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①自然地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①自然地理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①‎ ‎1.‎ 2. 区域地理位置的分析思路可以概括为两大点:一是该区域的绝对位置; ‎ ‎ 二是该区域的相对位置。绝对位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位置、‎ ‎ 位置和 位置;相对位置是指此地区与相邻地区的相 ‎ 对位置。‎ ‎3.南北半球以 为界线、东西半球以 组成的经线 ‎ 圈为界线。中国位于 (南/北)半球和 (东/西)半球。‎ 4. 从海陆位置而言,中国位于 洲 部, 洋 岸;面积 ‎ ‎ 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 ;大部分国土位于 带,少部分位 ‎ 于 带(温度带),没有 带。‎ 5. 试分析中国位置的优越性有哪些?‎ 粮食作物 糖类作物 水果 油料作物 北方 南方 ‎6.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 、‎ ‎ 三级。共有23个 、5个 、4个 、2个 ‎ ,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7.在下图中填入各省级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及四至点的经纬度,并标出我 ‎ 国的三大岛屿、三大半岛、三大海峡 8. 中国陆上疆界 万多KM,共有14个陆上邻国;海岸线漫长, 多 ‎ KM,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在下图中标出我国的邻国,四大领海及分界线 ‎9.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14亿。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 ‎ ‎ ‎ ‎ ‎ ‎ ‎10.人口增长快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 ‎ ‎ ‎ ‎11.老龄化严重的不利影响是: ‎ ‎ 应如何应对? ‎ ‎ ‎ 12.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以 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 ‎ 密、西部人口稀疏;人口分布不均有何不利影响? ‎ ‎ ‎ ‎ ‎ ‎ ‎ ‎ 如何应对? ‎ ‎13.中国自发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主要从 到 、从 到 ‎ ,加剧了人口的分布不均。人口流动的影响有:‎ ‎ 对迁入地: ‎ ‎ ‎ ‎ ‎ ‎ 对迁出地: ‎ ‎ ‎ ‎ ‎ 14. 中国的民族众多,汉族遍布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 、 、‎ ‎ ,形成 、 的特点 对点练习①:‎ ‎【13年高考四川卷】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1.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 滇、黔、蜀 ‎ ‎ C. 滇、黔、湘 D. 陕、蜀、桂 ‎【12年高考上海卷】“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2.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 ‎ 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3.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 ‎ 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14年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 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 ‎ ‎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 ‎ B、粤菜馆、学科网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 ‎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5. ‎【14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客家人民居——土楼景观图。客家人选择土楼 ‎ 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 ‎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 ‎6.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 ‎ 0.4695~0.6914的省区有 ‎ A.赣、皖、晋、鲁 ‎ ‎ B.闽、鄂、浙、内蒙古 ‎ C.川、甘、黔、吉 ‎ ‎ D.内蒙古、宁、辽、琼 7. 图中五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 ‎ 其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成因是 ‎ A.地形起伏大 B.民族多样 ‎ C.人口数量多 D.气候类型多样 ‎ 【12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 ‎8.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9.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 【12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双选)‎ ‎10.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双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11.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双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 ‎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1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是 ‎ A.东南、西北和东北部 B.南方地区 ‎ C.西南、西北和东北部 D.西部地区 ‎ ‎13.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 ‎ A、炎热气候 B、干旱环境 C、地表崎岖 D、多雨的气候 ‎14. 朝鲜族主要分布的省区是 ‎ A.吉林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河北省 D.山东省 ‎15.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是 ‎ A.壮族 B.朝鲜族 C.汉族 D.傣族 ‎16.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 ‎ A.西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四川省 D.云南省 答案:B,A,B,A,A D,B,B,B,BD BD,C,A,A,A C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②‎ 1.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 、 、‎ ‎ 、 和 五种类型。‎ 2.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 ‎ 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 A ‎ D ‎ ③‎ ‎3.上图中各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别为:① ② ③ ‎ ‎ ④ A B C D E ‎ ‎4.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 ‎ ‎ ‎ ‎ ‎ ‎ ‎ ‎ ‎ ‎5.地形的成因: ‎ ‎6.地形的影响:‎ ‎ 1)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影响 、 、 ‎ ‎ ①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 ②高大的山脉、高原阻挡气流(冬季风、迎风坡、背风坡),影响光 ‎ 照(阳坡、阴坡,高原上光照强)‎ ‎ ③气温日较差:凹地>平地>凸地 ‎ 2)对河流的影响: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 ‎ ‎ 地形影响着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 3)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地形平坦的地区(气候较适宜)开发历史悠久,‎ ‎ 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地形崎岖的山区开发历史 ‎ 短,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农业以林业、牧业为主,适宜发展 ‎ 立体农业、缓坡开垦梯田,工业多采矿业、木材加工等,(降 ‎ 水多的地区)水能较充足 ‎ 7.