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对父本去雄 B. 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 C. 对母本去雄 D. 人工授粉后阻断其他花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开花前,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 B、雌蕊成熟后,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后再套袋,B正确; C、在开花前,要对母本去雄,C正确; D、人工授粉后要进行套袋,阻断其它花粉,D正确。 故选A。 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 A. YR B. Yr C. Yy D. yr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Yy必定分离,Rr必定分离,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可产生YR、Yr、yR和yr共四种配子,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高茎×矮茎F1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F2中出现该性状分离的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不同的配子,受精时不同配子随机组合,可以得到新性状的个体。 故选:D。 4.下列关于纯合体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 两纯合体杂交,后代仍是纯合体 C. 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发育为纯合体 D. 纯合体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合体自交后代都是纯合体,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两纯合体杂交,后代可以是杂合体,如RR和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Rr,B错误; C、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为纯合体,如基因型为R和R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为RR,C正确; D、纯合体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如基因型为RR的纯合体经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R的配子,D正确。 故选B。 5.孟德尔通过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的杂交实验所发现的问题是 A. 高茎受遗传因子的控制,矮茎不受遗传因子的控制 B. 豌豆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单个存在 C. 杂种F1与矮茎豌豆杂交,所得子代中高茎:矮茎=1:1 D. F1只有高茎豌豆,F2中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3:1 【答案】D 【解析】 【详解】高茎受遗传因子的控制,矮茎也受遗传因子的控制,A错误;豌豆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单个存在,是孟得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B错误;杂种F1与矮茎豌豆杂交,所得子代中高茎:矮茎=1:1,是孟得尔为验证假说内容是否正确,所进行的测交实验的结果,C错误;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只有高茎豌豆,F1自交所得F2 中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3:1,这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所发现的问题,D正确。 6.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或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而3:3:1:1可以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为杂合子自交,另一对属于测交类型,所以乙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故C正确。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只分裂一次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C.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D. 受精卵中的DNA仅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次,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 C、受精作用过程中与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C正确; D、受精卵中核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中的DNA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8.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 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母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 B、该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女性发病率不一定高于男性,B错误; C、若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则女患者的父亲应为患者,与系谱矛盾,因此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正确;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子女中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C。 9.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男孩为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则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并且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由于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因此其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的遗传物质可被RNA酶水解 B.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可逆转录出单链DNA D.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烟草的遗传物质为DNA,可被DNA酶水解,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出单链DNA,C正确;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11.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但不知道其化学本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和嘌呤数相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其是RNA病毒,但不能说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关遗传的一些基础知识。 12.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 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 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 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但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仍消耗能量,B错误;DNA通常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通常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同一条核苷酸链中的相邻核苷酸分子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正确;DNA的解旋过程发生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在RNA聚合酶的催化DNA双链解开,转录完成后双链恢复,D正确。 故选:B。 13.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 B.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 C. 基因是DNA上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因此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C错误; D、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并受环境条件影响,D错误。 故选A。 14.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A. 全保留复制 B. 半保留复制 C. 全解旋后复制 D. 单链多起点复制 【答案】B 【解析】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B正确,A错误。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的,D错误。 15.t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tRNA运输的氨基酸是 A. 丙氨酸(GCU) B. 谷氨酰胺(CAG) C. 精氨酸(CGA) D. 酪氨酸(UAC) 【答案】A 【解析】 【详解】tRNA一端与mRNA上密码子相互识别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由反密码子CGA可知mRNA上的密码子为GCU,因此tRNA所运载的氨基酸为丙氨酸。 故选A。 16.“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 DNA分子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B. 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C. 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D. 核糖体RNA上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 B、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B正确; C、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密码子在mRNA上,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rRNA和mRNA都是通过转录产生的 B. 与DNA的复制相比,转录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 C. 转录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D. 若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则能抑制转录的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C、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C错误; B、与DNA的复制相比,转录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正确; D、RNA聚合酶可催化转录过程,若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则能抑制转录的进行,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对生物总是有利的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害多利少性等,故A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基因型为Aa的种子,在阳光下发育为绿色植株,在黑暗处发育为白色植株,这说明( ) A. 环境条件改变了基因型 B. 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 C.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与环境条件无关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环境只是影响了植株的表现型,不能说明改变了基因型,A错误;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不属于后代,故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C错误;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20.如图所示,下列遗传图解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 ) A. ①②④⑤ B. ③⑥ C.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③、⑥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④⑤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⑥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⑤⑦ D. ①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核DNA数也减半,④错误; ⑤染色体复制后联会可形成四分体,⑤错误; ⑥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正确;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末期,⑦错误。 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 B. 