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庞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 “文化奶妈”‎ 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 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 “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 窗前的树 ‎ 张抗抗 ‎⑴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 ‎⑵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 ‎⑶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 ‎⑷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 ‎⑸‎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 ‎⑹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 ‎⑺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沫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 ‎⑻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叉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叉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 ‎⑼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 ‎4.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4分) ‎ 答: ‎ 5. 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里看到槐树哪些品质?(6分) ‎ 答: ‎ 二、古诗文阅读(5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5分)‎ 译文: ‎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10—11题。‎ 红  梅         ‎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问题。(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 答: ‎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 ‎13.(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接着“ , 。 ”,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后人,这与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 , ”的志向是一致的。‎ ‎(3)2004年6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4)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屋舍”“良田”描写世外桃源景象的语句是“ , 。”‎ ‎(四)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7小题,14分)‎ ‎1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往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置 C.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一类人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①樊哙覆其盾于地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哙拜谢(感谢) B.不过二十里耳(超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而不自责,过矣(错误)‎ C.轲自知不就(成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驾驶)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就职)‎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 图穷匕首见(穷尽) 穷原竟委(追究到底)‎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郑人盟 范增数目项王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越国以鄙远 项伯杀人,臣活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无礼于晋 秋毫不敢有所近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左右既前,斩荆轲 C.所以遣将守关者 约为婚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得成语使用恰当得一句是( )(3分)‎ A.哈市某中学艺术节上,老师们一改以往严谨认真的形象,大秀了一段“海草舞”表演。这一表演使在场同学的呐喊声、尖叫声不绝如缕。‎ B.他原本以为花大价钱买来的那只陶碗是价值不菲的古董,不料却被鉴宝专家认定为不名一文的赝品,这令他失落不已。‎ C.《战狼Ⅱ》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咄咄逼人,创下华语影史多项票房纪录,仅用12天就取得中国电影最高票房。‎ D.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17年5月,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B.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建筑的毁坏是致命的,有些地方的传统建筑几乎被破坏殆尽,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就此失落。‎ C.《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D.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现在的火星表面干涸状态,遍布荒漠,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的多孔岩石像海绵一样将已有的水分吸干所致。‎ ‎23.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0字以内)(5分)‎ 正在起草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3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出租车公司安全总监高鹏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可能招致乘客的不满甚至授诉。‎ 答: ‎ ‎24.根据下面诗句填写节气。(6分)‎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2)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 ‎(3)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 (4)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6)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 ‎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大自然的馈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D ‎2.B ‎3.C ‎4.答:运用借代、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分)。从视觉(1分)、嗅觉(1分)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1分)。 ‎ ‎5.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2分,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2分):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1分),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1分),告别时痛快利索(1分),孤独时有自信潇洒(1分)。‎ ‎6.B ‎ ‎7.A ‎ ‎8.B ‎ ‎9. (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明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的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进。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上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秦将的投降。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沛公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让人为他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明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皈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0.C。‎ ‎11.A。‎ ‎1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13.(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B。‎ ‎15.C。‎ ‎16.B。‎ ‎17.B。‎ ‎18.C,‎ ‎ 19.A。‎ ‎20.A ‎ ‎21.D. ‎ ‎22.C.‎ ‎23.北京“停车三分钟熄火”倡议引争议。(5分)‎ ‎24.白露、立夏、处暑、大雪、雨水、立秋。(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