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合格)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 A. 中原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A ‎【解析】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A正确;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2.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 A. 黄帝 B. 夏启 C. 商汤 D. 周公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3.在某古典文献中,按关键词频率排序,依次是:“人”、“仁”、“君子”、“礼”……该文献属于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兵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仁’、‘君子’、‘礼’”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儒家主张“仁”“礼”等,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主张,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顺其自然,材料没有体现道家主张,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主张法制,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兵家主要是研究军事问题,善于总结战争经验,对后代军事学有很大的影响,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兵家主张,故D选项错误。‎ ‎4.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 夏启 B. 商汤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故D项正确。A项,夏启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国家,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项,商代政治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未形成政治制度格局,也没有实现大一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周确立了分封、宗法制度以维系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破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下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的是哪一朝代疆域 A. 西汉 B. 三国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匈奴”、“敦煌郡”等信息可知,空白地区为汉朝的统治区域,A项正确;三国时期,中国处于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元朝应是大一统局面,且图示没有显示“行省”的信息,排除C;清朝时期没有匈奴这个民族,D选项排除。‎ ‎6.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是 A.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B. 孝文帝改革 C. 唐蕃联姻 D. 金瓶掣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主动学习汉族文化,促进南北文化融合,因此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运动,故B选项正确;七擒七纵孟获主要是指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与材料中的民族融合和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无关,故A选项错误;唐蕃联姻主要加强中原地区和西藏、青藏一带的民族联系和融合,与材料“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不符,故C选项错误;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选项错误。‎ ‎7.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朝贡贸易 ‎ C. 资本主义萌芽 D. 五口通商 ‎【答案】A ‎【解析】“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选A;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明朝时期由官方控制、垄断的对外贸易活动是 A. 殖民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榷场贸易 D. 朝贡贸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实行贡舶制度,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是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因此材料中“由官方控制、垄断的对外贸易”指的是朝贡贸易,故D选项正确;殖民贸易指的是有侵略性质的贸易,明朝时期没有殖民贸易,故A选项错误;转口贸易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选项错误;榷场是宋、辽、夏、金、元时期各国在边境开辟的同邻近民族贸易的市场,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榷场贸易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 ‎9.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 A. 《梦溪笔谈》 B. 《几何原本》 ‎ C. 《四库全书》 D. 《海国图志》‎ ‎【答案】B ‎【解析】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故选B;A是北宋沈括的著作,C是清朝编写的大型丛书,D是魏源的著作,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中国历史上经过三代皇帝经营,出现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经过三代皇帝经营,出现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故D选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与材料“经过三代皇帝经营”不符,故A选项错误;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选项错误;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选项错误。‎ ‎11.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资料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 但丁《神曲》‎ B. 电影《达·芬奇密码》‎ C. 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 D.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装饰品复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神曲》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因此但丁《神曲》可以作为文艺复兴的直接史料,故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但电影《达·芬奇密码》是电影艺术,能间接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不是文艺复兴的资料中的直接史料,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史家哈斯金斯认为中世纪的文化并非始终衰颓,在12世纪前后曾取得较大发展,他称之为“12世纪文艺复兴”。哈斯金斯的学说不仅充满历史连续性的光彩,有力地反驳了中世纪为“黑暗时代”的陈说,而且其立足文化繁荣与社会转型的内在关联的研究,在西方学界影响甚大,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不是文艺复兴的资料中的直接史料,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装饰品复件只能间接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情趣,不是文艺复兴的资料中的直接史料,故D项错误。‎ ‎12.马丁·路德曾说:“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第三者。”这里的“第三者”指的是 A 教皇 B. 教士 C. 教会 D. 国王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反对教会的作用和权威,故选C,排除AB;国王不是信徒和上帝的第三者,排除D。‎ ‎13.“光荣革命”后,英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体,即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总统制 D. 联邦制 ‎【答案】A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A;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4.推崇直接民主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的启蒙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狄德罗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统治者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并且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国,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故A、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狄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卢梭,故D选项错误。‎ ‎15.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 以民意制约权力 B. 以道德制约权力 C. 以权力制约权力 D. 以权利制约权力 ‎【答案】C ‎【解析】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权力分开,相互制约,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1776年费城出版的《常识》中号召“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分手”的对象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此言出自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故选D;A是英国资产阶级宪法,B是美国宣布独立的宣言,C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18.某国首都广场矗立着一座塑像,纪念一位解放了千百万农奴的改革者。这位改革者是 A. 彼得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 明治天皇 D. 俾斯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选B;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治天皇是日本人,俾斯麦是德国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D。‎ ‎19.19世纪下半叶,与“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美国内战 B. 德意志统一 ‎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故选D;A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像。”文中所指的生产组织方式是 A. 手工作坊 B. 手工工场 C. 工厂制度 D. 垄断组织 ‎【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了垄断,“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像”体现的是垄断组织,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1.《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答案】C ‎【解析】“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C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南京条约》附件通过的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损害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排除D。