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 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②、④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正确;图中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C错误;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2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 Ⅰ和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 Ⅰ和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 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 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在Ⅲ区段,A错误;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若其上含有隐性致病基因,则后代男患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中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B正确;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错误;I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错误。故选B。 24.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 进大肠杆菌的噬菌体DNA分子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 C.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T2噬菌体能获得带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说明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T2噬菌体不能使32P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D错误。 故选:C。 25.噬菌体侵染细菌是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 B. 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 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很可能是操作②有误 D. 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答案】B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其复制的模板是自身的,而合成时需要的原料、能量和酶是由细菌提供的,A错误。在保温后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使细菌与噬菌体分离,B正确。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如果在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是正常,因为有少量的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体内,C错误。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因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是少数含有放射性,D错误。 26.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一定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 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的片段都是基因 D. 所有细胞均含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表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并不是所有片段都是基因, C错误; D、原核细胞内不含染色体,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只能是选择性表达的,D错误。 27.某 DNA 分子共有 m 个碱基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 DNA 分子中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 4m 种 B. 若该 DNA 分子 G+C 占 a%,则单链中 A+T 占 1-a% C. 若该分子中有 n 个腺嘌呤,则共有 6m-2n 个氢键 D. 若一条链中 A:T:G:C=1:2:3:4,则整个 DNA 中 A:T:G:C=3:3:7:7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DNA 分子共有 m 个碱基对,则该DNA 分子中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 4m 种,A正确;通过分析可知,若该 DNA 分子 G+C 占 a%,则A+T=(1-a%),单链中 A1+T1也占 1-a%,B正确;DNA分子中 G-C 碱基对之间含有三个氢键,A-T之间含有两个氢键,若该分子中有 n 个腺嘌呤,则共有(2m-2n)×3+2n=6m-4n个氢键,C错误;根据A=T,G=C,得互补连中A:T:G:C为2:1:4:3,则整个DNA分子中A:T:G:C为3:3:7:7,D正确;故选C。 2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C)/(T+G)的值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C. 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直接用含相应磷酸盐的培养基培养 D. 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红细胞的形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G与C配对,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C)/(T+G)的值为1,这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A错误; B、氨基酸上没有碱基,因此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红细胞的形态,D正确。 故选D。 29.下图表示酵母菌DNA的一个片段及M基因的一段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其他基因不同 B. M基因的表达过程,两条链中的任一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C. M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末端有终止密码 D. M基因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M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其他基因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M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只能以其一条特定的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过程,B错误; C、M基因的本质是DNA,而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都在mRNA上,C错误; D、M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30.下列有关双链DNA及其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 B.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C. 某一段若含有6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60个胞嘧啶 D. DNA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DNA中的大多数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只有两个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相连,A错误;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原因有: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基本骨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B正确;数量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如果某一段若含有6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60个胸腺嘧啶,而胞嘧啶的数量无法判断,C错误;DNA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序列互补,D错误。 31.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 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 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解析】 【详解】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A正确;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而逆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D正确。故选:C。 32.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和DNA,其中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在叶绿体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存在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 RNA B. 叶绿体转录完成后再通过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 C. 叶绿体DNA复制时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 叶绿体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叶绿体能够独立进行基因表达,因此叶绿体中也存在tRNA,A正确; B.叶绿体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 C.DNA复制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正确; D.叶绿体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仍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 故选:B。 33.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被HIV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HIV为逆转录病毒,在被HIV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④①②③过程,A错误;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上核苷酸序列不同,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C正确; D、由于艾滋病病毒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在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④逆转录过程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 故选A。 34. 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有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B. 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 C.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D. 发生生物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A正确;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B错误; C、基因重组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 D、发生生物变异后,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核中的基因仍遵循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A。 3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B. 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源于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会导致生物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D. 不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源于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不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也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如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36.下列模型构建过程中,方法和步骤不正确的是( ) A. 构建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和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 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时,同源染色体一定要用相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 C. 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可以用4种材料代表4种碱基 D. 