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满分冲刺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一语文满分冲刺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

目录 第1讲 【阅读】小说——语段作用条理答 - 1 -‎ 第2讲 【阅读】小说——熟识技巧看门道 - 5 -‎ 第3讲 【阅读】小说——揣摩语境,补写内容 - 8 -‎ 第4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上) - 11 -‎ 第5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下) - 11 -‎ 第6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上) - 11 -‎ 第7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下) - 11 -‎ 第8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上) - 11 -‎ 第9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下) - 11 -‎ 第10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上) - 11 -‎ 第11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下) - 11 -‎ 第12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上) - 12 -‎ 第13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下) - 12 -‎ 第14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上) - 12 -‎ 第15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下) - 12 -‎ 第16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上) - 12 -‎ 第17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下) - 12 -‎ 第18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上) - 12 -‎ 第19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下) - 12 -‎ 第20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上) - 12 -‎ 第21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下) - 12 -‎ 第22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上) - 12 -‎ 第23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下) - 12 -‎ 第24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孙悟空的第三次离开 - 12 -‎ 第25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误读知多少 - 13 -‎ 第26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士"与"养士" - 13 -‎ 第27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策士的说话艺术 - 13 -‎ 第28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上) - 15 -‎ 第29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下) - 15 -‎ 第30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京味儿的风格 - 15 -‎ 第31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深沉的忧虑 - 16 -‎ 第32讲 【趣味语文】古代称谓趣谈 - 17 -‎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18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 【阅读】小说——语段作用条理答 题一: 天色已晚 朱山坡 ‎ 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撒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这是一年来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 ④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座位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正义。薰子在呼唤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我抬眼看他。他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四块钱。你把钱给我,我明天转给他。”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什么作用?‎ 题一: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的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题一: 留两个柿子看树 ‎ ①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很难过。‎ ‎ ②母亲不识字,但是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 ‎ ③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的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重秋冷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片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了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 ④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不停地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儿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儿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 ⑤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 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我们姐弟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 ⑦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⑧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 体会第⑥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题一: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 【阅读】小说——熟识技巧看门道 题一:‎ 梨一样的苹果 ‎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 ⑧‎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1、阅读文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回答:‎ ‎①这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②这三个句子写出了人物心理怎样的变化?‎ ‎③这样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品味下列语言。‎ ‎①品味下面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②品味下列句子。‎ 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 题二:‎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 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 ②‎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者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母亲的嘴不设防,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 ③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灰色的棉絮。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 ‎ ④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3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7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3号车厢。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 ‎ ⑤母亲84岁谢世,算得高寿了,在她84年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遭致的损失,或许是上帝对她的厚爱,或许也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 ‎ ⑥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走近唱歌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的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 ‎⑦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 1、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2、文章写了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两件事,略写 ;详写 ;这样安排详略是因为 。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阅读】小说——揣摩语境,补写内容 题一:‎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 “看到啥了?”女人问。‎ ‎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 原来……‎ ‎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_______________的好女人。‎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题二:‎ 母亲的菊花 ‎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 ‎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的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泼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 ‎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 ⑥‎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 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 ⑨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从②③④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这件事的哪三种态度?‎ ‎2、选文⑦段空白处略去了母亲的神态描写,请结合语境补写。