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粹(cuì) 熨帖(yùn) 自栩(xǔ) 无的放矢(shǐ)‎ B. 吝啬(sè) 恐吓(xià) 隽永(jùn) 残羹冷灸(gēng)‎ C. 瘪三(biē) 仓廪(lǐn) 讪讪(shàn) 祸国殃民(yāng)‎ D. 蹩脚(bié) 颓废(tuí) 混沌(hún) 冠冕堂皇(miǎ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本题:‎ A项,“熨帖(yùn)”的“熨”应读“yù”;‎ B项,“恐吓(xià)”的“吓”应读“hè”;‎ C项,全对;‎ D项,“混沌(hún)”的“混”应读“hùn”;‎ 故选C。‎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3、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善用排除法。4、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分蘖 猝然 檄文 步履蹒跚 B. 憔淬 卑劣 胆怯 枯燥无味 C. 嘈杂 烂用 孱头 面目可憎 D. 抽屉 签署 接洽 摩摩蹭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 A项,全对;‎ B项,“憔淬”中的“淬”应改为“悴”;‎ C项,“烂用”中的“烂”应改为“滥”;‎ D项,“摩摩蹭蹭”中的“摩摩”应改为“磨磨”;‎ 故选A。‎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巧妙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B.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诗人使用瑰丽的语言推绘了梦游中的仙境,色彩缤纷,迷离惝恍,跌宕多姿。文章最后写梦游后的感慨,表达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和对求仙问道的追求。‎ C. 《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反动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鲁迅用“大宅子” “龟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驾,妙趣横生。‎ D.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课文节选部分从直接提出中心论题开始,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分析的方法是“以毒攻毒”,然后逐条列举,一一加以分折和批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包含文学常识的把握,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本题:‎ B项“对求仙问道的追求”错,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所以应该是“对权贵的抗争”。‎ 故选B。‎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典诗歌广义包括诗、词、散曲,狭义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诗歌称为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B. 赋是一种文学样式。《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既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又吸收散文的笔调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C.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我与地坛》是长篇抒情散文,融叙事、抒情、写景、写人于一体,是充满哲思又极为个性化的作品。‎ D. 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以六十年为一轮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需要平时加强积累和识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本题:‎ A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按照时间为划分标准,仍属现代诗歌,即使用古典诗词形式所写的,也不属于古典诗歌。‎ 故选A。‎ ‎5.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 ‎ 的“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 的“立”表示“建立”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 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 惶悚不安 茕茕孑立 情理难容 B. 安然无恙 茕茕孑立 情随事迁 C. 安然无恙 标新立异 情理难容 D. 惶悚不安 标新立异 情随事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安然无恙:安然,平安的样子;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坏或人身并无损伤。茕茕孑立:立,站立。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标新立异:立,建立。 谓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情理难容:情,人情。无论从人情上或是从事理上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一般形容做了罪大恶极,于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所不符合的事。情随事迁:情,感情。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故选D。‎ ‎6.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 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 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C. 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史记文学常识和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平时多积累作家作品、人名地名等,还要注意对联的要求:仄起平收、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对仗改正、氛围协调一致的特点,依据上下文的提示,注意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准确性。‎ 这是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来赞美鲁迅的成就和精神,痛悼鲁迅的逝世,考生始终围绕内容、情感和词性搭配来解题。‎ 依据“踏”的意思,该选地点名词,故选“莽原”,故排除AB;‎ 依据“热风奔流”,强调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做的努力,故用“呐喊”体现主动积极的行动;故排除AC;‎ 依据“痛”和“叹而已”,表示对鲁迅逝世的沉痛哀悼,故选“毁灭”,排除AB;‎ 依据“十月噩耗,万众”表示人们惊闻鲁迅逝世后的内心情感,而“彷徨”可突出内心的迷茫苦痛,故选“彷徨”,排除AC。‎ 故选D。‎ ‎【点睛】对联的考查,属于语言表达部分,考查点比较全面,包括修辞手法,句式仿写,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因此对联对学生的要求极高。