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这样的“奖孝金”可以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这样的“奖孝金”可以有 【素材回放】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 30 次,可获 200 元现金抵用券; 超过 20 次,给予 100 元“奖孝金”;超过 10 次,给予 50 元“奖孝金”。“奖孝金”现金 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 用。 首批“奖孝金”由 227 名子女获得, 发放奖金 3 万多元。统计发现,“奖孝 金”制度实施前,38 人每天去看望老人, 137 人每月看望两次,126 人每月看望一 次,134 人两月看望一次,77 人一次都 不去。“奖孝金”制度实施后两个月时 间内,129 人看望老人超 30 次;38 人超 20 次;60 人超 10 次。 【素材解读】 养老院的这个奖孝金看似有些强迫孝敬的味道,但仔细琢磨,就会体会到其中的教育和 奖励相联系意义,相信很多人不是为了单纯几百元的奖金而去看望老人的,而是这项举措触 及了人们心底那块柔软的孝顺自觉,它促进儿女增加探望老人的次数,为倡导孝顺方面开辟 了一个新渠道。老年人一辈子为家庭和国家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不仅养育了儿女,还教育我 们做人的道理,他们艰苦朴素,默默奉献,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甚至在我们遇到挫折后, 他们的至理名言还能引导我们走出沼泽,走上平坦大道。甚至还帮我们抚养隔辈人,继续发 挥着他们的余热,支持着我们的工作。孝顺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代代传承的同时,引导我 们的民族生生不息。 【适用话题】 形式 不要让爱成为被动 倡导孝敬,传承中华民族良好的美德 富有不及温暖,幸福不及父母 孝顺,它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从来不用利益来衡量 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实是孝顺 【素材锐评】 一种提醒,一种对内心的触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面对探望父母“奖钱”的事情,很多人坐不住了,认为孝敬父母本是我们应尽职责,而 不应该靠金钱这种方式来鼓励尽孝,否则徒增悲凉。这些子女因为金钱就频繁看望父母,这 样的看望是打着算盘的,是世俗的。而这种“奖钱”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在用利益维持亲情, 不应被看好。 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后,子女探望次数暴涨的现实呈 现就容易给人们造成这种主观上的感受。在面对该事件时,先不要急着通过“道德语境”去 考量,也不要把掺和“金钱”的规定和理念一棒子打死。而是要结合着目的、具体情境和产 生效果去判断探望父母“奖钱”这一事件,想清楚,所谓的“利益维持亲情”的观念到底是 不是该事件的本质?该不该去无奈地感叹,去用力地批驳? 该事件中,该措施出炉后,子女频繁地去看望父母的现实只是表征,人们不能通过一件 事情的表征就去判断其本质,那样只会留下浮躁,看到的东西也逃脱不了“肤浅”的标签。 其实,很多子女往往会执拗地认为,护理院的服务更为专业,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生 护士,对父母的照顾会更好,而自己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担心照顾不好父母。再加上, 也确实有一些子女,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照顾父母,护理院就成了万不得已的选择。之所 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很多做子女的仅仅看到了父母们所需要的实际护理与照顾,却没有 看到他们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而“奖孝金”新规的出现,对于子女来说,更是一种提醒,一种对内心的触动。是在时 刻提醒子女要抽出更多时间来看望长辈、孝敬父母,更要给他们带来精神慰藉。这个“孝顺 金”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子女看到了他人的孝顺,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在愧疚充 斥着内心时,进而催生着“道德自觉”。 有人会说,所谓的“道德自觉”虚无缥缈,无法保证一些子女不是被利益驱使而去尽孝。 这样的判断过于的绝对,也是在用自己的臆想去揣测别人,经不起推敲。要知道,能够把老 人送去护理院的子女,其已有的经济能力恐怕没几个会真的为两百块钱折腰。在这种现实状 况下,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还能暴涨,那就只有一个原因,所谓的“奖孝金”成了唤醒子女 内心亲情的“催化剂”,而这换来的是子女的真诚相待,而不是所谓的利益驱使。 这样的“奖孝金”能够在现实中得以存在,也是在告诫青壮年们,不要让爱成为被动, 应该让其成为主动。“奖孝金”的存在正是一种道德提醒,从而让子女能够兼顾自身生活的 同时,努力去孝敬父母,理应肯定,而不能拿着“用利益维持亲情”的坏逻辑去抵触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