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直接把答案填图到答题卡中即可。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世纪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然而,“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 下列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诗歌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古人说“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B. 人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诗歌在本质上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C. 虽然诗歌的本质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但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里去。‎ D. 诗歌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参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写出内涵丰富的好诗。‎ ‎2.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诗人,尽管生活境遇不同,而且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可能也有不同,但现实生活总是决定着他的诗歌情绪的生成。‎ B. 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他总是为生活所感动,因而获得的诗歌情绪也总是真诚的。‎ C.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绝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D. 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才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 ‎3.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完成审美超越,就应该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进行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让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进入诗歌。‎ B.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感受是有价值的,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最接近真善美、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C. 诗人在完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时,正确地把握情感固然重要,但第一位的工作还是要准确认真地选择语言。‎ D. 要在诗歌创作中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不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符的一项”。 D项,“诗歌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参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写出内涵丰富的好诗”说法绝对,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C项,“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绝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片面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 项“┄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最接近真善美、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C项,“正确地把握情感固然重要,但第一位的工作还是要准确认真地选择语言”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只是并列关系,并无一二之分。D项,“不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理解错误,原文说“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仅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句意关系理解错误。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袁隆平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4.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袁隆平用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有力地驳斥了报纸上对杂交稻的错误说法。‎ B. 文段中画横线的文字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 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 “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5. “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6. 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 ‎【答案】4. B 5. ①“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②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 ‎6. ①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②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③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文段中画横线的文字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表述错误,这段话中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然后通读全文,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本题中,由原文“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可见原因之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由原文“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可总结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见: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由原文“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可见: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然后浏览文章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由原文“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可概括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并被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由“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可见: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纵观1600余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它们能够永续长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这是许多老字号的命根子。老字号产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例如,茅台酒之所以香溢五湖四海,因为其“两山夹一河、出门就爬坡”、形如天然酒窖的产地;而六必居酱菜等许多名特土产,都因为类似条件成为中华一绝。此外,独特的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配方则是形成产品特色的另一个原因。同仁堂生产的数百种中成药材中,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最负盛名。这些名牌产品原料珍贵、配方科学、制作工艺独特、疗效神奇,成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珍品。‎ ‎(摘编自程鹏《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的独门武功》)‎ 材料二:‎ ‎2003年1月,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的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申请破产。“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依托300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几乎成了北京刀剪业的象征。