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三单元第2讲细胞呼吸作业
课时跟踪练(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绝对不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D.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解析:高等植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仍可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弱,B错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正确。 答案:D 2.(2019·锦州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于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C.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解析: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产生水,B正确;肺炎双球菌是细菌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正确。 答案:C 3.(2019·惠州模拟)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糖类 B.人体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O2 C.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 D.恒温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后,呼吸强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解析:细胞呼吸的底物可能是脂肪,A项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没有CO2,B项错误;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C项正确;恒温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后,呼吸强度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C 4.(2019·佛山模拟)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途径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③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 解析: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有氧条件下,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有[H]的消耗,B正确;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合成ATP ,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C错误;②、③过程都能产生CO2,相同时间产生的CO2量不同,因此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D正确。 答案:C 5.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解析: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是乳酸,N是水,C错误;N是水,其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 答案:B 6.(2019·青岛模拟)如右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①和②处产生乙的量相等 C.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 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 解析:题图中①~③分别代表有氧呼吸Ⅰ~Ⅲ阶段,甲、乙分别为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阶段Ⅲ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Ⅰ、Ⅱ产生[H]的量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Ⅱ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答案:C 7.(2019·盐城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C.在炎热环境中,细胞呼吸将显著减弱以减少产热 D.透气的创可贴可防止伤口细胞因长时间缺氧而坏死 解析:缺氧时,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为乳酸,无CO2,A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B正确;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散热来调节体温平衡,细胞呼吸不会显著减弱,C错误。透气的创可贴可防止厌氧菌特别是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繁殖,避免伤口感染,D错误。 答案:B 8.(2019·珠海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能防止厌氧菌的繁殖 B.对板结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吸收无机盐 C.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防止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避免肌肉酸胀 D .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烂根 解析: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正确;对板结土壤松土可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供能,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B正确;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C正确;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而不是乳酸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D错误。 答案:D 9.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H]少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 解析: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说明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少量ATP、[H];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大量乳酸,使人体产生酸痛感觉;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D 10.(2019·厦门质检) 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解析: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应在黑暗中进行,A正确;因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B正确;双氯芬酸污染会影响绿藻的有氧呼吸,因此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C正确;由于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双氯芬酸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D错误。 答案:D 11.(2019·成都模拟)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D.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的参与,其产生的CO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的氧,A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所以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时,可能也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而是NADH,NADH 是一种辅酶,也叫还原型辅酶I,NADPH也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C错误;用18O标记(CH2O),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正确。 答案:D 12.(2019·株洲质检)下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Ⅱ分别表示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 B.O2浓度为b时,约有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O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D.O2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形成的ATP全部来于线粒体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小于d时,曲线Ⅰ均高于曲线Ⅱ,说明曲线Ⅰ为总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曲线Ⅱ为有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A错误。O2浓度为b时,O2的消耗量为6,CO2的产生量为10,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量为4,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即约有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B正确。O2浓度为c时,O2的消耗量为10,CO2的产生量为12 ,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错误。O2浓度为d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形成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9分)著名科学家奥托·瓦博格提出:“为什么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该疑问被称为“瓦博格效应”。为解决该疑问,科学家对大量癌细胞做了研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无氧呼吸产能较少,有科学家提出“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为验证该结论,科学家将癌细胞放入克服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培养,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否定了该推论。 (2)研究发现,癌细胞会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从而间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3)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会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为验证该结论,可将_________重新引入癌细胞,对该癌细胞进行培养,若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该推论。 解析:(1)为验证“‘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推论的正确与否,可将癌细胞放入氧气充足条件下培养,如果癌细胞依然不能高效产能,则说明此推论不成立。(2)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同时可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3)据题干信息分析,为验证该结论,可将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 重新引入癌细胞,对该癌细胞进行培养,若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或不增殖.则符合该推论。 答案:(1)(氧气充足条件下)癌细胞依然不能高效产能 (2)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细胞呼吸第一 (3)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 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或者不增殖 14.(7分)(2019·成都模拟)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 ℃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 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0~10 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20 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解析:(1)实验过程中,0~10 d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 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水和酒精;20 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实验结果显示,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O2处理组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而曲线中处理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低于未处理组,说明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答案:(1)线粒体内膜 水和酒精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抑制 15.(12分)(2019·大连一模)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正常通气品种A 正常通气品种B 低氧品种A 低氧品种B 丙酮酸/ (μ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 2.45 2.49 6.00 4.00 (μmol·g-1) 请回答: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解析:(1)丙酮酸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不能生成ATP。(2)题表中信息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黄瓜而言,低氧情况和正常通气情况下都产生乙醇,且低氧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通气情况下,而乙醇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说明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受阻。(3)将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与表中品种A在正常通气、低氧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对比可推知: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低氧情况下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正常通气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所以在绘制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时,图中品种B的丙酮酸的含量=0.34-0.19= 0.15(μmol·g-1),乙醇的含量=4.00-2.49=1.51(μmol·g-1)。相应的图形见答案。 答案:(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