中国的地势特点: ‎ ‎ ‎ ‎ ‎ ‎ 1)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 ‎ 2)地势特征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 ‎ ‎ ‎ ‎ ‎ 8.我国的地形特点: ‎ ‎ PS:农业发展中不同地形土地的利用 ‎ 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 ‎ 的平原适宜发展 ;山区适宜发展 、 、 ;‎ ‎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 ;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 ‎ ‎ 有水灌溉的 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 ‎ ‎ ‎ ‎9.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 ‎ ‎ ‎ ‎ 1)山脉是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 ‎ ‎ ‎ 2)行政区的分界线 ‎ 太行山: 和 贺兰山: 和 ‎ ‎ 武夷山: 和 南岭: 和 ‎ ‎ 大巴山: 和 巫山: 和 ‎ ‎ 祁连山: 和 ‎ ‎ 3)流域的分水岭 ‎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 ‎ ‎ 4)重要气候区的分界线 ‎ 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 ‎ ‎10.在下图中填入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用彩笔标出渭河平原、汉水谷地、‎ ‎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都平原 ‎11.读图判读下列山脉 ‎12.读图判读山脉获地形区 13.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 ‎ ①我国的四大地震带有 ‎ ‎ ‎ ‎ ‎ ‎ ‎ ‎ ②除地震外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 ,‎ ‎ 其成因是: ‎ ‎ ‎ ‎ 危害有: ‎ ‎ ‎ ‎ 防治措施: ‎ ‎ ‎ ‎ ‎ 14. 在下图中标出组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 长江三角洲等 对点练习:‎ ‎【13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 ‎ 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 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 分)‎ ‎[2012年文综全国II卷]读图,完成 ‎3. 根据图是信息 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4.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 ‎ C.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 ‎ ‎ ‎[2010年四川卷]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 ‎5.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 ‎6.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 ‎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 D.④为喜马拉雅山 ‎9.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冰川地貌广布 ‎ C.海拔很高,世界屋脊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10.关于④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喜马拉雅山脉 B. 是大兴安岭 C. 是秦岭 D. 是天山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 ‎1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12.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13.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14. 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有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经过,5种地形分 ‎ 布齐全的省级行政区 ‎ A.甘肃 B.青海 C. 四川 D.西藏 ‎15.我国拥有最大沙漠的盆地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四川盆地 ‎16.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季风气候区广布 ‎ 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 D.山区面积广大 ,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17.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8.请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4分)‎ ‎19.读图,试说明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 20. 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1.(2012年福建高考)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答案: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 ‎ ACDABBACDDACBDD 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形崎岖(2分)东南部地形平坦(2分)‎ ‎ 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①北部为东西走向的山地;②中部为平原呈东西方向延伸;③南部为高原,分布有广阔的沙漠; ‎ ‎ ⑤地势南北两侧高,中部低,起伏大 ‎ ①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②地势南高北低;③北部海岸线比较平直,南部海 ‎ 岸线比较弯曲,多岛屿。‎ ‎ ‎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③‎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它时刻变化。‎ ‎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从气温(气温的 ‎ 高低及季节变化,温差大小等)、降水(降水总量、降水空间 ‎ 分布和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等)、‎ ‎ 光照(强弱)等方面描述。‎ ‎ ☆影响气温的因素: ‎ ‎ ‎ ‎ ‎ ‎ ☆影响降水的因素: ‎ ‎ ‎ ‎ ‎ ‎2.区域气候特点描述模式: ‎ ‎ ‎ ‎ ‎ ‎ ‎ ‎ ‎ ‎3.中国的气候特征: ‎ ‎ ‎ ‎4.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是:‎ ‎5.冬季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 相比,气温有何不同?原因是?‎ ‎6.夏季,中国的最高温出现在 盆地,原因是: ‎ ‎ ‎ ‎ ‎ ‎ ‎ ‎ ‎ ‎7.中国各地的气温年较差比较特点是:北方 南方,内陆 沿海 ‎ 平原、盆地 山地、高原 ‎8.填写下图中各温度带的名称 温度带划分依据是积温,其反映了一个地 ‎ ‎ 区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 A ‎ ‎ B ‎ ‎ C ‎ ‎ D ‎ ‎ E ‎ ‎ F ‎ ‎ ‎ 温度带 分布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区 ‎9.我国的降水类型有:‎ ‎ 雨 雨 雨 雨 ‎10.受 季风和 季风的影响,我国的降水自 向 递减。‎ ‎ 同时,由于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分配不均。‎ ‎ ① ② ③ ④‎ ‎ 写出上面四幅图中雨带推进的时间及地区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 ,结束 ,‎ ‎ 雨季 ;当夏季风强时,易造成北 南 (旱/涝);当夏季风弱 ‎ 时,易造成北 南 (旱/涝)。