这样一块老字号招牌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问题首先出在品牌继承与创新上。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后,充实了设备,改进了工艺,其产品一度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另外,机制老化、延伸失误、传播乏力等因素也导致“王麻子”处境日趋艰险。“王麻子”事件是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经营的一声断呵。历史文化积淀是老字号的优势,但优势不等同于强势,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 相对于老字号,“十八子”没有老本可吃,没有历史可靠,十几年来,凭借“打造全国最好的刀”的理念,从求变角度出发并结合技艺创新,填补国内制刀史上10多个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丰富和充实了品牌发展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十八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李星海《百年老店“王麻子”错在哪里》)‎ 材料三:‎ 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人们常能看到刻在匾额上的店规家训,如瑞蚨祥布庄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些店规家训内涵丰富,是店铺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更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1862年创办的龙顺成,是京作硬木家具的嫡传,开业157年,从未关张过一天。在龙顺成,师父收徒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小伙子的品性是否专注踏实。“那时候师父就说,干什么工作得有耐心,得要专心,得坐得住,我们这行叫能‘靠得住愣’。”龙顺成的刘更生师傅告诉我们。龙顺成的一代代人一脉相承,坚守着“学做事,先做人”的价值理念。百余年来,这一价值观随着制作工艺一起,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传承人心中。‎ ‎(摘编自严冰等《中华老字号:用影像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号召继承和发扬老字号文化,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响应商务部号召,2018年12月27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食品报联合推出“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该活动整合100家百年食品老字号企业,通过举办美食节、行业峰会等形式,拉动食品市场消费,加快食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2019年,“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12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傅昱佳《“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启动》)‎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台酒和六必居酱菜等老字号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原因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B. “王麻子”被市场淘汰,“十八子”却后来居上,填补了国内制刀史上的诸多空白。‎ C. “学做事,先做人”是龙顺成的立店之本,这一理念与其制作工艺一起传承至今。‎ D.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文化,在今天仍可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老字号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既得益于其产品特色,也依托于其品牌文化。‎ B. 王麻子事件给世人的警示是,如果不放弃以往的优势,就无法应对今天的市场挑战。‎ C. 总书记对三大“字号”提出要求,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 D. 只有培养起青年一代对老字号的情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 ‎9. 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 ‎【答案】7. A 8. A ‎ ‎9. 企业方面,一是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包括老字号的产品特色和优秀的价值理念;二是需不断创新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丰富充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国家方面,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为老字号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主要原因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错误。结合“纵观1600余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它们能够永续长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这是许多老字号的命根子。老字号产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分析,茅台酒和六必居酱菜等老字号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原因是产品的特色。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如果不放弃以往的优势,就无法应对今天的市场挑战”错误。结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分析,“如果……就……”表述绝对化。C项,“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错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分析可知,总书记是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D项,“只有……才能……”错误。结合“2019年,‘百年老字亏•中华行’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12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分析可知,“培养起青年一代对老字号的情怀”只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的措施之一。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 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人们常能看到刻在匾额上的店规家训,如瑞蚨祥布庄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些店规家训内涵丰富,是店铺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更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这一价值观随着制作工艺一起,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传承人心中”等分析可知,企业方面,一是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包括老字号的产品特色和优秀的价值理念;结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分析可知,需不断创新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丰富充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号召继……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分析,国家方面,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为老字号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选文(二)‎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父武为秦禆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时中车府令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囚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乃遣御史曲宫赐蒙毅死,又上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长城亭障,堑山堙谷,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B. 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C. 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D. 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B.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C. 