‎ ‎22.闻一多《七子之歌》:“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啊,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和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 A.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D. 《瑷珲条约》和《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岛被割占是在《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是在《北京条约》,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 ‎23.19世纪60、70年代,下列城市中洋务、外资、民族资本三类企业同时并存的是 A. 重庆 B. 沙市 C. 北京 D. 上海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主要分布在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地区,并且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外资等都集中在上海等沿海地区,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和沙市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故A、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70年代,下列城市中洋务、外资、民族资本等企业集中在上海等沿海地区,而不是北京,故C选项错误。‎ ‎2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 汉口 B. 九江 C. 重庆 D. 苏州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甲午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此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重庆,故C正确;汉口、九江、苏州不符合“最远”,排除ABD。‎ ‎25.“使馆区驻兵,形成首都内之敌国;天津等各要地驻兵,不许设防。不惟京畿门户洞开,且贻下无穷的后患”。此言评论的是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故答案选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均没有涉及设立使馆和驻扎军队的内容,排除ABC。‎ ‎26.“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行礼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明朝后期 B. 清朝中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时期 ‎【答案】C ‎【解析】近代社会习俗的改革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以前的跪拜礼改为握手、鞠躬,故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是中国封建专制王朝时期,不会有“脱帽行礼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现象,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行礼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以前的跪拜礼改为握手、鞠躬,因此材料内容最早出现于民国初年,而不是清朝中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鞠躬等现象最早出现于民国初年,而不是新中国时期,故D选项错误。‎ ‎27.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此观点出自 A. 《时务报》 B. 《天演论》 ‎ C. 《新青年》 D. 《民报》‎ ‎【答案】C ‎【解析】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故选C;AB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刊、著作,D是同盟会的机关报,与题意无关,排除。‎ ‎28.民国七年,鲁迅发表了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一年是公元 A. 1911年 B. 1918年 C. 1924年 D 1936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七年是1918年,其具体的计算方式是1912+7-1=1918,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2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号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同胞起来呀!”“同胞们起来”掀起的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不存在“内除国贼”,故A项错误;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和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立即停止内战!” 、“用武力保护华北!”等,故D项错误。‎ ‎30.上海地标“新天地”的命名灵感,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是 A. “五四”上海工人罢工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1921年中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B;1919年五四运动,1937年淞沪会战,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与材料中“开天辟地”的描述不符,排除B项。‎ ‎31.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随后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 A. 南昌 B. 延安 C. 大别山 D. 井冈山 ‎【答案】D ‎【解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随后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井冈山,故A项正确;B项是南昌起义的地点,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排除;D项是属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排除。‎ ‎32.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红军还没有诞生,排除A;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八路、新四军,B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时中共领导的军队称人民解放军,排除D。‎ ‎33.“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 B. 北伐进军 C. 红军长征 D. 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材料“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反映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都不符合题,故ABD项排除。‎ ‎34.“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由此而发动的战争指的是 A. 中日甲午战争 B. 克里米亚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说明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35.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建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的国际组织是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北约 D. 华约 ‎【答案】A ‎【解析】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建立国际联盟,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故选A;BCD都是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排除。‎ ‎36.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东官的信号,开启了 A. 英国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东官的信号,开启了俄国十月革命,故选D;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7.1921年初,国内战争已结束,但农业生产形式不见好转,农民还在有意缩减生产,为改变这一局面,俄国 A. 实施农奴制改革 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采取新经济政策 D. 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C ‎【解析】1921年采取新经济政策,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C;1861年农奴制改革,1918年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8.下列为某生课堂笔记摘录。据此判断,该生学习的内容当是 危局中的求变: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 破局中的渐变: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 新局中的蜕变:限制自由与保障自由 A. 独立战争 B. 南北战争 C. 罗斯福新政 D. 纳粹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有形之手”“国家垄断”,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以“有形之手”即政府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故选C;AB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无关,排除;纳粹体制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极权制,其主要标志是实行希特勒独裁统治,将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于领袖个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 ‎39.“慕尼黑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阴谋”使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苏台德区,故D项正确;ABC项没有是利益的损失,故排除。‎ ‎40.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由26个国家签署的旨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文件是 A. 《国际联盟盟约》‎ B. 《联合国宪章》‎ C. 《联合国家宣言》‎ D. 《京都议定书》‎ ‎【答案】C ‎【解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故选C。‎ 二、综合题(共20分)‎ ‎41.(一)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完成下列提纲。‎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萨拉热窝 D.巴尔干地区 E.凡尔赛 F.《五国海军协定》‎ G.国际联盟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局部冲突: ① 成为“火药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② 事件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 ③ 的失败而告终 ‎(三)战后世界新秩序 ‎(1)巴黎和会:确立了 ④ 体系 ‎(2)华盛顿会议:签订了 ⑤ 。‎ ‎【答案】D C B E F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是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五国海军协定》。故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DCBEF。‎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