我国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 ‎11.根据降水状况,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如下。读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12.读图,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① ;‎ ‎ ② ;‎ ‎ 有何优缺点?‎ ‎ ‎ ‎ ‎ ‎ ‎ ‎ ‎ ‎ ‎ ‎ ‎ ‎【对点练习】‎ ‎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 1. 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 ‎ 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 ‎ 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 ‎3.我国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4.下列对于江淮地区降水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 A.3—4月为春旱 B.6—7月为梅雨 ‎ ‎ C.7—8月为伏旱 D.9—10月有少量台风雨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 ‎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6.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 ‎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7.分析甲地的年降水量的数值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8.读图,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8分)‎ ‎9.读图,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分)‎ 答案:BCAACA 大于400mm;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 ‎ ‎ 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 ‎ 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 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 ‎ ‎ 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的影响:‎ ‎ ①影响地形:如西北干旱内陆的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蚀地貌、流动沙丘;‎ ‎ 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地貌;东北冷湿条件下形成的 ‎ ‎ 沼泽等 ‎ ②影响河流、湖泊: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干旱区的咸水湖等 ‎③影响生物、土壤:不同气候下形成不同的动植物和土壤,如亚热带季 ‎ 风气候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土壤经高温淋溶形成酸性的红壤 ‎ ‎ ④影响人口的分布和社会经济活动:气候适宜的地区人口较多,湿热、‎ ‎ 干、冷的地区人口较少;气候中的光、热、水对农业的作物品种、‎ ‎ 品质、熟制、农事活动等影响较大 ‎ ‎ ‎ ‎ ‎ ‎ ‎ ‎ ‎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④‎ ‎1.河流的水系特征怎样描述?‎ ‎2.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描述?‎ ‎3.河流的补给方式有: 、 、 ‎ ‎ 、 ;‎ 4、 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①我国河流众多;②水量丰富:年径流总量26600‎ ‎ 亿立方米,仅次于 、 、 、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 ③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 位。‎ ‎5.在下图中用彩笔描绘我国的主要河流并标注河流的名称。‎ ‎ 为内流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是: ;‎ ‎6.我国的外流河划分为三大水系:‎ ‎ 太平洋水系有 等河流 ‎ 印度洋水系有 等河流 ‎ 洋水系有额尔齐斯河等河流 ‎7.我国主要的国际性河流有:①黑龙江(阿穆尔河)(俄罗斯)‎ ‎ ②额尔齐斯河( 河)(俄罗斯)‎ ‎ ③雅鲁藏布江( 河)(印度)‎ ‎ ④怒江( 江)(缅甸)‎ ‎ ⑤澜沧江( 河)(缅、泰、老、柬、越)‎ ‎8.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①流程 ,流量 ;‎ ‎ ②以 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 ‎ ( 汛为主, 且自北向南汛期增长;东北河流还有 汛)‎ ‎ ③淮河以北的河流含沙量大(东北例外),并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凌汛;‎ ‎ 以南相反;‎ ‎ ④上游河段流速一般较大, 资源丰富。‎ ‎ 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①流程 ,流量 ;‎ ‎ ②以 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 (夏汛)年际变化 ;‎ ‎ ③冬季有 现象,属季节性河流。‎ ‎9.中国最大的河流、黄金水道——长江 ‎ 长江发源于 省 山脉的各拉丹东峰(沱沱河),干流流经 、 、 、 、 、 、 、 、 、 、 11省区,全长6300KM,最后注入 海。流域面积广阔,达180万KM2,地处 ‎ ‎ 气候区,降水丰沛,水量丰富。 众多,呈南北对称分布,易发洪涝。流经 、 、 、 、 ,等地形区,过三级阶梯分界处, 资源丰富。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 ‎ 在上图中标出长江的主要支流⑤-⑩的名称、城市(攀枝花/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和湖口、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二滩等。‎ ‎ 三峡工程的效益有: 、 、 、 、 、 等 ‎10.长江为什么易发洪涝,应如何应对?‎ ‎11.简析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13. 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集中的地区。在下图中填写流域内 ‎ ‎ 的商品粮基地4-7、9的名称及商品棉基地9、11的名称。‎ ‎ 简析流域内农业发展的有利 ‎ (自然)条件:‎ PS:长江洪水威胁严重,特别是中下游平原;旱涝灾害严重,丘陵、山区、平原的灌溉设施不足;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有待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山区缺乏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重;长江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14.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 山脉北麓的玛曲,呈"几"字形。干流自西向东分别流经 、 、 、 、 、 、 、 及 9个省区, 、 、 、 等地形区,全长5464公里,最后流入 海。黄河流域面积75万KM2,下游河段的流域面积很小。地跨 、 和 (干湿地区)区,支流较 ,流量较 ,中下游曾出现过断流226天(1997年)的状况。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 ,植被破坏严重,造成严重的 ,使得中下游含沙量极高,下游河段形成“ ”水旱灾害多发。中上游水能较丰富。沿线人口较密集,工农业也较发达,造成流域内特别是华北地区缺少严重,需南水北调。‎ ‎ 黄河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夏汛,一个是 (季节)的凌汛。‎ ‎ (凌汛的成因有:① ;② )‎ 请在上图中填入黄河的主要支流、城市、水电站的名称及河口、旧孟津。‎ ‎15.简述黄河断流的原因及措施 ‎ PS: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防洪、防旱、减沙任务艰巨;②水土流失面积大,对其治理程度低;③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尖锐;④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有待继续开发;⑤部分河段需要考虑恢复和发展航运;⑥黄河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6.