(不超过30字)‎ 第1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3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4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5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6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7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8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3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4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5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6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7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8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9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0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1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2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3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孙悟空的第三次离开 题一: 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题二: 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误读知多少 题一: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题二: 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_________。”‎ 第2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士"与"养士"‎ 题一: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下列文学常识概括正确的是:( )‎ A.《楚辞》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B.《战国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C.《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 D.《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题二: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第3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策士的说话艺术 题一: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成语与历史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卧薪尝胆——项羽 图穷匕见——荆轲 B.刮骨去毒——廉颇 负荆请罪——关羽 C.焚书坑儒——秦始皇 精忠报国——岳飞 D.围魏救赵——孙膑 破釜沉舟——越王勾践 题二: 以下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出自《战国策》的有( )。‎ A.鹬蚌相争 B.画蛇添足 C.狐假虎威 D.惊弓之鸟 E.南辕北辙 题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马价十倍》①‎ 人有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    )  ②人莫言(    )‎ ‎③去而顾之(    )    ④伯乐乃还而视之(    ) ‎ ‎(2)请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②一旦而马价十倍。 ‎ ‎(3)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题一: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 战国策》)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谈卒,辞而行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④苏秦之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3)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第1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下)‎ 题一: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 ‎1、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夕茫茫→ → ‎ ‎2、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题二: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 ‎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第3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京味儿的风格 题一: 下列对《茶馆》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物语言个性化。善于从人物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其说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B.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独特的幽默风格。  ‎ 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京味京腔,地道方言。  ‎ D.完全诗化的语言,格调纯洁高雅。‎ 题一: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 ‎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不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题二: 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 ‎ 题三: ‎《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第1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深沉的忧虑 题一:《茶馆》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是( )。‎ A.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与巡警的矛盾冲突 B.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C.正直、善良的常四爷与社会渣滓的矛盾冲突 D.新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题二: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⑦宋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老林 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⑧⑩/⑥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⑩⑧‎ 第1讲 ‎【趣味语文】古代称谓趣谈 题一: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题二: 我国古代对某个年龄段往往有一种特别的称谓,请根据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另外两个年龄的别称。 示例:三十岁:而立之年;        四十岁:不惑之年; 六十岁:________ ;   七十岁:________。 ‎ 题三: ‎“谦称”是对自己谦逊的称呼。谦称自己学识浅薄为“鄙”;谦称自己不聪明称“________”;谦称自己身份地位用“卑”;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叫“________”。 ‎ 题四: 按谦辞和敬辞,给下列词语分类。‎ 鄙人 府上 先生 在下 不才 贵干 老朽 赐教 高论 驽钝 过奖 敢问 枉驾 光临 拜访 寒舍 女士 才疏学浅 尊姓大名 不敢当 ‎①谦辞:‎ ‎②敬辞:‎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1讲 ‎ 【阅读】小说——语段作用条理答 题一: ‎①交代了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②初步展示“我”的性格特点。③为下文买肉看电影埋下伏笔。‎ 解析:从内容、结构方面思考作用。开头语段一般会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内容上一般考虑交代背景、刻画人物等方面。‎ 题二: ‎ 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 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解析: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思考。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题三: 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要考虑景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情感特点的融合。‎ 题四: 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悲剧背景:雨夜、寂静、阴冷,使整个小说笼罩上忧郁的氛围,为小说悲剧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解析: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常见的作用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主要从环境本身冷清孤寂和它所营造的氛围、所暗示的人物和情节方面来体会。‎ 第2讲 ‎【阅读】小说——熟识技巧看门道 题一:1、①外貌描写。②反映出米哈朵夫老师由快乐到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后的心事重重、内心很痛苦再到事情圆满结局后的轻松快乐。③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的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②生动形象的行动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园林家米丘林的激动心情,也反映了园林家米丘林对科学的敏感和热爱。‎ 解析:1、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法,明确人物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2、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抓住比喻分析效果,②抓住行为上的细节描写分析效果。效果可从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入手。‎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题二:1、比喻。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有些人身上蕴含的善意的微小,但就是这样微小的善意,也会在母亲的感染下放大,以此表现母亲以十万分友善对待任何人的伟大。‎ ‎2、在回四川老家探亲的火车上,母亲乐呵呵地与陌生人聊家庭情况 在到张家口的火车上,母亲为两个年轻人敷药,使他们改变了抢劫计划 第一件事表现母亲用善意对待善意,第二件事表现母亲用善意让劫匪改变计划,详写第二件事,更能体现母亲这种不设防的善意的力量,以此表明“生活也需要超越功利防守”的主旨。‎ 解析:1、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该修辞手法的生动形象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1、 详略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学生作答时,能够结合具体选文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 第1讲 ‎ 【阅读】小说——揣摩语境,补写内容 题一:1、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 ‎2、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理解支持丈夫(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围绕“煤炭”这一条线索以及“早上、晚上发生的事”来梳理文章的情节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孙老师的人物形象根据他对学生们的态度来分析,女人的人物形象根据她所做的一切分析即可。‎ 题二:1、推托拒绝;主动要求;期盼。‎ ‎2、示例:浅浅的微笑先是在唇边,尔后,眼角、眉梢都有了笑意。‎ 解析:1、阅读三段文字,按照提示的要求,抓住对母亲语言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的心理活动,针对问题概括回答。