要想把对联补充好,需要了解对联的知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②声非加疾(劲疾)也 ③而绝(横渡)江河 B. ①今之众人(一般人) ②君子博学(学问渊博) ③郯子之徒(这类人)‎ C. ①纵一苇之所如(小船) ②舳舻千里(战船) ③泰山之阳(北面)‎ D. ①磴几不可登(几乎)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③则耻师焉(连词,表承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A项,正确;‎ B项,“君子博学”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博学:广博地学习;‎ C项,“泰山之阳”译为“泰山的南面”,阳:山的南面;‎ D项,“则耻师焉”译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则:,连词,表转折,解释为“却”;‎ 故选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段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渴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峡,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 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賦》)‎ ‎8.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 属:劝请 B. 纵一苇之所如 如:去,往 C. 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樵:樵夫 ‎9.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其声呜呜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扣悬而歌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 苟非吾之所有 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10. 下列句子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徘徊于斗牛之间 B. 泣孤舟之嫠妇 C. 渺渺兮予怀 D. 蚓无爪牙之利 ‎11. 下列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山如画”两句,总结上片,引起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写人叙事抒情。‎ B. “徘徊于斗牛之间”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C.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感情。‎ D.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力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12. 翻译下列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3. 阅读上面的诗文,按要求作答。‎ ‎(1)《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上阙描写了哪些赤壁景物?营造怎样一种意境?‎ ‎(2)《赤壁陚》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二者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14. 请将文段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D 9. C 10. A 11. B ‎ ‎12. (1)浩浩荡荡的样子,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 ‎(2)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 ‎13. (1)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景物。营造了雄伟、壮阔、气势恢宏的意境。语言通顺流畅。(2)都写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来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 ‎14. (1). 乱石穿空 (2). 惊涛拍岸 (3). 酾酒临江 (4). 横槊赋诗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D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译为“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樵”,名词作动词,砍柴;‎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选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本题:‎ A项,月出于东山之上,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于:介词,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译为:对于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于:介词,对于;‎ B项,其声呜呜然 ,译为:箫声呜呜呜的样子。其,代词,指箫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为: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 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难道;‎ C项,扣悬而歌之,译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而:连词,表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译为: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而:连词,表修饰;‎ D项,苟非吾之所有,译为: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之:表领属关系;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译为: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之:代词,它;‎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特殊句式的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式特点。‎ 本题: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为“我与客在赤壁之下乘船游览”,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A项,徘徊于斗牛之间,译为:在斗牛星宿之间徘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 B项,泣孤舟之嫠妇,译为: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无特殊句式。‎ C项,渺渺兮予怀,译为:我的心怀悠远。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 ‎ D项,蚓无爪牙之利,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本题:‎ B项“‘徘徊于斗牛之间’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错,此句,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译为:浩浩荡荡样子,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乎”,……的样子;“如”,像、如同;“冯”通“凭” ,乘;“虚”,太空;“御”,驾御;“止”,停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为: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于”为标志的被动句;“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13题详解】‎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抓住主要物象,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力求语言优美,再总结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本题:‎ 上阙写景,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大江无止境地无所停留的滚滚向前,波涛汹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的是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2)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的情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从两首诗的题材、背景及诗本身抒情角度、抒情方式等方面去考虑。