中国南方大河--珠江 ‎ 珠江水系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干流西江发源于 高原,流经 、 、 、 等四个省区,自西向东汇入 海,流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全长2217公里,是我国第四长河。流域内支流众多,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道纵横。珠江水系地处 气候区,区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仅次于长江,排名全国第二;无结冰期;汛期是国内水系中最长的,以夏汛为主,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 ;含沙量 ;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和主要支流上;航运条件好,近年来发展快速。‎ ‎ 请在上图中填入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名称。‎ ‎17.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 ,南至 。流经 ‎、 、 、 、 、 6省市.全长 ‎1794KM,沟通了 、 、 、 、‎ ‎ 五大水系。自古以来是重要的南北水上 运输通道。‎ PS:河流问题有 ;‎ ‎ ‎ ‎18.我国湖泊众多,以 和 分布最为集中。‎ ‎ 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大类。‎ ‎ 例题: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 ‎ 19. 我国五大淡水湖泊--- 湖(赣)、 湖(湘)、 (苏)、‎ ‎ 湖(苏)、 湖(皖)‎ 对点练习:‎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 ‎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3.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 ‎ C.6-9月 D.9-12月 ‎ ‎4.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5.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新课标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 ‎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 ‎ C.降水变率增大 ‎ ‎ D.河道淤积 ‎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 ‎ 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 ‎9.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10.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1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1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 ‎ ‎(2016•浙江卷)11.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①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2016•上海卷)12.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①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 (4分)‎ ‎②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③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DBDBABCDABCB 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②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③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⑤‎ ‎1.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 例:1.下列几项中,哪些是自然资源?‎ ‎ 空气、小麦、铁矿石、雷电、森林、土地 ‎ 2.下图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2. 自然资源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 资源(气候资源、 资源、‎ ‎ 生物资源、 资源等)和 资源(如矿产资源);对于前者我 ‎ 们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后者应 。‎ ‎3.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是: ,‎ ‎ ,‎ ‎ 。‎ 例题答案:1.铁矿石、森林、土地 2.C ‎4.我国水资源特点及现状:‎ 5. 从水资源总量看,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巴西、俄罗斯、加拿 ‎ 大、美国、印尼、中国),但许多地区普遍缺水,造成我国水资源缺乏的 ‎ 主要原因是什么?‎ ‎6.我国水资源问题地区差异:(正确连线)‎ ‎ 南方地区 资源型缺水(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地下水超采)‎ ‎ 北方地区 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绿洲萎缩、湖泊消失)‎ ‎ 西北内陆地区 水质型缺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 ‎7.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 ‎ ‎ ‎8.请说出右图中ABCDE所代表的跨流域 ‎ 调水工程:‎ ‎9.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 我国水能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 ___________地区最丰富,约占 ‎ 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70%,‎ ‎ 主要分布在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 这里正处在我国_________交界 ‎ 处,__________大,且这里的河 ‎ 流_________大,所以水能资源 ‎ 丰富。‎ ‎10.在右图中标出下列主要水电站 ‎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 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二滩、‎ 龚嘴、三峡、葛洲坝、隔河岩、‎ 五强溪、丹江口;岩滩、天生桥;‎ ‎11.根据右图简述我国西电东送的3条线路 ‎1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 地、 地)和 ‎ 非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等)‎ ‎1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14.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5.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遵循“ ,‎ ‎ ”的基本国策,坚持“ ,‎ ‎ ”的原则,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建设与保护(如制止过 ‎ 渡放牧,滥砍滥伐,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16. 我国有三大林区:第一大林区为 林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包括 ‎ 大小兴安岭和 山区;第二大林区为 林区,主要分布在 山 ‎ 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地区;第三大林区是 林区,分布在台湾 ‎ 岛、浙闽丘陵、两广丘陵、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以人工速生林、经济 ‎ 林、果林为主。‎ ‎17.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18.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右图是我国防护林体系分布图,请说出 ‎ 我国四个主要的防护林体系及其作用 ‎20.我国矿产资源特点:‎ ‎21.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请填出下列各矿区的名称:‎ 铁矿北多南少 我国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多。 有色金属南多北少 ‎ 我国主要的石油、煤矿基地 我国能源矿产北多南少,需要北煤 ‎ 南运。