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时,两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点代表同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而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构建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和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考虑美观,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 B、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可以表示来源不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 C、DNA含有4种碱基,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可以用4种材料代表4种碱基,C正确; D、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时,两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点代表同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而分离,D正确。 故选B。 37.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 1/4 B. 1/6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设红花显性基因为R,白花隐性为r, F1全为红花Rr,F1自交,所得F2红花的基因型为1/3RR、2/3Rr,去掉白花,F2红花自交出现白花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 故选B。 3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A. 4/16和6/16 B. 9/16和2/16 C. 1/8和3/8 D. 2/4和 3/8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则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1/4×1/4=1/16)、YYrr(1/4×1/4=1/16)、yyRR(1/4×1/4=1/16)、yyrr(1/4×1/4=1/16),因此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4/16(1/4);亲代是纯种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绿色皱粒(yyrr),所以F2代中黄色皱粒(Y_rr)和绿色圆粒(yyR_)属于重组类型,则F2代中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3/4×1/4+1/4×3/4=6/16(3/8),故选A。 39.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 3种;9∶6∶1 B. 4种;9∶3∶3∶1 C. 6种;1∶4∶3∶3∶4∶1 D. 5种;1∶4∶6∶4∶1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一深红色牡丹(AABB)同一白色牡丹(aabb)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可确定该个体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后代基因型中有四个全显、三显一隐、二显二隐、一显三隐、四个全隐,所以子代花色种类有5种。其中四个全显的基因型是AABB,在子代中占1/4×1/4=1/16;三显一隐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在子代中占2/16+2/16=4/16;二显二隐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在子代中占4/16+1/16+1/16=6/16;一显三隐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在子代中占2/16+2/16=4/16;四个全隐的基因型是aabb,在子代中占1/16。因此,子代将出现的5种花色的比例是1/16∶4/16∶6/16∶4/16∶1/16=1∶4∶6∶4∶1,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0.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A. 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 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 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若将表现型用基因型填空的形式表示,则无豌豆素的植株有A_B_、aabb、aaB_,有豌豆素的植株为A_bb。在实验二中,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1﹕3﹕3﹕9的变式),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在实验一中,野生型(AAbb)与品系甲杂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说明F1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即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知: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品系乙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它们的数量比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C正确;让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3AABB+2/13AaBB+1/13aaBB+2/13aaBb+1/13aabb=7/13,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B细胞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填标号)阶段。 (2)乙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__(填字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___阶段(填标号)。 (3)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 (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 (4)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不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C外,还有_________ (填字母)。 【答案】 (1). 8 (2). 4 (3). ② (4). A (5). ③⑥ (6). ② (7). aB (8). EF 【解析】 【详解】(1)图甲中B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根据分析可知,E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2)根据分析可知,乙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A。由图可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③⑥阶段。 (3)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为第一极体的分裂,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根据图丁的基因组成可知,细胞③的基因组成为aaBB,故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4)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所以图甲中不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C外,还有E和F。 42.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_____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因此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 (3)长翅果蝇幼虫经处理后得到的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 (4)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 (5)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答案】 (1). 易饲养,相对性状多且明显,染色体少 (2). 假说演绎法 (3). 相对 (4). 等位基因 (5). 未发生 (6). 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7). 酶 (8). 转录和翻译 (9). 基因和环境 【解析】 【详解】(1)果蝇具有易饲养,相对性状多且明显,染色体少等特点,因此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3)根据题干信息“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所以长翅果蝇幼虫经处理后得到的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4)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酶的活性。而酶又是由基因经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 (5)这个实验说明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的。 43.图1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构成;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 (3)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5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_。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______________。 (4)若图2中的DNA片段经复制后共得到32个,则至少需要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DNA和蛋白质单独地分开,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2).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3). A-U (4). 1/32 (5). (DNA)解旋酶 (6). 62 (7). 【解析】 【详解】(1)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单独地分开,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根据分析可知,图1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而DNA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所以图1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 (3)图2中DNA片段的一条链被14N标记,一条链被15N标记,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5代,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形成的DNA分子数为25=32个,其中含14N的DNA为1个,所占比例为1/32。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DNA)解旋酶。 (4)图2中含有2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图2中的DNA片段经复制后共得到32个,则至少需要(32-1)×2=62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只有转录和翻译,即。 44.山猪的短尾和长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尾形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山猪杂交,结果如图2。 请回答: (1)图1说明,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尾的形状。 (2)基因B和b位于________________(常/X)染色体上。基因A、a与B、b__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山猪种群内尾形对应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种。 (4)图2的杂交实验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父本的基因型,让F1中的雌雄山猪杂交,观察并统计F2中长尾和短尾个体数量。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F2代中长尾:短尾约为1:1,则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b.若F2代中长尾:短尾约为__________,则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答案】 (1).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2). X (3). 遵循 (4).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 15 (6). AAXbXb (7). AAXBY (8). 3:5 (9). aaXBY 【解析】 【详解】(1)分析题图1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上述分析可知,山猪尾形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AA、Aa、aa三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群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三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Y、XbY两种,因此该山猪种群内尾形对应的基因型共有3×(3+2)=15种。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父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或者是aaXBY,若要进一步确定父本的基因型,可以让F1中的雌雄山猪杂交,观察并统计F2中长尾和短尾个体数量进行判断: ①如果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XbY(长尾)、AAXBY(短尾)、AAXBXb(短尾)、AAXbXb(长尾),且比例是1:1:1:1,即后代长尾与短尾之比是1:1。 ②如果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3A_XbY(长尾)、3A_XBY(短尾)、3A_XBXb(短尾)、3A_XbXb(长尾)、1aaXbY(短尾)、1aaXBY(短尾)、1aaXBXb(短尾)、1aaXbXb(短尾),则子二代中长尾:短尾=6:10=3: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