然后从情感角度逐一表述。‎ 本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 ‎《赤壁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 ‎“涛”“酾”“槊”“蜉蝣”“沧”“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文段二:‎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昀然亭的芦花,钓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杯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乙)数着一丝一丝(丙)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細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蛑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兩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届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反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文段二:‎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裳,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裳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 ”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节选自老舍《北平的秋》)‎ ‎15. 结合文章内容与意境,填补甲、乙、丙、丁的四处空缺处最适合的一项 A. 煮 列 洒 面 B. 泡 细 漏 静 C. 冲 忙 射 遥 D. 烫 点 照 笑 ‎16.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深沉”在这里有什么含意?‎ ‎17. 郁达夫和老舍都写到了秋日北平的水果,两者在写作手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5. B 16. “深沉”表面上是指“落蕊……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和扫帚的丝纹,“看起觉得很细腻,又觉得清闲”;实际上是指这些“小景”中所蕴含着的一种“落寞”的况味。这种况味,在作者心中与的秋天的味道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梧桐一叶”中,深蕴的落寞之感。 ‎ ‎17. ‎ 郁达夫写到秋天的果子,着力描写枣树;取其意境,描绘时选择了“淡绿微黄”这样相对淡雅的颜色,呼应了北平秋日“清”“静”的特点,体现了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而老舍则用罗列的方式,主要凸显北平物产之丰富,适合人居;在色彩的选择上用“金”“黄”“红”等热闹的颜色,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热爱与他作为北平人的骄傲自豪。‎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能力层级为D级。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本题:‎ 甲处,结合下文“一杯浓茶”,选择“泡”与之搭配更加合适;乙处,结合下文“数着”,此处是对其起修饰作用,用“细”表明“数得很仔细”;丙处,结合上下语境“一丝一丝”的“日光”,是从“从槐树叶底”下“漏”出来的,所以,选择“漏”比较恰当;丁处,结合上文“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细微的,连这样的声音都能听见,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所以选择“静”较合适,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 本题:‎ 要理解“深沉”的含义,需要回到原文,结合原文“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細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来理解其表层含义;深层来看结合原文“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理解。这种况味,在作者心中与的秋天的味道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梧桐一叶”中,深蕴的落寞之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然后抓住文章的主要语句,分析使用的手法和情感表现。‎ 本题: ‎ 郁达夫写到秋天的果子,“着力”描写枣树,如原文“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取其意境,“淡绿微黄”是相对淡雅的颜色,与北平秋日“清”“静”的特点相呼应,体现了作者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 而老舍写了“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裳,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裳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使用“罗列”的方式,主要凸显北平物产之丰富,适合人居;“金”“黄”“红”等是热闹的颜色,充满了生活气息,再结合“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充分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热爱与他作为北平人的骄傲自豪。‎ 四、语言文字题 ‎18.下面是张三同学写给图书馆馆长的便条,其中有几处问题,请指出并改正(至少指出5处)。‎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张三 ‎2019年7月5日 ‎【答案】(1)“贵处”改为“图书馆(您那里)”(2)“商谈”改为“商量”(3)“光临”改为“前往”(4)“贵馆”改为“图书馆”(5)“何时”改为“什么时候”(6)“磋商”改为“商定”(7)“现决定改期”改为“不得不改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本题:‎ ‎(1)“贵处”,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用在正式场合中,此处只是“便条”,非郑重场合,改为“图书馆(您那里)”;‎ ‎(2)“商谈”用在非常正式的书面语中,此处使用口语即可,改为“商量”;‎ ‎(3)“光临”使用对象不当,是敬辞,用在对方身上,改为“前往”;‎ ‎(4)“贵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用在正式场合中,此处只是“便条”,非郑重场合,改为“图书馆”;‎ ‎(5)“何时”用在非常正式的书面语中,此处使用口语即可,改为“什么时候”;‎ ‎(6)“磋商”指谈判、交涉等大事,场合庄重对象不当、语意轻重处理失当,改为“商定”;‎ ‎(7)“现决定改期”太专断,语气生硬,不尊敬人,改为“不得不改期”;‎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9.