我国专用于北煤南运的铁路 ‎ 干线有:‎ ‎ 我国先后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舟山、镇海、甘肃兰州、新疆独子山等地修建了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主要目的是什么?基地为什么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会选择在新疆、甘肃建基地?‎ 23. 中国有辽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近海 ‎ 的油气、滨海砂矿、深海的锰结核等)、海洋化学资源(海盐)、海洋能 ‎ 源资源(潮汐能等)。‎ ‎ 在右图中标出我国最大的渔场,并分析成因。‎ ‎24.读“我国主要盐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我国盐场的分布特点是 ;‎ ‎ 2)长芦盐场和布袋盐场的分布在区位上的差异是:‎ ‎ 3)由图分析.我国北方盐场优于南方盐场的条件有 ‎ 4)南方盐场集中分布在 处 ‎ ‎ 5)我国海盐生产的旺季多集中在 季节.‎ ‎ 试分析原因 ‎ 6)试分析长芦盐场(最大)和布袋盐场的成因 ‎25.海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6.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3. 答案 1)北方盐场多.南方盐场少;2)长芦盐场纬度高.处于多风区,布袋盐场纬度低.位于背风坡 ; ‎ ‎ 3)降水天气少.日照时数长.大风天数多;4)背风坡和背风海湾;5)春秋 ‎ 春秋季节我国降水少.蒸发旺盛.并且春秋季多风.可以加速蒸发.利于海盐晒制;6)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大风天数多) 布袋盐场:台湾西南海岸,沙岸平直,北回归线附近,夏半年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 ‎27.读右侧“我国风能分布图”(颜色越深风能越丰富),分析我国 ‎ 风能主要分布区及其成因 28. 我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发展 历史, 1985年建成的秦山电站就 ‎ 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读图分析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的主要分布区及 ‎ ‎ 原因。‎ 29. 读图,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和 ‎ 最贫乏的地区分别在哪?为什么?‎ ‎ ‎ ‎30.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 对点练习:‎ ‎ [2012年全国卷] 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 A.中国   B.美国   ‎ ‎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 [2011年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 ‎ 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 4.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 ‎ 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 [2013年海南卷]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 ‎5.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 ‎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6.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 ‎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011•‎ 安徽文综)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9.(2008年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 ‎ 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 ‎ 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 ‎1)简述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 ‎ ‎ ‎2)简析湖南省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影响其 ‎ 分布的主导因素。‎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 ‎ 工业的有利条件。‎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 ‎ 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答案 BDBCA BAC 9.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主导影响因素:地形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4) 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⑥‎ 1. 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 ‎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 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等承灾体。‎ ‎2.根据成因和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可分为 3. 气象灾害——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 ‎ 水的一种现象。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 ‎ 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 ‎4.我国干旱的危害及防治:‎ ‎ 我国主要干旱灾害分布区 ‎ ‎ ‎5.旱灾成因建模:‎ 6. 气象灾害——洪涝: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 ‎ 滥。(洪水和雨涝)。旱涝灾害的发生与锋面雨带推移密切相关。‎ ‎7.我国洪涝的危害及防治: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 ‎8.洪涝灾害成因建模:‎ 9. 气象灾害——台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形成需要三大条件: 的温度、充 ‎ 沛的 、强烈受 作用。每年 季节影响我国。‎ ‎ 热带低压——6-7级 热带风暴——8-9级 ‎ ‎ 强热带风暴——10-11级 台风(飓风)——12级或以上 ‎10.台风的影响及防治:‎ 11. 气象灾害——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 ‎ 风 、雨雪、冻害等现象。其实质是一股较强的急行冷锋。‎ ‎12.读图可知,我国除 高原、‎ ‎ 高原、 盆地等地不易 ‎ 受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 ‎13.寒潮的危害及防治:‎ ‎14.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但它完全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15. 地质灾害——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 ‎ 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增加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 (3级以下:微震(人无感觉) 3—5级:有感地震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 烈度: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16.读图可知,我国地震 多 少 ‎ 但灾情 重 轻。主要多发区 ‎ 有 、 、 、‎ ‎ 四个。‎ ‎17.地震的危害及防治:‎ 18. 地质灾害——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 ‎ 整体的下滑运动;泥石流是暴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 ‎ 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 ‎19.泥石流的成因:‎ ‎20.由图可知,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 ‎ 又相对集中。