蹑足行伍之间 蹑足:置身于……‎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攻守:战争中处于进攻和防守状态 ‎12. 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显位,但最终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 B. 秦始皇让蒙毅审判犯罪的赵高,蒙毅不违背法律,判了赵高死罪,因而被革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C. 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太子胡亥在沙丘做了皇帝,这就是二世皇帝。‎ D. 面对处死自己的命令,蒙恬起初对当权者还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请求复核,后来又自己归罪为修长城挖断了地脉,这反映了他的愚忠和迷信。‎ ‎13. 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 ‎(3)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史记·蒙恬列传》)‎ ‎【答案】10. A 11. D 12. D ‎ ‎13. (1)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2)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3)便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驱逐戎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依据地形,用来控制险要的军事重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的意思是:赵高想要灭绝蒙氏家族,日日夜夜毁谤蒙氏兄弟,搜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其中,“赵高欲灭蒙氏”,主谓宾俱全,此处应断开,排除C;“日夜毁恶蒙氏”主谓宾俱全,此处应断开,排除B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意思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D项,“攻守:战争中处于进攻和防守状态”错,攻守: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A项,“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错误,杀害蒙氏兄弟的不是秦始皇,原文为“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B项,“因而他被除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权”错误,被免除官职的是赵高,被皇上赦免和复职的也是赵高。原文为“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C项,赵高和李斯拥立太子胡亥在咸阳做了皇帝,不是沙丘,原文为“丧至咸阳,已葬,‎ 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斩:砍下;揭:举起;云、响:名词作状语,像白云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假字,“影”。同时,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第二句中,试使:假使;度、絜:比较。第三句中,将:率领;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因:依据。‎ ‎【点睛】参考译文:‎ ‎(一)‎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父亲蒙武担任秦国的副将,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俘虏了楚王。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担任秦国的将领,进攻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他的弟弟蒙毅也官至上卿。秦国兼并天下后,便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驱逐戎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依据地形,用来控制险要的军事重地,(长城)起自临洮,直至辽东,绵延一万多里。(蒙恬)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折向北进军。军队冒着雨雪风霜在外十多年,驻守在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很尊重宠爱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当时中车府令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恬的弟弟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判处赵高死罪,免除了他的官职。秦始皇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爵。‎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出行巡游会稽。始皇半路得了重病,到达沙丘时去世了,这个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无人知晓。当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公子胡亥所宠幸,想要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曾经依法惩治他而不替他开脱.因而有了害人之心,就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拥立胡亥做了太子。(胡亥)立为太子以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命令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把蒙恬交付给执法官,囚禁在阳周,又将蒙毅囚禁在代地。(秦始皇的)丧车到了咸阳,下葬以后.太子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想要灭绝蒙氏家族,日日夜夜毁谤蒙氏兄弟,搜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二世于是派御史曲宫赐死蒙毅,又派使者到阳周,命令蒙恬说:“你的罪过大多了,而且你的弟弟蒙毅犯有大罪,依法连累到你。”蒙恬长叹道:“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怎么没有过错却要被处死呢?”过了许久,才慢慢地说道:“我的罪过本来是该处死的。(长城)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挖通壕沟一万多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地脉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沿路看到蒙恬为秦国所修的长城堡垒,挖山填谷,确实是轻视百姓的人力物力了。秦国刚刚灭掉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还没有安定,创伤累累还没有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此时极力劝谏,拯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却迎合秦的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这样看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应当的吗?怎么要怪罪切断地脉呢!‎ ‎(二)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 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 ‎ 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 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5. 诗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表述错误。“天地何心穷壮士”正确解释为“天地何曾有导致壮士图穷困厄的心”但表述重点应在下一句: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至于很多像屈原一样的忠臣被流放江湖。这一切怎不令人顿生怨愤,非淋漓痛饮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发泄。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以及理解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内容、手法、情感三个角度来解答。本题中,让分析尾联的景物形象和意蕴作用,结合诗歌尾联可以看出:尾联通过“废城”“霜露”“荆榛”等意象,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诗歌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人生如梦 (4). 一樽还酹江月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7). 羁鸟恋旧林 (8). 池鱼思故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覆”“樽”“酹”“狸”“羁”。‎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实验同样谨小慎微。他说:“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况出现。”‎ ‎④到了那年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⑤在《楚乔传》的拍摄过程中,有工作人员表示,赵丽颖几乎不用替身。