.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 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D.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 ‎22.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在当时 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 ‎23.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24.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减弱 B.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 C.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 D.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 ‎25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26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 A.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 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 ‎27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8.唐代见于史志的羁縻府州有856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同时,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由中央任命长史、司马等官员,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唐代的这些举措 A.消除了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B.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 ‎29.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30. 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 ‎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 ‎ 材料二 英国 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断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15分)‎ 参考答案 ‎1-30.BDCAA BADCC BADBC BBCBC DCCAA DDCCD ‎31.(1)特点: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6分)‎ 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分)‎ ‎(2)不同之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7分)‎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