其主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是:‎ 21.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 ‎ ‎ 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等 ‎ 海底突然变动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 22. 风暴潮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微台风风暴潮,主 ‎ 要发生在7-10月,以8、9月最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季。 ‎ ‎ 其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有:‎ 21. 海洋灾害——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 ‎ 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 ‎ 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近几年出现了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 ‎ 潮(浒苔类)等。 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24.赤潮的危害及防治:‎ 25. 生物灾害: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有鼠灾、蝗灾、外来生 ‎ 物入侵等。蝗灾的发生与 灾害关系密切。若前期 ,‎ ‎ 则利于雌蝗产卵,后期 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6.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区:‎ ‎ 洪涝灾害: ;‎ ‎ 干旱高温: ;‎ ‎ 台风: ; 沙尘暴: ;‎ ‎ 寒 潮: ;‎ ‎ 地 震: ;滑坡、泥石流: ;‎ ‎ 赤潮: ;咸潮: ;‎ 对点练习:‎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2.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能代表影响我国的台风 ‎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4.比较下图中四地区1月、7月气温数值以及四地区的7月、全年降水量柱 ‎ 状图,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 ‎ 寒潮影响的是 ‎ A.①地区 ‎ ‎ B.②地区 ‎ C.③地区 ‎ ‎ D.④地区 5. ‎(2015•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 ‎ 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 甲 B. 乙 ‎ ‎ C. 丙 D. 丁 ‎ (2015•上海卷)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6-8题 5.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 ‎ 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 ‎ ‎ 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8.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大大小小的老鼠洞随处可见,约1平方米的草地上就有十几个老鼠洞,维系着保护区脆弱原始生态的草皮遭到高原田鼠和鼠兔吞食,现已发生大面积枯死,导致草场出现沙化。据此回答9-11题 ‎9.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 A.家栖鼠 B.森林鼠 C.农田鼠 D.草原鼠 ‎ ‎10.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会造成(  )‎ ‎ ①水土流失  ②破坏森林和草场 ‎ ‎ ③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 ④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 A.过度放牧 B.滥捕老鹰、沙狐等,使鼠类的天敌减少 ‎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活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2. 我国云南昆明引种桉树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围植被大量死亡,‎ ‎ 这属于 (  )‎ ‎ A.生物灾害 B.水文灾害 C.自然灾害 D.人为灾害 ‎ 13. 藏南谷地的农作物病虫害比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 中,最可信的是藏南谷地:‎ ‎ A.海拔低,气温高 B.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 C.海拔高,气温低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少 ‎ ‎ ‎ ‎14.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 ‎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约200亿千克、棉花400万担,种植业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森林虫害受灾面积7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50亿元,据此回答15-17题 ‎15.下列有关虫灾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A.虫灾一般指昆虫造成的灾害,因体积小,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 B.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 ‎ C.蝗灾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 ‎ D.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16.对我国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虫灾是 ‎ A.粘虫 B.蝗虫 C.蚜虫 D.稻飞虱 ‎17. 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联的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暴雨 D.洪涝 18.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 ‎ 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 (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 4)⑥区域大,干旱时间长,但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比例却较小。试 ‎ 分析其原因?‎ ‎19.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2010‎ ‎ 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 ‎ 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 ‎ 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 ‎ 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 ‎ 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20.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 1)指出 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 ‎ 并分析其原因 ‎ 2)指出A、B两地洪涝灾害发生后灾情大小的差异。‎ ‎ 3)指出 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21.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 ‎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22. 我国是台风灾害的多发地区,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 1)我国台风灾害在时间、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 ‎ 2)指出我国台风多发地区灾情严重的原因?‎ ‎ 3)说出台风带来的危害及其有利影响。‎ 21. 