‎ ‎2、根据本段中景物描写的内容,抓住“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体会母亲此时愉悦的心境,描写母亲此时这种心境的神态。‎ 第2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3讲 ‎【大作文】广泛思考与精准选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4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5讲 ‎【大作文】提炼细节,详写事件(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6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上)‎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讲 ‎【大作文】写好一个简明而精致的开头(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3讲 ‎【大作文】深化立意:写一个有层次的结尾(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4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5讲 ‎【大作文】巧用议抒句,点题更精准(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6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7讲 ‎【大作文】使用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形式(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8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9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感谢的话(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0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1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劝告的话(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2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3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事物推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4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5讲 ‎【微写作】表达类文体——推荐的话:书籍推荐(下)‎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6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孙悟空的第三次离开 题一: 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致。‎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解析:此次因为悟空打杀了几个贼盗,唐僧大怒,将他赶离,孙悟空便去了南海观音那里。后来六耳猕猴趁机变为悟空的样子,抢走了唐僧的包袱,还打伤了唐僧。经过重重波折,擒获六耳猕猴后,在观音菩萨的劝说下,唐僧又重新收了悟空,踏上了西天路。‎ 题一: 如来佛。‎ 解析:此选段出自《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悟空一棍将六耳猕猴打死,师徒团聚。‎ 第1讲 ‎【名著精读】 《西游记》—误读知多少 题一: 浪漫主义。‎ 解析:《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其情节、人物等是离奇超现实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 题二: 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吴承恩 解析:分别考查《西游记》中各个人物特点及作者信息。‎ 第2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士"与"养士"‎ 题一:C 解析:《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西汉刘向等人考订整理的一部国别史史书。《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写。《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班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整理修订。《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题二:C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解析:《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纪事本末体: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第1讲 ‎【国学经典】《战国策》:策士的说话艺术 题一: C 解析: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指荆轲“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刮骨去毒: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关羽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和214年坑杀方士的事件。精忠报国: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孙膑(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 题二: ABCDE 解析:《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惊弓之鸟:出自于《战国策》,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题三: ‎(1)①去  ②不,没有  ③回头看  ④骏马 (2)①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 ②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暴涨了十倍。 (3)不好,人应该有主见,不应该跟风,要学会正确的判断事物,不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 解析:(1)“往”是去,到……去的意思,与“来”“返”相对。“莫”表示否定,不,没有的意思。“顾”是回头看的意思。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的“顾”就是这个意思。“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骏马”。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2)①“愿”是“希望”的意思,“子”是“你”的意思,“请”是“请让我”的意思。②“旦”是“早晨”的意思。 (3)“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是盲目跟风的行为,是没有自己主见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好的。应该做的是正确判断事物,不受别人的影响,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题一: ‎(1)①完;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到,往,去。 (2)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3)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 解析:(1)“卒”在古文中有三义:士卒、死、终,本句为“终”,“临”本义为“靠近”,“闻”为“听”,如果加“所”,“所闻”,即是名词“听到的”,“之”动词“到、往”。 (2)关键要把“食”“薪”“于”翻译好,“食”在句中当名词“粮食”,“薪”指柴草,“于”,意为“……比……”。 (3)“三日乃得见乎王”,苏秦被怠慢,心中是不高兴的,但自己身负使命,身为一国使者,对对方必须尊重有礼,所以苏秦以“贵”“天帝”相称,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尊重”问题,可以联系孔子的话“人不知而不愠”。‎ 第1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上)‎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 ‎【古诗词】走近白居易:岂止老妪能解(下)‎ 题一: ‎1、灯火万家 月照平沙 ‎2、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相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生动逼真,意境高妙。‎ 解析:1、时间从傍晚到夜晚到夜半,注意要用诗中原词作答。‎ ‎2、赏析时要把握诗句内容,从手法入手赏析效果。诗人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萧瑟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这里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题二: ‎1、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2、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解析:1、这首诗表面写雪,突出雪大天冷。联系注释知人论世,则可见诗人因被贬而生的孤寂之情。‎ ‎2、诗中没有正面写雪,全是由人的所见(窗户明)所闻(折竹声)所感(衾枕冷)来侧面表现。‎ 第3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京味儿的风格 题一: D 解析:《茶馆》中的语言具有生活化和口语化特点,他在戏剧中运用的“京味儿”‎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语言是整部作品最独特的地方。戏剧语言平实直白,鲜活的口语风格充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 题一: A 解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⑦反问、借代。 ‎ 题二: 示例一:我选A图,因为A图画面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 示例二:我选C图,因为画面上有一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骆驼跟故事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此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祥子不堪生活重压。‎ 解析:了解《骆驼祥子》人物、内容,观察画面进行相关联想。‎ 题三: A 解析:《骆驼祥子》的结构是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使祥子的性格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得以充分展开。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将祥子买车所遇到的一系列事和他与虎妞婚姻的悲喜剧一件件地串连起来。‎ 第1讲 ‎【名家名篇】走近老舍:深沉的忧虑 题一:B 解析:《茶馆》是“人像展览式”,全剧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题二:B 解析: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是社会的渣滓。‎ 第2讲 ‎【趣味语文】古代称谓趣谈 题一: 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题二: 花甲之年;古稀之年 ‎ 解析:古人对于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学生要注意识记。花甲(耳顺)之年:指六十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题三: 愚;孤(朕、寡人) ‎ - 25 -‎ ‎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谦辞、敬辞等文化常识分类进行整理。敬辞和谦辞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辞表示谦虚的言辞。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仆、愚、蒙等。‎ 题一: ‎①鄙人、在下、不才、老朽、驽钝、过奖、敢问、才疏学浅、寒舍、不敢当。②府上、先生、贵干、赐教、高论、枉驾、光临、拜访、尊姓大名、女士。 ‎ 解析:谦辞,即自说自谦的交际用语;敬辞,即对别人表示尊敬的交际用语,根据知识积累和生活的体验解答本题。‎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