其中在拍和狼群搏斗的场景时,她身体多处受伤,人们对此不吝充满赞颂的溢美之词。‎ ‎⑥在自由组合成队的过程中,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平时危言危行,让人捉摸不透,没有人敢于与其同组,完成这次合作探究的任务。‎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题中,‎ 解答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这里形容面对“医药”问题,想不出好办法,正确。‎ 一文不名:指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 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至流于畏缩。不合语境,句中应指“对待实验”跟做人一样一丝不苟,应为“一丝不苟”。‎ 不速之客: 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这里形容“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的‘肺炎’”,正确。‎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话语,多为贬义,与“充满赞颂”意思上有重复。‎ ‎⑥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前文有“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因此不当。‎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下列各项涉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共二十篇,涉及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伦理、哲学以及军事理论等方面。‎ B.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称“韩昌黎”。他是晚唐重要的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列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韩昌黎集》。‎ C.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栾城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父子三人都写有《六国论》。‎ D. 曹操《短歌行》尾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作者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雄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涉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 A项,“《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表述不当,应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B项,“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称‘韩昌黎’”中“郡望昌黎,称‘韩昌黎’”错,应是“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D项,“作者以周公自比”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用典的手法。‎ 故选C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都市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⑥③⑤④②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④①为一组,中心是“兴趣”。②⑤为一组,中心是“完善自己”。 ⑥③为一组,中心是“真才实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学校将在2019年3月29日召开2019年春季运动会,学校体育部拟邀请校长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请找出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张校长:‎ 贵校运动会拟于2019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召开,知道您日理万机,但还是想让您在开幕式上说话。开幕式在3月29日上午八点准时召开,不要迟到。‎ 体育部 ‎2018年9月9日 ‎【答案】①“贵校”改为“我校”;②“日理万机”改为“很忙”;③“让”改为“请”;④“说话”改为“致辞”;⑤“不要迟到”改为“敬请准时参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贵校”称呼错误,应为“我校”;“日理万机”对象错误;“让”“说话”“不要迟到”口语色彩过浓,应用书面语。‎ 四、名著阅读(6分)‎ ‎21.(1)在《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请在下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 ‎① 撕扇 ② 省亲 ‎ ‎③ 协理宁国府 ④ 三进荣国府 (请从四个中选做三个)‎ ‎(2)简答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 ‎【答案】晴雯 元春 王熙凤 刘姥姥 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请在下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然后根据所掌握的名著内容以及题干所给的判词,判断人物,并根据判词的内容确定人物。本题中,‎ 第一小题,考生要根据品势的知识积累,明确主要人物的相关事件,作答时及时从头脑中调动知识储备。题目要求四选三,考生要明确这一要求。所对应的人物以及相关事件分别是:晴雯撕扇、元春省亲、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第二小题,“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说薛宝钗和林黛玉,“可叹停机德”是薛宝钗,“停机德”,是说薛宝钗劝宝玉读书以致仕途;“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答案】生活,没有借口 生活也许是有情的,她有时可以倾听你的借口。然而,生活的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她容不下太多的辩解。一切借口都是如此苍白,历尽沧桑之后,生活总会回归她的真实美好。‎ 真实,没有借口。‎ 就像那一座昂然屹立在茫茫乾陵之上的无字碑。武则天知道,历史没有借口,没有辩解;倒不如留一块无字丰碑,千秋功过任世人评说。她是明智的。历史不会因为几行石刻而被篡改,真实不会因为皇权的意愿而被遗忘。《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终究太过偏激,而百官的谄媚奉承和歌功颂德势必因风雨而显得斑驳。‎ 的确,生活不需要借口。忠于道义忠于灵魂地活着,是顺理成章。‎ 文天祥大概就是这样想的。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十年寒窗,他也想要锦衣玉食;挑灯苦读,他也梦想青云直上。然而,他没有忘记人生的底线。死,不需要借口,活着才需要借口!一首《正气歌》让多少弱不禁风的借口烟消云散,一曲《过零丁洋》让多少精神缺钙的侏儒为之战栗!面对诱惑,他默默地走向法场,历史顿时安静了许多。‎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她心里缓缓辗过。她,想到了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想到了沙场的父兄喋血,为了两国的永久安定,她用她弱小的身躯扛起了重大的使命——远嫁戍边。从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就成了千古佳传。她想,她没有任何借口,在国家安危面前,她知道,她只能选择救国。没错,这位英雄女子就是——王昭君,一个名垂千古的英雄女子。 ‎ 为了和平,我们都没有任何借口。‎ 我时常地在想着,生活的过程和结果。他们或许是一致的,然而更多的是迥然不同。当傅雷夫妻静静地自缢而亡时,事业的辉煌、品格的高尚与这一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异于一场时代的悲剧。也许,在傅雷看来,生活太过复杂又太过简单。复杂得让人无奈因而沉默,简单得只有以死作最后的辩解。可是,对于那个时代,死亡也是无用的。倒不如学学钱钟书先生,用无言对抗诬陷,用文学证明自己的清白。‎ 生活中的借口太多了,这为生活罩上了一些迷幻的色彩。真实少了,纯洁少了,该是坦然面对结果的时候了。面对成与败,我们要静静等待,面对得与失,我们都淡然处之。只有敞开胸怀,才能面对一切;只有大肚能容,才能让生活多几分宁静,少几分聒噪的借口。如此,生活才真实;如此,生活才美好。‎ ‎【解析】‎ ‎【详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 但是好的文章来自创新,来自独到的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军事化管理当然需要“没有借口”,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主管理,难道时时都不需要“‎ 借口”?“没有借口”是否就绝对合理呢?‎ 如果再换一个领域来看“借口”,我们还会有新的见解。上面谈的是有关管理、规范、规则的话题,那么把“借口”放到情感领域来观照呢?有时亲密无间的情感,有了借口,可以疏远;有时虚伪的情感,竟然有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有时“裂缝”的情感,来一个小小的“借口”,可以重新愈合:这都是很好的立意。‎ ‎“借口”和“没有借口”,在我们的身上,是不是就无法调和、折中呢?正如“宽”“严”在对立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样,“借口”和“没有借口”也可以辩证地统一成这样的观点:对自己,可以来一点借口,通过幻想和补偿来获取信心和动力,就像阿Q;对别人,不能有任何借口,否则是欺骗别人,伤害别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