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乙示意“福建 ‎ 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22. ‎(2013 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 ‎ 问题 ‎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 ‎ 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 ‎ 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5.(2013 新课标II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 ‎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0分)‎ 26. ‎(2015•山东卷)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 ‎ 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 ‎ 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 ‎ 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 ‎ 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7.(2016•新课标Ⅰ卷)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28. ‎(2014海南卷)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 ‎ 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 ‎ 物、道路灯。‎ ‎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 ‎ 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 ‎ 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 ‎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10分)‎ 29. ‎(2015•福建卷)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 ‎ 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 ‎ 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 ‎ 并分析其原因。(9分)‎ ‎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8. ‎【2016·全国丙卷】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 ‎ 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⑤答案 ‎1-5:BABAD 6-10:ADDDD 11-15:BACAB 16-17:BB ‎18.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 ‎ 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 ‎ 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 4)⑥区由于气候恶劣,大面积为荒漠地区,人类生产生活所占的面积较 ‎ 小。‎ ‎19.1)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 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 ‎ 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 ‎ 布区,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容易渗水,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 ‎ 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20.1)6月份 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山洪暴发;季风 ‎ 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 ‎ 2)A地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财产密度较小,受灾后经济损 ‎ 失相对较小;B地为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财产密度较大,‎ ‎ 受灾后经济损失较大。‎ ‎ 3)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1.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原因: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 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2.1)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 沿海多内陆少,东南向西北减弱 ‎ 2)东南沿海地区,靠近台风发源地,受台风影响大;东部沿海地区人口 ‎ 密度大,工农业发达,财产密度大,所以受灾严重。‎ ‎ 3)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摧毁房屋建筑,破坏农田,引起人 ‎ 员伤亡;但台风也为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 缓解了伏旱。‎ ‎23.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 2)原因: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 ‎ 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 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 ‎ 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24.1)影响: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 ‎ 被破坏;‎ ‎ 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 ‎ 广耐寒品种。‎ 25.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2分)‎ ‎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3分)错过适宜 ‎ 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 ‎ 会减少,质量会降低。(2分)‎ 26.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 ‎ 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27.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 ‎ 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 ‎ 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8.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 ‎ 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 ‎ 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 ‎ 速融化。‎ ‎29.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 ‎ 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 ‎ 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速融化。‎ ‎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 ‎ 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 ‎ 的意识。 ‎ 30.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 ‎ 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 ‎ 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 ‎ 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 ‎ 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 ‎ 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