小明准备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祖国变化。下面是他拟写的访谈提钢,①②两处提有不妥之处,请你帮忙改正过来。‎ 采访对象:社区居民。‎ 访谈主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访谈提纲:‎ ‎①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不是还很差?‎ ‎②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十年间,你对周围环境有过哪些不满?‎ ‎③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体现了什么?‎ ‎【答案】①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②十年间周围环境发了什么变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本题:‎ ‎①句问题不礼貌,没有考虑他人的心情,而且应联系“改善居住环境”提问,应问住房情况的变化,所以可改为“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 ‎②句问题同样应联系“改善居住环境”提问,应问周围环境的变化,所以可改为“十年间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20.举出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说一说它为什么重要?以及对认识今天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答案】差序格局。‎ 原因:它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总结和概括。作为中国本土化的概念,与西方团体格局相对应,并且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意义:传统社会,人们获取资源的范围通常在自己人的圈子里。现代社会获取资源的范围超出了狭小的圈子,人际关系必须变化。在原有的以血缘或姻缘关系为基础的差序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拜把子,认干亲等形式,转化成拟血缘关系,加强彼此信任,扩大获取资源的渠道。扩大原有差序格局的边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国内,中国社会特别是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团体格局特点逐渐显现和增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界限可能已经没有作者那个年代明晰。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正悄然改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及探究其原因和现实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熟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主要概念,然后结合现实社会情况分析其现实意义。‎ 本题:‎ ‎“差序格局”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费先生揭示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1.自我主义。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这种差序格局对我们的社会关系有什么影响呢?其一,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下,在讨论个人与团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个人绝对忠实的是自己,是自己一方的利益,这就不难解释,在那么多腐败的案例中,“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以及尸位素餐的现象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不是某些人的问题,只要你居于其位,总要禁受这种诱惑。其二,在差序格局中,最基本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在这层关系上,又叠加了大量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在社会关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新的名词与群体应运而生,比如“凤凰男”“孔雀女”,这些人通过个人的努力飞出了贫瘠落后的故乡,但是她的身后,始终扯不断那根亲戚与血缘关系拧成的线,无疑会为她个人的发展增加很多阻力。而在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对偶的选择,而选择自己新的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你嫁的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也包括了他身后的附带的社会地位。所以,通过这个方向的移动,可以在弹性很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其三,西方的团体格局,使得他们的社会是争取权利,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是攀关系、讲交情,所以,在我们这,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否则什么事都办不成。虽然一方面,我们可以享受借助人情解决问题的便利,但也要陷入永无休止地偿还人情的旋涡中,这种交换方式是低效率的。差序格局在社会关系上,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很大,伸缩性强,这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改变的。‎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故都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里行间。《我与地坛》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黄昏,等等我 ‎  正值深秋,偶尔欣赏一下黄昏的暮色也是件愉快的事。有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况且又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哪有欣赏可言?如果这样想的话,你一定没真正看清楚黄昏。‎ ‎  悄悄的,黄昏来了。每次他来总不会空手而来,他总是会带来些世上罕见的色彩,把万里苍穹染得绚丽多彩。那轮残阳,哦不,应该是艳阳,他也来凑热闹了,看他那样子,一定是喝了不少酒,脸涨得通红,酒气熏天,把周围的几朵云都熏醉了,他们东倒西歪、剧烈翻腾,真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颗朋珠定是刚出炉的灵丹了,一朵云彩飘来,是孙悟空吗?我心里一慌,生怕他把那灵丹夺走,哦,还好,不是他,原来是一位大仙在散步呢。那颗明珠时而腾云驾雾,时而又玩起了捉迷藏,好一个淘气的小顽皮。顷刻间,一切忽然都停止了,明珠不动了,云朵不飘了,怎么了?看他们那慌张的表情,大概是玉皇大帝来了吧。不过,静止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油彩画,形象逼真,那么又是谁给了毕加索这么大的一支笔,让他完成这幅杰作的呢?折腾了一会儿,太阳也累了,摇摇欲坠,临走时还不忘给人们留下一份大礼,他释放出最后的光辉。这时天空红了,大地红了,世界万物也红了。我不禁感叹,一轮残阳竟有如此之盛势,可敬啊。悄悄的,黄昏走了。‎ ‎  “黄昏,等等我。”我惋惜地望着天空,真想去追寻那美丽的黄昏。‎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岂不是太轻视黄昏了?夕阳正是在黄昏才爆发出他毕生的光辉,虽然不比骄阳的耀眼夺目,但夕阳普照大地却比骄阳更为壮美。谁说秋日的黄昏特别凄凉?黄昏无论何时总是一样,永恒的壮美。浓浓的秋意更会衬托出黄昏的温暖,可是黄昏再美终要变黑夜,于是他又毫无保留地消耗着自己,照亮了大地,最后无奈地离去。‎ ‎  人生的暮年好比黄昏,有人平淡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点,而有人却不甘平凡,即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轰轰烈烈。暮年的曹操依旧壮心不已,还想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此来对待他的暮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报国杀敌。这些人的暮年肯定不会因为临近死亡而变得悲凉,相反的,会在他们生命的尽头刻下一个浓重的惊叹号!‎ ‎  黄昏的魅力正是在于临近黑夜,抓住这美丽而神圣的瞬间吧。‎ 哦,黄昏,等等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附有材料的材料作文。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 本题的作文任务是“你曾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选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文字”。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题目中已经给出: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写作时从中选择一幅,或者在生活中选取一幅与提示中类似的画面进行构思成文。“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这句话已经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即写景性抒情散文。所以本题要注意处理好写景和抒情的关系,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参考学过的文章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等的表达方式,如“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里行间”,“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 去展现“景之美、情之浓”,也可自由发挥。‎ 立意:‎ ‎1.美丽的太湖;‎ ‎2.竹林的大变化;‎ ‎3.迷人的千岛湖;‎ ‎4.家乡的美景——护城河;‎ 素材:‎ ‎1.“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这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我的耳边荡漾,在我的心里流淌。群山众星拱月般的怀抱着太湖这颗璀灿的水上明珠,这水天一色的画面令我深深的爱上了美不胜收的太湖。‎ 清晨,天蒙蒙亮,伴随着鸟儿甜美的歌声,伴随着花儿沁人心脾的香气,来到美丽的太湖。那里风甜气香。群山上的灯光,星星点点的,隐隐约约倒映在幽静的太湖。整个太湖沉睡在乳白色的薄雾里。‎ 夕阳夕下,天空被染成了橙色,湖面也被染了色。它就像一位美丽的阿拉伯女子披着面纱,温文尔雅,楚楚动人,带着一丝神秘感。红透脸的夕阳妹妹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偷偷的躲在了太湖姐姐的身边,只露出小半个脑袋。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 啊!美丽的太湖,这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风景画”,让我流连忘返!‎ 这是一座状元桥,现如今何状元之有?但愿它是一座友谊之桥,网络之桥,佛说前五百年的修行,才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遇见我,我遇见你,修行路上各自向前。所有的相遇,都是无法准备的,都是无法预演的,都是缘分。‎ ‎2.今天,我正愁没事儿干,便到小河后面的竹林里散步。‎ 突然,我觉得眼前焕然一新,一切都变陌生了。蜿蜒曲折的小路两旁载满了花朵,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地毯。风一吹,花儿像仙女般翩翩起舞。一朵朵鲜红的玫瑰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在那儿跳动着。‎ 这些花儿美丽极了,有丁香花、玫瑰、君子兰、郁金香……丁香花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实在是惹人喜爱。郁金香生有朝外反卷的五片花瓣,绿色的花柱有着优美的弧度,花朵颜色自花蕊开始,由浅到深,如同浸水的丝绸,又薄又轻松,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透明一般,我深深的被这些美景陶醉了。旁边的竹子和竹笋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它们正在细细欣赏花朵的娇艳,听着小鸟的美妙歌声,我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儿一处好。‎ 其实现在哪一处都在变化,正在变美,正在变好,只要你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纯净的心,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会的很美好。‎ ‎3.早上的千岛湖更像像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内心安静的姑娘,晨阳初起,它像刚睡醒的模样,湖面是安静的,连鱼儿也没那么吵闹,它好像在安静的感受大自然的心跳。周围一个个连绵起伏的小山,夹杂着几间小小的房子,绿色的树木配着碧绿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水彩画。‎ 春天的千岛湖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点点小花点缀着新芽像是为千岛湖做了一个花环。清脆的鸟声在头顶俏皮的聊着天,鱼儿也湖底嬉闹玩乐,连大山老爷爷也开了口,和大树打趣着调皮的“孩童”。‎ 千岛湖眯着眼咯咯的笑,湖面泛起一阵阵的涟漪。夏天来了,蓝天白云映衬着碧绿的湖面,青山绿水开满了朵朵红色,真是曼妙极了。秋姑娘缓慢的来了,一片金黄笼罩了整个湖泊,风轻云淡,惹的人好生欢喜。呀,冬天的千岛湖真是美极了,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笼罩下的湖面像是童话世界里的白雪王国,美哉美哉!‎ 能在如此美地方驻足欣赏,也真是一种快感。恍若隔世的仙境,在这里可以忘掉烦恼,忘掉喧闹的世界,养身静性是再适合不过了。万千世界独爱江河湖泊,如若携一人之手在此长居也真是一番享受。赏湖泊的美景,既收获了心情,又感悟了人生。‎ ‎4.护城河的河水清澈见底,好些个小鱼小虾在河底五颜六色石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平静的河面像一面大镜子,将护城河两岸的美景倒影在河中,美丽极了。一阵风吹过,护城河岸上的柳树就随风飘动,像在梳理自己美丽的头发,有的柳枝太长了,扎进护城河的水里,像在嬉戏又像在喝水,真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河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看起来很柔很软,绿油油的草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地毯。迎春花也开了,像一个个黄色的小喇叭吹奏着春天的赞歌。‎ 中午这里热闹起来了,岸边游人如织,河里有的人在划船上自拍、有的在吃零食、还有一些人把自己的手放在河水里当成划船浆来划船。不一会,一群小鸭子游了过来,有的把头伸进河水抓鱼、抓虾、有的在河里游来游去的嬉戏,一点都不怕游人。‎ 美丽的护城河我爱你!‎ 行文结构:‎ ‎1.开篇抒情“正值深秋,偶尔欣赏一下黄昏的暮色也是件愉快的事”;‎ ‎2.接着写“悄悄的,黄昏来了”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写“黄昏”的美丽可爱;一顿折腾后不禁感叹“悄悄的,黄昏走了”;‎ ‎3.赞美黄昏“夕阳正是在黄昏才爆发出他毕生的光辉,虽然不比骄阳的耀眼夺目,但夕阳普照大地却比骄阳更为壮美”;‎ ‎4.“人生的暮年好比黄昏”,列举一系列名人事例说明“这些人的暮年肯定不会因为临近死亡而变得悲凉而是在他们生命的尽头刻下一个浓重的惊叹号”;‎ ‎5.最后发表感慨“黄昏的魅力正是在于临近黑夜,抓住这美丽而神圣的瞬间吧”,以“哦,黄昏,等等我”照应题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